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_三峡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25-11-1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

1、朗读、翻译文言课文。

2、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领略的美。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读通文句,读出文章的韵味

【教学难点 】

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及内容】

一、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单元,看单元提示,谁来说说提示中告诉我们本单元的专题是什么?(山、水)对,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古代文人的无限遐思,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诗篇油然而生。那么我们同学们在诗歌的海洋中积累了多少首歌咏祖国山河的古诗词?请学生背诵有关歌咏祖国山河的古诗词,做个竞赛,看谁背的多。

从古人的诗词中,我们感受到了祖国的山河壮美,是呀,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就是其中的一篇。

让我们一起来看的风光。(播放影视片段)

同学们可能会因那两岸夹江的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会因今天的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的过去,想一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的《》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关于作者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先请同学对照注释1,完成下列填空。
生举手回答
    本文选自《              》,作者是____他是____(朝代)地理学家、散文家。是指长江上游的_____、_____、_____。

师:认识了郦道元,就不能不读他的文章,先请大家听老师范读。

三、 范读课文,整体感知。(注意字音、断句)
正音: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

  漱(shǖ)    涧(jiàn)    长啸(xiào)   属(zhǔ)引    哀转(zhuǎn)

四、学生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古人云“熟读百遍,其意自现。”一篇好的文章可谓百读不厌。现在老师请同学们伴随着音乐自由朗读。大家可以想象你就是郦道元,此时正站在边品山论水,吟诵诗文。来,自由地、大声地读吧。)
师:同学们读得相当认真,老师还看到几个同学摇头晃脑,很投入。那么有谁有勇气毛遂自荐?大家说说看,在我们班谁朗读得最好?
生:推荐。
师:好!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为大家朗读。其它同学要当好小评委,等下请你发言。(对别人评头论足,可是我们许多人乐于做的事。现在就给大家这个机会来当评委,不要和老师客气,更不要和××同学客气。)

学生对朗读同学作评价。
全班齐读。

五、分小组学生问答,教师解惑,了解内容。

1、学生提问,学生答疑,对学生有疑惑之处进行引导明确。

师:读了还要理解,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我相信你们认真去预习了。在预习过程中不理解的内容可以逐段提出来,大家互相帮忙,共同解决问题。

2、概括各段所写的主要内容。

A、两岸的山;  B、的夏水;

C、的春冬景色;D、的秋景。

六、问题探究

师:

1、分析景物的特点,品诵语言。

①    文中描写的两岸的山势有哪些特点?

思考:从句中找出关键的字词来说明山的特点。(连、高、陡、险)

师:离开了水,也无以为峡,且奇山之下,必有异水,那的水又有什么独特的美呢?

②    夏天江水有什么特点?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哪位同学来朗读这段看看能否读出水急的特点?全班齐读

③    文章写了春冬之时哪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征?

      如果说这是水迅疾的一面的话,那水也有其恬静、温柔的一面。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描述景物(素、绿、清、影,“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值得细嚼)。

④    文章是如何描写秋景的?

师:秋天水枯谷空,这时的又给人什么样的感受呢?从那些景中传达了这种情呢? 该带怎样的感情朗读?
  生:林涧----清冷,猿鸣----凄异哀转,渔歌----悲凉

师:可见山水之中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情感.因此,我们应该懂得品山论水,丰富自己的感情。

刚才我们分析了景物的特征,品味了文中表达出的感情.现在请同学们齐读。

    总述:郦道元以地理学家的目光探寻自然,以文学家的心灵感受自然。因此,他笔下的山川草木不只有美的形色,而且带着几分灵气。他笔下的就像一位魁伟的男子,有盛夏的热情奔放,春冬的俊逸和闲远,秋日的忧伤和啸叹,整个形象丰满而多情。希望同学们也能在山水之中陶冶性情、丰富自己的感情。

八、布置作业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164668.html

  •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版八年级第11课《最苦与最乐》(网友来稿)

    lswsh 教学目标 与要求:1、学习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2、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3、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重点: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难点: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具:多媒体教程:二、过程设计1教法学法2教学流程(1)导入 课题:①播...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 三峡_三峡

    【教学目标 】1、朗读、翻译文言课文。2、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领略的美。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读通文句,读出文章的韵味【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及内容】一、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单元...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简案|《岳阳楼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 1.通过讲解难字词来疏通文意 2.体会写景的形象性,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 3.培养学生初步文学欣赏的能力(品味本文精妙的语言) 教材分析: 重点:目标1 难点: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 教具:多媒体电教平台(电脑、录像机、电视机) 教学过程 :(凡行楷字部分都是用屏幕显示的) 一、复习...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 [《旅鼠之谜》读后感]《旅鼠之谜》教学设计2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西安市唐华四棉中学 孟雪 一、 教学设计说明1、本单元所选的课文,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提醒人类已渐渐与自然疏离,地球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本课《旅鼠之谜》就深刻反映了人类的无限制繁衍所带来的问题。课文虽是自读课,但带给人们的反思...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 [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一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文章主要介绍了的特点及光辉成就。作者选取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我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着重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伟大创造和高超的技术水平,从而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二、结构思路 从全文的结构来看,这篇文章采用了...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教案_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写作教案——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网友来稿)

    朱湘前 [训练目的]1、了解文章结构包含哪些内容;如何安排好结构。2、学会在写作前编列作文提纲。[训练题目]1、现在的家庭,一般由爸爸、妈妈和一个孩子组成,被称为“三个世界”。以“快乐的三人世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写作前编列写作提纲。2、以“电脑领我走进新天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3、以向...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书2020|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新北区实验中学 郭惠芬、王唯亚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2、欣赏散文优美、隽永的语言,感受江山的美丽多娇,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培养爱我中华,热爱世界的情感。3、了解课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方法,学会写参观游览的文章。4、学会如何向游人介...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 [《奇妙的克隆》读后感]《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千祥镇中 黄军阳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2、 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 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二、教学重点 通过竞赛,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利用收集的有关克隆资料展开辩论,培养学生...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 [《旅鼠之谜》读后感]《旅鼠之谜》教学设计3

    13、旅鼠之谜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了解作者2、反复阅读课文,了解事实,从事实中概括提炼观点。3、理解以叙述为主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4、培养以科学态度探究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增长科学素养。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字词媲美 挑衅 笃信 迷惘 啮齿 徘徊媲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挑衅:借端生事,...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与朱元思书

    教学建议 一、课文主旨 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途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