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测试卷答案】《第一单元》测试卷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4-1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  成绩______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芦(hùi) 宽(shù) 热(chì) 文绉(zōu) b、名(nì) 菜(jāo) 眼(yì) 广无垠(mào) c、责(jié) 发(quán) 长(zī) 深痛疾(wù) d、见(piě) 留(zhì) 繁(yǎn) 抑扬顿(còu)

  2、词语填空(2分)

    郁郁( )欢  翻来( )去  粗制( )造  冥思( )想

  3、根据意思写词语(4分)

   a、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

   b、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

   c、形容口吃。(    )

   d、厌恶、痛恨到极点。(    )

  4、为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4分)

   ⑴ 油光可( )

    a、镜子  b、当镜子照  c、仔细看  d、引为教训的事

   ⑵ 迷惑不( )

    a、分开  b、解除  c、了解、明白  d、解释

   ⑶ 广袤无( )

    a、没有边际  b、界限、边际  c、白色  d、货币

   ⑷ 非凡宇( )

    a、度量  b、器官  c、才能

  5、品味加粗词语所表达的情感(2分)

   ⑴ 实在标致极了。

   ⑵ 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6、仿写句子(2分)

    母爱是一种最无私的感情,它像春天的甘霖,洒落在我们的心田;它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b、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

   d、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8、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养儿方知父母恩。”你还能写出两句与母亲有关的俗语或格言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探究(共40分,每题2分)

(一)

  (甲)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①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②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乙)这一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个紧要事,凡是愚昧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③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123456

  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填在文中的①②③三处:

   ① 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

    a、必然 b、当然 c、果然 d、自然 e、诚然 f、定然

  2、文段(乙)中的“那一回”是指____________。

  3、“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刺耳”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乙)画线部分作为一个结论,请在上面文字中找出形成这个结论的依据,并找出能证明结论正确的实例,分别用“a_______”“b_______”在文段中标出来。

  5、从表达方式上讲,文段(甲)以________为主,文段(乙)以________为主。

  6、“那时那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呜呼,无法可想”的感慨,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我”经历的事情和“弃医从文”的选择,对你有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①因此,那些第一次见到他的人,一开始都无一例外地感到失望。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他们早就形成了对他的主观概念,希望从他身上找见威严非凡的东西,希望看到一个貌似天父的美髯公,集尊贵、轩昂、伟岸、天才于一身。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像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门终于开了,进来的却是一个矮小敦实的人,由于步子轻快,连胡子都跟着抖动不停。他刚进门,差不多就一路小跑而来,然后突然收住脚步,望着一位惊呆了的来客友好地微笑。他带着轻松愉快的口气,又迅速又随便地讲着表示欢迎的话语,同时主动向客人伸出手来。来访者一边与他握手,一边深感疑惑和惊讶。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托尔斯泰吗?这位客人不无尴尬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

  ②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人都作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③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 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123456

  1、文段在对托尔斯泰进行描写时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运用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段中托尔斯泰的动作描写揭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②段中写托尔斯泰的目光可用哪些词语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③段中通过对托尔斯泰眼神的描述揭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理解“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我的母亲(节选)(12分)

  ①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侯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②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息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③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 !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细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

  2、选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中的“从来”能否去掉?母亲这样做有什么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默读父亲

  ①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爹疼满崽”这句话便成了父亲爱的天平向我倾斜时搪塞哥哥姐姐们的托词了。在我十岁那年头上吧,我生病躺在了县城的病床上,我突发奇想让父亲给我买冰棍吃。父亲拗不过我,便只好去了。那时候冬天吃冰棍的人极少,大街上已找不见卖冰棍的人。整个县城只有一家冰厂还卖冰棍,冰厂离医院足足有一华里地,父亲找不到单车,便步行着去。一时半晌,父亲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跑回来,一进屋,便忙不迭解开衣襟,从怀里掏出一根融化了一大半的冰棍,塞给我。嘴里却喃喃说道:“怎么会化了呢?见人家卖冰棍的都用棉被裹着的呢!”

  ②初二那年,我的作文得了全省中学作文竞赛一等奖,这在小镇上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的事儿。学校为此专门召开了颁奖会,还特地通知父母届时一起荣光荣光。等到去学校参加颁奖会的那天,父亲一大早便张罗开了,还特地找出一件不常穿的中山装上衣给穿上。可当父亲已跨出家门临上路时,任性而虚荣的我却大大地扫了父亲的兴:“爸,有妈跟我去就成了,你就别去了。”父亲充满喜悦的脸一下子凝固了。那表情就像小孩子欢欢喜喜跟着大人去看电影却被拦在了门外一般张惶而又绝望。迎着爸妈投放给我的疑惑的眼神,我好一阵不说话,只是任性地呆在家里不出门。父亲犹疑思忖了片刻,用极尽坦然却终究掩饰不住的有些颤抖的声音说:“爸这就不去了。”父亲已经破译出了我心底的秘密:我是嫌看似木讷、敦厚且瘦黑而显苍老的父亲丢我的人啊!看着父亲颓然地回到屋里,我这才放心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了学校。可是,颁奖大会完毕后,却有一个同学告诉我:你和你妈风风光光坐在讲台上接受校领导颁奖和全校师生钦羡的眼光时,你爸却躲在学校操场一隅的一棵大树下,自始至终注视着这一切呢!顿时,我木然。心里漫上一阵痛楚……

  ③父亲最让我感动的是我十九岁初入大学的那年。刚入大学的时候,寝室里住了四个同学,每个人都有一只袖珍收录机,听听节目学学英语,很让人眼馋。后来,与其说是出于对别人的羡慕,还不如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我走了六十里地回到家,眼泪汪汪地跟父母说,我要一只收录机。父亲听了,一个劲地叹气,母亲则别过头去抹泪。我心一软,两手空空连夜赶回学校。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到学校找到我,将我叫到一片树林里,说:“孩子,你不要和人家攀比,一个人活的是志气。记住,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我正掂量父亲这句话,父亲已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放在我手上。伸开手来,正是一只我心仪已久的袖珍收录机。事后才知道父亲是进城抽了500毫升血给换来的。 “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就是父亲这句话,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地找到了做人的自尊,也让我得以活出了一个男人的伟岸。123456

  ④父亲没能活到六十岁便病逝了。记得父亲临终的时候,他将枯槁的手伸向了我。我将手放在父亲的手心里,父亲极力想握紧我的手,但父亲已经无能为力了。是的,父亲虽然没能扶携和目送着我走更长更远的路,但是,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已经渗透到我的生命中来——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写的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中画横线句表现了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得知父亲躲起来注视颁奖大会,“我木然”,怎样理解“我”当时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说“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怎样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从父亲身上究竟“读”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了上面这篇文章,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40分)

  以下任选一题。

  1、爱,作家笔下永恒的主题,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须保证。用心感受生活,会体会到太多太多让你刻骨铭心的东西,请以“母爱”或“妈妈,您听我说”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字数 500以上,文体不限。

  2、为母亲写一篇小传,力求全面反映母亲的个性和人格特点。


【参考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c

  2、鉴 覆 袤 遐(苦)

  3、文绉绉 颔眉低首 期期艾艾 深恶痛绝

  4、b c b a

  5、用反语讽刺其外表华丽、精神空虚;用反语表达辛辣的嘲讽

  6、略

  7、c

  8、略
 

二、理解·探究 (一)

  1、①b  ②d  ③b

  2、看电影事件

  3、伤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

  4、a、应是“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

    b、应是“此后回到中国来,……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5、叙述 议论

  6、“那时”指作者留学时日本仙台时,“那地”指仙台;学医是为了救国,认识到此路不通,便决定弃医,另寻救国的道路

  7、深感当时中国国民精神麻木,毫不觉悟。

  8、个人命运往往和祖国命运息息相关,要使国家强盛,首先要使国民觉悟,个人的选择应考虑到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等等。 (二)

  1、欲扬先抑 123456

  2、动作、神情、心理、外貌

  3、对人亲切、随和、谦逊、平易近人

  4、犀利、敏锐、洞察力强

  5、内心情感的丰富

  6、引用高尔基的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恰切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三)

  1、母亲既是“我”的慈母,也是“我”的严父。

  2、主要写了三件事:⑴ 母亲叫“我”早起并教诲“我”,催“我”去上学。

            ⑵ “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地罚“我”。

            ⑶ “我”害了眼病,听说用舌头舔可以医治,母亲就用舌头舔“我”的眼。

  3、不能,因为有这个词能强调出母亲是特意这么做,从无例外。目的是保护“我”的自尊。

  4、(略) (四)

  1、父亲在冬天为病中的儿子买冰棍 父亲躲在角落里注视颁奖大会 父亲为儿子买收录机并教育他如何做人

  2、高兴、自豪以及对儿子的重视

  3、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后悔、痛心

  4、没有优裕的物质生活同样可以生存,人活的是志气

  5、把爱无私地给了儿女并正视艰难的生活

  6、父亲对儿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已渗透到他的生活中来

  7、伟大、深沉、无私的父爱;正视艰难生活的刚毅伟岸

  8、围绕父母爱的伟大、无私,言之成理即可


三、作文

  略。

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6848.html

  • 《阿里山纪行》原文|《阿里山纪行》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开头写一句话示例: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春酒》赏析|19《春酒》说课教案

    03一.说教材《春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阿长与山海经_阿长与<山海经>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2021_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纪念白求恩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二、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三、教学方法  采用以...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翻译|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认识“铭”“说”两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从文中获取启示,并对自己的处世观点、态度的再认识。课时安排...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例]《答谢中书书》教学案

    张笑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复习

    第五单元作文训练 扩写·改写《石壕吏》 共2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写作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1、 了解“改写”主要方式及基本要求。 2、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巩固人物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1、 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2.生动描写。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 缄(jian1)默 狩...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课文《蜡烛》]《蜡烛》同步练习1

    ●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1 就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写一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题目为“你好,老妈妈”。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1 在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