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黄河颂》同步练习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黄河颂》
[识记与积累]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屏障( ) 哺育( ) 发扬滋长( )
澎湃( ) wǎn( )转 高山之diān( )
体pò( ) zhuó( )流 一xiè( )万丈
2. 《黄河大合唱》,1939年作于抗日根据地_________,_________词,________曲,由________个乐章组成。
3.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巨大的波浪。( )
(2)辗转。这里指弯弯曲曲地延伸。( )
(3)原指水势浩大,漫无边际。也指声势浩大。( )
(4)喂养,通过教育培养。( )
[课文解读·感悟探究]
熟读《黄河颂》一诗,回答以下问题。
4. 诗歌中多次出现第二人称“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究竟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诗歌结尾处“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出现两次是否重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全诗运用了什么明显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品味·拓展提高]
读下面短文,按要求答题。
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黄河每立方米水的年平均含沙量约35千克,高峰时达到570千克。古人称黄河是“一
▲
石(担)水,六斗泥”。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黄河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肥料,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7. 此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文中加“▲”符号的“约”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9. 这段文字的表面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4
实际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现创新]
10. 你平时了解历史典故吗?请写出与下列典故相关的历史人物。
(1)卧薪尝胆( ) (2)三顾茅庐( )
(3)负荆请罪( ) (4)破釜沉舟( )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识记与积累]
1. 下列注音和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港督(dòu) 肃穆(mù) 媒体(méi)
b. 镶嵌(qiàn) 噙满(qín) 瞩目(zhǔ)
c. 苍桑(cōng) 承诺(nuò) 隆重(lóng)
2. 选词填空。
(1)来自世界各国700多家新闻媒体的8000多名记者采访报道了这________(历史性,激动,兴奋)的一幕。
(2)这时,距零点只差几秒,全场一片________(肃静,安静,肃穆)。
(3)****说,历史将会记住提出“一国两制”创造性________(设想,构想,想像)的邓小平先生。
3.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成语的一项是( )
a.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灯火辉煌。
b. 这一宣告通过电波传向祖国的长城内外。
c. 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d. 香港将循序渐进地发展适合自己的民主制度。
[课文解读·感悟探究]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4~6题。
23时56分,中英双方护旗手入场,象征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的降旗、升旗仪式开始。出席仪式的中外来宾全体起立。全场的目光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主礼台前东西两侧的旗杆上。
23时59分,英国国旗和香港旗在英国国歌乐曲声中缓缓降落,随着“米字旗”的降下,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这时,距零点只差几秒,全场一片肃穆。
7月1日零点整,激动人心的神圣时刻到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奏起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一起徐徐升起。
全场沸腾了,许多人眼睛里噙满激动的泪花,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照相机、摄像机的镜头不停地闪动,记录下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
4. 这段语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当时针指向零点时,人们是怎样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第二段中加点的“缓缓”和第四段中加点的“徐徐”是同义词,能否互换,为什么? 123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品味·拓展提高]
阅读下列歌词,完成7—10题。
我的中国心
(1)河山只在我梦里, (9)长江,长城,黄山,黄河,
(2)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10)在我心中重千斤。
(3)可是不管怎样, (11)不论何时,不论何地,
(4)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12)心中一样亲。
(5)洋装虽然穿在身, (13)流在心里的血,
(6)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14)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7)我的祖先, (15)就算生在他乡,
(8)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16)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7. 文中第(9)句歌词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8. 下面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b.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c.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d.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1234
9. 这首歌词押的韵是______________。
10. “中国印”具体指什么?能否把该句中的“烙”字改为“写”或“画”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现创新]
11. 在画线处填上恰当的话,使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给生命一个微笑,无论你是伫立在成功的顶峰,还是__________________,无论你是在为爱而陶醉,还是__________________。
给生命一个微笑,微笑着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只不过他们把痛苦锤炼成绚丽的诗行;微笑着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生命一个微笑,我们便拥有了人生中无可比拟的美丽和洒脱。
【试题答案】 (在下一页)
《黄河颂》
1. zhàng bǔ zī pài 宛 巅 魄 浊 泻
2. 延安 光未然 冼星海 八
3. (1)狂澜 (2)宛转 (3)浩浩荡荡 (4)哺育
4. 亲切、自然、直抒胸臆。指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5. 否。表达了中华儿女有着坚强不屈、斗争到底的民族精神。
6. 象征 比喻
7. 列数字 打比方
8. 不能去掉。因为“约”字更能准确地说明黄河的含沙量大,如果去掉,就不符合实际。
9. 黄河的含沙量大;实际是说根治黄河的必要。
10. (1)勾践 (2)刘备 (3)廉颇 (4)项羽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1. b
2. (1)历史性 (2)肃穆 (3)构想
3. b
4. 这段特写了英国国旗和香港旗的降落以及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的升起,人们沸腾的盛况。
5. 全场沸腾了,许多人眼睛里噙满激动的泪花,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照相机、摄像机的镜头不停地闪动,记录下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奏起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一起徐徐升起。
6. 不能。“缓缓”表明香港政权的交接是以和平的外交方式并经过长时间才争取的。“徐徐”尽管也有“缓缓”的意思,但主要用于褒义的场合,而“缓缓”则是一个中性词,它既可以指上升,也可以指下降,“徐徐”则主要指上升。
7. 排比 借代
8. b
9. in
10. 具体指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等外貌特征,不能改。因为“烙”十分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中国印的程度深,这是始终不能改变的;而“写”或“画”则是人为的,表达的程度较浅,随时可以擦掉。
11. 例:徘徊在失败的低谷;在为恨而伤怀;并非没有挫折,只不过他们把挫折当成前进的起点。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6170.html
-
《阿里山纪行》原文|《阿里山纪行》综合能力测试题详细阅读
一、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开头写一句话示例: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春酒》赏析|19《春酒》说课教案详细阅读
03一.说教材《春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
-
阿长与山海经_阿长与<山海经>详细阅读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详细阅读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2021_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纪念白求恩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二、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三、教学方法 采用以...
-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翻译|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详细阅读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认识“铭”“说”两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从文中获取启示,并对自己的处世观点、态度的再认识。课时安排...
-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例]《答谢中书书》教学案详细阅读
张笑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复习详细阅读
第五单元作文训练 扩写·改写《石壕吏》 共2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写作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1、 了解“改写”主要方式及基本要求。 2、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巩固人物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1、 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
-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详细阅读
利奥波德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2.生动描写。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 缄(jian1)默 狩...
-
[课文《蜡烛》]《蜡烛》同步练习1详细阅读
●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1 就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写一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题目为“你好,老妈妈”。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1 在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