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概述】元代杂剧与明清传奇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参 2012-12-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参】

元代杂剧和明清传奇是中国戏曲史上两种不同戏曲体裁的名称,它们既有戏曲文学的共性,又有戏曲文学的个性。明代吕天成《曲品》卷上论其区别云:
 金元创名杂剧,国初演作传奇。杂剧北音,传奇南调。杂剧折惟四,唱唯一人;传奇折数多,唱必匀派。杂剧但摭一事颠末,其境促;传奇备述一人始终,其味长。无杂剧则孰开传奇之门?非传奇则未畅杂剧之趣也。
吕天成从戏曲音乐的不同、外在体制的长短、内在结构的繁简三个方面昭示元代杂剧和明清传奇的区别,可谓慧眼独具。
元代杂剧全用北曲曲调,故又称北曲杂剧。因其形成于北方,受北方语言的影响,故曲韵只有平、上、去三声,无入声韵。唱词的安排,一折只用一种音调,四折四种,不相重复。曲文平仄通押,讲究音乐的动听和声调的优美。如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曲调用“正宫”,由“端正好”“滚绣球”到“煞尾”等十支曲子组成,押先天韵,一韵到底。
元杂剧的剧本形式,通常为一本四折。有时可加一至二个楔子,或放在第一折之前,用以交待人物和故事的前因,以引出正戏,相当于开场戏;或放在折与折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相当于过场戏。楔子一般只有一两支曲子。元杂剧一本四折的结构,好处是比较严谨和完整,但要在固定的四折戏中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不免限制了剧情的充分展开。楔子和折构成本,但一本并不专指一部作品。有的作品可以超出一本,如王实甫《西厢记》合五本为一剧。
元代杂剧剧本分为“旦本”和“末本”,这是由每本只能有一个角色主唱决定的,由正旦唱的称旦本,由正末唱的称末本。如关汉卿《窦娥冤》是旦本,四折唱词由正旦窦娥一人主唱;马致远《汉宫秋》是末本,四折唱词由正末汉元帝一人主唱。元杂剧的对话或独白称作“宾白”。徐渭《南词叙录》:“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以其明白易晓也。”人物的表情动作称作“科”或“介”。唱词、宾白、科介三者交相配合以刻画人物,表现剧情。
明清传奇在南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较之杂剧,在上列三个方面有了很大变化。其变化,主要表现于音乐格律化、体制规范化和剧情复杂化。
一是南北曲合套的形式普遍运用。在传奇里,南北曲合套的形式不仅得到了普遍运用,而且合套的形式也多样化了,有一南一北交替使用的,也有南北混用的,即在一套曲子里,可以一半用南曲,一半用北曲,而曲律则更为严格。
一是剧本分出(齣)并加上出目。以《桃花扇》为例,全剧四十出,每出皆有出目。如“却奁”(第七出)、“骂筵”(第二十四出)、“沉江”(第三十八出)、“余韵”(续四十出)等。每出皆有人物下场诗。如“余韵”下场诗:“渔樵同话旧繁华,短梦寥寥记不差;曾恨红笺衔燕子,偏怜素扇染桃花。笙歌西第留何客?烟雨南朝几人家?传得伤心临去语,年年寒食哭天涯。”
一是剧本容量加大,角色体制有了较大发展。如《牡丹亭》五十五出,《长生殿》五十出。明中叶以后,传奇作者演奇事,绘奇人,抒奇情,设奇构,写奇文,用奇语,形成一种文学浪潮。历史剧、风情剧、时事剧、社会剧,各种体裁的作品应运而生。同时戏剧角色亦有很大发展。明王骥德《曲律·论部色》云:“今之南戏(即传奇),则有正生、贴生(或小生)、正旦、贴旦、老旦、外、末、净、丑(即中净)、小丑(即小净)。共十二人,或十一人,于古小异。”传奇的唱词已不限一人主唱,可二人互唱,也可多人合唱。如《牡丹亭·惊梦》杜丽娘(正旦)唱:“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婢女春香(贴旦)接唱:“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至明中叶,大批文人染指传奇,令典雅的审美趣味和绮丽的语言风格渗入了传奇。元代杂剧和明清传奇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语言风格。试以下面两首著名的曲子为例:
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窦娥冤·正宫·端正好》)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牡丹亭·游园·皂罗袍》)
显然,《窦娥冤》的唱词质朴本色,明白如话,《牡丹亭》的唱词藻丽典雅,多用典实(引用谢灵运文、王勃诗语典),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语言风格。明代传奇典雅绮丽的语言风格与文人的浪漫情思和蕴藉意绪相关,它有利于文人学士抒发其细腻含蓄的艺术情感,展示其委婉幽邃的内心世界,使传奇唱词成为可与诗词曲赋相抗衡的艺术品种。但与元代杂剧语言的本色当行比较,这不免要以削弱其可演出性为代价,于是许多优秀的剧本便成了一种“案头文学”。孔尚任提出,传奇语言“宁不通俗,不肯伤雅”(《桃花扇·凡例》)。戏剧评论家王思任认为:“《桃花扇》传奇在语言运用上给我们总的印象是典雅有余,当行不足,谨严有余,生动不足。剧中许多曲词,我们在书房里低徊吟咏,真觉情文并茂;而搬到舞台上演唱,不见得入耳就能消化,这实际上表现了明清文人剧作的共同特征。”(《桃花扇》注释本《前言》) 
                               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xiaceyuwenjiaocan/3355.html

  • 【义教语文九上教学用书】义教语文八下教学用书:列夫·托尔斯泰

    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本文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全文在结构上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第1~5段),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第1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须发的特点。“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

    发布于:2012-12-19

    详细阅读
  • [义教语文九上教学用书]义教语文八下教学用书: 组歌(节选)

    课文研讨一、整体感知1.浪之歌纪伯伦笔下的自然万物仿佛都是诗人的一个面影,一个道具,浸染着他的气息,跳动着他的诗心。在他的文学世界里,一切事物都仿佛汇流、回旋在一个巨大的合唱之中,歌颂着生命、自然、爱情,而生命、自然、爱情,似乎也只是宇宙运行的同一个恢弘的过程的不同表现、不同名称,为了去印证一个最...

    发布于:2012-12-19

    详细阅读
  • 【义教语文九上教学用书】义教语文八下教学用书:春酒

    课文研讨一、整体感知琦君的散文,多写童年记忆,母女之情,友伴之谊。但这不是单纯的回忆。童年,在她的文章中已经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光辉,已是达到“真善美”和谐统一的人生境界。儿童圣洁的心灵,美好的生活情趣,在她的文章中毋宁说是一种对人性的讴歌和向往,尤其在龌龊现实的映衬之下,琦君笔下的童心童趣更几乎是...

    发布于:2012-12-19

    详细阅读
  • 【《醉翁亭记》PPT】《醉翁亭记》学习要点

    〔一〕 本文作者写作技巧很高,他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景物描写巧妙而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无论是写景还是记游,都使人感受到山间景色的优美和人们游宴的快乐,还使人感到它蕴含着作者官场失意的抑郁心情,和他愿意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这些内容的理解,是从对文章的字、词、句、篇章的阅读理解入手的,但不能仅凭简单的表面...

    发布于:2012-12-19

    详细阅读
  • 【义教语文九上教学用书】义教语文八下教学用书:小石潭记

    课文说明一、整体感知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

    发布于:2012-12-18

    详细阅读
  • [《归去来兮辞》作于陶渊明]从《归去来兮辞》看陶渊明的儒道合一

    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儒道合一。有的表现为外儒内道,有的是外道内儒;有的是先儒后道,有的是先道后儒;有的却是穷时则道,达时则儒……很少有真正的儒家或道家。东晋的陶渊明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归隐田园的知识分子,他的思想似乎应该是以道家为主。但是,关于陶渊明是儒是道,历来就有不同看法...

    发布于:2012-12-18

    详细阅读
  • 【《有的人》作者资料】苏教《有的人》资料

    【小资料】 一、作者。 臧克家(1905年生),现代著名诗人,山东诸城人。193O年考入青岛大学,得到闻一多先生直接帮助和鼓励,更热衷于新诗创作,和陈梦家同为闻一多先生培养出来的诗人,被人称为“闻门二家”。他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1933年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1934年出版...

    发布于:2012-12-18

    详细阅读
  •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_《小石潭记》学习要点

    《小石潭记》 本文作者柳宗元,唐朝著名文学家。在唐德宗贞元九年考中进士,是一位学识渊博而又年轻的政治家。他参加了王叔文的政治集团,力图变革。但不久遭到迫害。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永州当时是个非常荒凉的地方,但自然风景很美。柳宗元为了排遣郁闷,去城郊寻胜探幽,搜奇揽胜,把青山绿水作为自己描绘的对象,从...

    发布于:2012-12-18

    详细阅读
  • 义教语文九上教学用书|义教语文八下教学用书: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科海泛舟

    一、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崇真求是的科学态度;2.引导并帮助学生深入、全面认识科学,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3.培养学生正确地把科技信息传达给他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浅显的科学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二、教师准备1.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科学家如何迷上科学的故...

    发布于:2012-12-18

    详细阅读
  • 肖复兴《我的母亲》_《我的母亲》学习要点

    《我的母亲》 关于作者: 胡适(1891~1962),近代思想家,现代诗人、学者,提倡白话文。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1927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发表《文学改良刍...

    发布于:2012-1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