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八年级(上)语文同步练习(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3-2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维度a基础知识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颠簸()     深湛()      恬()雅      眸()子      魅()力     
蓼()蓝     哈()达     逶迤()()   安谧()      肃穆()      
牦()牛     潸()然    娓娓()     篝()火    脍()炙()人口    缥缈()()
 
 
2   下列词语中释义错误的是: a d
a恬雅:安静、文雅。
b肃穆:严肃而恭敬。
c启明星:即水星,日出之前,出现在东方天空的水星又称启明星。
d潸然:悲伤的样子。
e得天独厚: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
f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绵延不断的样子。
 
 
3   判断下列句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对于表达作者的感情起到了什么作用:
①  瞬间,我惊住了,像是无意中扑进一幅巨大的画卷,失去了中心和方向。  
②  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
③  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
④  我不敢想象,当成千上万的钞票像一条河流似的流向青海湖,
 
4   从文中找出有关作者浏览顺序的语句,看看作者在不同的时间看到了青海湖的什么景象。
 
5   “不,还是让它自然而然地生存吧。现代文明固然是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然而是不是应该把原始的纯自然的美留下一席之地呢?”这一段话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本文作者冯君莉,是当代作家,天津人。
b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位于青海刚察南部。
c启明星,也就是金星,日出之前,出现在东方天空的金星。
d“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的青是一种染料,蓝是一种可作染料的植物。
维度b阅读能力训练
阅读《穿越青海湖》,回答问题:
午夜时分,长途班车停在了青海湖南畔的一个高原小镇上。这里仅有几家汽车旅馆的平房小院,和一些匆匆赶往拉萨的过路司机外,似乎就再没有什么别的过客。寥若星辰的灯光笼罩在黑幕色的苍穹之下,四面透风的小镇显得孤寂而又荒凉。然而就在这里,我们背包族一行三人,开始了渴望已久的青海湖之旅。
翌日清晨,天空乌云密布把大地遮了个严实,深秋时节的藏北“北风卷地百草折”。对着地图,我们决定沿着青海湖的南岸步行一天。于是离开小镇,沿着高原牧场之间的小路向北而行,空旷的高原上远远望见,灰蓝色的青海湖好像从地面上突兀出来一般,悬在空中,竟一时不敢确认。在一阵激动和欢呼雀跃的奔跑之后,真的我们来到了她的身旁。
天地之间,茫茫然一望无垠,浓云压着湖面一直延伸到天的尽头,宽阔的湖面波浪翻滚,连绵的海浪涌向岸边,永不停息拍打着沙滩的潮汐,不舍昼夜。123
迤俪着呼啸西北风,徒步高原的湖岸,走在沙滩和和草场之间。我们时而纵声放歌,在永恒沉寂的高原上呐喊:时而默默前行,倾听来自天籁的声音。脚步仿佛穿梭万年的时空,去探求这海子形成时的灵魂。满地大块大块的牦牛粪,让我们长了不少的见识:偶然会有几片比人还高的黄草,淹没了我们身影。
中午,天空突然开始飘起了鹅毛大雪,我们的行程似乎越来越艰难,雪花落草即融,走着走着,我们的鞋和裤脚都被浸透,空气也变的越来越冷。饥寒交迫的我们,决定折回公路,只好一次次翻越过牧场的铁丝网,向南而行。
下午,雪慢慢地停了,我们好不容易再一次回到了公路,公路被雪水打的湿漉漉的,难得有辆汽车从这里驶过,国道上所写的公里数字,清楚的告诉我们,离开那个叫做江西沟的小镇已经30多公里了。而此刻此处,我们在空旷的原野上,对着地图看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忽然看见离我们不远处,有一个藏包。经过我们的一番合计,决定就在那儿去借宿一晚吧。
这里的藏民大部分不会讲汉语,这位小伙子也不例外。他浓眉大眼,高高的个子,裹着厚厚地藏袄。藏包很小,在地上有个简单的小灶台,锅里正在咕嘟咕嘟煮着什么,红红地火显得小包很温暖。我们夹杂着手势向他比划,表示想在这里暂住一晚,并且想吃点那锅里的东西。他半惑半解,给我们每人盛了一碗热腾腾羊肉土豆,话不多说,大家迅速狼吞虎咽起来。一顿美餐过后,他夹着简单的汉字用手比划说,他马上就得走了,要带着外面200多只羊赶往别处。并且告诉我们,离这里三公里远的西面,那里有个藏包,可以去试试。看来又得离开这里,他坚决不要我们递给的饭钱。在简单而深情的握手话别后,我们一步三回头的看着藏包,看着它很快被拆去,慢慢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
在暮色苍茫的原野之中,我们终于找着小伙子指点的藏包,男主人正在圈着大群大群牦牛和绵羊,我们表示了来意之后,他热情把我们接到了藏包里,这里的陈设非常简单。女主人正在地上砌炉子,看来也是为放牧而搭建的临时居所。男主人的汉语讲的还不错,人也很热情,在熟悉招呼声中,我们好象已经是多年未曾谋面老朋友。
夜色慢慢笼罩大地,风也渐渐地停息。我们放下行李,尝试也去帮着圈羊围牛、和泥砌灶。他们一边教、我们一边做,看着他们干练的手法,我们一次次笨拙的动作,一双双泥糊糊脏手,都令我们互相开怀大笑。
夜晚,在藏包里席地而坐,当地产的高粱酒,渐渐被我们喝下大半瓶,浑身也开始暖和起来。脸上也泛起了红晕,大家的话也越来越多,聊兴也越来越浓。酒逢知己千杯少。天南海北,从首都北京到圣地拉萨:人情世故,从风俗习惯到个人理想,我们谈论了太多太多的话题。
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让我们互相倾诉。我告诉他们,我们到这里就是为了体验生活,寻找一种回归自然的旅游方式,了解更多人的生活方式,感受生活。他也告诉我们,他出生在拉萨,三十多年来,为了生计做过生意跑过车,云游了大半个青藏高原,而现在生活比较稳定,全家最大的梦想,就是一定要去首都北京看一看。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洋溢在我们的周围。
他的妻子不会讲汉语,专注地添着干牛粪,不时缕一缕垂在眼前的黑发,我们笑笑,他也笑笑,炉火一闪一闪,照映在她古铜色的脸庞上,她显得那样的美丽而安详。煮着羊肉的小锅,飘出的很香热气,和着我们的热情的话语,渐渐地充满整个帐篷。冥冥之中,上苍安排我们在这里,在这个地球上青藏高原的荒原之上,与这家朴实无华的雪域同胞见面,究竟是天意,还是传说中的缘分。123
7     这段节选的文字描写了青海湖的哪些特点?
8   这段节选的文字与《青海湖,梦幻的青海湖》相比,在描写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9   说说划线的句子的含义。
 
维度c探究应用
本文中作者提到了有关青海湖的许多动人的传说,如西海龙王,文成公主,孙悟空等,请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一篇有关自己曾去过的风景名胜区的传说。
要求:500字左右。


3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维度a
1 diān bō  zhàn tián móu mèi liǎo hǎ wēiyí mì mù  máo
shān wěi ɡōu kuàizhì  piāomiǎo
2 ad
3①比喻,用一幅巨大的画卷来比喻青海湖的美,先给读者一个整体的印象,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青海湖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②排比、比喻,运用排比,将青海湖的蓝的特点:纯净、深湛和温柔恬雅展示给读者,然后运用比喻,给读者以直观印象,使读者能够联想到青海湖的蓝的纯净以及鲜活的生命力。
③反问,强调青海的自然风光,如栖息的水鸟和“冰鱼”的景色是独特的,优美的。
④夸张,比喻,形容开发青海湖旅游资源的狂热以及速度。
4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来描写自己所看到的青海湖的景物。
窗外,是一片漆黑和寂静,  此时作者还没有到青海湖,但是已经在为青海湖的景象的呈现提供铺垫了。
我扑向七月的清晨,深深地呼吸着雨后甜润的空气   已经达到了目的地,同时早晨的阳光已经能够使作者看到青海湖的全貌,着重描述了青海湖的颜色之美,绿,黄,还有蓝色
阳光越来越明媚,  上午作者所看到的除青海湖外,还有青海湖的鸟岛和岛屿,以及由此开展的想象,如在这些岛屿上会看到的候鸟栖息和冰鱼等景象。
5 这一段话表明了作者对青海湖自然风光的深切热爱,他希望青海湖的美能够被更多的人所欣赏,但是同时为了更好的保护青海湖纯自然的美,又怕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会使得环境遭到破坏,因此作者会希望令可放弃现代文明对于青海湖的开发,而保持它的自然风光。
6   b
维度b 7湖水的颜色是青蓝色的,仿佛与天地相接似的,宽阔的湖面波浪滚滚
8 与《青海湖,梦幻的青海湖》相比,更多的描写了青海湖边生活的人们,人与景交融,景美人更美,表现了藏民淳朴热情的特点。 而《青海湖,梦幻的青海湖》较多的描写了作者眼中的景色,更强调自然风光。9 藏民的热情缩短了旅游者心中的距离,在臧包里喝酒,聊天,融洽的气氛使得大家的话题越来越多。
维度c略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6233.html

  • 《阿里山纪行》原文|《阿里山纪行》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开头写一句话示例: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春酒》赏析|19《春酒》说课教案

    03一.说教材《春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阿长与山海经_阿长与<山海经>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2021_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纪念白求恩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二、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三、教学方法  采用以...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翻译|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认识“铭”“说”两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从文中获取启示,并对自己的处世观点、态度的再认识。课时安排...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例]《答谢中书书》教学案

    张笑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复习

    第五单元作文训练 扩写·改写《石壕吏》 共2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写作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1、 了解“改写”主要方式及基本要求。 2、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巩固人物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1、 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2.生动描写。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 缄(jian1)默 狩...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课文《蜡烛》]《蜡烛》同步练习1

    ●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1 就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写一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题目为“你好,老妈妈”。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1 在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