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案一等奖】《小石潭记》教案 4-5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4-1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一、目标与要求 

1.通晓文章大意并背诵全文。 

2.了解一些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用法。 

3.理解作者借游记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与导设计 

①学法指导 

这篇课文内容并不多,但其中不少字和词不大好认,也不大好懂,因此,先要过文字关,理解各个字同、各个句子了含义,做到能够通泽全文。然后把重点放在对作者的抑郁忧伤之情的理解上,思考一下,是什么引起作者的忧伤之情,在文中哪些语句中得到体现。同时,还要学习本文的写法,本文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这种特写镜头与总写景相结合的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①重点与难点 

1.全文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总写小石潭全貌。写了竹、水、潭、石、树等。 

第二部分2一3: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并写到了小溪的走势。 

第三部分(4):写幽静的环境,抒发作者抑郁忧伤的心情。 

第四部分(5):补充交待同行的人。 

2课文的语言特点。 

这篇课文的语言有以下特点:简洁而又丰富,细致而生动,用短句产生节奏感,读起来悦耳动听,字里行间还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因此,从语言上看,这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 

3.如何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篇游记是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因为被贬谪,作者的心请常常是忧伤悲凉,欲求解脱却又无法解脱。 

这种情感,从文中的“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造邃中可以看出。 

但是,文中表现的又不完全是郁郁寡欢的心情,在抑郁忧愁的基调中,仍可见一些乐意,这从鱼儿“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中隐约可知。 

o问题与方法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从小山丘向西边走一百二十步,隔着一片竹林,听见水的声音,非常悦耳,好像佩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一样,心中高兴而好奇,想看看究意是怎样的一片水,于是砍倒竹子,辟开一条道,这样就发现了隔着竹林的小石潭。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小石潭的全貌是:以整块石头为底,*近岸边的部分,有的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四周树长得很茂密,高高低低,随风飘摇;潭水很清,有鱼儿游动。 

3.“皆若空游无所依”与上文哪句话相呼应? 

这句话与上文中的“水尤清洌’相呼应。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作者这样描写潭上景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三、学与练设计 

①识记与理解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近岸,卷石底以出,为chi2(),为yu2(),为kan1(),为yan2()。 

2)影布石上,yi2然不动。 

(3)chu4()尔远逝,往来xi1()忽。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隔篁()竹 (2)参()差()披拂 3)水尤清冽() (4)悄怆幽邃() 

3.解释加点的字。 

1)伐竹取道_ (2)蒙络摇缀_ 3)水尤清冽_ (4)隶而从者_ 4.翻译。 

1)全石以为底 (2)闻水声,如鸣佩环 3)卷石底以出 

①巩固与掌握 123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叔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加点的字。 

其:其岸势犬牙差互() 

以其境过清() 

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久居() 

2.翻译下列句子。 

1)皆若空游无所依。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4)凄神寒骨,悄怆幽送。 

3.小石潭的景与作者的情是如何统一的? 

4.“似与游者相乐”写到了“乐”,与后文的“凄神寒骨,悄怆幽违”是否矛盾?为什么? 

0拓展与迁移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激幽芳而南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送书以其名亭焉。 

1.这段文字以议论为主,写景不多,其中写四时之景的语句是: 

2.从文中找出叙写“与民同乐”的语句。 

3.文中说明人民能够喜获丰收、过上安定生活的原因是什么? 

4.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

[教例简述] 

这是高永祥老师的一个教例(详见《语文教学之友》1993年第8期)。 

教师的发现:文中所描绘或明或暗的景物与“小石潭”的“石”相关联,特别是人的心境与“石”为联系得更紧。 

教学设计的策划:以“石”为线,串起对课文的阅读理解。 

教案实施: 

教师: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 

学生甲:“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影布石上”这些句子写了“石”。 

学生乙:甲同学讲的是明写“石”的句子。我觉得“其岸势犬牙差互”这句是暗写“石”。句子中的“犬牙差互”不仅摹出了两岸的形,而且描绘出了两岸的神。 

学生丙:“闻水声,如鸣佩环”也写了石。如果“潭”不是“石潭”,它能发出这么悦耳的声音吗? 

学生丁:“凄神赛骨”也写了“石”。我看文中的“寒骨”除了寒气刺骨的意思处,还应有“石”冰凉刺骨的意思。 

…… 

师: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底”、“卷石底以出”说明这个“潭”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不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优伤、悲凉的心境。 

   

[评析] 

严格地讲,上述的内容只是一个教学的片段,若以以此来处理《小石潭记》的教学,显得比较单薄。 

但教者的这种发现,这种教学设计可以引发我们深层次的联想。 123

联想之一: 

教者在此教例中使用的,是一种“整体赏析”的导读法。 

此法适用于精美的短篇。其特点是或从点,或从线,或从面的角度发现课文中能够构成一个“集合”的知识板块,然后巧妙设计教学题,引导学生进行咀嚼、体味,从整体上去感受课文的美点及思想内容。 

比如《小石潭记》,还可以牵出很多线条,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赏析。 

①《小石潭记》中的“水”。 

②《小石潭记》中的“动”与“静”。 

③《小石潭记》中的“对比”与“烘托”。 

④《小石潭记》中的“景”与“情”。 

⑤《小石潭记》中的“镜头”与“画面”。 

⑥《小石潭记》中的写景短句。 

⑦《小石潭记》中的“乐”与“凄”。 

⑧《小石潭记》中的“清”。 

联想之二: 

教师对教材有独到的发现,是一种境界;教师在教学中若能点拨学生建立“发现”的意识,积聚“发现”的勇气,学到“发现”的技能,则又是一种境界。教师除了引读、讲读,还应特别注意“教读”,特别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本领。 

比如前述教例,教师若能利用些许时间,告诉学生这“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读法叫做“整体赏析”法,且点拨给学生一些整体阅读赏析的角度和方法,那么,这个教例就可以称之为“具有画龙点晴之妙”的好教例。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6898.html

  • 《阿里山纪行》原文|《阿里山纪行》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开头写一句话示例: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春酒》赏析|19《春酒》说课教案

    03一.说教材《春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阿长与山海经_阿长与<山海经>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2021_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纪念白求恩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二、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三、教学方法  采用以...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翻译|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认识“铭”“说”两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从文中获取启示,并对自己的处世观点、态度的再认识。课时安排...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例]《答谢中书书》教学案

    张笑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复习

    第五单元作文训练 扩写·改写《石壕吏》 共2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写作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1、 了解“改写”主要方式及基本要求。 2、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巩固人物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1、 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2.生动描写。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 缄(jian1)默 狩...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课文《蜡烛》]《蜡烛》同步练习1

    ●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1 就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写一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题目为“你好,老妈妈”。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1 在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