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雪》教学设计_《雪》教学设计10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3-1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雪》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雪》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精读训练课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野草》。文章通过江南与朔方不同雪景的对比烘托,表现了鲁迅对美好事物的缅怀和对冷酷环境的抗争。构思精巧,意境辽远,语言精辟含蓄,意蕴深邃。它不仅是一支不同凡响的雪之绝唱,更是一曲响彻云霄的人的精神赞歌!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我们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规律,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整个课堂教学中去。本课教学重视朗读训练,大力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要求是:品味语言;体验情境和形象;评价思想感情倾向。《雪》一首散文诗,既有散文的自由灵活的特点,又有诗歌的含蓄深邃。宜于朗读,适于欣赏。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受到思想的熏陶、哲理的启迪,读出自然、社会、人生的真谛。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珍视他们在阅读中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领会作者思想感情。

2、品味优美的语文,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3、激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发奋学习。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

海南岛四季如春,从不下过雪。我们虽然没有亲眼看见过雪,更没有亲身体验过雪的凛冽,但是我们绝大多数的同学可以在影视上、网上、书刊上了解雪、欣赏雪景,大家说说你见过的雪是怎样的?(学生纷纷说出自己印象中的雪形状、色彩、情景等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雪》这篇文章,看看鲁迅先生笔下的雪是什么样子的,这“雪”又寄寓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二、朗读感知

1、快读课文,圈点标注不认识的字。

提示: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磬口 粘结 粘连 奁 朔方 撒在 凛冽

2、教师范读。

要求听清字音和语调,划分节奏,标出重音。

3、齐读两遍。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校正。

提示:前3段写暖国的雪,语气轻柔、平缓;后3段写朔方的雪,语气铿锵有力,富于变化。

三、研读探究

(一)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带着下列问题默读课文。

1、勾画出描写南北不同雪景的语句。

具体步骤:

(1)指名朗读描写暖国的雪和朔方的雪的语句。

(2)指名分别概括南北不同情调的雪的特点。

(3)师生共同补充、纠正。板书: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朔方的雪:“如粉如沙,奋飞,旋转,升腾”。

2、对于南北两处的雪,鲁迅更为欣赏哪一处?你是怎样体会到这一情感倾向的?

点拨: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作者在前3段具体描写了暖国的雪,表现了暖国的雪之“滋润美艳之至”透露出盎然的生机,蕴育着生命。第4段用了一个峻急的“但是”,转入对“朔方的雪”的描述。看似并不需要转折,可加上这个“但是”之后,情感的倾向性更加明显了: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敢于直面惨淡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3、作者为什么会对朔方的雪情有独钟?文章蕴含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具体步骤:

(1)指导学生阅读课后“附录”《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勾画关键性语句,筛选回答问题的相关信息,同时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

(2)集体交流。

(3)学生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允许有不同的理解。

(4)学生充分发言后归纳小结。

暧国的雪平和,恬静,温润;朔方的雪奋飞,旋转,升腾。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的眼中,这种美未经磨炼,并不能保持长久,相比而言,最值得称赞的还是孤单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鲁迅先生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二)品味语言。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本文语言优美精辟,蕴含哲理。希望同学们用情去读,细心品味,从中汲取语言营养。

具体步骤:

1、示例引导。

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这句可这样理解:光南的雪已经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独的旋转升腾中升华,成了雨的精魂,这是完全献身的体现,也是永不停息战斗的倔强精神的赞歌。

2、学生边读边勾画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语句,试作简明的点评。

3、集体交流,师生共同评析。

四、结尾

1、分男女两组,进行朗读比赛。女生读前3段,男生读后3段。

2、你认为本文对你自己人生有什么启发?

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关键词句参考:

树立远大理想 美好人生 顽强意志 战胜挫折

在逆境中抗争 为……奋斗等等

3、布置作业 

练习第1、2小题。

五、拓展延伸

1、诵读全文,加深理解。

2、阅读《野草》中的《秋夜》《好的故事》《腊叶》。

课后反思

学生普遍反映学得轻松,学有所获。我认为这两节课较为成功的关键所在是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是构筑平等对话的平台,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再次,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体验、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整个过程始终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三维目标。但是,也有困惑:①海南的大多数学生没有见过雪,又没有多媒体、挂图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兴趣;②学生还没有掌握文学作品欣赏的方法,加上主动、合作的意识不强,使教学的某些环节(如,探究文章的内涵,品味语言。)容易流于形式。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把教学过程 看成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6106.html

  • 《桃花源记》作业设计|《桃花源记》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词汇。 2.掌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寓意。 3.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背诵。 2.理解故事的寓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音频朗读 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教学步骤 一、复...

    发布于:2025-11-11

    详细阅读
  • [余映潮《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 1.树立人类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才能良性发展的观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2.理解文中“文字”的比喻含义。 3了解全文的说明结构,准确清楚地把握大自然中有哪些种类的“文字”。 4.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步骤 : 1.提出疑问。课文中(包括题目中)...

    发布于:2025-11-11

    详细阅读
  • 《核舟记》板书设计_《核舟记》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以空间方位为序,语言简洁、周密、生动。 2、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卓越技艺,激发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并为适应改革开放,振兴中华而读书 教学设想 可运用道具(核舟模型)或幻灯(核舟图片)配合教学,以便学生有直观印象,加深理解并记忆。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发布于:2025-11-11

    详细阅读
  • 时间的脚印|时间的脚印

    教学建议 一、新颖的标题 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文章的题目《》,是从高土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借用来的。其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

    发布于:2025-11-11

    详细阅读
  • 中国石拱桥_中国石拱桥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2、了解的特点3、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4、体味准确、生动的语言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播放六幅的图画,你准备用哪一种体裁向读者介绍它们呢?--说明文(二)新授内容:1、检查预习情况:①了解作者②掌握下列字词 (xiao)河 匀称(chen):均匀,比例和谐...

    发布于:2025-11-11

    详细阅读
  • 《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传》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要求理解课文中表现的陶渊民的道德情操。2、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熟练背诵全文。二、教学重点:1、文言文的阅读训练。2、掌握文中实词。三、教学难点 :1、怎样认识陶渊明不慕荣利的思想。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目标:疏通文意,大致理解课文。一、导入 新课:回...

    发布于:2025-11-11

    详细阅读
  • 【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

    教学建议 一、结构内容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说明了沙漠的特征和征服沙漠、改造沙漠的方法。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4段),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其中第1~3段指出了沙漠与人的关系,沙漠对人类危害的严重性,说明了的必要性,第4段分析了沙漠危害人类的武器和方式。...

    发布于:2025-11-11

    详细阅读
  • 详细阅读
  • 《爱莲说》公开课教案_《爱莲说》教案设计

    浙江省象山县南庄中学 韦法初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句 2、理解借物喻人 3、了解对比烘托 4、背诵本篇文言 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一节课 2、课型:读说课 三、主导教学:诵读与品析 四、课堂导入 :教师先出示鲁迅先生七律《莲蓬人》中的四句诗“扫除腻粉...

    发布于:2025-11-11

    详细阅读
  • 苏州园林|苏州园林

    教学建议 一、思路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重点是段落和层次)比较清楚。通常分为三部分:开头引出说明对象,中间详细说明对象;结尾总结说明对象。《》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开头两段总说的艺术价值和它们的共同特征。第三至九段分说的具体特征,其中第三至六段分说始终紧扣图画美的特征,并分别对应...

    发布于:2025-11-1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