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三声夸克原文|叫三声夸克导学案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课题:叫三声夸克
1.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2.品味通俗形象的语言,学习本文严谨的结构。
3.了解多层次的复杂分类。
【学习重难点】
1. 品味通俗形象的语言,学习本文严谨的结构。
2. 了解多层次的复杂分类。
【学法指导】
整体感知说明对象,探究理清说明顺序,揣摩辨析语言,领悟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学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 预习导学
1.字音互填并在横线上补充你认为需要掌握的字词。
丁zhào( )中 jìn( )闭 泄( )气 隧( )道 夸克( )
2.解释词语。
驱使: 泄气:
禁闭: 隧道:
3.课文以盒子里面有盒子为比喻,来说明物质结构的特点。请根据课文填写物质的盒
式结构图。
4.课文的题目是什么意思?(从书上找出相关文字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应该学习科学家在认识物质结构基本组成的过程中的哪些科学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在预习时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大胆提出。
二、课堂助学:
1.导入
2.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文章主要说明对象是什么?
(2)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合作探究
(1)课文以盒子里面有盒子为比喻,来说明物质结构的特点。物质结构有哪些特点?(探究练习一)课文是以什么顺序安排组织材料的?
(2)课文的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除此之外还用到了什么其他的说明方法?
4.品味语言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找出文章中你喜欢的语言,读一读,品一品。
5.释疑解难
6.小结
三、课堂巩固
经过分析,发现大多数基本粒子是不稳定的,寿命很短,很容易转化为其他基本粒子。这些基本粒子的质量大小差别很大,可以根据质量的大小来分类。还有另一种分类方法,它把基本粒子分为两类,一类是轻子,一类是强子。1234
电子和中微子属于轻子,轻子的数量比较少,绝大多数的基本粒子都属于强子,其中包括质子和中子。面对数量如此多的强子,科学家又在思考了:还有比质子和中子更小的结构吗?
这又是一个“盒子里还有盒子吗”这一类的问题,科学家从实验室里已经感觉到,强子内部有结构。这好比拿起盒子摇一摇,听到响动,可以初步判定盒子里有东西。
这时候,科学家也只有发挥想象力了。美国科学家盖耳曼提出了一个“夸克模型”,说是所有的强子都是由3种夸克构成的。
夸克是译音,意思是海鸟的叫声。因为在长诗《芬尼根之觉醒》中有一句话:“向麦克老人三呼夸克。” 盖耳曼把夸克借用过来,无非是一语双关,说明每一个强子都有3种夸克。
想象固然浪漫,盖耳曼提出夸克模型却是经过理论分析的,而且分析得很有道理。慢慢地,盖耳曼的理论被大多数人接受了。这等于承认了盒子里有东西。
知道了有夸克这种物质,那就得把它找出来。要把想象中的夸克变成真实的夸克并不容易,找了20年,也没发现夸克的踪迹。人们有点泄气了。没想到1976年,旅美华人科学家丁肇中发现了j粒子。j粒子的j与中文的丁字非常相似,这也是给这种新粒子命名的妙处。新粒子的发现,引起种种猜测,j粒子是不是第四种夸克?这一发现,又唤起了寻找夸克的热情。
1976年以后,对夸克又有了新的认识,说夸克不止3种,还有第四、第五、第六种,理论更深入更复杂。
这时又有了一种说法:为什么夸克不能脱离其他粒子而独立存在呢?这真是怪事,仿佛士兵犯了错误被禁闭而失去了自由,难道就没有一个自由夸克吗?
还有人说,物质的最小结构也许就到此为止了。盒子里装盒子,发现的盒子已经不少了,按顺序是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
在研究夸克的时候,发现夸克与3这个数字特别有缘,3呼夸克,3种夸克;夸克的种类多了以后,夸克又可以分成3个组,人们把这种组叫做“代”,也就是夸克有3代。
可是,夸克的第三代里还缺一个夸克,它叫顶夸克。1994年4月6日,在费米实验室,终于发现了顶夸克的存在。
在费米实验室,有一个加速器,地下的环形隧道长达6.4千米。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先后有900名科学家在这里工作,终于找到了顶夸克。这一发现,证实了夸克是存在的,证实了顶夸克是第三代。
新的发现,带来了新的希望,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为什么只证实了顶夸克的存在?
“3”字有什么意义?
而最基本的问题仍然是:物质的最小结构就是夸克吗?
盒子里还有盒子吗?
1.课文的题目是什么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关文字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判断与课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大多数基本粒子是不稳定的,寿命短,容易转化。基本粒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轻子,一类是强子。质子和中子属于强子。
b所有的强子都是由3种夸克构成的。这是美国科学家盖尔曼在“夸克模型”中提出来的。
cj粒子是由旅美华人科学家丁肇中在1976年发现的。因为“j”与“丁”相似,故命名为“j”粒子。
d物质的最小结构可能不是夸克。
3.根据课文内容你能在上图中的最后一个箭头后添上一个疑问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4
4.假如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部分作如下改动,表述的内容和效果有什么不同?
科学家从实验里已经感觉到,强子内部有结构。这好比拿起盒子摇一摇,听到响动,可以初步判断盒子里有东西。
改为:强子的内部结构为科学家的分析提供了初步的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夸克的过程,共用了五个“又”字,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
①维生素k是维生素家庭中的止血“功臣”,人体缺少它,出血时血就不能凝固。
②维生素k的两兄弟k1、k2的性格、脾气有同有异。
③相同的是它们都是中性黄色的化合物,不溶于水,只溶于油脂等有机溶剂,性质十分稳定,不怕酸,也不怕热,即使在强酸下或在150℃的高温中也能泰然自若。但是,维生素k却非常害怕碱和紫外线,一旦和它们相遇,就会被撕得支离破碎。因而,含有丰富维生素k的食物如青菜、猪肝在烹调中切不可放碱,否则,会把维生素k破坏殆尽。
④不同的是,在常温下维生素k1是液体,维生素k2却是固体。维生素k1通常存在于植物体内,在各种绿色植物中含量尤为丰富;维生素k2通常存在于动物体内,尤其是动物的肝脏内。
⑤它们化学结构中都有一个名叫α-甲基酸的结构,因此都有止血的本领。但由于其结构有不同之处,因而止血的效力也不同。维生素k1的止血本领要比维生素k2大百分之六十。
⑥维生素k止血的奥妙在哪里呢?
⑦原来人体血液中含有凝血酶元,它能起止血的作用。可是光有凝血酶元是不能使血液凝固的,一旦人体某处组织出血,血小板遭到破坏,就会释放出凝血活素和钙离子,这二者与凝血酶元结合在一起,变成了凝血酶。在凝血酶的催化下,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元就很快变成不溶性纤维蛋白。这样,出血也就被止住了。而维生素k不仅是凝血酶元的主要组成成分,而且还能促进肝脏制造凝血酶元。所以缺乏维生素k就会缺少凝血酶元,凝血酶的组成便遭到破坏,血液就不能凝固。维生素k止血的奥妙也就在这里。1234
(节选自王一川《生命科学的奇葩》,有删改)
1.请写出维生素k的四个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凝血酶元止血的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用了不少生动的词语,如“家族”、“功臣”等。请在文段中再找出4个这样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严密,试从本文第③、④自然段中举一个例句加以说明。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本文内容,选出下列判断中错误的一项( )。
a肝脏是人体中制造凝血酶元的主要器官,所以肝功能不全者伤口往往出血不止。
b青菜最好生吃,这样可以保持青菜中富含的维生素k。
c科学家在实验中用麻子油治好了小鸡的出血病。由此可推断麻子油中可能含有维生素k。
d准备动大手术的病人要适量补充维生素k,以防手术中出血不止。
1.因为在长诗《芬尼根之觉醒》中有一句话:“向麦克老人三呼夸克。” 盖耳曼把夸克借用过来,无非是一语双关,说明每一个强子都有3种夸克。 2、b 3、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 盒子里还有盒子吗? 4、原句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意思是科学家从实验里已经感觉到,强子内部有结构。这仅仅是“感觉”,是科学家根据实验产生的一种想象,还没有进行科学的证明,改为“强子的内部结构为科学家的分析提供了初步的依据。”似乎是已进行了科学的证明,显然不妥。 5、表现了科学工作者层层深入的探索物质超微粒子的过程。6、略
课后作业 1.(1)中性黄色化合物。(2)不溶于水,只溶于油脂等有机溶剂。(3)性质十分稳定(不怕酸,不怕热)。(4)怕碱和紫外线。 2.凝血酶元与出血时血小板释放的凝血活素和钙离子结合变成凝血酶,凝血酶的催化使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元迅速变成了不溶性纤维蛋白,从而止血。 3.(两)兄弟、性格、脾气、泰然自若、撕、怕。 4.例一:“它们……不溶于水,只溶于油脂等有机溶剂。”(“只”字起限制作用,准确说明了维生素k的性质)例二:“在常温下维生素k1是液体,维生素k2却是固体。(“在常温下”准确表明条件,极为严密)。 5.b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7385.html
-
读《再塑生命》有感_《再塑生命》教学设计3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梳理重塑生命的历程。 2、结合海伦战胜挫折的经历谈谈海伦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教学难点】 结合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爱”之伟大,陶...
-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并翻译全文。 3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课文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
-
【奇妙的克隆】奇妙的克隆详细阅读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了解克隆这一科技成果。 学生科学家在科学的道路上锲而不舍、不断攀登的精神。教具投影仪教学...
-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余映潮]《藤野先生》教学设计9详细阅读
【创意说明】 采用层进式教学思路──整体感知疏通文意,细节品读体会感情,研读探究明确主旨,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学习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教学步骤】一、导读激趣,藤野先生 介绍作者留学日本的目的以及本文相关的写作背景,引用《呐喊》中的相关内容加以介绍。二、整...
-
《甜甜的泥土》读后感|《甜甜的泥土》教案3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2、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背景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唱出了天下子女的心声。“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母爱,对有的人来说是那么的唾手可得,而对有的人来说却是那么的遥不可及。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感...
-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_《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3、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4、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5、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教学方法】 朗读法、...
-
[苏州园林]苏州园林详细阅读
叶圣陶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3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4、利用课上所学,迁移...
-
马说教学设计国家级一等奖|《马说》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思路】1、知识教学点:⑴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⑵理解本文寓意和作者思想感情。2、能力训练点:⑴训练学生的口译能力。⑵训练学生分析理解文章,概括中心的能力。3、美育渗透点:讨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价值观观念,争做“千里马”。【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制作、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设...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设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3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领会诗歌的内涵。2、体会诗人推已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3、学习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二、教学设想1、杜甫的这首借景抒情的诗,从内容到艺术都有很高的成就,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杜甫作为现实主义义诗人的伟大,而且可以从他关心人民的博大胸襟中接受诗人人道主义精...
-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简案_《岳阳楼记》教学设计5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背诵课文2积累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二)能力目标:1朗读能力2理解古文的能力。3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2学习古仁人高尚的思想情操,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听说过“断齑食粥”的故事吗?对,这说的是我国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