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一等奖_《桃花源记》教学设计1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3-1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陶渊明 
教学目标 : 
          1.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难点: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安排: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豁然开朗(hu )       屋舍俨然(y n)     阡陌交通(qi nm )
           黄发垂髫 (ti o)      便要还家(y o)
           刘  子  骥( j    )        诣   太  守(y ) 
2.熟读课文,查字典,参考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正课
(一)导语 :
        同学们,阳光明媚、山花烂漫的春天即将过去,我们又将迎来骄阳似火的夏季。谁还记得我们那次春游的情景?大自然中的景色美不胜收。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桃花! 
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


你能不能说一说你的感受?


好!下面我们来欣赏两幅桃花开放的美景吧!                         (打出桃花图片)

      (打出伊拉克战争图片)
        
           同学们,看了这一幅图片,你又想到了什么?
 
        这幅图片提醒我们,现代世界里仍然存在着残酷的战争,很多人因此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生活在困苦之中。
             
        (打出东晋末期图片)
 
       我国东晋末年,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战争频繁。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元代诗人张养浩在《潼关怀古》一诗中发出了这样的慨叹: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可以说,和平,是每一个民族共同的向往。有一个成语就是这一社会理想的集中体现,它就是——世外桃源!

       这个成语出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它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祸,安乐而美好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打出文章题目:桃花源记)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 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三)检查预习情况: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豁然开朗(hu )       屋舍俨然(y n)     阡陌交通(qi nm )
           黄发垂髫 (ti o)     便要还家(y o)
           刘  子  骥( j    )       诣   太  守(y ) 
三、课文分析 
1.朗读课文。(或听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后齐读课文) 
2.同学齐读课文。
3.掌握课文注释的词语。(补充注释如下) 
为业:靠……谋生。             缘:沿。               夹岸:夹着溪流两岸。             杂:别的。
鲜美:鲜艳美丽。                异:诧异。            穷:穷尽。                

舍:舍弃,放弃。             豁然:开通、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平旷:平坦开阔。      
属:类。                            悉:全。                怡然自乐:喜悦,心满意足。

 所从来:从哪儿来。       咸:都。              问讯:打听消息。              先世:祖先。
 妻子:妻子儿女。          邑人:同乡人。                   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
焉:于之,从这里。       间隔:断绝了往来。           皆:都。             叹惋:感叹,惋惜。     
 延:请。                         语告:告诉(他)说。      不足:不值得。     

既:已经。              志:做记号。           诣:拜见,卧…·怯。      如此:像这样。
遣:派。                 欣然:高兴地。 
4、小结 
(1).古今异义词:
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芳草鲜美 
               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阡陌交通 
                 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来此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魏晋 
                今义;不管(连词) 
缘           古义:沿        缘溪行 
               今义:缘故,缘分 
延           古义:请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今义:延长.延伸 
津          古义:渡口    这里问津指探访。    后遂无问津者 
              今义:口液 
(2).一词多义 
            舍:舍弃        便舍船         寻:寻找         寻向所志 
                   房子       屋舍俨然              不久         寻病终 
            志: 做标记   处处志之      向: 以前         寻向所志 
                   标记       寻向所志              对着         眈眈相向 

(3).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四、作业  
l、课后练习。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刚才我们已疏通了文章意思,现在我们一起分析文章的内容。 
二、课文分析 
            1.朗读课文,试背诵课文。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按渔人行踪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2~3节):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4~5节)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 
          3.提问:
      ①.      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讨论并归纳: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②.   提问: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讨论并归纳: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③.   提问: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 
讨论并归纳:土地平旷,屋舍产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④.  提问: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 
讨论并归纳: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⑤.  提问: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讨论并归纳: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⑥.  提问: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讨论并归纳: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⑦.    提问: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⑧.       提问: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讨论并归纳: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⑨.   提问: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 
讨论并归纳: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三、总结结构,思考文章主题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中心思想) 


四、作业  
1.课后练习。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板书设计  


发现桃花源: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景色优美) 
进入桃花源: 
所见:土地平旷、屋舍严然、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环境良好) 
             怡然自乐                                                                                 (生活安定) 
所闻:避秦时乱,来此绝境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6097.html

  • 漫话小行星全文|漫话小行星

    教学设计示例2 一、导入 新课 先利用多媒体或图片,展示九大行星排列及运行轨迹图,使学生头脑中留下感性的立体的九大行星图。然后,请大家分别谈谈对哪种天体感兴趣,为什么?想没想过在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领域寻求自身发展的方向? 二、明确目标 1.了解小行星的发现史和命名办法,增加这方面的科学知识。 2...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公输]公输

    教学建议 一、主旨概述 课文记述盘替楚国造云梯,准备去攻打宋国,墨子听到消息后连忙前去阻止。用巧妙、锋利的言辞使战争发动者理屈词穷,又凭谋略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最终阻止了战争的发生。表现了墨子临危不惧,智勇双全的性格。 二、结构内容 全文共22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交代墨子出使楚国的缘...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

    《》教学设计示例二 第一课时 导入 新课 (放一段有关楼兰古国的录像),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片子是楼兰古国,它位于我国 的西北部,昔日的它,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商贾聚集,经济繁荣;今天的它,已被黄沙覆盖,一片荒芜。人们只能凭着那干枯的树木,光秃秃的沙丘,去想像它昔日的繁华与丰美。是沙漠夺走了它的美...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秃鹰之死|秃鹰之死

    教学建议 一、课文主旨 这是—篇关于环境污染问题的事理性说明文。作者从光化学:烟雾、有毒化合物、潜在的核污染、泄露的石油等几个方面,说明工业“三废”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揭示了现代社会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条理清晰、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二、思路结构 文章开头以臭名昭著的“洛杉矶烟雾”杀死秃鹰的...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死海不死_死海不死

    教学建议 一、新颖巧妙的标题 标题“”,新颖、巧妙,引人入胜。“”中的两个“死”字含义不同,“死”与“不死”互相矛盾,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揭示死海的特征。全文围绕“死”与“不死”展开说明,先说死海的“死”(没有鱼虾、水草,寸草不生)再说死海的“死”(人不会被淹死,开发利用、出现生气),最后又说到死海的...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谁是最可爱的人_谁是最可爱的人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了解通讯的文体特征。 2 掌握本文围绕中心精心选材、巧妙组材的特点。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2 学习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培养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情感目标: 学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战士们的崇高精神。教学建议一、主题思想 本文真实地报...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中国现当代诗】第三册中国当代诗四首

    教学目的:了解一些中国当代诗不同的风格特点。 鉴赏诗中新颖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细腻的感情。教学设想:在学生对诗歌已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一些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诗歌尤其是朦胧诗的特点。然后依次朗读、分析体会四首诗作,鉴赏诗人新颖丰富的意象,理解诗人复杂热烈的情感。当代诗在字面上没...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登泰山记的翻译]第三册登泰山记

    教学目的 一、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进而疏解文意。 二、指导学生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 三、指导学生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形象而优美的语言,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两课时教学。 二、在教学过程 中,注重朗读环节,知道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清...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第三册六单元的口语交际]第三册六国论

    一、教学内容通过指导性阅读,巩固掌握学过的文言知识,并通过对比的方式,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在通解文言文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高古文阅读的鉴赏能力。二、教学安排1.课时:两课时;2.课型:宏观比较阅读方式。三、预习要求①通读全文,注意关键字、词、句的文言特点;②自...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小古文《雪》教学设计]《雪》教学设计5

    一、检查字词博识:学识丰富。美艳:色彩光泽鲜明好看。消释:消散。褪尽:全脱落了。凛冽:刺骨的寒冷。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二、朗读课文1、指名读2、分段读三、整体感知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思想(思考练习一)1、默读课后附录《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2、讨论:(1)作者对江南的雪及北方的雪的...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