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在《最先与最后》_《最先与最后》教案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最先与最后》教案
西译中学 宫薇薇
教学要求 :
1、了解由话题引入正题的杂文一般写法
2、理解本文一步 步揭示中心论点的写法
3、体会本文深刻的含义:赞美“不耻最后”的精神,强调具有这种精神的人才是中国将来的希望所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预习要求
1.回忆学过的鲁迅杂文
2.词语解释
处世金针:指做人的诀窍。
作鸟兽散:象受惊的鸟兽一样四处逃散。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如入无人之境:所向无敌的意思。
土崩瓦解:形容崩坏之彻底与迅速。
自知之明:透彻了解自己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交流预习并导入
(一)、回忆论雷锋塔的倒掉、白莽作<孩儿塔>序等鲁迅杂文的大体内容,小结:杂文有一种常见的写法,就是以某个话题入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逐步展开议论,揭示出文章的主旨。
本文以赛马为话题,引出的议题是对某些中国人处世态度的议论,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态度?(存疑,先看下文)
1.“最先”与“最后”是两个概念,请谈谈你对其各抱何种态度?
学生可能答:敢为最先,不甘最后。
2.阅读课文,思考:
(1)中国人对“最先”的态度是什么?具体表现?心理依据?
(2)中国人对“最后”的态度是什么?具体表现?心理依据?
(3)鲁迅先生认为这种民族心态造成了什么结果?他又表明了怎样的态度?
( 学生默读、在书上勾画,然后分小组讨论,在课堂上交流。 )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板书:
最先与最后
态度 具体表现 结果
对“最先”怕 “不为戎首”“不为祸始\\\"\\\"不为福先”(怕出头) 社会“不容易有改革”国民 “日见其卑怯”
对“最后”耻 见危机作鸟兽散,遇困难中途放弃(缺韧性) 敌人“如入无人之境”,国家有难“土崩瓦解”
教师小结讨论情况:从板书中我们可以了解作者的大体思路,即列举出某些中国人的处世态度,批判其“怕出头”、“缺韧性”的劣根性,并分析其危害,用意是很深刻的。鲁迅先生批评“不为最先”,或(敢为最先);反对“耻最后”,(也即提倡“不耻最后”)。
二、具体课文分析
1、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可以让学生讨论发言。]
(1)、第一段概括内容要点。(学生发言)
明确:话题引入,国人处世。
(2)、(国人作为“处世金针”的东西是什么?)
明确:“不为最先”。有何根据?
(3)、“但那第一句是只适用于赛马的,不幸中国人却奉为处世金针了。”
理解:“第一句”指什么?作者对国人的处世金针持何态度?或问:(“不幸”有何含意作用?)
明确:指“不为最先”。“不幸”带有作者鲜明感情色彩,对之持否定态度。
2、概括第二段要点。
(1)、首句表达了什么含义作用?
明确:国人持有“不为最先”处世金针由来已久、程度严重。(不但“不为戎首”,“不为祸始”[说明:不好的事不做。]甚至于“不为福先”[说明:连对自己有好处的,也不肯先做。])
(2)、第二句“所以”开头,引出下文主要说什么? 123
造成危害:改革不易,前驱怕做。欲得却多,就搞阴谋。
不敢“不耻最后”,即“耻最后”。
文中“既是“不为最先”,自然也不敢“不耻最后”,这句话的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由“不为最先”转入“不耻最后”这一论述重点。
见危机 鸟兽散
不退转 称傻子
[ 板书:] 话题引入,国人处世
不为最先
由来已久
造成危害{改革不易,前驱怕做 欲得却多,就搞阴谋
不敢“不耻最后” 即“耻最后”
见危机 鸟兽散
不退转 称儍子
3、阅读第三段,思考:
本段起何作用?
明确:例证。(生活角度——影响广泛)
赛跑落最后者 失了勇气{中途挤入}
{佯为跌倒}
尽跑尽跑{大家嗤笑}
4、阅读第四段,思考:
本段起何作用?
明确:例证。(历史角度——危害严重) 学生以实例充实之。
四个“少有”
{失败的英雄——如项羽}
{韧性的反抗——
{单身鏖战的武人——荆軻} 后果 见败兆纷纷逃亡
{抚哭叛徒的吊客 土崩瓦解 123
本段用了整句修辞,强调了文意。
“少有”表示在一定程度上“仍有”,如荆轲、项羽、文天祥、谭嗣同等,但“少有”毕竟造成民族精神堕落,民族命运出现危机。(中国人素以成败论英雄)
5、最后一段作用?总结。
请归纳出作者的论点。20字内[明确:“不耻最后”的人,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脊梁”,在此的修辞含义是什么? [明确:支撑的顶梁柱,中坚力量。]
三、作业
1.听写:
即使不能有胜利的闯将,也应该有失败的英雄;即使不能有速决的胜仗,也应该有韧性的反抗;即使不能有旌旗蔽空的大军,也应该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即使不能有杀身成仁的志士,也应不缺“敢抚哭叛徒的吊客”。因为绝望的抗争总胜于卑怯的苟活,战败的悲歌总胜于等死的哀哭。
2.给课文标题加几个字,反映作者的观点:
《敢为最先与更不耻最后》
3.小评论:《我读<最先与最后》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6992.html
-
《阿里山纪行》原文|《阿里山纪行》综合能力测试题详细阅读
一、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开头写一句话示例: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春酒》赏析|19《春酒》说课教案详细阅读
03一.说教材《春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
-
阿长与山海经_阿长与<山海经>详细阅读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详细阅读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2021_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纪念白求恩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二、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三、教学方法 采用以...
-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翻译|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详细阅读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认识“铭”“说”两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从文中获取启示,并对自己的处世观点、态度的再认识。课时安排...
-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例]《答谢中书书》教学案详细阅读
张笑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复习详细阅读
第五单元作文训练 扩写·改写《石壕吏》 共2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写作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1、 了解“改写”主要方式及基本要求。 2、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巩固人物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1、 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
-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详细阅读
利奥波德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2.生动描写。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 缄(jian1)默 狩...
-
[课文《蜡烛》]《蜡烛》同步练习1详细阅读
●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1 就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写一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题目为“你好,老妈妈”。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1 在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