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案设计】《湖心亭看雪》教案1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5-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作者及写作年代,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理解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体会本文清新淡雅的意境和严整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能力目标     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掌握白描写作的手法。 

情意目标     体会人物语言的妙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导读提示] 

1、 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找记叙文的要素,看雪的时间、目的地、人物、事件。 



2、 全文共两段,请简要介绍各段的大意。 



3、 寒冬腊月,大雪三日,夜深更定,作者独游西湖,钟情山水的独特个性却遇上了知音人,他在湖上邂逅了两位客居杭州的人。默读此段,找出表现独寂的夜游者相逢的心境的词。 



4、 高雅的情调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理解的,舟子用“痴”字来形容作者,这个“痴”字还有什么深意吗? 



5、 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试举例分析说明。 



6、 从小品文的角度,试分析此文的特点。 



[重点难点导学] 

1、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著名文学家。喜游山玩水,在文学、戏剧、音乐方面有很深的修养,明亡后隐居山中著书,有《陶庵梦忆》、《西湖寻梦》、《夜航船》、《快园道古》等。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平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炽。 

2、 诵读指导 

首先要读得清楚,一要句读分明,二是节奏合理。其次要读得流畅,一是语句要流利,二是音韵铿锵,第三要在疏通文意和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切忌“硬背”。 

3、 字词积累。 

更(gēng)定: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定,完了,结束。 

拿:撑,划。 

拥:围裹。 

毳(cuì)衣:细毛皮衣。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冰花一片弥漫。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一白:全白。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痕:指斑迹,迹印。 

一芥(jiè):一棵小草。芥:小草,形容船小。 

焉得:哪能。 

更(gèng):还 

大白:酒杯名 

客此:在此地客居。客,客居,作动词用。 

及:等到。 

舟子:船夫。 

者:```````的人。 

4、 品味白描手法的妙处。 

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以景生,景以情存,情景相生。本文写景有两句,先从大处下笔,“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描写雪后西湖全景,设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接着,作者落笔眼前,写西湖近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与旷远莽苍的大自然进行对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栗”的一种人生情绪。作者写景,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饰,简洁朴素自然,如一幅写意山水画卷。人物云天、高低远近、浓淡疏密,人与自然在精神世界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谐。然而,宁静之中,我们仍然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漂泊无依、茫然、无奈的伤感。 1234

[助学资料] 

1、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当时连下三天大雪,西湖里人声、鸟声都绝迹了。这一天,夜深人静,我雇了一条小船,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炉火,独自去西湖里的湖心亭看雪。雾夜里雾气浓重浩茫,天空、浓云、远山、湖水,上下一片白茫茫。湖上的影子,只留下长堤淡淡的一抹,湖心亭一点,以及我的像一根细草似的小船和船中三个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毛毡对坐饮酒,一个童子在煮酒,炉上的酒正冒着热气。他们见到我非常高兴,说:“湖上怎么还有你这个人?”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勉强喝了三杯才告别。问他们的姓名,说是金陵人,客居在杭州。等到下了船,船夫喃喃自语:“不要说您相公痴呆,还有像您一样痴呆的人呢。”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①,与杏桃相次②开发,尤为奇观。 

注解:①勒:抑制。 

      ②相次:一个接一个。 

(1)解释下列词语。 

  ①朝烟 

  ②夕岚: 

  ③开发: 

(2)比较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不同意思。 

    



西湖最盛   

① 

今岁春雪甚盛 



   梅花为寒所勒 

② 

   尤为奇观 

明确:(1)①早上的云雾 

       ②傍晚的山气 

       ③指花的盛开 

  (2) 

          兴旺,指景色最美之时                被,介词 

    ①                                  ② 

          大,指雪很大                        是,动词 





[知识网络] 



             线索                  重点                          灵魂 

                                                  景中含情 1234

湖           叙事                  写景                           抒情 

                                                  情景交融 

心                                       移   一痕 

                                  天空   步   一点     局部      孤独落寞 

亭    时  崇祯五年十二月   全景   云层   换   一芥            有超凡脱俗的 

          大雪三日更定            湖水   景   两三粒             闲情雅致 

看    地  湖心亭 



雪    事  看雪                     由大到小,突出“小字” 

                                   



           白描手法,如临其景  



[达标训练] 

一、课堂讨论: 

对“西湖”诗文的认识有哪些? 

二、自测题。 

1、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惟长堤一痕                      b、一童子烧酒 1234

 c、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d、余拿一小舟 

2、下面句中加点字与“客此”的“客”用法相同的是(    ) 

a、顾之,客请与予对局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以河为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d、有两人铺毡对坐 

3、湖上的长堤、湖心亭、小舟,在作者笔下为什么是“一痕”、“一点”、“一芥”? 

4、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试将与本文作比较,两者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上有何异同?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附达标训练答案: 

二、1、c    2、c 

    3、因为湖上雾浓,所以长堤、湖心亭看似“一痕”、“一点”、“一芥”,形容船小。 

    4、 

       描写手法 表达感情 

《湖心亭看雪》 白描 清高自赏,淡淡愁绪 

《江雪》 烘托 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附[导读提示]答案: 

1、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目的地——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及两个金陵人?(舟子,小童) 

事件———看雪?(仅仅是看雪吗?还有看人) 

2、 第一段总写雪的环境和雪夜舟中看雪。 

第二段写亭中与人共饮。 

3、“见余大喜”中的“大喜”既是亭中人的惊喜,也是作者夜游的独特心境。 

   作者落拓不羁,放浪于山水之间的高雅情调得到了应和。 

4、作者借舟子的一个“痴”字点题,表现他特有的感受,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浊孤独的独特个性。 

5、此文是小品,全文不到160个字,篇幅短小,语言严整而富于变化,文字简约,内涵丰厚。如“独”、“大喜”、“雾凇沆砀”等。 

6、本文是张岱小品中的名篇,有美的情趣,美的意境,美的韵味,美的语言。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7639.html

  • 《阿里山纪行》原文|《阿里山纪行》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开头写一句话示例: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春酒》赏析|19《春酒》说课教案

    03一.说教材《春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阿长与山海经_阿长与<山海经>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2021_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纪念白求恩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二、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三、教学方法  采用以...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翻译|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认识“铭”“说”两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从文中获取启示,并对自己的处世观点、态度的再认识。课时安排...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例]《答谢中书书》教学案

    张笑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复习

    第五单元作文训练 扩写·改写《石壕吏》 共2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写作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1、 了解“改写”主要方式及基本要求。 2、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巩固人物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1、 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2.生动描写。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 缄(jian1)默 狩...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课文《蜡烛》]《蜡烛》同步练习1

    ●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1 就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写一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题目为“你好,老妈妈”。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1 在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