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文章大意的英文|抓住文脉,熟读成诵——《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背诵指导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参 2012-12-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参】

《岳阳楼记 》和《醉翁亭记》是初中语文课本中两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几百年来传诵不衰,以其崇高的思想境界和独有的艺术魅力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推崇。更是我们中学生语文积累的必诵之篇。但有很多的初学者不得背诵要领,往往费时费力而效果不佳。这里简单谈谈有关这两篇文章的背诵要领。

 

每篇文章作者都有其写作的思路,因此,每篇文章都能找到它的脉络层次。只要抓住它的关键性词句,理清文脉,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就有助于快速的记忆。《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都有很清楚的文脉。下面就两篇文章作简要的分析。

 

《岳阳楼记》作者以“记”为名,不记岳阳楼的景色,却借题发挥谈了一个人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滕子京。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先以叙事带出写景,又以景生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最后由情入议,点明全文主旨。文章环环相扣,层层蓄势,骈散结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

 

其具体思路为:开头叙述滕子京虽“谪守巴陵郡”,但是“越明年”,却也能“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已经为下文埋下伏笔。这一段看似无味,而绝非闲笔。

 

第二自然段即以“予观夫巴陵胜状”引起,紧扣题目中的“记”,简要描绘了岳阳楼周围的“大观”。“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从空间角度去写,“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是从时间角度描绘。原以为作者要大写、特写岳阳楼的壮丽景色。不想却用“前人之述备矣”止住写景。“然则”一词使文章由景转入到写一般“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而文章三、四两段就紧承上文写了“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第三段先写“悲景悲情”。“若夫”一语开始,极尽全力铺陈渲染“悲”的气氛。淫雨、阴风、浊浪一片阴晦。此种天气“日星隐耀,山岳潜形”洞庭湖上是“商旅不行,樯倾楫摧”由物及人,又从视觉写到听觉,“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此情此景,又怎么会不令“去国怀乡”之人顿生悲伤之情呢?由“悲景”自然引出“迁客骚人”的“悲情”,衔接紧密,过渡自然。第四段开始的“至若”与上文“若夫”遥相呼应。用“景明”、“一碧万顷”的湖水、自由

 

               (1)

 

飞翔的沙鸥、闲适游弋的锦鳞、郁郁青青的芷和兰,勾勒出明快、祥和的画卷。至此作者并不尽兴,又从阳光明媚的白天转移到星汉灿烂的夜晚。“而或”一词相连,“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此时此刻,“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也是情理之中。这两段写景一明一暗,写情一悲一喜,情景交融,为下文的议论奠定了基础。

 

第五段开始写“古仁人之心”与上文“迁客骚人”之情相互对比,指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后探讨其原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最后以此来表明自己心志并劝慰友人。卒章显志。由此可见,前文叙事、写景、抒情皆为此议论。只要抓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关键性的语句,就有助于快速记忆。

 

《醉翁亭记》一文将写景和抒情自然结合。文章先写亭的远景,从亭之所在琅琊山落笔,“蔚然深秀”是其外观,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它的丰姿,使人产生赏心悦目之感。接着写亭的近景,用“翼然”则使亭产生凌空欲飞之意。然后解释亭名的由来直抒胸意,道出“醉翁之意不在酒”从而为全文奠定了抒情基调。以下从两个方面展开。

 

第二段写亭子四周的景色。又从两个方面展开:先写朝暮之景,再绘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也”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乐。

 

第三段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还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画从侧面显示“政通人和”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第四段归结全文主旨。先以宴罢归去结住叙事,忽然又从禽鸟之乐翻出两个“不知”,道出作者心曲,结尾点出作者姓名,收束全文。

 

文章极其生动的描绘了醉翁亭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表达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贯彻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就是为了写“乐”。只要抓住“与民同乐”这四个字,就抓住了文章的关键,就能比较轻松的背诵了。

很多的课文我们都能找到它的主旨句,如果能够以此去理解文章脉络。就能很容易把握作者的思路,达到快速背诵课文的目的。

 

发表于2004年《中学生读写》1—2期上。

作者邮箱: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xiaceyuwenjiaocan/3358.html

  • 【义教语文九上教学用书】义教语文八下教学用书:列夫·托尔斯泰

    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本文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全文在结构上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第1~5段),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第1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须发的特点。“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

    发布于:2012-12-19

    详细阅读
  • [义教语文九上教学用书]义教语文八下教学用书: 组歌(节选)

    课文研讨一、整体感知1.浪之歌纪伯伦笔下的自然万物仿佛都是诗人的一个面影,一个道具,浸染着他的气息,跳动着他的诗心。在他的文学世界里,一切事物都仿佛汇流、回旋在一个巨大的合唱之中,歌颂着生命、自然、爱情,而生命、自然、爱情,似乎也只是宇宙运行的同一个恢弘的过程的不同表现、不同名称,为了去印证一个最...

    发布于:2012-12-19

    详细阅读
  • 【义教语文九上教学用书】义教语文八下教学用书:春酒

    课文研讨一、整体感知琦君的散文,多写童年记忆,母女之情,友伴之谊。但这不是单纯的回忆。童年,在她的文章中已经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光辉,已是达到“真善美”和谐统一的人生境界。儿童圣洁的心灵,美好的生活情趣,在她的文章中毋宁说是一种对人性的讴歌和向往,尤其在龌龊现实的映衬之下,琦君笔下的童心童趣更几乎是...

    发布于:2012-12-19

    详细阅读
  • 【《醉翁亭记》PPT】《醉翁亭记》学习要点

    〔一〕 本文作者写作技巧很高,他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景物描写巧妙而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无论是写景还是记游,都使人感受到山间景色的优美和人们游宴的快乐,还使人感到它蕴含着作者官场失意的抑郁心情,和他愿意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这些内容的理解,是从对文章的字、词、句、篇章的阅读理解入手的,但不能仅凭简单的表面...

    发布于:2012-12-19

    详细阅读
  • 【义教语文九上教学用书】义教语文八下教学用书:小石潭记

    课文说明一、整体感知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

    发布于:2012-12-18

    详细阅读
  • [《归去来兮辞》作于陶渊明]从《归去来兮辞》看陶渊明的儒道合一

    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儒道合一。有的表现为外儒内道,有的是外道内儒;有的是先儒后道,有的是先道后儒;有的却是穷时则道,达时则儒……很少有真正的儒家或道家。东晋的陶渊明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归隐田园的知识分子,他的思想似乎应该是以道家为主。但是,关于陶渊明是儒是道,历来就有不同看法...

    发布于:2012-12-18

    详细阅读
  • 【《有的人》作者资料】苏教《有的人》资料

    【小资料】 一、作者。 臧克家(1905年生),现代著名诗人,山东诸城人。193O年考入青岛大学,得到闻一多先生直接帮助和鼓励,更热衷于新诗创作,和陈梦家同为闻一多先生培养出来的诗人,被人称为“闻门二家”。他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1933年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1934年出版...

    发布于:2012-12-18

    详细阅读
  •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_《小石潭记》学习要点

    《小石潭记》 本文作者柳宗元,唐朝著名文学家。在唐德宗贞元九年考中进士,是一位学识渊博而又年轻的政治家。他参加了王叔文的政治集团,力图变革。但不久遭到迫害。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永州当时是个非常荒凉的地方,但自然风景很美。柳宗元为了排遣郁闷,去城郊寻胜探幽,搜奇揽胜,把青山绿水作为自己描绘的对象,从...

    发布于:2012-12-18

    详细阅读
  • 义教语文九上教学用书|义教语文八下教学用书: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科海泛舟

    一、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崇真求是的科学态度;2.引导并帮助学生深入、全面认识科学,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3.培养学生正确地把科技信息传达给他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浅显的科学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二、教师准备1.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科学家如何迷上科学的故...

    发布于:2012-12-18

    详细阅读
  • 肖复兴《我的母亲》_《我的母亲》学习要点

    《我的母亲》 关于作者: 胡适(1891~1962),近代思想家,现代诗人、学者,提倡白话文。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1927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发表《文学改良刍...

    发布于:2012-1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