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说明文阅读技巧|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课文梳理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4-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一、语文版说明文目录
   七(下)第五单元(事物说明文)
   17.苏州园林(叶圣陶) 18.桥梁远景图(茅以升)
   19. *洲际导弹自述(朱毅麟) 20. *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王晓雨)
   八(上)第五单元(事理说明文)
   17.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 18.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19.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20. *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杨振宁)
   九(下)第五单元(科普类文章)
   17.笑(高士其) 18.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 
   19. *善待家园(吴岗) 20. *龙永图趣说wto(甘远志)
   
   
   二、八(上)第五单元课文梳理
   
   8-1-17《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1.课文以花朵呈现万紫千红为重点,介绍了各种花色的成因,科学地说明花的色彩是由于它们自身的各种条件和需要,以及自然、人工等因素对它作用的结果。
   本文运用从不同角度说明事物的方法,把比较抽象的科学知识说明得既具体又明晰。在主体部分作者从花儿的物质基础、物理学原理、生理需要、进化观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六个方面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作科学说明。这六个方面都以设问句领起,紧接着用一句话概括,然后再具体说明。这六个方面按照由主到次,从内(自身条件)到外(外部因素)的顺序排列,分两层逐一说明。
   细观这两层也不难发现:作者安排说明顺序时是遵照顾及事物本身的条理及其内在的联系这一原则的。如,课文从物质基础、物理学原理、生理需要、进化观点等角度,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进行科学解释时,用的是横向说明的顺序;而从自然选择、人工选择等角度解释时,则是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从亿万年前讲到20世纪的有关情况,贯通古今,对花儿“红”的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进行纵向说明。
   2.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赞叹红花的鲜艳美丽,并由此提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问题。 
   第二部分(第2-10段),说明花朵呈现红色的各种原因。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在这部分,作者分别从六个方面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作科学说明。这六个方面都以设问句领起,紧接着用一句话总括,然后再具体说明。这六个方面是按由主到次,由花儿的自身条件到外部因素的顺序排列的,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2——7段),说明花朵呈现红色是由它内部的种种条件和因素决定的,而首要的因素是“物质基础”。
   第2—4段,从花儿的物质基础的角度说明。
   第2段,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酸性花青素这一物质基础对花朵呈现红色所起的决定作用。这是从正面加以说明。
   第3—4段,以橙色、黄色的花只含胡萝卜素,白色的花不含色素为例,说明它们不呈红色是由于没有花红的物质基础——花青素。从“物质基础”角度作比较,既进一步说明物质基础是花朵呈现什么颜色的先决条件,又照应了第2段的总起句:“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这两段从侧面说明花朵呈现红色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是对第二段的补充。1234
   第4段中对“添色木芙蓉”的说明是继说明红色、黄色和橙色、白色的三类花的物质基础之后的,这显示了说明的周密。将变色花放在白色一节中讲,是因为它初开放时是白色的,从大范围说可列入白花。
   第5段,运用物理学中的光学原理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一段由于在说明角度上作了新的开拓,因而说明的内容更全面,既反映了物质基础与反射作用两者在使花朵呈红色上的联系,又点出了它们之间的差异。
   第6段,从花红生理上的需要来说明。这一段的说明是对第5段说明的深化,花的反射作用不但使人们感觉到红花的颜色,还能对红花生理上所需适度的热量起保证作用。
   第7段,通过光谱分析,从进化论角度通俗地说明花朵呈现红色曾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逐渐由绿色演变而成。
   第二层(第8——10段)说明花朵呈现红色的外在原因。
   第8——9段,侧重介绍自然选择的作用。 
   第10段,侧重介绍人工选择的作用。
   第三部分(第11段),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作概括。
   
   8-1-18《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1.课文结构
   课文以大量数据说明,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永久丧失一大批动植物物种,而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毁灭又将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进而引起全球气温升高、冰川融解、洪水泛滥等一系列灾难。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雨林正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
   第二部分(第2-5段):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丧失一大批物种。
   第三部分(第6-10段):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毁灭意味着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 
   第四部分(第11~13段)警告人们:如果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人类可能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
   2.说明方法、表达方式
   (1)纵观全文,大量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运用数字说明可以使说明的事理更严密、更科学。本文更为突出的是列数字与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结合使用,这样就将事理说得更清楚、明白、透彻了。如文章第一句“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相当于40多个足球场)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为使读者对27万平方米有个形象的概念,即在括号中以“相当于40多个足球场”作比较,给人直观、形象和深刻的感受。类似的例子,在文中不少。数字说明分为确数说明与约数说明。数字说明要准确,但由于某种原因不可能精确表达时,可以用“大约”“左右”“估计”等约数,力求近似。如,前例中的“40多个”,再如,“据估计,需毁掉6平方米的巴西雨林方可换得100克汉堡包”,也是用约数反而体现客观、准确的例子。
   (2)就全文看,采用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阐释事理,也是一个显著的特点。几乎在文章每一部分的开头和结束部分都穿插了议论。特别是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其议论尤为巧妙,是分别引用了著名学者和科学家的话作议论。如第一段末句:斯科特警告说:“如果雨林按照这种速度减少,到本世纪末,大部分雨林都将消失。”这里的引用为文章展开说明雨林的消失将带来的一系列灾难作了铺垫。最后一段引用伟大的自然主义者、探索家意味深长的话作总结性的议论,则更具警示、警告作用。这样的议论,能让人在思考中增加环境的忧患意识,进而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1234
   
   8-1-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1.内容与结构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阐释了海洋能成为未来粮仓的原因,科学地说明了海藻和海洋丰富的浮游生物以及众多的鱼虾等,能为人们提供充足的蛋白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潜力巨大,可以满足人口不断增加的需要。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指出广阔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第二部分(第3—6段)阐释海洋可能成为未来粮仓的原因。
   第一层(第3段)总说。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但这粮仓的粮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
   第二层(第4—6段)分说。逐一说明粮仓中的粮食——海藻。浮游生物和鱼虾。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文的说明,强调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2.课文运用的表达方式、说明方法
   (1)采用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阐释事理。
   第一部分(第1—2段)和最后一段,就运用了这样的说明方法。如,第一部分中主要是议论,它清楚地阐述了开发利用海洋是人类摆脱人口剧增、耕地不足、资源短缺等生存危机的希望所在。在提出说明重点“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前,先以议论的方式强调:(1)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将直接关系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2)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这样写能引起读者的重视,为下一步具体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作了铺垫。再如,最后一段在总结全文所述的基础上,重申文章开头的看法:人们相信,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这议论性的结论照应了文章开头,总结了文章的说明部分,有利于读者进一步认同海洋开发利用的价值,增强“海洋意识”。
   (2)运用作诠释、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 
   第二部分(第3-6段)具体阐释为什么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总说部分(第3段)首句先对“粮仓”中的“粮食”作诠释,接着举例子、列数字说明这类“粮食”产量之多、质量之好。分说部分(第4—6段)逐一说明。第4段先用分类别的方法,说明藻类种类之多;然后举海带的例子,列数字说明其增产潜力之大;再举国外培育出藻类新品种的例子,并列数字说明藻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最后拿一公顷水面生产的藻类与陆地上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作比较,突现海洋的开发利用价值。第5段主要用举例子与列数字相结合的说明方法强调肉眼看不到的浮游生物也是人类丰富的“食品”源。第6段举了南极鳞虾的例子,列数字说明鳞虾产量高,再将其与全世界的捕鱼量作比较,说明鳞虾资源的丰富。
   3.过渡衔接
   段与段之间过渡既自然又精致,有时一两个字便使上下文连接得天衣无缝。如:第2段,首句总结第一段内容,第二句“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这样”指代首句,即把文章转入列出人们对生存危机的看法。第3段首句“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承上转入介绍文中特指的“粮食”。第4段首句“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承上所举例子导入详细介绍藻类。第5段首句“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中,“除海藻类”承上文,后面一句则揭示本段主要介绍“浮游生物”。第6段首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用“至于”更换话题,转入详细介绍“鱼虾”。末段则以“综上所述”概括全文的阐释,然后水到渠成地再次道出本文所要说的事理。1234
   
   8-1-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1.文章主旨
   世纪之交,杨振宁先生回顾了近两百年来世界上出现的许多新事物,分析了近两百年,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新事物层出不穷的原因,并循此提出了“科”和“技”哪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进而溯源说明了中国和美国的教育哲学在鼓励创新上的异同。
   2.结构
   第一部分(第1~9段),回顾近两百年来出现了哪些新事物,并分析说明出现许多新事物的原因。
   第一层(第1~2段),近两百年来新发明屡展出现,新事物层出不穷。
   第二层(第3~9段),分析出现新发明、新事物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10~17段),分析世界现状,指出中美科技发展及教育哲学上的差异,鼓励人们创新,从根本上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的创新能力。
   第一层(第10~13段),说明“科”和“技”的关系。
   第二层(第14~17段),分析说明中、美教育哲学在鼓励创新上的差异。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6545.html

  • 《阿里山纪行》原文|《阿里山纪行》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开头写一句话示例: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春酒》赏析|19《春酒》说课教案

    03一.说教材《春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阿长与山海经_阿长与<山海经>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2021_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纪念白求恩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二、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三、教学方法  采用以...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翻译|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认识“铭”“说”两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从文中获取启示,并对自己的处世观点、态度的再认识。课时安排...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例]《答谢中书书》教学案

    张笑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复习

    第五单元作文训练 扩写·改写《石壕吏》 共2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写作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1、 了解“改写”主要方式及基本要求。 2、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巩固人物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1、 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2.生动描写。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 缄(jian1)默 狩...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课文《蜡烛》]《蜡烛》同步练习1

    ●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1 就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写一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题目为“你好,老妈妈”。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1 在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