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出来》读后感]《喂——出来》教学设计4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一、学习目的:
1、简要了解微型小说和科幻小说的有关文学常识以及本文作者的基本情况。
2、结合人们处理垃圾的现实情况,理解文章的主题,探讨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相统一的方法。
3、养成联想和想象的习惯,培养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4、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常识,树立环保意识,做环保小卫士。
二、 学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本文现实与想象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2、难点:(1)想象奇特的艺术美。(2)文章中两处照应题目的“喂-出来”的作用。
三、 学习方法:复述法、讨论法
四、 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 预习作业 :
1、收集有关微型小说、科幻小说的文学常识和著名作品名称,以及有关环境科学的基本常识。
2、简要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并试给各部分拟个小标题。
3、字词积累与运用: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哂笑( )牟取( )贪婪( )履行( )肮脏( )签订( )棘手( )
众目睽睽( )逍遥法外( )
(2)辨析下面的形近字——注音、组词:
A、婪、焚 B棘、刺 C狐、弧、孤 D博、搏、缚 E肮、炕、吭
F哂、晒、洒、栖 G栅、珊、姗、跚。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并选用其中三个(或以上)的词语写一段话:
A哂笑 B贪婪 C纳闷 D棘手 E众目睽睽 F心安理得 G莫衷一是 H逍遥法外 I深不可测 J不容质疑 K 胸有成竹 L一视同仁 M任劳任怨 N慷慨大方
第一课时
一、哈里-波特引出有关体裁和作者的文学常识介绍:
说起哈里-波特,同学们一定不陌生吧?这是一部深受人们欢迎的科幻小说。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说说,什么是科幻小说?(学生介绍,略)
老师也对科幻小说作了一些了解(展示),同学们可以和前面同学的介绍比较一下,并把其中你认为重要的信息记下来。
附1:教师的介绍(展示)-
科幻小说,是随着现代科技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人们通常把科学、幻想、小说作为它的三要素。被称为“科幻小说之父”的是法国作家凡尔纳,其代表作是《海底两万里》。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喂-出来》也是一篇科幻小说。
这篇小说不到1500字,因此从另一个标准分,则属于微型销小说。除了篇幅短小以外,微型小说还有哪些特点呢?(请学生介绍)
附2:教师的介绍(展示)
构思新颖奇特、情节相对完整、结尾出乎意料。
(追问:同学们看过的微型小说或科幻小说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哪些?-表扬看得多、看得认真的学生——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小说,既是科幻小说,又是微型小说故称微型科幻小说。
作者星新一,日本著名现代小说家。被尊称为“日本微型小说之父”。著作有《星新一作品全集》。
二、布置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准备复述故事情节,并展示自拟的小标题。教师则边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 。
三、学生按学习小组,分别复述故事情节:
附3:参考小标题:
1、 开端:风吹庙倒,深洞出现(洞现)
2、 发展:各路人马,各显神通(探洞)
3、 高潮:新奇公司,尽收垃圾(填洞)
4、 结局:石头飞出,危机初现(洞满)
第二课时
一、分学习小组研读全文,共同解决问题:
(一)教师的问题:
1、这个故事真实吗?这样的洞真的存在吗?
明确:是虚构-幻想。
(追问:这个故事有没有一定的真实性?明确:有。)
2、这篇小说围绕什么话题来写?有何意义?
(明确:环保话题。意义略,言之有理即可。)
3、这个洞真的是无底的吗?
明确:表面无底,其实未必。
(师补充:正如我们的地球,表面上无边无际,实际上是有限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了。)
4、小说为什么以“喂——出来”为题?
明确:表明“无底洞”已经溢满,地球已经十分拥挤。希望引起人们的警觉和重视。
5、小说中的“洞”比喻什么?
明确:人类生存的地球。
6、小说中两处写“喂——出来”,分别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一处照应文题,同时为下文铺垫,引发下文的情节。
第二处照应文题和前文,同时启发读者领悟其中蕴涵的哲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时候一到,结果就出来了。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的。
7、小说中写了几类人?这些人有何共同点?你觉得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
明确:为了名利而忙碌的各类人。
8、作者想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明确:人类一切破坏环境的举动,到头来都将危害人类自己。不去积极治理环境污染,总有一天人们将会遭到灭顶之灾。
(二)学生的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先由学生解答,教师再补充。)
二、拓展延伸:
1、 以前你对垃圾是怎样处理的?学了这篇小说后,你又有哪些新的想法、新的做法?
2、 你身边有哪些城市垃圾?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处理的吗?
3、 除了垃圾以外,还有什么会污染我们的环境?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三、布置作业
1、 课后巩固性作业
2、 课外练笔:续写《小石头飞出之后------》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6100.html
-
《桃花源记》作业设计|《桃花源记》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词汇。 2.掌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寓意。 3.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背诵。 2.理解故事的寓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音频朗读 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教学步骤 一、复...
-
[余映潮《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 1.树立人类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才能良性发展的观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2.理解文中“文字”的比喻含义。 3了解全文的说明结构,准确清楚地把握大自然中有哪些种类的“文字”。 4.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步骤 : 1.提出疑问。课文中(包括题目中)...
-
《核舟记》板书设计_《核舟记》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的 1、学习以空间方位为序,语言简洁、周密、生动。 2、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卓越技艺,激发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并为适应改革开放,振兴中华而读书 教学设想 可运用道具(核舟模型)或幻灯(核舟图片)配合教学,以便学生有直观印象,加深理解并记忆。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
时间的脚印|时间的脚印详细阅读
教学建议 一、新颖的标题 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文章的题目《》,是从高土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借用来的。其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
-
中国石拱桥_中国石拱桥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2、了解的特点3、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4、体味准确、生动的语言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播放六幅的图画,你准备用哪一种体裁向读者介绍它们呢?--说明文(二)新授内容:1、检查预习情况:①了解作者②掌握下列字词 (xiao)河 匀称(chen):均匀,比例和谐...
-
《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传》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要求理解课文中表现的陶渊民的道德情操。2、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熟练背诵全文。二、教学重点:1、文言文的阅读训练。2、掌握文中实词。三、教学难点 :1、怎样认识陶渊明不慕荣利的思想。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目标:疏通文意,大致理解课文。一、导入 新课:回...
-
【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详细阅读
教学建议 一、结构内容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说明了沙漠的特征和征服沙漠、改造沙漠的方法。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4段),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其中第1~3段指出了沙漠与人的关系,沙漠对人类危害的严重性,说明了的必要性,第4段分析了沙漠危害人类的武器和方式。...
- 详细阅读
-
《爱莲说》公开课教案_《爱莲说》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浙江省象山县南庄中学 韦法初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句 2、理解借物喻人 3、了解对比烘托 4、背诵本篇文言 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一节课 2、课型:读说课 三、主导教学:诵读与品析 四、课堂导入 :教师先出示鲁迅先生七律《莲蓬人》中的四句诗“扫除腻粉...
-
苏州园林|苏州园林详细阅读
教学建议 一、思路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重点是段落和层次)比较清楚。通常分为三部分:开头引出说明对象,中间详细说明对象;结尾总结说明对象。《》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开头两段总说的艺术价值和它们的共同特征。第三至九段分说的具体特征,其中第三至六段分说始终紧扣图画美的特征,并分别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