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中作比较的句子_《苏州园林》提高作业练习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作 业 导 航1.多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
2.揣摩重点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掌握文中的一些说明方法
一、基础部分
1.下边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是( )
a.轩榭(xuān) 池沼(zhāo) 丘壑(hè)
b.嶙峋(xún) 镂空(lòu) 阑干(lán)
c.重峦叠嶂(zhànɡ) 摄影(niè) 玲珑(línɡ)
d.鉴赏(jiàn) 蔷薇(qiánɡ) 称心(chènɡ)
2.找出有错别字的一组( )
a.因地制宜 布局 映衬
b.自出心裁 阅厉 漫延
c.珠光宝气 欢悦 败笔
d.雕镂 琢磨 别具匠心 阅兵式
填空
3.《苏州园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我国现代________________,著名________________。
4.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____________,讲究________________,讲究____________,讲究____________。
5.指出下面句子的说明方法。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2)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
(3)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6~11题。
①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②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③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④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⑤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⑥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6.第①句中“着眼在画意”的意思是( )
a.重视图画的意味 b.从图画的意境上考虑
c.观察画面的意趣 d.把眼光放在表现一定的情调上
7.文中的“寂寞”,原意是“孤单冷清”,这里是________________之意。
8.对“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是议论,点出这样设计的艺术效果 b.是说明,告诉这样设计的艺术目的
c.是叙述,表明这样设计的艺术感受 d.是描写,体现这样设计的艺术魅力
9.这节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加横线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对它的理解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对本段文字的正确划分是( )
二、提高部分
阅读短文,完成12~18题。
云水洞
①北京周口店西20余里,有一座上方山。②在山影林间,掩映着一簇规模庞大的庙宇——兜率寺。③在这座古刹西南方3千米的山腰上,有一个深邃的洞穴,名曰云水洞。④这是一座规模很大,奇特异常的“地下深洞”,人称“地下宫殿”。⑤云水洞深600余米,由七个厅堂和一个150米长的入洞通道组成。⑥七个厅堂中前四座最大,大厅顶均呈穹窿状,高的达20余米。⑦从厅顶垂下来的石乳和与此相对的地面石笋,玉肌冰肤,千姿百态,难以名状。⑧有的像十八罗汉,有的像猴子吃桃,有的状物,有的貌人,无不惟妙惟肖,各尽其妙。⑨洞中一厅、三厅各有一泉,曰黑龙、白龙,水清洌,可饮。⑩为什么上方山会形成这样的溶洞呢?○11原来,这是石灰岩地区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特殊地形。○12据研究认为,在过去地质历史的某一个时期,上方山地区气候湿热,地下潜水在石灰岩的裂隙中缓缓移动,年深日久,流水穿石,造成了云水洞的雏形。○13再加上后来地壳上升,洞体在溶蚀中不断扩大,便形成了今天规模的云水洞。12
12.云水洞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⑤句中“600余米”具体说明________________。
14.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____这一说明方法,意在说明____________。
15.选文⑦~⑨句运用生动的说明文字意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选文○11~○13句介绍了云水洞的什么内容?
17.⑩句“为什么上方山会形成这样的溶洞呢”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说出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七个厅堂中前四座最大,大厅顶均呈穹窿状,高的达20余米。
三、试一试
19.德国诗人海涅是一个犹太人,常常遭到无礼的攻击。在一次晚会上,一个旅行家对他说:“我发现一个岛屿,这个岛上居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
海涅白了他一眼,不动声色地说:“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海涅如何回答才能力敌万钧,骂得痛快淋漓?
参考答案:
一、1.b(a. zhǎo;c.shè;d.chèn)
2.b(“厉”应为“历”)
3.叶圣陶 作家 教育家
4.略
5.(1)作比较 (2)举例子 (3)打比方
6.b
7.空旷单调
8.a
9.①句
10.强调游览者面对这种成就所产生的愉快感觉
11.b
二、12.规模很大,奇特异常
13.洞穴深邃
14.列数字 云水洞规模很大
15.云水洞奇特异常
16.云水洞景观的成因。
17.承上启下
18.“均”,都,表毫无例外。“余”,多。这两词说明了大厅之高,用语十分准确。
三、19.只有你和我一起去那个岛上,才会弥补这个缺陷。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7291.html
-
[《大雁归来》教学视频]《大雁归来》教学方案详细阅读
《大雁归来》教学方案 深圳市翠园初中部 彭艳一 教学目标:知识:1 学习本文抒情的语言。 2 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3 了解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能力:1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训练学生们概...
-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_《新闻两则》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特点。2、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3、识记新闻结构组成,并能分析典型的新闻的结构。4、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教学重点】1、主体部分层次的划分和层意概括。2、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教学难点】第二则主体与背景的确立,以及中间部分层次的划分。【教...
-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一等奖_《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教学目标:品味本文简洁,准确,生动,科学的语言。 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 掌握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教学课时:两课时课前准备:搜集一些农谚。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语言吗?...
-
白杨礼赞_白杨礼赞详细阅读
《白杨礼赞》教学思路设计安徽师大附中 朱诵玉 语文课堂是个丰富多彩的小世界,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从中获得知识、快乐和陶冶——这是一种享受。要达到这个境界,撇开其他方面因素不说,单就教材分析和课堂控制来讲,我认为至少应做到以下三点:1、教材分析应做到“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
【无题】无题详细阅读
无题 一、导入由“李杜”→“小李杜”→课文二、初步感知1、作者介绍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晚唐著名诗人。与村牧一起并称“小李杜”。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善于用典尤其以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表现了语言的艺术魅力。但有时也写得隐晦迷离,难于理解。2、找出...
-
[《喂——出来》读后感]《喂——出来》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 一.字词解析 1.注音 颤颤巍巍chànwēi栅栏zhà众目睽睽kuí贪婪lán牟取móu哂笑shěn棘手jí铆钉mǎo眺望tiào履行lǚ 2.辨音 3.辨形 4.辨义 (1)损害伤害危害 三个词作动词,都表示对完好的事物加以破坏,使它受损伤的意思,因而都含贬义...
-
鹤群翔空|鹤群翔空详细阅读
《鹤群翔空》教案4 《鹤群翔空》教案3 《鹤群翔空》教案2 《鹤群翔空》教案加练习2 《鹤群翔空》教案1 《鹤群翔空》教学实录 《鹤群翔空》说课稿 语教版《鹤群翔空》ppt课件 《鹤群翔空》ppt课件 《鹤群翔空》ppt课件(1)...
-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余映潮】《藤野先生》教学设计8详细阅读
【教学目的】 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教学重点】 课文阅读。【教学难点】 课文思想的理解和主题的确定。【教学时数】 3课时。【预习质疑】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打开自制教学软件《藤野先生》封面,在日本古筝曲《樱花》的伴奏下介绍:...
-
三峡_三峡详细阅读
《三峡》教案6 《三峡》教案5 《三峡》教案4 《三峡》教案3 《三峡》教案2 《三峡》教案1 《三峡》教案 《三峡》备课笔记 《三峡》说课稿 2份 《三峡》课堂教学实录 《三峡》突破难点能力训练 《三峡》检测题 《三峡》自学评估练习 《三峡》综合能力测试 《三峡》同步训练...
-
【《长征组歌》两首教案】《长征组歌》两首详细阅读
萧华教学目标:1、 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革命情操,了解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2、 学习高度概括的诗歌语言,体会词语使用的准确。3、 感悟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意义。教学重点:毛主席用兵如神和红军的钢铁意志。 语言高度概括、用词准确生动。课前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