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云识天气|看云识天气·评估测试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1.根据拼音写汉字。①预zhào ________ ②轻yíng ________ ③líng ________纱④lín ________波 ⑤崩tā________ ⑥点zhuì________2.给加粗的字注音。①峰峦( ) ②弥( )漫 ③月晕( )④霎间( ) ⑤匀称( ) ⑥弧( )形3.修改下列句中的错别字。人群中,那个穿着破棉絮,恣态不正的姑娘,是来自福利院的一名弧儿。在她八岁时,就缀学了,但她能背许多诗歌和颜语。更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删去后意思仍不改变的一项是( )a.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b.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c.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d.当那连绵的雨雪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5.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①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②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③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一)语段点将①天上的云, 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②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③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④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1.理解填空。①文中省略号前一组句子,是紧扣天上的云“________”来说明的,省略号后两个句子是紧扣天上的云“________”来说明的。②“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的意思是________。这句话所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2.本文的中心句是( )a.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b.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c.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d.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3.本段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a.比喻、排比、拟人、对比 b.夸张、比喻、引用、对比c.比喻、排比、引用、夸张 d.排比、拟人、借代、引用4.本段文字在结构安排上采取了什么方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最后一句的“天气”不能改成“气候”,理由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仿照省略号前面的句子,根据规定的内容,再写两个句子。熙熙攘攘的观众,有的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12(二)迁移过关龙卷风造成的破坏异常惊人。当它触及海面,便会翻江倒海卷起巨澜;当它触及地面,可以把人畜像开玩笑似的卷到空中再扔下来,它可以“倒拔垂杨柳”,摧毁建筑物,甚至像利剑似的把坚固的大厦削掉一角。(1956年9月24日,上海曾出现过一次龙卷风,它竟然把一个有三四层楼高的110吨的储油罐举到15米高的空中,然后把它甩到100多米以外的地方。1925年,美国曾出现过一次强大的龙卷风,造成两千多人伤亡。)为什么龙卷风的风力这么大呢?主要是龙卷风内的空气飞速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和极为强烈的上升运动,引起空气大量逸散,使龙卷风中心空气十分稀薄,气压很低,与其外围空气的气压差特别大。1.文中括号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补充了文章最后的几句话,请根据文段内容排列合理的顺序________。①气压梯度越大,风力也就越大。②台风中心和它的外围空气平均每100公里差20毫巴。③难怪龙卷风的风力要比台风大好几倍了。④而龙卷风中心与其外围空气只有20米,气压差就达20毫巴。3.文中加粗的词语“像开玩笑似的”可否删去?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兆 ②盈 ③绫 ④鳞 ⑤塌 ⑥缀2. ①luán ② mí ③yùn ④shà ⑤ chèn ⑥ hú3.“恣”改为“姿”“弧”改为“孤”“缀”改为“辍”“颜”改为“谚”4.d 5.①作比较 ②打比方 ③引用、作诠释(一)1.①姿态万千 变化无常 ②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 打比方 2.d 3.a4.总分总 5.略 6.略(二)1.采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俗而准确地说明了龙卷风造成的破坏异常惊人 2.②④①③ 3.不能删,因为这里写龙卷风把人畜卷到空中,再扔下来,简直和开玩笑一样轻而易举,随随便便,生动形象地写出龙卷风风力之大,如果删去,就减弱了表达的力度,不能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提示】“点将过关”(一)第5题:“气候”是指较大地区里较长时间的气象情况;“天气”指较小地区和较短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从天上挂的云能识别的是一天较短时间的气象情况,所以用“天气”为宜。“点将过关”(一)第6题:只要前部分选好恰当的喻体,后部分描绘好具体的情景即可。“点将过关”(二)第1题:做这类题时,绝不可离开文章的具体内容。比如,第1段的中心句是“龙卷风造成的破坏异常惊人”,第二句是从海面及地面介绍龙卷风的巨大威力;括号内两个句子是对这段的辅助说明,分别用两个实例来说明龙卷风的破坏力有多大。12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6946.html
-
《蜡烛》教学设计|《蜡烛》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体会战争的残酷和追求和平的人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2、透过行为体悟人性的本质。 3、领会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 上学期我们曾做过一篇课外阅读:讲的是一对德国兵到一户被占领的农家去,那家的女主人正巧是一个地下党。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激烈战争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
《罗布泊_《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3、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设问、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和语言表...
-
观潮四年级上册课文_观潮详细阅读
《观潮》教案6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案5 《观潮》教案4 《观潮》教案3 《观潮》教案2 《观潮》教案1 《观潮》教案 《观潮》说课稿 《观潮》备课笔记 《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 《观潮》译文 《观潮》自学评估 《观潮》评估测试 《观潮》能力训练 《观潮》综合...
-
老舍《我的母亲》教学设计_《我的母亲》教学设计2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责罚、管束、广漠、宽恕、质问、轻薄、仁慈、文绉绉”等词语。 ⑵ 收集有关胡适的成长经历的资料,注意母亲给他影响的内容。 2、能力目标: ⑴ 疏通文意,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感知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⑵ 推敲含意丰富的语句,把握自传的语体特...
-
宇宙里有些什么原文|宇宙里有些什么详细阅读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4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3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2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1 宇宙里有些什么 《宇宙里有些什么》同步练习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 《宇宙里有些什么》课文同步测试 宇宙里有些什么(八年级下教案苏教版)】《宇宙里有些什么》ppt课件5 】《宇宙里...
-
韩愈短文两篇 马说|韩愈短文两篇详细阅读
教学建议(教学设计在第二页) 一、《马说》谋篇立意 《马说》作者所要表达的见解是: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对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 从这一见解出发,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将人才比做“千里马”,集中...
-
都市精灵对战大师|《都市精灵》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都市精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明确本文运用了哪些丰富的材料来说明人与鸟、鱼、兽的关系;理清作者的思路,明确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2.体会本文生动的描写和精辟的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从而明确作者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情感变化与理性思考。第五课时教学内容:导入;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整体感知内容、结构。...
-
核舟记|核舟记详细阅读
《核舟记》教案 《核舟记》教案1 《核舟记》教案3 《核舟记》教案 2份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核舟记》教学设计 《核舟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和教学参考 《核舟记》说课稿 2份 《核舟记》译文 浅析《核舟记》独到的语言特色 ——中学语文教改感想一得以课文为范本,学写说明文——由《核舟记》说开去 《核...
-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详细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9-11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5-8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1-4 三味细品《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 2份 《记承天寺夜游》译文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 《记承天寺夜游》课后练习 《记承天寺夜游》检测题 《记承天寺夜...
-
【陶渊明为什么要写《桃花源记》】陶渊明为何要写《桃花源记》详细阅读
千古名篇《桃花源记》出自我国屈原以后的又一伟大诗人、晋宋时代杰出的诗辞散文大作家陶渊明的手笔。《桃花源记》即《桃花源诗》前边的记。记,是一种文体,为记述事物的文章,其后是一首五言古诗,“记”又相当于该诗的序。故《桃花源记》又叫《桃花源诗并序》。它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奇葩,传诵千古而不衰。那么,陶令公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