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一等奖]《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4-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朗读、背诵《天净沙·秋思》。

  2、能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点。

  3、能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初步具有创造能力。

  5、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重点难点】

  1、朗读、背诵《天净沙·秋思》。

  2、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训练想象、联想,培养创造思维。


【教学设想】

  以朗读训练为重点,体会寓情于景的写法。

  通过合作学习与交流,形成良好的学风,学会学习。

  训练想象、联想,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进中学以来初次学习古诗,很高兴能成为大家的朋友,聚集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古诗 ,请大家一起学习第三单元的第十五课《古诗十五首》。从现在起,我们就是亲密的合作伙伴,愿我们合作愉快,合作成功!朋友们,有信心吗?)我们的课就要开始了,请先听一段音乐,放松放松。(放第一框听音乐)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受?这曲子是愉快的,还是悲伤的?(学生谈感受。)引:你认为怎样的人可能有这样的心境?(失意的人,远离家乡的游子,如马致远)对!真聪明!说到马致远,就说到正题上去了。今天,我们要学习马致远作的曲《天净沙·秋思》。

    我们说说马致远,谁来?

    马致远(1250~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放第2框)

    我还知道,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它的体裁的“曲”。

    下面说说“曲”这种文体:

    在中国古代文学长廊中,宋以前一直以诗最盛行,宋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新兴的体裁就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散套和小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有标题的小令。(放第3框)

  2、理解这首小令的意思:

   ⑴ 指导学生朗读: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有专家说,读书是与作家对话。总之,读书是走进作家的内心世界,让我们以朗读来走进马致远,亲近这位名家,读懂这片漂泊羁旅的游子之心。

     下面请大家听一遍朗读,划出节奏。(放第4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一、三、五句押尾韵“a”,二、四句押尾韵“ia”,读来朗朗上口,大家喜欢吗?我们感受一下。(朗读)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句式工整,要读出一气呵成、淋漓痛快的酣畅美和明快的节奏感。试一试。最后一句是散句,要读得曲折跌宕,读出落拓无助的生存境遇。试一试。再一起把整首小令朗读一遍。这样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它整散相间,长短结合的形式美。1234

   ⑵ 感受它的意境美:

     师:下面我们感受它的意境美。提示:怎样的景、怎样的人?怎样的情感?

     有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先请同学们散读一遍课文,说说你头脑中有怎样的画面?请以“我仿佛看到了……”为开头,说说诗句在你头脑中再现的画面。

     如果学生有困难,举例:“枯藤”、单说“藤”的形态是多样的,把它置于上下文中“枯藤”,形象就具体了,我仿佛看到了枯萎的藤、颓废的藤、没落的藤、毫无生机的藤,于是枯藤这一意象渲染出凄凉、萧杀的晚秋气氛。同学们可以类推。

     学生可能再现出的画面有:

     几根枯树缠绕着一棵棵秃树,那凋零了的黄叶在萧萧的秋风中瑟瑟的颤抖,黄昏的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一片悲凉的秋景。

     在作者的眼前呈现出一座小桥,桥下小溪潺潺的流水,不远处还有升起袅袅炊烟的农家小院,那里有安居落业的人们。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艰辛的游子骑着一匹瘦瘦的老马,在夕阳西沉的余辉中,向远方踽踽而行。

     喔,同学们描绘的就是一幅悲凉的秋景图。

     请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些画面?即画中有怎样的人,传达出怎样的情感?

     明确:人们常说,“所有景语皆情语”。因为“断肠人在天涯”,在天涯的断肠人的精神家园已化作了一片荒芜,他眼中的景自然是满目萧然。于是作者眼中的藤、树、马、水都是萧条的、凄凉的、无助的,其实是人的落拓与哀愁的写照,这是以景托情,融情于景。这景无疑传达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乡之情,这景与人,境与情,自然意象与社会境遇,和谐的统一于这首小令中,充分的道出了游子羁旅之悲。请大家齐声诵读,让我们将景语化为情语,体验体验游子的悲苦与心酸。(朗读)

     通过朗读,真正体验到了作者穷迫潦倒,孤苦无依、颠沛流离的凄苦情思,感受到了作品的崇高与悲剧美。

   ⑶ 拓展:

     引:感受了这首小令的意境,我们来运用运用。

    ① 下面的诗句都是写秋的,请选出与《天净沙·秋思》意境不相同的一项:(放第5框)

     a、沅江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② 选出画面的意境与《天净沙·秋思》相同的一幅:(展示画面)(放第6框)

  3、创造性阅读:

   ⑴ 点拨:美是具有启示性的。《天净沙·秋思》充满了空白和不定点,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想象空间,请听听朗读,你能够想象和联想些什么?(放第7框)

   ⑵ 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我们分为六组,各选一个执笔,中心发言人,选取以下的一个问题,研究学习,把结果写出来。老师为你们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在这里,人人都是创造者,大家要有充分的信心。

     提示:可说说你最喜欢原作的哪一句,为什么?还可说说原作结构、某种写作手法好在哪里?还可将原著改写成散文,如景物,可作细腻描绘,人物可想象他颠沛流离的生活细节,可想象他的外貌、神态、心理等;也可将原作改作画面;也可给原作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还可以联想自己或他人的一段与原作类似的思念家乡的经历。也可联想出一两句古诗(或者与原作的意境相同,或者表达的情感相同)。总之,合理想象,大胆创新,努力丰富原作的内容,让作品的生命在每一位同学那里得到延长。讨论开始,时间10分钟。1234

   ⑶ 交流:

     以上问题有可能需要教师补充的有:

     寓情于景,运用景物,创造一个十分典型的环境,深秋的黄昏,野外一片寂静,几只归巢的乌鸦栖息在缠着枯藤的老树上。这是一组令人感伤的景物,渲染出悲凉的气氛,烘托出游子孤寂、痛苦的心境,看到归巢之鸦,怎不让生思乡之情呢?看到“小桥流水人家”,以乐景衬悲,自然又增一分思乡之情。

     构思精巧,句法别致。全曲五句,28字,容量极大,描绘出一幅绝妙的秋野夕照图。18字,九种物象,一词一景,无一个动词,连缀巧妙,构成一个整体。因而,王国维说它“深得唐人绝句妙境”。同时,对后人影响很大。如徐志摩的诗作:《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彩。/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

     关于思乡主题的诗句:

     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静夜诗》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 《渡荆门送别》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 《次北固山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 《春望》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灏 《黄河楼》

     读古人思乡的诗句,还会联想到哪些?你有什么感想?

     台湾作家余光中的新诗《乡愁》,表达台湾同胞盼望回归之情。还可联想到现居美国的诗人彭邦桢的新诗《月之故乡》表达在国外的华人、华侨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

月之故乡

             天上一个月亮
             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头看水里
             抬头看天上
             看月亮,思故乡
             一个月亮在水里
             一个月亮在天上

     读了后我们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小结

  这堂课我们通过朗读小令,将文字转化为画面,体会它的意象,从总体感受了小令的意境;再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了作者绘秋的思乡之情,进入它的艺术境界,我们的文学素养有一些提升。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九种景物   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直抒胸臆   道出天涯游子思乡之悲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阅读欣赏一首诗(曲)的一般方法:

  1、从语言入手,再现画面;

  2、从画面感受意境;

  3、运用联想、想象,进行再创造,进入它的艺术境界,丰富诗(曲)的内容。希望大家在课外阅读中实践。1234


五、作业

  朗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郑谷)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1、体会《柳》的大意。

  2、这首诗的意境、抒发的感情与课文各有什么不同?

  3、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4、由“千丝万絮惹春风”联想出描写春风的诗句。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7265.html

  • [《大雁归来》教学视频]《大雁归来》教学方案

    《大雁归来》教学方案 深圳市翠园初中部 彭艳一 教学目标:知识:1 学习本文抒情的语言。 2 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3 了解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能力:1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训练学生们概...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_《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特点。2、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3、识记新闻结构组成,并能分析典型的新闻的结构。4、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教学重点】1、主体部分层次的划分和层意概括。2、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教学难点】第二则主体与背景的确立,以及中间部分层次的划分。【教...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一等奖_《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教学目标:品味本文简洁,准确,生动,科学的语言。 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 掌握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教学课时:两课时课前准备:搜集一些农谚。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语言吗?...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 白杨礼赞_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教学思路设计安徽师大附中 朱诵玉 语文课堂是个丰富多彩的小世界,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从中获得知识、快乐和陶冶——这是一种享受。要达到这个境界,撇开其他方面因素不说,单就教材分析和课堂控制来讲,我认为至少应做到以下三点:1、教材分析应做到“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 【无题】无题

    无题 一、导入由“李杜”→“小李杜”→课文二、初步感知1、作者介绍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晚唐著名诗人。与村牧一起并称“小李杜”。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善于用典尤其以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表现了语言的艺术魅力。但有时也写得隐晦迷离,难于理解。2、找出...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 [《喂——出来》读后感]《喂——出来》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一.字词解析  1.注音  颤颤巍巍chànwēi栅栏zhà众目睽睽kuí贪婪lán牟取móu哂笑shěn棘手jí铆钉mǎo眺望tiào履行lǚ  2.辨音    3.辨形    4.辨义  (1)损害伤害危害  三个词作动词,都表示对完好的事物加以破坏,使它受损伤的意思,因而都含贬义...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 鹤群翔空|鹤群翔空

    《鹤群翔空》教案4 《鹤群翔空》教案3 《鹤群翔空》教案2 《鹤群翔空》教案加练习2 《鹤群翔空》教案1 《鹤群翔空》教学实录 《鹤群翔空》说课稿 语教版《鹤群翔空》ppt课件 《鹤群翔空》ppt课件 《鹤群翔空》ppt课件(1)...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余映潮】《藤野先生》教学设计8

    【教学目的】  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教学重点】   课文阅读。【教学难点】  课文思想的理解和主题的确定。【教学时数】  3课时。【预习质疑】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打开自制教学软件《藤野先生》封面,在日本古筝曲《樱花》的伴奏下介绍:...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 三峡_三峡

    《三峡》教案6 《三峡》教案5 《三峡》教案4 《三峡》教案3 《三峡》教案2 《三峡》教案1 《三峡》教案 《三峡》备课笔记 《三峡》说课稿 2份 《三峡》课堂教学实录 《三峡》突破难点能力训练 《三峡》检测题 《三峡》自学评估练习 《三峡》综合能力测试 《三峡》同步训练...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 【《长征组歌》两首教案】《长征组歌》两首

    萧华教学目标:1、 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革命情操,了解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2、 学习高度概括的诗歌语言,体会词语使用的准确。3、 感悟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意义。教学重点:毛主席用兵如神和红军的钢铁意志。 语言高度概括、用词准确生动。课前预...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