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版八年级第11课《最苦与最乐》(网友来稿)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25-11-1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lswsh  

   教学目标 与要求:

1、学习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3、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

重点:

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难点:

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

多媒体

教程:

二、过程设计

1教法学法

2教学流程

(1)导入  课题:

①播放多媒体课件:中央电视台对抗“非典”战士钟南山等人的采访。当记者问他们进入疫区时怕不怕,他们的回答是“怕”,“但还是要进去,因为这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②展示有关报道:有一个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非典”病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绝接受隔离,导致全家8人死亡,因受接触被隔离的人数高达200多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两则报道,使学生明确: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能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2)作者简介:

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查找有关梁启超的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

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文风:流畅、犀利、凝炼

著作:《饮冰室合集》

(3)课文朗读:

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

①注音:

契约(q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

②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

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

③补充解释词语:

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4)师生讨论课文内容:

  ①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步: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填写以下空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根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②分析课文:

a讨论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a、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b、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c、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

a、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b、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c、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b、讨论第二部分:

a、什么事最快乐呢?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b、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c、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c、讨论第三部分:

a、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b、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c、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d、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③小结:学生讨论填写,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

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5)拓展延伸课文内容:

①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

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

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

第三步: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地把它读出来。

第四步:句型练习——仿写:学生可以根据示例仿写,也可以仿写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例: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_______________若能______________,虽__________________。

例: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生__________________,莫若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积累:

a、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教师就发表内容,予以相关的教育。

b、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可查资料),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例:(1)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笑口常开的弥勒佛……

(2)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

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3)曾子:任重而道远

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

(4)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字义:我每天用下面三件事情来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呢?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呢?

举例:桃园三结义、一诺千金……

(5)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快乐。

举例:大禹治水、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

③学生座谈,发表自己的意见:

a、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

梁启超说:“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张潮却随笔写下:“人莫乐于闲”。“闲”能读书;游名胜;交益友……

快乐是我们所需求的,亦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

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b、漫谈人生: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谈谈对人生的看法。

1)是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像什么。

做一事,专一事。每事勤,事事成。

2)对自己信心,对别人尽心。

对事情用心,对朋友诚心。

对亲情关心,对生命真心。

3)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

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

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

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

(6)结语:

播放《说句心里话》一歌,在音乐声中结束课程。

我们看了抗“非典”的专访,知道了白衣战士的责任;我们听着《说句心里话》,了解了军人的天职;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也都应有他的责任。只要我们尽职尽责,我们就会快乐,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

(7)作业 园地:

①结合课堂所学知识,用“如释重负、悲天悯人、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这四个词语连词组段,词序不拘,字数在100字以上。

②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这是一对姊妹命题,请你也试着去定三个这样的作文题目。

作业 :

后记:

由于学生刚接触议论文,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采用座谈、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语言欣赏、自主活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创新的精神。

作者邮箱: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164669.html

上一篇:三峡_三峡

下一篇:死海不死_死海不死
  •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版八年级第11课《最苦与最乐》(网友来稿)

    lswsh 教学目标 与要求:1、学习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2、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3、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重点: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难点: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具:多媒体教程:二、过程设计1教法学法2教学流程(1)导入 课题:①播...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 三峡_三峡

    【教学目标 】1、朗读、翻译文言课文。2、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领略的美。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读通文句,读出文章的韵味【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及内容】一、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单元...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简案|《岳阳楼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 1.通过讲解难字词来疏通文意 2.体会写景的形象性,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 3.培养学生初步文学欣赏的能力(品味本文精妙的语言) 教材分析: 重点:目标1 难点: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 教具:多媒体电教平台(电脑、录像机、电视机) 教学过程 :(凡行楷字部分都是用屏幕显示的) 一、复习...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 [《旅鼠之谜》读后感]《旅鼠之谜》教学设计2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西安市唐华四棉中学 孟雪 一、 教学设计说明1、本单元所选的课文,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提醒人类已渐渐与自然疏离,地球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本课《旅鼠之谜》就深刻反映了人类的无限制繁衍所带来的问题。课文虽是自读课,但带给人们的反思...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 [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一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文章主要介绍了的特点及光辉成就。作者选取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我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着重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伟大创造和高超的技术水平,从而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二、结构思路 从全文的结构来看,这篇文章采用了...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教案_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写作教案——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网友来稿)

    朱湘前 [训练目的]1、了解文章结构包含哪些内容;如何安排好结构。2、学会在写作前编列作文提纲。[训练题目]1、现在的家庭,一般由爸爸、妈妈和一个孩子组成,被称为“三个世界”。以“快乐的三人世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写作前编列写作提纲。2、以“电脑领我走进新天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3、以向...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书2020|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新北区实验中学 郭惠芬、王唯亚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2、欣赏散文优美、隽永的语言,感受江山的美丽多娇,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培养爱我中华,热爱世界的情感。3、了解课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方法,学会写参观游览的文章。4、学会如何向游人介...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 [《奇妙的克隆》读后感]《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千祥镇中 黄军阳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2、 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 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二、教学重点 通过竞赛,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利用收集的有关克隆资料展开辩论,培养学生...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 [《旅鼠之谜》读后感]《旅鼠之谜》教学设计3

    13、旅鼠之谜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了解作者2、反复阅读课文,了解事实,从事实中概括提炼观点。3、理解以叙述为主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4、培养以科学态度探究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增长科学素养。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字词媲美 挑衅 笃信 迷惘 啮齿 徘徊媲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挑衅:借端生事,...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与朱元思书

    教学建议 一、课文主旨 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途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