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快与慢教案】第三节快与慢

八年级物理教案 2012-12-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物理教案】

第三节  快与慢
第1课时  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实例分析,知道仅有路程或时间是不能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讨论,知道速度公式的导出过程.
理解速度的单位,会写、会读、会换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经验找到定性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进而设计实验对物体运动快慢进行定量比较,建立速度的概念。并在此过程中体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科学探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体会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速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速度单位的换算

导学学案 教学流程
我会自学
1. 在物理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读作_____________,可用符号___________或__________表示,它是由__________单位和__________单位组合而成的,日常生活中速度的单位还常用              ,读作__________,用符号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表示。
我能参与
知识点一: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1. 百米赛跑中,观众是以____           ________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而终点裁判员是以_________            ___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
2. “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如图2.3-1所示。请你观察情境,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                   ,判断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_______      ____,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
3. 甲乙两辆汽车在平值得公路上行使,为了反映两辆车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某人拍摄了一张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2.3-2所示.已知每隔2秒曝光一次,哪一辆运动得快一些?为什么?

知识点二:速度
1.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以 “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
a.离弦之箭     b.风弛电擎   
c.一日千里     d.姗姗来迟
2.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
54km/h=           m/s        
25 m/s=          km/h
300cm/min=            m/s   
300 m/s =            cm/min123
我能解决
例1:从速度公式 v = 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路程不变,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

例2:图2.3-3是甲、乙两物体运动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a.υ甲>υ乙   
b.υ甲<υ乙
c.υ甲<υ乙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我会解决
1.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请借助图2.3-4中的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个方法:

  a图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图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时间的物理量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大
3. 高速公路上急速行驶的甲、乙两辆小轿车,甲的速度为 120km/h,乙的速度为30m/s,则(    )
a.甲车的速度大  
b.乙车的速度大  
c.两车的速度一样大 
d.无法确定
我会总结:

我能迁移
1. 物理学中常用图像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图2.3-5所示,则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相同的是(  )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
2. 某城市中心路段汽车限速为40km/h.一位女士因开车超速被警察罚款,图2.3-6是警察和这位女士的一段对话.请你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帮助警察向这位女士解释被罚款的原因.

 创设情景
奥运会男子100m决赛正在紧张地进行着!观众看到前面两位运动员几乎同时到达了终点,到底谁是冠军呢?裁判员很快就有了结论,你知道裁判员是怎么判断谁快、谁慢的吗?
自主学习
出示导学提纲,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共建
问题一:教师取出两张16开纸a和b ,将a对折一次,将b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释放。让学生猜一猜:哪张纸片下落得较快?并说明猜想的依据。
小结:凭感觉有时是不准确的,是不科学的。
问题二:那么在体育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所用的比较快慢的方法相同吗?
如果回答相同,则提问:“观众也记时间吗?”
如果回答不同,则提问:“不同在什么地方呢?”有谁能用简短的语言归纳一下这两种方法呢?
小结:我们将这个过程用物理的语言叙述出来就是:观众的方法是谁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谁运动得就快。裁判的方法是谁在相同的路程中所用的时间短,谁运动得就快。
问题三: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学生进行探究,寻找方法;教师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操作方法及步骤的优劣作出评价。
小结: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情况下,每一个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123
问题四:速度是用哪两个物理量定义的?怎样定义的?
小结:物理学中常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这种方法叫做比值定义法。
问题五:子弹的速度是100 m/s,“动车族”火车的速度是200 krn/h,怎样比较它们速度大小?
小组同学互相讨论,找出比较物体速度大小的方法。教师搜集学生学习的信息后,让学生进行展示交流,重点在单位的换算过程,必要时教师要板书并讲解换算方法。
小结:比较速度的大小时,首先要将单位统一,如果不统一,要进行换算,单位换算使用的是等量代换法。明确关系式:1 m/s=3.6 krn/h.
知能应用
出示题目,学生讨论、交流,寻找方法。教师讲解时要渗透控制变量法的思想。
小结:两个物理量,如果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增大(减小)而减小(增大),并且二者的比值保持不变,这两个物理量成正比。一个物理量往往同时与多个因素有关,比较它们的大小时,要同时考虑相关因素,不可顾此失彼,如速度是由路程和时间共同决定的,比较物体速度的大小时,既要考虑路程,又要考虑时间。
小结:利用图像比较速度的大小时,首先要明确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物理量,然后确定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诊断评价
出示评价试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根据反馈的情况进行补偿。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wulijiaoan/3153.html

  •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反思】3.2生活中的透镜

    3 2 生活中的透镜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2.教材简析 :在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填空|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知识提炼: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拓展: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知识提炼: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拓展:能...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电路与电流思维导图】《电路与电流》期末复习资料

    第三部分 电路与电流  【知识结构】  一、 电路的组成:  1 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 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八年级物理上册《电流和电路》知识点归纳

    电荷1、用绸子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c),简称库。4、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详细介绍:课题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执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学生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二教学过程设计1.测量2 长度的单位3 正确使用刻度尺教学过程设计4 正确记录测结果5 误差三.思考与作业四板书第一章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五简要说明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斜坡的启示教学反思|《斜坡启示》教学设计_

    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 (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b类 教学内容:斜坡的启示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律,以及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创...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电磁铁课堂实录]“电磁铁”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电磁铁,学会制作电磁铁,认识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  2.过程和方法。  经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的过程,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养成主动与他...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汽化和液化|汽化和液化

    【内容分析】《汽化和液化》是第四章第三节,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汽化|汽化

    设计思想  一、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汽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与汽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