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者号追思|“挑战者”号追思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3-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⑴了解评论的文体特征。
⑵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从事例中引出观点、层层深入说理的特点。

能力目标:
⑴继续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阅读评论的能力。

情意目标:
了解人类探索精神的可贵之处,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建议

课文主题
文章通过对"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事件的追思,回顾了人类敢于探索的精神,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一切科学事业都需要探索精神,"挑战者"号爆炸了,人类的探索精神是不灭的。

 

课文思路
全文共4个自然段。围绕着人类的探索精神展开。
第1段:由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入笔,写到因此而罹难的麦考利夫以自己探索太空的勇气,为全世界上了惊心动魄的一课。
第2段:由航天飞机,联想到早期的飞机,说明从早期的飞机到今天的航天飞机都是人类探索精神的物化。"挑战者"号虽已化为碎片,但人类的探索精神却得到了发扬。
第3段:由航天事业推及到一切科学事业,说明探索精神不可缺少。
第4段:由自然科学论及社会科学,说明社会科学同样需要探索精神,并由"挑战者"号爆炸了,美国的宇航局并没有因此关门,航天飞机仍会在万里苍穹中穿行,得出结论:人类的探索精神是不灭的。


写作特点
1.摆事实、讲道理。
文章在第1、2段中先后列举克里斯塔·麦考利夫为实现上两次"太空课"的愿望,冒险登上航天飞机最后遇难;以及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的发明者莱特兄弟和早期飞机的乘坐者的事例,证明探索精神在航天事业中的重要性。作者把"挑战者"号化为碎片,看作是"人类的探索精神"得到了发扬。
在第3段文字中,又列举了达尔文、诺贝尔、利赫曼和罗蒙诺索夫等科学家的事例,说明一部科学史证明一条定理:为了开拓,必须冒险。生动的事例,使人信服,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2.层层推进、深入说理。
本文追思"挑战者"号的目的在于赞扬人类生生不息的探索精神。作者认为:从早期的飞机到今天的航天飞机都是人类探索精神的物化。航天事业需要探索精神,一切科学事业也不例外,自然科学如此,社会科学同样如此,这样层层推进,由点到面,有力地证明了人类探索精神存在的可贵之处和普遍意义。
文章由事及理,事理结合,血肉饱满,富于活力。

 

教学重点切入方法建议
本文是一篇针对"挑战者"号升空后爆炸一事发表看法的评论,旗帜鲜明、举例典型、说理透彻。如何针对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表明观点和态度,摆出事实从不同角度论证观点、层层说理,这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学习本文可以从这样一些角度切入:
一是从题目的解析入手:"追思"是追忆和思考的意思,表明本文是对"挑战者"号升空后爆炸一事发表看法的,阅读时,要思考作者对此阐述了怎样的观点。
二是从介绍评论特点人手:评论被称为报纸的"旗帜"、"灵魂",是新闻宣传的"第一提琴手",评论有社论、短评、述评、编者按等不同形式。本文属短评,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平易灵活。
三是从比较阅读人手:与新闻《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相比较,在内容、写法、表达方式等方面有何区别、联系,注意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或通过怎样的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的。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评论的文体特征。
难点: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从事例中引出观点、层层深入说理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⒈导语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一篇题为"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的消息,我们不仅学到了有关消息的知识,还了解了航天飞机的爆炸给美国航天事业带来的巨大影响。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虽已成为过去,但那悲壮的场面,却引起了人们的追思,郝铭鉴写的《"挑战者"号追思》是一篇很有特色的评论文章,作者由此及彼,层层深入地表明了自己的看法,阐明了自己的观点,给人以启迪。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习课文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全文,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思考下列问题。
学生活动:
⑴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边阅读,边筛选信息。
⑵查字典,扫除字词障碍。
出示应掌握的字、词的幻灯片。
幻灯片一:
一、 利用工具书,给下列红字注音。
惊心动魄 座右铭 坚持不懈
二、词语积累
① 故障 ②开拓 ③启迪 ④震耳欲聋 ⑤座右铭 ⑥惊心动魄 ⑦高处不胜寒
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⑶思考问题:
问题一:文章开头针对"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举出什么事例,提出了怎样的看法?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第1段,边读边筛选出与答案有关的信息。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文章开头针对"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的事实,摆出第一位参加航天飞行的"平民"37岁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蒙难的事例,提出:"虽然没有实现上两次"太空课"的愿望,却以自己的勇气,为全世界上了惊心动魄的一课。"这种看法,不仅是对麦考利夫的探索勇气的高度评价,高度赞扬,而且启发人们深思:探索需要勇气。

问题二:文章第二段,摆出了哪些事例,从这些事例中得出什么观点?
引导同学快速阅读第2段,边读边筛选出与答案有关的信息。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明确:
第2段列举了以下事例。
⑴"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架飞机",是由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的,它于1903年12月17日试飞。
⑵"世界上第一架载客飞机",1908年5月15日飞行成功,10年之后开辟了第一条"伦敦--巴黎"国际客运航线。
⑶"波音747"是美国制造的大型客机。
⑷"空中客车"是欧洲一些国家合作制造的大型客机。
⑸"挑战者"号航天飞机。

教师小结:
纵观人类航空的历史,可以看出,航空事业是在飞速发展的。这一切得益于飞机的发明者和驾驭者,得益于早期的乘客,因为他们具有"探索精神"、"勇敢精神"。
所以,作者指出,他们这些人值得"大书特?quot;。相反,如果没有飞机的发明者、驾驭者和早期乘客等一批人的勇敢精神,也就更不能有航天飞机和人类壮丽的太空事业。作者在列举大量事实之后;进而明确指出:"从早期的飞机到今天的航天飞机,是人类探索精神的物化。"本段结尾写到"挑战者"号虽已化为碎片,人类的探索精神却得到了发扬。"特点是在惨剧发生以后,曾经参加过航天飞行的美国参议员杰克·加恩和国会议员纳尔逊说:"如果需要,我愿意明天再次升空。"这是何等的豪言壮语!
从以上的事例,足以证明:航天事业需要探索精神、勇敢精神和献身精神。

问题三:指导学生精读第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进一步列举实例说?quot;一切科学事业都需要有探索精神"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并指派一名代表发言。
明确:作者在"从早期的飞机到今天的航天飞机,是人类探索精神的物化"之后,紧承第2段明确提出"不仅航天事业,一切科学事业都需要探索精神"的观点,即全文的中心论点,并且对这种精神进行了剖析,这种精神既是创造精神,开拓精神,也是冒险精神,献身精神。接着,列举了大量的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事例有:
(1) 生物学家达尔文并没有因为昆虫中毒而放弃对昆虫的考察。
(2)化学家诺贝尔也并没有因为炸药爆炸而中止自己的化学试验。
(3)俄国物理学家利赫曼和罗蒙诺索夫在研究雷电时,利赫曼教授触电随之倒地,然而,罗蒙诺索夫在给利赫曼念完悼词之后,又继续开始冒着生命危险揭示雷电的奥秘。

问题四:这些事例说明,一部科学史证明一条定理:为了开拓,必须冒险。自然科学如此,社会科学同样需要探索精神。体会作者又是怎样论述这一点的呢?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4段,找出证明这一观点的理论论据和表明观点的句子来。
指导学生在原文中勾画并做旁批。
理论论据有:
(1)引用我国伟大诗人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意思是路程漫漫又长又远,我还要上天下地去寻求。古人尚且有这种探索精神,我们怎能不受到启迪和激励!
(2)引用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的话:"马克思主义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明确:这些理论论据进一步证明:研究社会科学,任重而道远,作为探索者,特别是21世界的探索者,自应抱高度负责的态度,既要有乘坐航天飞机的勇气、又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并通过社会实践来检验探索的成果。这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充满信心的标志。我们坚信:人类的探索精神是不灭的。

问题五:人类探索精神的可贵之处及其发扬这种精神的意义。
明确:人类探索精神的可贵之处表现在:推动了航天事业的发展,促进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进步。作者认为:能否积极地为探索者创造条件.激励和振奋探索精神,并通过社会实践来检验探索成果,是社会是否文明、国家和民族是否充满信心的标志。这正是我们要发扬探索精神的意义之所在。

(四)总结、扩展
通过学习,我们对本文作者的思路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初步掌握了短评这种文体的知识。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5588.html

  • 《阿里山纪行》原文|《阿里山纪行》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开头写一句话示例: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春酒》赏析|19《春酒》说课教案

    03一.说教材《春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阿长与山海经_阿长与<山海经>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2021_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纪念白求恩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二、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三、教学方法  采用以...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翻译|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认识“铭”“说”两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从文中获取启示,并对自己的处世观点、态度的再认识。课时安排...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例]《答谢中书书》教学案

    张笑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复习

    第五单元作文训练 扩写·改写《石壕吏》 共2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写作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1、 了解“改写”主要方式及基本要求。 2、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巩固人物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1、 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2.生动描写。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 缄(jian1)默 狩...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课文《蜡烛》]《蜡烛》同步练习1

    ●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1 就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写一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题目为“你好,老妈妈”。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1 在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