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常州市丽华中学 钱红武
一、单元教学目标 :
1、感受和体悟作者在文章中所抒发的情怀,并在品读中陶冶情操。
2、理解课文所写事物外在特点与内在特点的关系,以及物与情的关系。
3、学习课文根据文章立意需要,抓住特点写景的主要方法,培养带着感情观察事物,并在观察中把握事物特点的习惯。
4、在诵读中提高品味优美语言的能力,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5、掌握联想的基本方法,学会在写作中适当地展开联想,通过联想丰富写作的内容。
6、在跟别人交流思想时,能够围绕话题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单元课时安排 共14——15课时
课本整体感知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海燕》 2课时
《白杨礼赞》及学生自荐课文 2课时(也可放在课外进行)
《石榴》 1课时
《紫藤箩瀑布》及学生自荐课文 2课时
《竹溪记》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单元小结 1课时
三、教学设想
自然万物,不仅孕育了我们的生命,而且给予我们许许多多人生的启示。高尔基从“海燕”身上看到了革命先驱的无畏无惧,茅盾从“白杨树”联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郭沫若写“石榴”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宗璞从“紫藤箩瀑布”中感受到勇气和信心……我们学习这个单元,就是透过大师的文章,感受大师的情怀,使我们对生活有更丰富的解读,对人生有更深刻的领悟。
本单元的重点、难点:一是对象征的理解,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领会事物的象征意义,防止牵强附会。二是品味语言,提高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所以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是教好本单元的重要手段,也是目的。同时,让学生收集有关历史资料,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以及大量阅读同题材作品,都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学习本单元。
第1课时 起始课
总结回顾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 ,并明确任务:共同总结期末考试的得与失听讲
2出示、补充讨论的话题:1、八年级(上)语文学习中你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是?2、在语文学习中,你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你有信心克服吗?你希望得到老师的那些帮助。3、你认为怎样的课堂教学可以帮助你提高语文能力。思考,讨论
3组织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
共同走进八年级(下)语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学生浏览课文、目录。学习透过课题了解大致内容,进而了解本学期我们将要学习的文学作品的类型。浏览课文、目录
2布置任务:制订本学期的读书计划(要求根据课文的相关内容,阅读同题材、体裁的作品,和文学名著)制订计划
3组织交流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交流
4为语文教学出谋划策:请同学设计一个可行的语文活动(可结合课文中提供的综合实践活动和专题研究,也可结合学校及班级的实际提供新的方案)小小组共同讨论、完成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1、课外阅读运用象征、联想手法所写的散文作品。
2、选择校园中的一株你所喜爱的植物,带着感情观察它的生长过程及生长环境,并做好观察笔记。
第2课时 《海燕》(一)
学习目标:1、介绍背景知识。这是学生理解课文深刻含义的前提。
2、读准字音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诵读中把握这首散文诗的结构。
4、能用准确的语言归纳出海燕的性格特征。
课前学习: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前夕的的斗争情况以及作家和作品的发表情况。(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对自己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倾听、补充讲述你所了解的俄国十月革命前夕的的斗争情况以及作家和作品的发表情况下列几个副标题均可适用:勇敢的斗士反抗上天的精灵 渴望暴风雨的勇士 迎接暴风雨的先驱者 胜利的预言家 无畏的革命者 革命的先驱者 划破乌云的利剑
2播放朗读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听读,试给本文拟一个副标题。听朗诵全诗学生试读。 (方法:齐读,或自己放声读。)
3问题设计:试给本文拟一个副标题。 要求:①要切合课文的内容;②要和标题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整体;③用语简洁,字数不可过多。学生或独立完成,或三两人讨论完成。
4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二、表情朗读,品味诗歌画面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朗读课文,注意海上图景的变化和海燕动作神情的发展变化齐读、分读
2问题设计:抓住文中的语句,理解作者所描绘的海上图景的变化和海燕动作神情的发展变化。1、理清课文结构。2、用准确的语言归纳出海燕的性格圈点勾画思考、归纳、交流
3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评价
4创设问题情境:1、海上风起云涌的景象对表现海燕有什么作用?2、文中除了海燕还写了哪些海鸟,他们的表现和海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作用?听讲、思考
5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播放录音听朗读,在此基础上,再读《海燕》
2播放音乐配乐朗诵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1、反复朗读课文。 2、课外阅读同题材作品
第3课时 《海燕》(二)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内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写法的作用。
2、培养学生朗诵的能力,通过朗诵进一步体会作者对革命前途的深刻信念和炽烈的战斗情绪。
课前学习:自由朗读《海燕》,体验表达感情
课堂学习:
一、课文分析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教师对学生朗读时在重音、节奏、感情等方面出现的不足,适时给以纠正,指导朗读。其间,可穿插齐读。由三位学生分三部分分别朗读
2创设问题情景: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想象海燕搏击长空的景象,并就此展开联想,如果这就是一场斗争,那么斗争的对立双方是谁?自由朗读、想象、归纳、讨论
3教师引导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引出“象征”这一名词,并由学生最后归纳出文中各事物的象征意义。听讲、归纳
教学反思
二、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适当扩展联想,加深对象征手法的理解绿色—— 长城——练习、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完成课后练习二、三、四。
第4课时:《白杨礼赞》
学习目标:1、准确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课文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2、能说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课前学习: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激发兴趣,导入 新课:出示白杨树的图片,简要说一说画中白杨树的特点,并适当展开联想,说说应用哪些词形容白杨树比较适合。 观察、思考
2组织交流评价发表见解
3创设情境:听课文朗读,用圈点勾画法,找一找作者是如何描写白杨树的形态的。圈点勾画
4与学生共同赏析课文第5段,感受白杨树的形态美,并指导朗读。朗读、感受
教学反思
二、理解分析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布置任务:作者对白杨树还做了哪些描写阅读课文,思考
2要求学生将四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并比较、朗读、感受白杨树的内在美。并归纳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练习、朗读、归纳、交流
3创设问题情境:文章开头对黄土高原的描写以及最后对贵族化的楠木的描写有何作用?请学生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学生回顾《海燕》一课的有关内容,思考、归纳。
4组织交流评价交流
教学反思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听歌曲《白桦林》从中感受象征的含义听歌,归纳、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摘抄、背诵文中的优美语段
白桦林 - 朴树
静静的村庄飘着白的雪
阴霾的天空下鸽子飞翔
白桦树刻着那两个名字
他们发誓相爱用尽这一生
有一天战火烧到了家乡
小伙子拿起枪奔赴边疆
心上人你不要为我担心
等着我回来在那片白桦林
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鸽子在飞翔
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
雪依然在下那村庄依然安详
年轻的人们消逝在白桦林
噩耗声传来在那个午后
心上人战死在远方沙场
她默默来到那片白桦林
望眼欲穿地每天守在那里
她说他只是迷失在远方
他一定会来来这片白桦林
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鸽子在飞翔
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
雪依然在下那村庄依然安详
年轻的人们消逝在白桦林
长长的路呀就要到尽头
那姑娘已经是白发苍苍
她时常听他在枕边呼唤
“来吧亲爱的来这片白桦林”
在死的时候她喃喃地说
“我来了等着我在那片白桦林”
师生自荐课文一(可放在课外进行)
学习目标:1、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2、巩固对联想、象征等表达方式的理解和提高分析托物抒情类散文的能力。
学习过程:
1、学生自行阅读托物抒情类散文。(教师可推荐一些作品:茅盾的《雷雨前》《雾》《风景谈》等)
2、选择一篇你认为最好的作品,用16开稿纸抄写,并围绕象征、对比、烘托等表达方式,设计3-5个问题。
3、小组交流,并推荐组内一篇最好的作品,共同完善文后的问题。
4、教师在小组推荐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完善文后问题。
5、印发这些作品供学生阅读、练习。
第5课时 《石榴》
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
2、学习作者状物的形神兼备。
3、品位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课前学习:1、积累文中的字词,划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地方。
2、收集前人赞誉各种花草的诗文名句。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自然界的花花草草历来是文人墨客所钟爱、描摹的对象。同学们能说出多少诗文名句来?(引入新课)交流课前收集的诗文名句
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勾画出作者笔下石榴的可爱之处。听读、勾画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石榴的可爱之处,及作者喜欢石榴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理清课文结构及主题。朗读,思考,交流
4组织评价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二、阅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问题创设:学习作者状物的形神兼备。品味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教师示例:(略)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2组织交流、评价组内交流,讨论
教学反思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布置任务:课后练习三练习、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1.摘录文中状物形神兼备的语句并背诵。
2.学习使用文中的手法,写一个200左右的片断,描绘一种植物。
第6课时 《紫藤箩瀑布》
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在写花中所抒发的积极的人生情怀,寄寓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2、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课前学习:1、通读课文,勾画出描写生动的句子并反复朗读。
2、复习《幽径悲剧》中描写紫藤箩的段落。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 :请学生回顾季羡林先生在《幽径悲剧》中面对一树古藤萝所抒发的感情自由谈论
2播放朗读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听读,并思考:面对这一树的繁华,作者有什么感受?听读、思考、交流
教学反思
二、阅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问题设计:1、为什么“我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有的知识精神的宁静有生的喜悦”2、作者为什么要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箩”的遭遇?朗读、思考、讨论
2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评价
3选择你喜欢的段落,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朗读
教学反思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读了课文,你是否有不同与作者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课外阅读同题材作品。
第7课时 师生自荐课文二
学习目标:1、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2、提高学生欣赏、品味语言的能力。
学习过程:
1、学生自行阅读托物抒情类散文。
2、选择一篇你认为最好的作品,用16开稿纸抄写,并围绕主题、表达方式、语言等方面写不少于200字的赏析文字。
3、小组交流,并推荐组内一篇最好的作品,共同完善。
4、全班交流、评价。
第8课时《竹溪记》(一)
学习目标:1、能通顺、流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对照注释,查阅工具书,把课文准确流畅地译成现代汉语。
3、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积累。
课前学习:1、收集古人吟诵“梅、兰、竹、菊”的诗篇。
2、借助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熟读课文。
3、收集、整理作者生平及成就。
课堂学习: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1、“梅、兰、竹、菊”诗词大赛。2、作者生平简介。学生背诗交流资料
2通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
3组织学生单个读、分组读、集体读。
评价交流相互评价
教学反思
二、理解释义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布置要求: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读懂课文。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划出工具书无法解决的难理解的字词,准备交流。
2组织交流。交流学习成果,共同讨论解决疑难词句。
3组织评价自我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识记文中字的读音和释义。
第9课时 《竹溪记》(二)
学习目的:1、认清这篇“记”的特点,理清这篇“记”的思路。
2、探究文章的主旨:以竹喻人,赞扬任光禄不务纷华、不陷流俗的孤高独立的人品。
课前学习:反复朗读课文。记识实词的词义。
一、复习巩固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情境1:有问必答:学生自出题,学生抢答。组织问答。一问一答,复习课文字词的读音和释义。
教学反思
二、分析课文,探究主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问题设计:1、文章开头为什么用了近一半的篇幅论述世人对竹的态度?2、作者为何对任君治园植竹之事只用寥寥数语,而对任君的一番话却记之甚详?小组讨论、交流
2组织交流。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
三、拓展迁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比较阅读:龚自珍《病梅馆记》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病梅馆记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第10课时 口语交际 (可放在课外进行)
学习目标:学习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
学习过程:1、收集有关网络的资料。
2、向学生征集一个“网络与中学生”的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3、在课代表的主持下开展活动。
第11、12、13课时 写作
第11课时:
学习目标:学会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组织学生自学自学“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
2写作指导: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归纳他们的结构特点并寻找共性。1、“形散而神不散”2、写景状物的顺序。回顾、归纳、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准备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可把前面布置的观察笔记整理出来)
第1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事物,展开联想,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咏物抒怀的作文。学生讨论自定
2明确写作要求写作
3组织学生自改自己修改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
第13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组内交流,互改
2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教学反思
第14课时 单元小结
总结方面获得收益存在问题
(1)课堂发言的情况。
(2)完成作业 的情况。
(3)参与活动的情况。
(4)学习兴趣的增强。
(5)学习能力的提高。
(6)情感态度的升华。
(7)对老师建议、评价
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4931.html
-
[《大雁归来》教学视频]《大雁归来》教学方案详细阅读
《大雁归来》教学方案 深圳市翠园初中部 彭艳一 教学目标:知识:1 学习本文抒情的语言。 2 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3 了解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能力:1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训练学生们概...
-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_《新闻两则》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特点。2、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3、识记新闻结构组成,并能分析典型的新闻的结构。4、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教学重点】1、主体部分层次的划分和层意概括。2、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教学难点】第二则主体与背景的确立,以及中间部分层次的划分。【教...
-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一等奖_《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教学目标:品味本文简洁,准确,生动,科学的语言。 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 掌握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教学课时:两课时课前准备:搜集一些农谚。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语言吗?...
-
白杨礼赞_白杨礼赞详细阅读
《白杨礼赞》教学思路设计安徽师大附中 朱诵玉 语文课堂是个丰富多彩的小世界,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从中获得知识、快乐和陶冶——这是一种享受。要达到这个境界,撇开其他方面因素不说,单就教材分析和课堂控制来讲,我认为至少应做到以下三点:1、教材分析应做到“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
【无题】无题详细阅读
无题 一、导入由“李杜”→“小李杜”→课文二、初步感知1、作者介绍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晚唐著名诗人。与村牧一起并称“小李杜”。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善于用典尤其以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表现了语言的艺术魅力。但有时也写得隐晦迷离,难于理解。2、找出...
-
[《喂——出来》读后感]《喂——出来》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 一.字词解析 1.注音 颤颤巍巍chànwēi栅栏zhà众目睽睽kuí贪婪lán牟取móu哂笑shěn棘手jí铆钉mǎo眺望tiào履行lǚ 2.辨音 3.辨形 4.辨义 (1)损害伤害危害 三个词作动词,都表示对完好的事物加以破坏,使它受损伤的意思,因而都含贬义...
-
鹤群翔空|鹤群翔空详细阅读
《鹤群翔空》教案4 《鹤群翔空》教案3 《鹤群翔空》教案2 《鹤群翔空》教案加练习2 《鹤群翔空》教案1 《鹤群翔空》教学实录 《鹤群翔空》说课稿 语教版《鹤群翔空》ppt课件 《鹤群翔空》ppt课件 《鹤群翔空》ppt课件(1)...
-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余映潮】《藤野先生》教学设计8详细阅读
【教学目的】 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教学重点】 课文阅读。【教学难点】 课文思想的理解和主题的确定。【教学时数】 3课时。【预习质疑】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打开自制教学软件《藤野先生》封面,在日本古筝曲《樱花》的伴奏下介绍:...
-
三峡_三峡详细阅读
《三峡》教案6 《三峡》教案5 《三峡》教案4 《三峡》教案3 《三峡》教案2 《三峡》教案1 《三峡》教案 《三峡》备课笔记 《三峡》说课稿 2份 《三峡》课堂教学实录 《三峡》突破难点能力训练 《三峡》检测题 《三峡》自学评估练习 《三峡》综合能力测试 《三峡》同步训练...
-
【《长征组歌》两首教案】《长征组歌》两首详细阅读
萧华教学目标:1、 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革命情操,了解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2、 学习高度概括的诗歌语言,体会词语使用的准确。3、 感悟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意义。教学重点:毛主席用兵如神和红军的钢铁意志。 语言高度概括、用词准确生动。课前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