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2012-12-0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物理教案】

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 
 课 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经过分析、总结,能初步认识到声音产生、传播的条件。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自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学习关键
 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一.课前预习
1.看课本p12图1.1-1,思考:图中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
2.用教室里自己身边的物体发出各种声音,并观察,思考: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
二.学习新知识
●声音的产生
1.小实验(1)橡皮筋实验:和同桌共同完成。一人拉紧橡皮筋,一人波动。
a能听到声音吗?橡皮筋处于什么状态?
b当橡皮筋振动停止时,还能听到声音吗?
(2)刻度尺实验:自己完成将刻度尺三分之二伸出桌面,另三分之一用手压在桌面上,另一手拨动尺子伸出端。
a能听到声音吗?尺子处于什么状态?
b当尺子不再振动时,还能听到声音吗?
(3)敲击桌子实验:将碎纸屑放在桌子上然后敲击桌面
a看到什么现象?能听到声音了吗?
b停止后看到什么现象?还能听到声音吗?
c.纸屑在什么情况下跳动?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跳动?
2.通过小实验和对问题的思考,你觉得:声音使物体     发出的,         停止,物体       就停止。
●声音的传播
思考: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那么它又是如何传播的呢?我们能听到彼此说话, 钓鱼时岸边太乱会吓跑鱼 , 古代将一大瓮埋在地下可以听到远处的敌方兵力的多少, 在月球上的宇航员为什么只能用无线电交谈?
猜想声音的传播并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完成:可以传播声音的物质统称为    。      、     、       都是介质,都可以传声。     不能传声,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声速
认真阅读观察p15小资料,完成:
一般情况下       传播声音的速度快,其次是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的速度是v=    m/s,声速的大小与传播声音的       有关。
三.收获平台
这节我们通过         方法,学到了物体         发声,并且知道了声音的传播需要    、      、      等介质,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的速度是     m/s
当   堂   达   标    题
 考查知识点
一必做题
1.声音是靠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声音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
2.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______而产生的,并经_________传入人耳.123
3.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m/s,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帛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架在3060米高空飞行的飞机,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米/秒.则飞机发出的声音传到地面所用的最短时间是________秒
5、敲一根长长的铁管,能听到几次响声?分别是从那里传来的?
选作题:
1.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1.2s听到回声,则此人离山崖的距离大约是_____m.(v=340 m/s)
2.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所以要能听到自己拍手的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  )
 a.大于17m       b.大于34m       c.小于17m        d.小于34m
一、声音是什么
【学习目标】
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一般规律的方法。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
【重点难点】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能描述发声体的主要特征。设计探究实验,能分析解释简单的声现象。
【学习过程】
1.声音的产生:请同学们设计方案:一张纸、一杯水,一个笔帽、一根橡皮筋,怎样使它们发出声音?你能不能设计方案使其他的物品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各组提出活动方案、讨论。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2.声音的传播:
(1)将衣架挂在细绳中央,当同学用铅笔敲击衣架时,你听到了什么?如果用绕有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试一试你还能听到敲击衣架的声音吗?
(2)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或接通电源的音乐芯片悬挂在广口瓶中, 再把瓶内空气逐渐抽出,声音有何变化?
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是一种波:一滴水滴入水中,引起水波。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引起的水波。
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1)声音也是一种波叫声波,声音在空气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2)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声能。
    介绍:医学上的超声碎石的原理。
 
4.声音传播的快慢: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一样吗?要测量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快慢,需要测量出哪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  
(1)空气中的声速:340m/s。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vld >v液>v气。
5.典型例题
例1在“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话中,铃声响是由于铃受到金属珠子的敲击产生_______而发声的;在山间小路上的人们听到远处传来的铃声,是通过______传入耳的。
一、声音是什么---课内作业
班级          姓名                                             成绩            123
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        产生的,然后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2.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3.海豚能随驯兽员的哨声在水中表演节目;花样游泳运动员能随音乐起舞;掌声会吓跑鱼塘中的鱼,这些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发声体在振动时,压缩了附近的空气形成          相间的波动,并由近及远地向四周传播,这就形成了           .
5.在影片《铁道游击队》中,为了伏击日军火车,侦察员常用耳朵贴着铁轨来提前判断是否来了火车.这是利用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______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6.有些耳聋病人配有骨导式助听器就能听到声音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8.手拨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声音,这声音是下列哪个物体振动产生的(    )
a.手指        b.琴弦        c.空气          d.弦柱
9.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
a.在岸上的人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 
b.古代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c.我们能听到波浪排击礁石的声音
d.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
10.声音在以下几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大的是(  )
a.空气       b.水     c.酒精       d.钢管
11.最近日本又发生了一场地震,有关研究人员指出,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城市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其中最有效的是(    )
a.大声呼救                      b.静等营救人员前来营救
c.见缝隙就钻,从废墟里爬出来    d.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    
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12.如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       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还能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         .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        (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wulijiaoan/3135.html

  •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反思】3.2生活中的透镜

    3 2 生活中的透镜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2.教材简析 :在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填空|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知识提炼: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拓展: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知识提炼: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拓展:能...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电路与电流思维导图】《电路与电流》期末复习资料

    第三部分 电路与电流  【知识结构】  一、 电路的组成:  1 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 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八年级物理上册《电流和电路》知识点归纳

    电荷1、用绸子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c),简称库。4、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详细介绍:课题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执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学生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二教学过程设计1.测量2 长度的单位3 正确使用刻度尺教学过程设计4 正确记录测结果5 误差三.思考与作业四板书第一章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五简要说明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斜坡的启示教学反思|《斜坡启示》教学设计_

    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 (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b类 教学内容:斜坡的启示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律,以及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创...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电磁铁课堂实录]“电磁铁”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电磁铁,学会制作电磁铁,认识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  2.过程和方法。  经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的过程,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养成主动与他...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汽化和液化|汽化和液化

    【内容分析】《汽化和液化》是第四章第三节,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汽化|汽化

    设计思想  一、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汽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与汽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