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教案|《藤野先生》教案 4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5-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课题:《藤野先生》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1、体会鲁迅先生深厚的师生感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人物形象及其思想品质。
学习重点、难点:1、通过对藤野先生外貌、语言、动作的分析理解人物形象及其思想品质;
2、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品析,体会深厚的师生感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学法指导:在理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对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的几件事情的分析,理解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及其思想品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原因的分析和文章语言的品析,体会鲁迅先生深厚的师生感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1、了解时代背景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汉字
绯(    )红    油光可jiàn (    )    芦荟(    )   畸(    )形  不逊(    )    诘(    )责    杳(    )无消息  yi(    )扬顿挫  深wù(    )痛疾  瞥(    )   发髻(    )   驿(    )站          
樱(   )花   解剖(    )  颇(    )冷   芦荟(    )
3、本文选自《         》,是一篇________性质的________(文体),我们还学过《                》,也出自这部作品集。
4、文章记叙了“我”和藤野先生直接交往的事有哪几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仙台,“我”还遇到了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藤野先生的描写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描写,都用了哪些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助学
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变换了几次地点?根据以上两点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的线索是怎样安排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由朗读第一部分,标出最能表现清国留学生丑态的词语和句子,说说作者是抓住了怎样的主要特征,又是怎样来描写清国的形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非”对表达句子有什么作用?文章这一部分并没有写到藤野先生,离题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巩固练习: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绯红(fěi) 不逊(xùn)         b.瞥见(piē) 畸形(qí)
c.诘责(jié) 诲(huǐ)           d.驿站(yì) 托辞(cí)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b.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
c.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
d.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
3.、选出词语或加点字的解释全对的一组(       )
a 油光可鉴:镜子      客死:死在异国他乡    介意:放在心上
b 不逊:谦逊          匿名:隐藏            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c 深恶痛疾:痛恨      杳无消息:远得不见踪影   适值:正好遇到
d 斗乱:飞腾杂乱      诘责:质问            顿挫:声音高低转折,和谐悦耳
4、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第二课时
一、课堂助学
1、请细心体会以下两个句子所蕴涵的情感:
(1)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谁安稳了。12345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课文的6—23段,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首先抓住了哪些特征来描写藤野?先生这些描写揭示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通过哪几件典型事例来写自己同藤野先生的交往的,这些典型事例分别表现藤野先生怎样的思想品质。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事    例 思 想 品 质




3、学习24—31段,思考以下问题:
1)这一层次写了几件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件事促成了作者怎样的刺激并最终促使了作者作了怎样的极为重要的人生选择?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巩固练习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语句中加点副词的表达作用。
1)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然睡安稳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尾,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改正。”回答文后问题:
(1)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改为“同时也感到一种感激和不安”可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删去加了着重号的词语,语句不是更简洁吗?你的意见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部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实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起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得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123456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①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②给俄国人当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选段记叙了促使鲁迅做出弃医从文决定的两个重要事件,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两个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划线句中表述的因果推论是什么人的逻辑?你怎样理解作者的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原文分析“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我的意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见变化”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见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①②处有两个冒号,前一个冒号的用法是:____________,后一个冒号的用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段中加点的“偏”“也”去掉后也能读通,你如何理解这两个词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一句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我”经历的事情和“弃医从文”的选择,对你有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一、课堂助学
1、学习第三部分,回答问题:
1)与藤野先生告别后,作者说:“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这些话应该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教师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一面说自己并没有与藤野先生联系,似乎忘记了藤野先生,一面又说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教师之一,那么作者是怎样来体现他的怀念之情?


2、这篇回忆录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作者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径的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课堂上看电影,这些事实和藤野有什么内在联系?鲁迅是用什么中心思想统摄全篇的?
二、巩固练习: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语句中加点副词的表达作用。
1) 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2) 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2、读“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尾,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改正。”回答文后问题:
(1)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改为“同时也感到一种感激和不安”可以吗?
(2)删去加了着重号的词语,语句不是更简洁吗?你的意见如何?
3、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但不知怎的,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7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所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作者怀念藤野先生有哪些具体的行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良心发现”是指:________;“增加勇气”是指______________;“正人君子”用了________修辞方法,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效果。
3.结尾划横线句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选段中划波浪线的“小”和“大”,为什么这句话能概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这句话能否改成“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但他的姓名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为什么?12345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但不知怎的,我总还时时记起他,”你知道作者时时记起藤野先生的理由吗?请结合全文作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7457.html

  • [我的信念]我的信念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开头概括文章主旨领起全篇的结构。 (2)学习概括叙述典型材料突出中心的写法。 (3)学习边叙述边议论表明自己观点的写法。 2 能力目标 (1)理解总分式的结构特点,提高分析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的能力。 (2)提高记叙文写作中概括叙述典型事例以突出人物特点的能力。 (3...

    发布于:2025-11-13

    详细阅读
  • [外国诗两首]外国诗两首

    教案示例一 教学过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关于作者: 普希金,俄国的伟大诗人。 本诗主题: 这是一首哲理抒情诗,读了这首诗后同学们一定会有像高尔基所说的“我开始读普希金诗时,好像我走进了 树林中的一片草地,到处盛开着鲜花,到处充满着阳光”的感觉。 首先朗读全诗,了解诗的大体内容。 一、词 解词:...

    发布于:2025-11-1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三首|现代诗三首 色彩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寓抽象于形象的写法;富有哲理性的诗的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丰富的想像力。 (三)德育渗透点 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价值的重视。 (四)美育渗透点 欣赏诗中表现出的文学美和图画的色彩美以及这首哲理诗意蕴深广的美。 二、学法引导 运用学习前面几首诗的方法自读本诗,通过质...

    发布于:2025-11-1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三首_现代诗三首 色彩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寓抽象于形象的写法;富有哲理性的诗的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丰富的想像力。 (三)德育渗透点 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价值的重视。 (四)美育渗透点 欣赏诗中表现出的文学美和图画的色彩美以及这首哲理诗意蕴深广的美。 二、学法引导 运用学习前面几首诗的方法自读本诗,通过质...

    发布于:2025-11-13

    详细阅读
  • 席慕蓉乡愁赏析_席慕蓉《乡愁》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媒体使用时间设计意图一、 导入 二、诵读、分析 三、应用席慕蓉的故乡,在她诗中是在“长城外”“阴山下”的那个“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上。但是,由于命运的安排,她不在那儿出生,也不在那儿长大,...

    发布于:2025-11-13

    详细阅读
  •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习诗人丰富的想像力。 (二)能力训练点 指导学生“炼字”。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1.感受诗中新生活的美。 2.品味朴美、清新、明快的语言美。 3.欣赏诗歌所表现的音乐美。 二、学法引导 适当联系时代背景,简要点拨,重点理解“...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六要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⑴把握本文(消息)的结构要素。 ⑵理解文章语言准确、简洁、感情色彩鲜明的特点。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情意目标: 学习人民解放军顽强无畏的精神,认识渡江胜利的历史意义。教学建议课文主题 本文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八上语文唐诗五首_诗五首

    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 (二)能力训练点 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争取做到学以致用。 (三)德育渗透点 有的气势磅礴,景象宏伟;有的情景交融,形象感人;有的感时伤别,忧国思亲;有的以理入诗,发人深思。学习时注意体会。 (四)美育渗透点 领略古诗词的凝练...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哥白尼]哥白尼

    教学建议 一、文章主旨 《》一文介绍了一生中最辉煌的一页——创立地动学说,赞扬了他在天文学方面敢于打破错误的传统观念,坚持真理的精神。课文还阐明了的学说在科学史上引起的革命和对人类思想的重大影响。 二、段落结构 第一部分(1段)介绍出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学历爱好。 第二部分(2段)叙述写作《天体运行》...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漫话小行星全文_漫话小行星

    教学建议 一、谋篇立意 自古以来,灿烂的星空就强烈地吸引着人们的好奇心。小行星从发现以来只有200年的历史,可已有8000多颗被观测记实。本文作者以详实的资料和科学的分析向读者介绍了小行星的发现史和命名方法,增强了我们有关这方面的科学知识。文章向我们介绍了天文工作者的观测和研究,尤其是对1号、2号、...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