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教学设计]《新闻两则》教学设计2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3-1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重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l、了解消息的一般特点,把握新闻的诸种要素。
2、探究本文是如何谋篇布局,一气呵成的。
3、理解消息的语言特点,体会本文准确精练、铿锵有力的语言。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1、阅读课文,理清层次,把握全文内容。
2、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和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
3、学习写作消息,报道身边小事。
知识讲解:
一、 基础知识
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
阌乡wén襄阳xiāng绥靖suíjìng鄂豫区è高屋建瓴líng
荻港dí歼灭jiān溃退kuì杜聿明yù宋希濂lián
2、辨识下列词语的字形、意义并学会运用。
气势磅礴回肠荡气高屋建瓴锐不可当阻遏前行负隅顽抗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回肠荡气: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
高屋建瓴:从房顶上往下泻水,比喻居高临下的形势。
磅礴:盛大。
诸:众,许多。
遏:阻止。
绥靖:安抚,平定。
业已:已经。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二、 重点分析
1、“渡江战役”背景及写作本文意义。
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打击。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攻的命令”,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的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
在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毛主席亲自撰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2、本文是一篇新闻(消息),如何把握全文内容?
第一,要知概况——先看标题(标题概括消息的主要事实)。
从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可知人物及数量、地点及场面,可以感受到战役的空前壮阔、历史罕见,想象到江南人民看到此消息的激动和振奋。
第二,再详细一些了解——看导语 (导语 是正文的第一句或第一层、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用简洁明快的语言集中概括消息的主要事实,点明主题)。
从导语 可知渡江的详细区域和战役的全局情况。
第三,更仔细的了解全部内容——看新闻的主体部分(主体紧接导语 进行补充和发展,进一步阐述主题,是消息的主要部分)。
主体部分报道了三路大军渡江的进展情况、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
3、如何把握本文的六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
只要把这六个要素变成六个问题,阅读时留意,就能把握住了。如读这一段“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你思考一下,就能明白:人物?中路军30万人。时间?二十日夜起二十四小时内。地点?安庆、芜湖线。原因?要渡江。经过?突破安庆、芜湖线。结果?渡过三十万人,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4、本文的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本文依时叙事,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详说东路激战,文势涌起高潮:东路军的战况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在报道我东路军进展时,和中西两路军有几处不同,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5、新闻主要是“用事实说话”,也可以插入简要的议论(深化内容)。本文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一方面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另一方面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这两方面的议论为什么一略一详?先后顺序能否颠倒?
本文对我军英勇善战略加议论,是因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已说明一切;对敌军方面的较详议论,是为了把极少数战争要犯和广大官兵区别开来,以利于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再则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议,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
两方面的议论先后顺序不能颠倒,我军的英勇善战必须充分肯定,而且从行文的气势和语言的衔接来看,也应该这样安排。
6、本文的语言准确精练,要注意分析。
(1)注意比较①②两句(下同),体会加点词语含义的不同之处。
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了三十万人。
②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越过”只写出了“经过”,“突破”表现了经过战斗所取得的进展。
“到达”只表示一般的“到了”“抵达”之意,“渡至”则表现的是“从水路进军,来到了……”
“共”只表示一般的总结性的统计,“24小时内即已”强调了时间之短、进军之神速。(所以,②句的语言准确恰当。)
(2)注意用语的准确和色彩的不同。
①现在,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剩下的23日可渡完。
②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
“现在”与“至发电时止”相比,后者时间概念更确切,且有“战势发展迅速,我军胜利进军”的豪迈之情蕴含其中。
“剩下的”容易产生误解,是人员,还是物资?“余部”是军事术语,在这里指还未渡江的部队,这个词用在报道战况的消息中,既确切,又得体。
(3)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
①结果就在21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句①只是一般的交代了时间。而句②则充满了嘲讽,汤恩伯本是来“督战”的,结果不但无战可“督”,而且全军覆没,狼狈不堪。敌军的“不料”,正显出了我军的神勇。
(4)语言的精练还体现在:一、用单音节的词不用双音节词。电文极端精练,军事用语更斩截有力。二、适当采用文言词语。例如,“至发电时止”斩截有力,如果写成“到了发出电文的时候为止”,就拖沓了。又如,说“现已占领”不说“现在已经占领”。(另外,还有一些鲜明、生动的用语,如:“甚为微弱”“整天激战”“控制”“封锁”等,不再一一赘述。)
7、解放南阳的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发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业已胜利结束,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6日发起的,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淮海战役前夜。
8、阅读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看看可以分为几个层次?获得哪些感受?
第一层,是导语 :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第二层,是背景资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第四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第一,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第二,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第三,纠正了“左”的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
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自古以来,南阳就是战略要地。通过阅读这一则新闻,我们可以感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走上了节节胜利的道路。毛泽东亲自撰写这则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9、你了解新闻的一般知识吗?
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如上述两篇文章)。
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 、主体、结语和背景五个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 ,一般指“电头”(交待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或电稿来源)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 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根据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 ”或“结语”之中。如:
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导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主体(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②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③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讲求时效、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巩固训练
1、找出下列词语中注音和书写的错误,并改正。
A阌乡mén襄阳xiāng监督回胀荡气________
B荻港dí歼灭qiān阻遏气式磅礴________
C绥靖suíjìng宋希濂qián消耗锐不可挡________
D溃退kuì杜聿明lù逃窜高屋建领________
2、如何阅读新闻,把握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迁移阅读
阅读下列新闻,回答文后问题。
①撞沉小船好险所幸没有伤亡
本报讯前晚,浦口码头水域发生一起撞船事故,一条15吨左右的泰州籍小水泥船被撞沉,所幸无人员伤亡。
当晚7时许,水上警察支队下关派出所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此时小水泥船已经下沉,船上洪某夫妇在沉船时跳到了另一艘大船上,故无大碍。据了解,肇事船为“皖和县货0771”号空船,载重吨位5印吨左右,船主胡某今年50岁,安徽和县人。目前该起沉船事故,已移交海事部门着手调查处理。

②登革热有可能爆发
本报广州电前天,专家告诫9月份登革热随时可能爆发,防治工作不能掉以轻心。据新快报报道,昨天广州市第三次登革热防治工作会上专家称、今后疫情控制的关键要看9月份;特别是最近下雨比前段时期要多,容易产生积水,有利于蚊子繁殖、传播登革热,加上进入9月,全市各大、中小学陆续开学,人口高度集中,容易造成爆发。

APEC峰会期间
③美3000特工保布什
本报综合消息据德通社8月28日报道,在美国总统布什参加在泰国曼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高峰会议期间,美国将至少部署3000名安全特工保护布什的安全。
为了迎接10月20-21日举行的APEC高峰会议,泰国已经加强了安全警戒措施。泰国警察总司令讪?沙鲁达侬上将称,在会议开始前,泰国警方将对“曼谷的每一寸土地”进行检查,包括湄南河的水管和房屋底下的排水管道等。
目前,美国安全特工的先遣人员已经抵达泰国,正与泰国特别警察和防暴警察一起接受训练。他们特别注意到湄南河堤岸的安全。据悉,与会的20多个国家领导人将沿湄南河参观皇家船队。

④意火车出轨20人受伤
据新华社罗马8月28日电意大利一列直快列车当地时间28[3早晨在从南部城市雷焦卡拉布里亚开往北部米兰市途中出轨,造成约20名乘客受伤。
当地警方说,这列载有约200名乘客的火车在驶进途中一火车站的临时停车轨道、给其他列车让行时,车头突然撞上了车站铁轨上的缓冲器,造成车头和第一节车厢出轨。
事故发生后,地方当局紧急派出医疗救护人员前往出事地点。目前伤势严重的10名旅客已被送到附近医院抢救。
警方已对事故进行了初步调查。据警方估计,事故可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1、新闻①的标题表明了什么?导语 部分是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闻①中“目前该起沉船事故,已移交海事部门着手调查处理”这句话属于新闻结构五部分中的哪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闻②只有一整段内容,导语 在哪里?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闻③正题前的“APEC峰会期间”属于哪部分?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新闻③中“据悉,与会的20多个国家领导人将沿湄南河参观皇家船队”一句属于_____。
6新闻④中第一段开头的“据新华社罗马8月28日电”属于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练习
写一则新闻,报道学校或班级里某人、某事或某项活动。
要求:1、拟出恰当的标题。
2、注意导语 的概括性和准确性。
3、要简洁明了,字数在300左右。
参考答案
巩固训练
1Awén肠Bjiān势Clián当Dyù瓴
2首先,看标题,知概况。其次,看导语 ,略了解。第三,看主体,更详细。
迁移阅读
1标题概括了消息的主要事实。导语 是第一段。
2结语
3第一句。用来提示内容的要点,使读者一目了然。
4引题。交待背景,引出主题。
5背景。
6电头。交待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
写作练习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6095.html

  • [我的信念]我的信念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开头概括文章主旨领起全篇的结构。 (2)学习概括叙述典型材料突出中心的写法。 (3)学习边叙述边议论表明自己观点的写法。 2 能力目标 (1)理解总分式的结构特点,提高分析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的能力。 (2)提高记叙文写作中概括叙述典型事例以突出人物特点的能力。 (3...

    发布于:2025-11-13

    详细阅读
  • [外国诗两首]外国诗两首

    教案示例一 教学过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关于作者: 普希金,俄国的伟大诗人。 本诗主题: 这是一首哲理抒情诗,读了这首诗后同学们一定会有像高尔基所说的“我开始读普希金诗时,好像我走进了 树林中的一片草地,到处盛开着鲜花,到处充满着阳光”的感觉。 首先朗读全诗,了解诗的大体内容。 一、词 解词:...

    发布于:2025-11-1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三首|现代诗三首 色彩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寓抽象于形象的写法;富有哲理性的诗的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丰富的想像力。 (三)德育渗透点 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价值的重视。 (四)美育渗透点 欣赏诗中表现出的文学美和图画的色彩美以及这首哲理诗意蕴深广的美。 二、学法引导 运用学习前面几首诗的方法自读本诗,通过质...

    发布于:2025-11-1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三首_现代诗三首 色彩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寓抽象于形象的写法;富有哲理性的诗的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丰富的想像力。 (三)德育渗透点 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价值的重视。 (四)美育渗透点 欣赏诗中表现出的文学美和图画的色彩美以及这首哲理诗意蕴深广的美。 二、学法引导 运用学习前面几首诗的方法自读本诗,通过质...

    发布于:2025-11-13

    详细阅读
  • 席慕蓉乡愁赏析_席慕蓉《乡愁》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媒体使用时间设计意图一、 导入 二、诵读、分析 三、应用席慕蓉的故乡,在她诗中是在“长城外”“阴山下”的那个“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上。但是,由于命运的安排,她不在那儿出生,也不在那儿长大,...

    发布于:2025-11-13

    详细阅读
  •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习诗人丰富的想像力。 (二)能力训练点 指导学生“炼字”。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1.感受诗中新生活的美。 2.品味朴美、清新、明快的语言美。 3.欣赏诗歌所表现的音乐美。 二、学法引导 适当联系时代背景,简要点拨,重点理解“...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六要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⑴把握本文(消息)的结构要素。 ⑵理解文章语言准确、简洁、感情色彩鲜明的特点。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情意目标: 学习人民解放军顽强无畏的精神,认识渡江胜利的历史意义。教学建议课文主题 本文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八上语文唐诗五首_诗五首

    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 (二)能力训练点 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争取做到学以致用。 (三)德育渗透点 有的气势磅礴,景象宏伟;有的情景交融,形象感人;有的感时伤别,忧国思亲;有的以理入诗,发人深思。学习时注意体会。 (四)美育渗透点 领略古诗词的凝练...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哥白尼]哥白尼

    教学建议 一、文章主旨 《》一文介绍了一生中最辉煌的一页——创立地动学说,赞扬了他在天文学方面敢于打破错误的传统观念,坚持真理的精神。课文还阐明了的学说在科学史上引起的革命和对人类思想的重大影响。 二、段落结构 第一部分(1段)介绍出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学历爱好。 第二部分(2段)叙述写作《天体运行》...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漫话小行星全文_漫话小行星

    教学建议 一、谋篇立意 自古以来,灿烂的星空就强烈地吸引着人们的好奇心。小行星从发现以来只有200年的历史,可已有8000多颗被观测记实。本文作者以详实的资料和科学的分析向读者介绍了小行星的发现史和命名方法,增强了我们有关这方面的科学知识。文章向我们介绍了天文工作者的观测和研究,尤其是对1号、2号、...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