【大自然的语言教学案例】大自然的语言教学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5-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2、整体感知课文,,学会筛选信息并概括要点。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优美的特点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学会筛选信息并概括要点。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优美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 布置预习•导学
你会读加点的字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连翘( )翘尾巴( )观测( )道观( )差异( )差遣( )差劲( )  参差( )播种( )  耕种( )落叶( )丢三落四( )落枕( )
萌发(  翩然( )  孕育( ) 簌簌( )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 )        衰草连天( )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走进大自然,人会神清气爽,心旷神恰。今天我们不是去领略大自然优美的风光,而是去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学习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说明文。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简介作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画出自己喜欢的语段。
(四)理清思路
思考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物候学知识的?
(五)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读第1至3自然段,根据下列问题评点课文
1.每个自然段写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文章一开始从丰富的物候现象写起,作者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文中 哪些词语用得既准确又生动?有何作用?(在书上作好评点。)

 三 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第1、2自然段的语言进行精点精评,从中我们体会了说明文中也可以对事物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写,这既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也增强了说明的文学性。这种寓说明于描写之中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1自然段。
2.将第1至3段的有关词语抄下来,作好词语的积累。
教后感
16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说明顺序,。
2.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3.了解物候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教学难点:了解文中介绍的物候知识。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温故知新
 复习上节课内容,抽查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研讨 4-12段
教学形式:3至4个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根据老师提出的思考题自学课文内容,然后集中讨论,交流学习体会。再从若干组中选派若干名同学作代表上讲台讲课,
听后互相评议,教师适时点拨,最后归纳小结。
(一)自学思考题:(投影)
1.用自己的话概括第4、5、7、b、9、10、11、1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文中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哪些例子?各用来说明什
么问题?

3.第7、8、9、10段分别说明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这四个因素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能否打乱顺序?为什么?

4.研究物候学有何意义?

(二)再次朗读6-10段,思考:
(1)物候现象的决定性因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物候现象的决定因素的?

((2)作者主要用什么说明方法来分别说明这些因素的影响?1234567891011

(3)第10段中,“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可否删去?为什么?

(三)教师归纳小结。
这堂课采用这样的形式,意在调动大家自觉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会学”的目的。从效果来看,大家都动了脑、动了笔、动了口,并且大家互帮互学,想必是有很大收获的。希望大家像这堂课一样主动地学习,学会求知。
四、布置作业。
课后作一次社会调查,通过调查,你发现还有哪些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试举例说明。(农谚也行,但要做适当的解释。)

八年级语文学案
16.大自然的语言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2、整体感知课文,,学会筛选信息并概括要点。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优美的特点
学习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学会筛选信息并概括要点。
学习难点: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优美的特点

学习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你会读加点的字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连翘( )翘尾巴( )观测( )道观( )差异( )差遣( )差劲( )  参差( )播种( )  耕种( )落叶( )丢三落四( )落枕( )
萌发(  翩然( )  孕育( ) 簌簌( )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 )        衰草连天( )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简介作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读的准确流利,画出自己喜欢的语段。
(四)理清思路
思考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物候学知识的?

(五)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读第1至3自然段,根据下列问题评点课文
1.每个自然段写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文章一开始从丰富的物候现象写起,作者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文中 哪些词语用得既准确又生动?有何作用?(在书上作好评点。)

16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说明顺序,。
2.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3.了解物候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教学难点:了解文中介绍的物候知识。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温故知新
 复习上节课内容,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研讨 4-12段
(一)自学思考题:(投影)
1.用自己的话概括第4、5、7、b、9、10、11、1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文中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哪些例子?各用来说明什
么问题?

3.第7、8、9、10段分别说明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这四个因素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能否打乱顺序?为什么?

4.研究物候学有何意义?

(二)再次朗读6-10段,思考:
(1)物候现象的决定性因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物候现象的决定因素的?

((2)作者主要用什么说明方法来分别说明这些因素的影响?

(3)第10段中,“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可否删去?为什么?

三、布置作业。
课后作一次社会调查,通过调查,你发现还有哪些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试举例说明。(农谚也行,但要做适当的解释。)
四巩固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字注意正确的一项是()1234567891011

a.冰雪融化(róng)孕育(yùn)翩然归来(piān)农谚(yán)
b.簌簌落下(shù)了解(jiě)销声匿迹(nì)纬度(wěi)
c.衰草连天(shuāi)连翘(qiáo)层峦叠嶂(zhàng)弋阳(yì)
d.风雪载途(zhài)隧道(suì)头晕目眩(xuàn)窥见(kuī)
2.找出下列各组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两项,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
(1)a.百感交急b.斤斤计较c.满院狼藉d.昂首阔步()()
(2)a.得心应手b.迫不急待c.原形毕露d.令人喷饭()()
(3)a.在所不昔b.谈笑风声c.难能可贵d.记忆犹新()()
(4)a.哭笑不得b.以物谕人c.入木三分d.花团锦族()()
3.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字母序号填在括号内。
(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比气象仪器复杂(     )得多,
(     )的多。
a.灵验 b.灵敏 c.灵活 d.灵便
(2)为了便于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   )是必要的。
 a.观察 b.观测 c.预测 d.观望
(3)月亮的影子帮助现代人解开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之谜,(     )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a.决定b.制定c.确定d.肯定
(4)影子戏,在这里产生了(     )的力量,它战胜了时间和距离,成为我们手中的一个驯服工具,为我们忠实地服务。
 a.神圣b.神奇c.神异d.神秘
4.对《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
b.“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XX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XX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这段文字中“后者”是指:开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日期。
c.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据推算,我国种大豆的历史至少有四五千年了。
②我国是大豆的起源地。
③古代把大豆叫做“菽”,秦汉以后逐渐用“豆”字代替“菽”字。
④在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大豆的残留印痕。
⑤许多古书中也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⑥也是世界上栽培大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
a②⑥④⑤③①    b①③⑤④②⑥     c②⑥⑤③④①      d①⑤③④②⑥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b.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c.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
d.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7.下面是一则广告,有人对其中六处提出修改意见,这些意见分成四组,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这个工厂经工程技术人员精心研究设计,推出新产品彩色搪瓷浴缸,具有造型美观,瓷面光滑,色彩鲜艳,质量稳定,经久耐用等特点,适应中、高档宾馆、饭店及现代住宅理想卫生洁具。                                                                  1234567891011
 (1)“经久”改为“坚固”(2)“洁具”改为“用具” (3)“适应”改为“宜作(4)“理想”前加“的”字  (5)“卫生”前加“的”字              (6)“新产品”后加破折号
 a、(1)(4)(6)    b、(1)(2)(6)    c、(2)(3)(4)      d、(3)(5)(6)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处的标点,恰当的一组是(    )                    
     “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①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画人画鬼”,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②它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入骨三分”,则概括了他在创作上的成就。今天这节课要学习他的名篇③促织③,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④          
     a.,,《》。       b.。;“”。         c.,;《》?     d.。,“”?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解释“据以安排农事”这句话的意思。                                      1234567891011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两组反义词语写在下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                                               

(4)这段文字中有三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表示拟人的三个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
(5)是否能将“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a.能,因为这三句都是拟人句式,内容上没有什么区别。(    )              
 b.不能。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
一个句子里说。(    )
c.不能。因为前者说的是春天的物候现象,后者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现象。(    )
d.能。因为三句都是在说明物候现象与农事的关系,杏花、桃花和布谷鸟又是同一类事物。(     )
(6)本段说明的对象是(    )                                                   a.大自然的语言是指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唱歌了这类自然现象。
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c.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决定农事的安排。                           1234567891011
d.要注意观察气候与自然现象的关系。                                
(7)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了哪三个例子说明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段的说明顺序是(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_______(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________(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________(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
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
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这#者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234567891011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解释词语:                                                     
销声匿迹                            翩然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三、课外阅读
                      气候的威力(节选)
 ①人类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最直接、最经常的对手则是变幻莫测的气候。气候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因此,人类对于气候是既乞求,又敬畏;既感激,又恐惧,所以才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感慨。
   ②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③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32.6米每秒,但10级以上的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55.6米每秒,有时甚至可达三百多千米每小时!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例如,1960年,在日本昭和基地越冬的考察队员福岛,走出基地楼房没有几步,便被咆哮而来的大风席卷而去,不知去向。直到7年之后,人们才在很远的地方发现了他的尸体。
 ④大风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1960年8月24日,前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的极低温度。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到了—89.6℃的低温;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也记录到了同样的温度。这还不是最低温度。据说,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站曾经记录到—94.5℃的最低温
度。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在这种条件之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
   ⑤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运输机,满载着准备越冬的人员和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前面五架飞机都平安地抵达机场。而当第六架飞机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航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风,驾驶员被迫紧急着陆。结果,巨大的c-130运输机被狂风吹得飘飘摇摇,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值得庆幸的是,1234567891011
八名人员全部脱险。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1.本文主要介绍了南极的气候。请通读全文,概括出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候对人类具有两面性,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请根据自己掌握的气候方面的知识,各举一个气候造福于人类和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要求:举例典型,表述具体,且不得引用文中的例子)。
(1)造福于人类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其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从内容上看,文中运用画横线的句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第④段中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试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根据对本文的理解,顺着本文的写作思路,为本文续写一个结尾(要求:语言简明概括,过渡自然,60字以内)。四.能力提高
  
阅读下边的语段,回答问题。

大自然的色彩是迷人的。红的花,绿的叶,湛蓝的天空,蔚蓝的海洋,都是一幅幅美
妙的图画。当你流连于湖光山色之中,对大自然的斑斓色彩欣喜感叹之际,你是否想过,大自然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天空是蓝的,树是绿的?而当夜幕降临后,不管是远山还是近树都成了黑色?这其中很有一番道理呢!
大自然的这些色彩都与太阳光有关。阳光是复色光,它的可见光部分由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单色光组成,不透明的物体反射某一些单色光,而吸收另一些单色光,物体的颜色就是由它所反射的那些光决定的。譬如,红苹果只反射红光,看上去就是红的;绿叶只反射绿光,看上去呈绿色;雪对阳光是全反射,哪一种也不吸收,因此是白色的;所谓黑色,其实是将七种光全部吸收。当七种光既不被物体反射,也不被物体吸收,而是全部通过物体的时候,这个物体就是透明的。水晶和水晶般的冰都是这样。
天空所以呈现蓝色,道理也与此相类似。在七种单色光中,蓝色的光波长很短,极易被大气中的微粒反射。当阳光通过地球周围的大气层时,其他波长较长的光,不受大气中的碳粒、尘埃、水蒸气的影响,而蓝色不断被这些微粒反射和折射,因此我们看见天空是蓝的。
日落以后,物体没有阳光可反射,大自然就沉睡在黑色的夜幕之中了。
1.这篇短文围绕中心,主要从哪三方面来说明?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2.天空呈现蓝色的原因是(不得超过20个字):
3.给这则短文拟一个小标题(不得超过10个字):________

16课《大自然的语言>>答案第一课时(四)第1至3自然段:从丰富的物候现象入手,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1234567891011
第4至5自然段:举例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6至10自然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即纬度因
素、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第11、12自然段: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五)明确:
第1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
第2自然段: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3自然段: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讲析:评点第1、2自然段的语言,体会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的写法及 作用,理解、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事物的表达技巧。
明确:写春: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苏醒”将大地拟人化,展现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色。
“融化”写出了冰雪的动态,暗示着春暖花开的美景,透露着暖暖的春意。
 “萌发”描写小草、树芽生长的情态,显示出草木的生机和活力。“次第”写出百花竞相开放、争着报春的热闹情景。 这些词语描写春天景色很有层次,用词非常典雅。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美丽画卷,美不胜收。
写燕子“翩然归来”,植物“孕育”果实,自然过渡,描写了夏季的景色。
“翩然”写出了小燕子轻盈飞舞、活泼伶俐的情态,透露出喜爱之情。 “孕育”将植物写活了,形象地写出了夏季植物的茂盛、茁壮之态。 写秋天:昆虫销声匿迹到处衰草连天准备迎接叶子籁籁落下 “销声匿迹”描写了昆虫(准备)为过冬作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写得有情有感,十分形象。 “衰草连天”描写出秋天萧条冷落的情景。 “迎接”一词将秋天写得很有情趣,好像是位知冷知热、善解无意的天使。 “簌簌”写飘飞的落叶,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用“风雪载途”写寒冬,一词传神,表现出冬天风狂雪灾,寒气逼人。以上这些词语,典雅、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如一个个电影镜头,把大自然写得神形兼备,为下文用拟人手法写大自然的语言作了准备。 这些描写,精彩纷呈,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鲜活的四季风花图画,令人目不暇接。
第2自然段一开始并未直接解释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而是从“草木”“候鸟”两方面举例说明物候现象同农业生产的关系。“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先写开花早的杏花、再写桃花,很有条理。这些都照应了上句的“草木”。而“传语”“暗示”与语言有关,且将杏花、桃花拟人化,十分亲切可爱。“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把布谷鸟的鸣叫写成“唱歌”,拟人形象,把布谷鸟的叫声写得很有音韵节奏,给人以美妙的享受。这一段由“杏”写到“桃”,从“植物”写到“动物”,最后才对大自然的语言作出诠释,即: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条理十分清楚。
第二课时明确:
二(一)1.第4段:介绍物候观测的手段和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5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第7段: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是纬度的差异。
第8段: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第9段: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第10段:物候现象来临的第四个因素是古今的差异。 1234567891011
第11段: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第12段加强物候观测,促进农业生产。明确:
2.体会本文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北京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第5段)
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更有说服力。
②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
京早十天。所以……(第7段)
举例说明纬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③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旬或谷雨节,烟台
要到立夏。 (第8段)
 举两例说明经度的差异是怎样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
④山地秋冬两季,……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
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第9段)
举例说明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⑤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几天。(第10段)
举例说明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举例子是常用的说明方法,它往往能深入浅出,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通俗易懂,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解说得很清楚。
3.明确第7段至第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间的顺序来说明的,顺序不能打乱,因为这是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说明事理的,否则就会不合逻辑、事理。
4明确: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有四点:①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②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③引
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④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12段总结强化物候观测,促进农业生产。
 (二)1(纬度,经度,高下,古今)抓住关键词: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明确: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或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的逻辑顺序。2明确:  举例子。(找出并分析)例如: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比北京要早开20天。说明了纬度对物候的影响。但有时为了使说明对象更透彻,可以举更多的例子。3明确:起限制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巩固练习答案《大自然的语言》
1.c       2.(1)ab  (2)bc  (3)ab  (4)bd    3.(1)b   (2)b  (3)  (4)b       4.c
5.a       6.d         7.d        8.  a
(二)(1)根据这些来安排农事。
(2)荣枯去来
(3)……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
(4)①传语  ②暗示  ③唱歌
(5)a.×  b.√  c.√   d.×
(6)b
(7)①杏花开了…… ②桃花开了…… ③布谷鸟开始唱歌……
(8)a
(二)1.b a c
2.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3.a
4.时间顺序;举例子1234567891011
5.不行。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1、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是:风大而猛、极度寒冷、变幻莫测。
2、答案示例:(1)新疆某些地区常年多风,当地居民合理地利用风能建立了许多风力发电站,为当地的农牧业生产服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夏秋季节多雨,往往形成洪涝灾害,给人民生活和当地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3、记叙(或叙述)这是为了说明南极风大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或南极大风的威力,大意正确即可得分)
4、举例子    列数字    这是为了说明南极气候极度寒冷。
5、南极的气候确实显示出不同于其它大陆的威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南极气候将被逐步揭开神秘的面纱,从而造福于人类。
 四.     1.(1)大自然的各种色彩与太阳光的关系。(2)天空呈现蓝色与太阳光的关系。(3)日落后大自然变成黑色与太阳光的关系。2.蓝色被大气中的微粒反射和折射。 3.大自然色彩的奥妙

123456789101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7683.html

  • 《阿里山纪行》原文|《阿里山纪行》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开头写一句话示例: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春酒》赏析|19《春酒》说课教案

    03一.说教材《春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阿长与山海经_阿长与<山海经>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2021_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纪念白求恩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二、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三、教学方法  采用以...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翻译|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认识“铭”“说”两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从文中获取启示,并对自己的处世观点、态度的再认识。课时安排...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例]《答谢中书书》教学案

    张笑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复习

    第五单元作文训练 扩写·改写《石壕吏》 共2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写作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1、 了解“改写”主要方式及基本要求。 2、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巩固人物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1、 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2.生动描写。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 缄(jian1)默 狩...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课文《蜡烛》]《蜡烛》同步练习1

    ●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1 就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写一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题目为“你好,老妈妈”。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1 在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