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思》读后感]《海思》同步练习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4-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穹庐(  ) 遐思(  ) 反璞归真(  ) 休憩(  ) 皓月(  )
2.在空白处填上准确雅致的量词。
一    愁绪  一    杂虑  一    水墙  一    海水
一    残月  一    太阳  一    清风  一    礼花
3.按原文填空:
⑴那   的浪,   的波,   的雨,   的雾,一起塞满了这个蓝天覆盖下的穹庐。
⑵不管是亚洲高原上的  ,还是澳洲大陆上的  ,都将在这里   ,不管是杨贵妃沐浴过的   ,还是某原子能发电厂用过的   ,都要在这里   。
4.下面与其他表达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在月光和水波织成的羽纱中飘荡。
b、她们笑着,叫着,舔食着天上的云朵,吞没了岸边的沙滩,狂呼疾走,翻腾飞跃。
c、我立即被冲洗得没有一丝愁绪,没有一星杂虑。
d、倒是水雾那几只海鸥在悠闲的盘旋着,打着浪尖。
5.仿写比喻句。
⑴例句:极目望去,那从天边垂下来的波涛,一排赶着一排,浩浩荡荡,如冲锋陷阵的大军。

⑵例句:赶来来脚下时变陡立成一道道齐齐的水墙,像一匹扬鬃跃蹄的野马,呼啸着扑上岸来。

6.文中写道,“我”返回时,“船在月光下水波织成的羽纱中飘荡”,作者由此想到了   ,想到了    ,想到了    。
读选文,回答问题:
眼前这哪里是海呢?只有水,水的天,水的地,水的色彩,水的造型。那如花灿开的浪,时起时伏的波,星星点点的雨,湿湿蒙蒙的雾,一起塞满了这个蓝天覆盖下的穹庐。她们笑着、叫着,舔食着天上的云朵,吞没了岸边的沙滩,狂呼疾走,翻腾飞跃。极目望去,那从天边垂下来的波涛,一排赶着一排,浩浩荡荡,如冲锋陷阵的大军;那由地心里泛起的浪花,沸沸扬扬,一层紧追着一层,像秋天田野上盛开的棉朵。那波浪互相拥挤着,追逐着,越来越近,越来越高。赶来到脚下时便陡立成一道道齐齐的水墙,像一匹扬鬃跃蹄的野马,呼啸着扑上岸来,\"啪\"的一声,一头撞在那些圆溜溜的礁石上,顷刻间便化作了点点水珠和星星飞沫。还不等这些水珠从礁石上退下,又是一排水墙,又是一声巨响,一阵赶着一阵,一声接着一声,不休不止,无穷无尽。倒是水雾里的那几只海鸥在悠闲地盘旋着,打着浪尖。我站在礁石上,任海风鼓满襟袖,任浪花打湿鞋袜,那清风碧波,像是从天上,从地下,从四面八方,从我的五脏六腑间一起涌过。我立即被冲洗得没有一丝愁绪,没有一星杂虑。而那隆隆的浪,滚滚的波,那浪波与礁石搏抖的音乐,又激荡起我浑身的热血。海啊,原来是这个样子。
7、“那如花灿开的浪……这个蓝天覆盖下的穹庐”这一句描写了水的不同状态,其排列的顺序是     。
8、从文中找出比喻、拟人、排比句各一句。
比喻:
拟人:
排比:
9.“我站在礁石上……从我的五脏六腑间一齐涌过。”一句中,为什么说清风碧波是从天上,从地下,从四面八方涌过我的五脏六腑?


10.概括段意。

第二部分:1234
     (一)
    心中的芦苇(2004年江西试题)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一方瘠土,筛风弄月,潇洒倜傥。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的清苦物宁静浓缩成永恒的沉默.
芊芊芦苇,在滩涂上扎根,无拘无束,在纤桥旁  a  (摇撼  摇动  摇曳),蓬蓬蓬勃勃。从苍翠的湖绿,渐渐化作凝重的黑色,却依旧亭亭玉立,倩影婆娑。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白露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触及的地方,也依旧洁白,充满蓬勃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面画上生命的句号。
这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樵夫柴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秋光,是村姑眉间挥之不去的一抹苍凉的妩媚。像衣香鬓影的女子涉水而来,从古代,从《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遂成千古绝唱。洄流中,弄蒿荡舟的少年水手,在水一方的窈斯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
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芦苇之源,你也会发现,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
易水之滨,悲凉的旋律中,荆轲①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王的不归路,他抽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扬。汨罗江边,披发行吟的逐臣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臣专权,楚王昏庸,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替君分忧。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涌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青青的生命的枝叶包裹起千千万万人民的崇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在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
真正拥有芦苇,是在大学时代。我喜欢在学校后面的江边漫步----那里,茂密的芦苇像无边的绸带,向着远处缓缓铺开。流苏似的芦苇,像云,阵阵清香在如纱似雾的月光中  b  (消失  弥散  弥漫)。牛乳般的暮霭流动如烟,小鸟在苇丛中呢喃,还有几声虫唱。宁静,温和,洋溢的诗情触手可及。倘是周日,阳光缓缓地流泻,我用苇叶编一只小船,轻轻放入江中,看它悠悠地随风而去。更多时候,我一卷在握,于芦花下,和屈原同愤,跟太白同醉,与东坡同发少年狂。在绵绵秋西雨和茸茸的芦花织在的透明的心境中,我读懂了字里行间的辛酸、痛苦、孤独、浓醇、率直和苦涩。人世沧桑和历史悲剧熔铸的惨痛,犹如滴血的利刃,我们的前人把它揉碎了,咽下,宁可肝肠寸断,也要噙着泪带着微笑,轻轻地说,往事如烟啊!
人是孱弱②的,就像一要根芦苇,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的韧性,那种连自己都有可能意识不到的坚韧,陪伴着我们一路向前。法国哲学家帕斯卡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要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这根能思想的芦苇,就是你,就是我……
(有删改)
(注:①荆轲:战国末刺客。因刺秦王赢政未遂被杀。②孱弱:瘦弱,软弱。)
1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瘠土(  )  ⑵涟漪(  )
12、根据文章内容,分别在第②段和第⑥段的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填在下面“a”、“b”两处。
a处:      b处:    1234
13、从文中找出与第⑤段内容相照应的两个句子。


14、揣摩下列各句,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
⑴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一方瘠土,筛风弄月,潇洒倜傥。

⑵人只不过是一要挟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15、请简要概括第⑥段的内容。


16、俗话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而文中作者却热情赞美了芦苇的品性与气节。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赞美?说说你的理解。


     (二)
     雨声
雨声,彻夜在我的耳边响着……
它们是从天上伸下来的无数手指,抚弄着黑暗的大地。在(     )、嘁嘁喳喳的声响中,我默默地倾听它们和大地的接触。
它们轻轻拍打着我的茅屋的屋顶。这声音是轻柔的。茅草吸吮着雨水,还没等雨珠在屋顶上拍打出清脆的声音,柔软的草已经把它们吸干,只是在夜色中留下细微的(     )声,犹如低声的叹息……
它们落在我窗外的树叶上,发出(     )的声响,像是很多人在远处鼓掌,掌声一阵接一阵,这不是热情的掌声,而是温和的、有节制的,似乎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驱使,不停地继续着。在这寂寞的寒夜,有什么值得如此鼓掌呢?
它们落在河里,发出清脆的(     )声。这是水和水的接吻,晶莹而清澈,天和地的激情在这千丝万缕的交接中弥漫扩展……
它们也敲打着我的门窗。这没有规律的声音仿佛是在不停地对我絮语:哎,你龟缩在屋顶下干什么?到雨里来吧,我们会洗净你身心的疲惫。你出来吧!
突然,它们走进了我的屋子。起先是在地上,“滴答”一声,又“滴答”一声,清晰嘹亮,像交响乐中的小号。是我的屋顶漏雨了,雨水浸湿了屋顶的茅草,渗进了屋子。很快,这清脆的“滴答”声扩展到我床边的桌子上,变成浊重的“笃笃”声,又扩展到我的蚊帐顶上,变成沉闷的“噗噗”声……接下来,就该扩展到我的被褥和身体脸面了。
我不想阻止它们的造访,也无法阻止它们的进入。由它们去吧,让这屋子里的声音和屋外天地间的千万种声音融为一体,让我也变成雨的一部分,湿润自己的同时,也湿润了世界……
17.下列拟声词依次填入文中的顺序是(      )
a、咝咝  b.淅淅沥沥  c.劈劈啪啪  d.沙沙
18.按照下列所给句子修辞手法上的特点,从文中再找出一句相同手法的句子来。
例句:它们走进了我的屋子。

19.你对文中结尾画线句子是怎样理解的?

20.声音是比较难写的,而本文的雨声却被描绘得十分形象,试谈谈作者笔下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21.大干世界,声音无处不有,请描述出一种你喜欢的声音来。


第三部分:
22.考考你的阅读量,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国籍及作品中的主人公
(1)《巴黎圣母院》的作者:    ,作者国籍:    ,主人公:      。
(2)《茶花女》的作者:     ,作者国籍:     ,主人公;      。
2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放学了,他俩一路同行,一直走到十字路口才互相分开。
b.黄老师不厌其烦地介绍了学习语文的方法。
c、天气变冷了,妈妈把一件毛衣递给小红:“小红,把这件毛衣穿在身上吧。”
d.王楠曾获得女子单打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冠军。1234
24.下列选项中,与原文文意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2004年重庆试题)
你相信吗?地球人类每秒钟释放的二氧化碳超过700吨!每年有230亿吨。它们直接影响到全球气候的变化,导致气候变暖。全球排放的二氧化碳中95%以上来自于化石能源的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当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不同的化石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比为1:0.8:0.6。因此,如多用石油、天然气而少用煤炭就可以达到减排的目的。但是石油、天然气丰富的国家容易做到这一点,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多用石油、天然气往往意味着经济上的损失。这个损失获得了环境上的收益,但收益是全世界的,损失却由一个国家来承担。这既不公平,对某些国家来讲也难以承受,并且,化石能源之间的替代只是延缓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不能从根本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替代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a.之所以要调整能源结构,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b.提倡多用石油、天然气,少用煤炭,可以有效缓解二氧化碳的排放。
c.由于石油、天然气替代煤炭往往意味着经济上的损失,尽管对环保有利,但人们却难以承受。
d.要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

上一篇:老师,请你善用自己的缄默知识影响学生 ——缘于一节阅...

下一篇:《海思》有讲有练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6539.html

  • 《阿里山纪行》原文|《阿里山纪行》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开头写一句话示例: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春酒》赏析|19《春酒》说课教案

    03一.说教材《春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阿长与山海经_阿长与<山海经>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2021_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纪念白求恩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二、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三、教学方法  采用以...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翻译|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认识“铭”“说”两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从文中获取启示,并对自己的处世观点、态度的再认识。课时安排...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例]《答谢中书书》教学案

    张笑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复习

    第五单元作文训练 扩写·改写《石壕吏》 共2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写作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1、 了解“改写”主要方式及基本要求。 2、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巩固人物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1、 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2.生动描写。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 缄(jian1)默 狩...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课文《蜡烛》]《蜡烛》同步练习1

    ●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1 就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写一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题目为“你好,老妈妈”。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1 在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