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教学设计意图】《敬畏自然》教学设计1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理清本文行文思路。
2、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3、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导人:
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然而,不自量力的人类却妄图面对充满了母性关怀和父性智慧的自然说:“我要征服你!”快看看这篇文章,望我们保持理智的清醒和灵魂的温情吧。
二、整体感知:
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然后围绕:问题(1)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3)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进行思考,理清文章行文思路。
第1段:人类“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错误的。
第2段:大自然窃笑人类。(理由: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2、
今人也会变成古人。3、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第3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4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第5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第6段:人类的智慧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第7段:人类只是宇宙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8段:宇宙本身就是硕大的永恒的生命。
第9段:生命都是宇宙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第10段:在宇宙中处处都是人类的兄弟。
第11段:我们应当视其他生物为我们平等的生命,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我们自己。
三、语言品读:
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其中包含的深意。(以课后“研讨与练习二”为例)
四、反问: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如: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②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③谁说大自然是没有生命的?……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④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⑤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五、质疑:
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作者的文章就处处洋溢着思维的火花,那么你敢对本文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吗?
1、 如果说至今人类的作品(一万年后)还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
的?
2、 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3、 我们对自然正确的看法应当怎样?
4、 作者认为自然创造人类的目的是什么?自然界有目的吗?
5、人类也有好有坏,大自然是否也一样?那么本文是否也有好坏?
6、人类的科学是人类需要的产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种需要的产物?
六、探究活动:
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
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小组,搜集资料,并出一期“人与宇宙之谜”的专刊。
七、小结: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俱,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同时在文字里我们也读到了作者一种大生命观:生命平等,生命尊严的理性之美和人文关怀。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之美好境界当是人与自然真正和谐之境界。
附录:阅读 钱钢 《唐山大地震》(节选)
沉痛的记忆——26年前唐山大地震(史海钩沉)
26年前的唐山大地震是迄今为止世界地震史上最惨痛的一页———中国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的震撼》一书向全世界公布了唐山大地震中惨绝人寰的事实:死亡,24.2769万人;重伤,16.4851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一座重工业城市毁于一旦……
唐山大地震以一座城市和这座城市中的百万生命为代价提醒我们:在人类研制的各种行星探测器频繁飞向宇宙太空,甚至放言要向太空移民的今天,我们对自己脚下的地球又了解多少呢?人类对大自然的“征服”,终究不在于力的征服,而在于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而我们优秀的科学家们的首要任务也并不是在于研制出各种先进的武器,以“抵御外敌”,相互搏杀,而是如何立足于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更加充分地认识它,驯服它,不再在它嚣张暴戾地作恶时而毫无预见,束手无策。也许,这就是我们纪念发生在26年前的唐山大地震的真正意义。
不可预知的灾难
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凌晨3时42分53.8秒,河北唐山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地震,24万余人在灾难中丧生。
仅仅在一秒钟以前,地球表面似乎还是平静的。在东经118.2度,北纬39.6度———中国河北唐山市,一切都和往昔一样,夜阑人寂。谁也不曾想到,若干年来,地壳运动产生的巨大应变能正在唐山的脚下聚集着,直到岩石再也支撑不住的1976年7月28日。大地震终于在这一天的凌晨发生了,犹如400枚广岛原子弹在距离地面16公里处的地壳中爆炸!唐山上空电闪雷鸣,大地上狂风怒吼,在强烈的摇撼中,百万人口的唐山瞬间被夷为平地。
唐山震后惨状
唐山第一次失去了它的黎明,天地间被一座城市毁灭时所产生的一切死亡物质笼罩着。
唐山矿冶学院图书馆的第一层楼面整个向西剪切滑动,原来三层的建筑像被地壳吞没了一层。唐山第十中学前的水泥马路被拦腰震断,一截向左,一截向右,错位达一米多。而这次大地震地裂缝穿过的地方:唐山地委党校、东京街小学、地区农研所以及整个路南居民区,都像被一只巨手从地面上抹去了似的,不见了。在陆军二五五医院,一个女兵被一根水泥梁柱横穿了胸膛,胸口血肉模糊;一位孕妇已快临产,人已断气,下身还在流血;一位年轻的母亲从三层楼的窗口已逃出半个身子,沉重的楼板落下来将她压死在窗台上,她死在半空,怀里抱着她的孩子,垂落的头发在余震的摇颤中拂动。一个八九岁的男孩冲人喊着:“救救我哥哥吧,我的爸妈全没了,救救我哥哥吧……”在他的旁边,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正大口大口地吐血,胸前一片殷红。
和历史上许多大震之后的情景一样,无休无止的暴雨开始了,唐山的废墟中涌出了混着泥土和碎石的红色水流。剧痛中的唐山城在凄苦地呻吟着。
生命大营救
7月28日凌晨4点10分左右,唐山大地震发生不到30分钟,一辆红色救护车开出了开滦矿。三个小时之后,这辆红色救护车出现在北京中南海门前。历史应当记住这四个人的名字:唐山矿干部李玉林、曹国成,唐山矿司机崔志亮、袁庆武。他们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最先报警者。当他们在那个大灾难发生的凌晨走进中南海紫光阁时,四个人同时大哭起来:“首长啊!唐山100万人啊……”中央的紧急会议随后召开,决定军队、医疗队、救灾物资连夜向唐山开进。
7月28日当天,中国人民解放军10万救灾部队开赴唐山,抢救废墟中存活者的重任落在了年轻士兵的肩上。最早进入唐山的北京军区某团一营当时的教导员李福华后来回忆说:“战士们都惊呆了,满地的死尸、脑浆和血。我急了,喊‘快救人呐!’喊的时候声音都在发抖。”整个唐山废墟中,到处听得见呻吟,但楼群的残骸像山一样。当天下午,一营2/3的战士的指甲全都剥落了,可他们仍像疯了一样地扒呀扒呀……在一座已经塌成陡坡状的楼房前,人们看见一位战士从废墟里站起来,身上背着一个中年人,然后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外挪,他的脚后跟拖着一块大木板,仔细看去,原来他踩中了木板上的钉子!年轻的士兵满头的汗,满脚的血。
唐山大地震发生后,火车、飞机、汽车,全国向那座剧痛中的城市和百姓运送粮食7611万斤,药品293.7万吨,苇席262万片,铁钉1030万吨,蔬菜1406万吨,衣服157.3万件……28日夜,从北京开出的两辆发电车开始给设在唐山机场的抗震救灾指挥部供电;29日深夜,辽宁邮电系统维修队修复了东北经唐山通往天津和北京的通讯线路;30日,北京重型电机厂第一个将30辆水车的清水送到了唐山……就在这场大灾难发生后的第二天夜里,唐山市一条布满瓦砾的小路上突然亮起了一盏路灯,如烛光一般明灭不定,它是九位工人从工厂的废墟中扒出手摇发电机点亮的,这盏大地震后第一个亮起来的路灯犹如唐山这座城市不熄的生命之光!
作者邮箱: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5274.html
-
【《苏州园林》板书设计】《苏州园林》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的 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2.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教学设想 1.安排两教时。 2.《苏州园林》是一篇准确地把握了客观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因此领会作者的整体构思和语言特色应作...
-
五人墓碑记ppt_第三册五人墓碑记详细阅读
、 教学目标 (一) 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二) 了解本文跌宕多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三) 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二、 难点、重点分析(一) 作者构思这篇墓碑记的出发点是什么?(二) 本文与其它墓碑记有什么不同?(...
-
[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传详细阅读
教学重难点: 以帮助学生体会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为重难点。 教学设想: 以课文为基础,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加深理解。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营造氛围,指导方法 上课的两条要求: 第一,身心放松,平等相处,无拘无束,说笑自如; 第二,沉下心来...
-
【伶官传序朗读】第三册伶官传序详细阅读
如果说阅读如同解牛,那么就应该是那位庖丁。自渎课文《伶官传序》,头绪复杂,史实众多,在一节课里处理难度很大,必须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好方法。翻阅《疱丁解牛》,目光扫过其中的语句:“依乎天理,批大窽,导大卻,因其固然……”我的心忽然一动,我不也应该找准一个进刀的窽卻,才能在复杂的“牛体”中运用自如、游刃...
-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评价_《我的老师》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秋晓 学习目标 一、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二、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三、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 一、本文教学重点: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展现蔡芸芝老师美好的心灵。 二、这篇文章字面并不难懂,但作者流露于笔端的感情不易把握...
-
《核舟记》板书设计_《核舟记》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的 1 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2 掌握文章中的文言词语、句式。 3 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 教学设想 1 这篇文章语言十分简练。全文433字,既概括地介绍了雕刻匠师王叔远技艺的精湛,更具体地说明了核舟雕制的精妙;形象逼真,核舟上雕...
-
我为什么而活着主要内容_第三册我为什么而活着详细阅读
(上课,师生问好)师:人最宝贵的东西莫过于生命,有生必有死,生死问题是我们每个人必须给出答案的问题。俄国作家契诃夫说:“感到自己在这个世界是件多余的装饰品,那是很难堪的。活着而又没有目标是可怕的 。”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思索的人生是不值一过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思索、探讨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我为什么...
-
【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详细阅读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 2.体会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 2.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四周星期二) 第 一 课 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胡髭(zi...
-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书2020|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勤业中学 王庆华一、单元教学目标 :1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能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话。2 欣赏散文优美的语言,体味课文表达的真切感情。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培养爱我中华,热爱世界的情感。3 学会写参观游览的文章。4 学会如何向别人介绍当地的景物。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小...
-
高尔基《海燕》教案|《海燕》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的 1.理解“海燕”这一敢于搏击暴风雨的勇敢形象,学习它不惧怕困难的战斗精神。 2.进一步学习象征、映衬、对比等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海上景象和海燕的形象。 2.学习象征手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