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三只鸟|陶渊明的三只“鸟”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参 2012-12-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参】

    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爱菊,这在文学史上是众人皆知的,除此之外,“飞鸟”的意象也频频出现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这里,我想选取陶诗中三只飞鸟意象的描绘,略作分析,以求对陶渊明的人生观念、思想情趣有一个具体的了解。

 (一)羁鸟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借安祥静谧的田园村居生活,烘托有翅不能伸的“羁鸟”,借“困守笼中”的“羁鸟”隐喻“误落尘网”的作者的心绪。“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儿九间。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时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闭。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对于鸟儿来说,蓝天是它的向往,山林是它的家园,飞翔是它的生命,可是《归园田居》中的这只毫不经意地出现的“鸟”,早已远离了家园,失去了自由。它久在樊笼,有翅难飞,行为人役,心为俗累,寄人篱下,仰人鼻息,每天只能靠自己的强欢颜笑、摇尾乞怜来讨得主人的欢心。失去了山林,失去了蓝天,失去了朋友,失去了自由,只能哀哀无告地生活在主人为它量身定做的美丽而牢实的金丝笼里。可以想见,一旦它能冲破牢笼,回归自然,那该是何等撼人心魄的兴奋和喜悦啊!拥有梦想和家园的鸟儿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飞翔,或远或近,时高时低,忽林忽水,一东一西。这份自由是天马行空,随心所欲;这份自由是一任自然,随缘任运。其实,这只求飞不得的“羁鸟”就是“误入官场”的陶渊明难堪处境的写照。世道官场,人心险恶,争名夺利,尔虞我诈,道德沦丧,人性扭曲,……这些名僵利索构造了一张笼罩官场的天罗地网,可怜的诗人不也正象那只哀哀无告、苦苦挣扎的“羁鸟”吗?正如山林是羁鸟的渴盼一样,田园也是诗人的归宿,那里有鸡鸣狗吠的祥和幽静,有桃李榆柳的花果飘香,有村落炊烟的温馨可人,有躬耕自食的坦然踏实,更有纤尘不染的心性高洁,拥有自然和自然的美好,拥有自由和自由的生活,诗人还贪慕什么呢?田园村居生活的自由美好与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羁鸟的无助无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更可反映出诗人如鸟飘飞、如鱼跳跃、如烟飘缈、如室清闲的自由观。鸟儿被关在笼子里,诗人的心却大天地间飞翔。

 (二)归鸟   《饮酒》(其五)是陶渊明众多“归鸟”诗篇中最能体现诗人回归自然,回归性情,保持真我思想的诗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作者游目骋怀,参透自然,却故意把自然“真意”说得如此飘缈朦胧,其实稍加玩味,便不难发现真意是什么。秋菊自开自谢,保持一份洁白淡泊;南山自古及今,保持一份肃穆庄严;太阳朝升暮落,保持一份秩序宁静。自然万物,各随其分,各安其道,消长生息,穷通演化,莫不自自然然,实实在在。飞鸟投林的描写更是充分强化了这一天地观念。像天地万物一样,飞鸟早出晚归,远近觅食,有困顿劳碌的疲惫和紧张,也有安顿休息的轻松和愉悦,有呼朋引伴的热闹,也有失群掉队的孤单,该去则去,该回则回,一切随顺自然,和山林、夕阳、南山、秋菊、东篱构成了一幅天然纯美、自然静谧的图画。在这幅图画中,在投林归鸟身上,我们看到了作者的影子。作者游历南山,参阅天地,猛然间,豁然开朗:自己不也正如一只疲倦归飞的鸟儿吗?山气弥漫,日落西山,该回家了,家在哪儿呢?不在宦海官场,不在利达富贵,不在荣辱沉浮,家在山水田园,家在南山秋菊,家在山林夕阳,那份出于自然、回归自然、纤尘不染的至真性情才是诗人真正的精神家园啊!抱朴返真,回归自然,这才是诗歌“归鸟”意象真正要暗示我们的内涵。可以说,这只小小的归鸟,这只与同伴同飞、与山林同眠、与夕阳同行、与自然同道的小鸟,还与诗人同心,正是这种天人合一、人鸟同道赋予了陶诗以深刻的哲学内涵。

 (三) 孤鸟   陶渊明诗歌中有这样一首描写一只离群掉队,哀哀无助,孤独无靠的飞鸟的诗篇。<<孤鸟>>:“凄凄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晨,远去何所依。因值孤松生,敛翩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诗歌前半部分描写孤鸟的悲鸣苦痛。它在暮色苍茫中独自徘徊,失去了同伴,迷失了方向,发出一声声凄惨厉悲惨的叫声,无依无靠,无所适从,就这样孤独无助地、绝望无奈地飞翔。不知道要飞向哪里,也不知道能飞多久,也许黑夜的冰凉和孤独的悲怆才是它最后的归宿。诗歌的后半部分描写孤鸟托身孤松,欣幸不已的情状。正当孤鸟长途奔波、疲惫不堪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一株凌风傲霜、郁郁葱葱的青松,它惊喜不已,马上停靠在孤松上,并发出了“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适”的心声。颇有柳暗花明,绝处逢生的意味。诗歌两部分写孤鸟,前悲后欢,悲多欢少,以欢衬悲,更有力地反衬出“江湖多风险,天末多悲风”的意旨。通观全诗,同样,丧魂落魄的孤鸟,实际上也是作者悲苦命运的写照。诗人涉足官场,历经凄风苦雨,饱受内心的摧残,饱尝世态炎凉、人情冷漠,这不正好比置身黑暗、无依无靠、无奈无助的孤鸟吗?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有“孤松”可依,有田园可靠,诗人漂泊的心终于安顿下来。特别是孤松的“岁寒而不凋”,耿直而伟岸,正暗合诗人的孤傲清高、洁身远俗的人格情操,或许诗人应该感到些许欣慰吧?

    综上所述,三首诗三次出现“飞鸟”的意象,让我们从不同的侧面了解到了作者坎坷曲折的人生道路和起落变化的心态历程。困守樊笼、有翅难飞的羁鸟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对山林田园的垂青;日暮投林、成群结队的羁鸟让我们看到诗人对自然的渴望,对返朴归真的追求;丧魂落魄、无依无靠的孤鸟让我们看到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人格操守的珍视。一花一天地,一鸟一人生。写鸟实乃写人。读飞翔的鸟,实际上就是在读一颗飘飞的心,或欢呼鹊跃,或穷途失意,或沉沦下潦,读陶诗切不可忽视这意味深长的三只“鸟”。

      作者邮箱:电话:0731-5505372

 作者邮箱: /tr>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xiaceyuwenjiaocan/3359.html

  • 【义教语文九上教学用书】义教语文八下教学用书:列夫·托尔斯泰

    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本文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全文在结构上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第1~5段),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第1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须发的特点。“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

    发布于:2012-12-19

    详细阅读
  • [义教语文九上教学用书]义教语文八下教学用书: 组歌(节选)

    课文研讨一、整体感知1.浪之歌纪伯伦笔下的自然万物仿佛都是诗人的一个面影,一个道具,浸染着他的气息,跳动着他的诗心。在他的文学世界里,一切事物都仿佛汇流、回旋在一个巨大的合唱之中,歌颂着生命、自然、爱情,而生命、自然、爱情,似乎也只是宇宙运行的同一个恢弘的过程的不同表现、不同名称,为了去印证一个最...

    发布于:2012-12-19

    详细阅读
  • 【义教语文九上教学用书】义教语文八下教学用书:春酒

    课文研讨一、整体感知琦君的散文,多写童年记忆,母女之情,友伴之谊。但这不是单纯的回忆。童年,在她的文章中已经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光辉,已是达到“真善美”和谐统一的人生境界。儿童圣洁的心灵,美好的生活情趣,在她的文章中毋宁说是一种对人性的讴歌和向往,尤其在龌龊现实的映衬之下,琦君笔下的童心童趣更几乎是...

    发布于:2012-12-19

    详细阅读
  • 【《醉翁亭记》PPT】《醉翁亭记》学习要点

    〔一〕 本文作者写作技巧很高,他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景物描写巧妙而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无论是写景还是记游,都使人感受到山间景色的优美和人们游宴的快乐,还使人感到它蕴含着作者官场失意的抑郁心情,和他愿意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这些内容的理解,是从对文章的字、词、句、篇章的阅读理解入手的,但不能仅凭简单的表面...

    发布于:2012-12-19

    详细阅读
  • 【义教语文九上教学用书】义教语文八下教学用书:小石潭记

    课文说明一、整体感知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

    发布于:2012-12-18

    详细阅读
  • [《归去来兮辞》作于陶渊明]从《归去来兮辞》看陶渊明的儒道合一

    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儒道合一。有的表现为外儒内道,有的是外道内儒;有的是先儒后道,有的是先道后儒;有的却是穷时则道,达时则儒……很少有真正的儒家或道家。东晋的陶渊明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归隐田园的知识分子,他的思想似乎应该是以道家为主。但是,关于陶渊明是儒是道,历来就有不同看法...

    发布于:2012-12-18

    详细阅读
  • 【《有的人》作者资料】苏教《有的人》资料

    【小资料】 一、作者。 臧克家(1905年生),现代著名诗人,山东诸城人。193O年考入青岛大学,得到闻一多先生直接帮助和鼓励,更热衷于新诗创作,和陈梦家同为闻一多先生培养出来的诗人,被人称为“闻门二家”。他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1933年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1934年出版...

    发布于:2012-12-18

    详细阅读
  •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_《小石潭记》学习要点

    《小石潭记》 本文作者柳宗元,唐朝著名文学家。在唐德宗贞元九年考中进士,是一位学识渊博而又年轻的政治家。他参加了王叔文的政治集团,力图变革。但不久遭到迫害。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永州当时是个非常荒凉的地方,但自然风景很美。柳宗元为了排遣郁闷,去城郊寻胜探幽,搜奇揽胜,把青山绿水作为自己描绘的对象,从...

    发布于:2012-12-18

    详细阅读
  • 义教语文九上教学用书|义教语文八下教学用书: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科海泛舟

    一、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崇真求是的科学态度;2.引导并帮助学生深入、全面认识科学,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3.培养学生正确地把科技信息传达给他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浅显的科学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二、教师准备1.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科学家如何迷上科学的故...

    发布于:2012-12-18

    详细阅读
  • 肖复兴《我的母亲》_《我的母亲》学习要点

    《我的母亲》 关于作者: 胡适(1891~1962),近代思想家,现代诗人、学者,提倡白话文。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1927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发表《文学改良刍...

    发布于:2012-1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