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起源】生命起源

八年级生物教案 2012-10-1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描述“化学进化论”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
  3.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描述“化学进化论”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2.难点:描述“化学进化论”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课前准备
  1.有关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和生命起源假说的视频资料
  2.学生课前通过阅读科普书籍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广袤的宇宙、绚丽的银河、灿烂的太阳系行星、蔚蓝的地球……)广袤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这些生命是怎样来到这地球上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祖先曾经有这样的传说。——“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引自《太平御览》卷七八)
  哪位同学为大家解释一下?
  学生:说开天辟地以来,地球上本没有人,女娲用黄土捏泥人。
  教师:很好,那么什么叫“剧务”,又什么是“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呢?
  学生:大概是太劳累了,就用绳子浸在泥里,再举起来,甩出的泥点变成人。
  教师:看来我们的同学们知识很渊博呀,那么,今天的科学家们对生命起源又有什么见解呢?
  (按照事先抽签的顺序进行小组发言。下面是发言的提纲,真正发言中不仅有形象生动的事例,还配合了教师提供的录像。)
  小组1:我们小组负责介绍“宇宙起源”这部分内容。根据“宇宙大爆炸”的理论(这是目前一般接受的学说),150亿年前宇宙发生了大爆炸,爆炸喷射出了由氢和氦组成的星云,星云旋转运动着,并且缓慢地收缩,逐渐形成了一个密度较大的实体。由于收缩时磨擦产生的热量,温度继续上升,直到在高温下发生热核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时就形成了一颗恒星。在恒星周围还有大量的气体和尘埃,它们彼此吸引、碰撞而聚合成为小的团块。这就是行星的形成。
  小组2:我们小组来介绍原始地球的情况:根据第一小组介绍的宇宙爆炸的理论,地球逐渐收缩过程中温度很高,所以当地球表层温度逐渐下降时就表现为频繁的火山活动。火山喷发出的气体,形成了大气层。这个大气层不同于现在地球的大气层,它是没有氧气、氮气的,但有很多的水蒸汽。随着地球表面温度降低,大气层中的水蒸汽冷却形成雨水降落到地面上,雨水在地壳下陷及低落处聚集而成原始的海洋。原始海洋盐分很低,但溶解了大量的甲烷等火山喷发出的物质。
  小组3:我们组负责汇报“米勒实验”:1953年,斯坦利•米勒在玻璃仪器里模拟原始地球条件进行了一项试验:(用动画展示实验仪器)。一个星期后他检测出很多简单的有机物,包括氰化氢、尿素,最重要的是:米勒还在他的产品中发现了甘氨酸和丙氨酸,这是所有氨基酸中最简单的,也是在各种蛋白质中最常见的。
  小组4:我们汇报“其它生物学家的研究”:米勒试验结果公布后,许多生物学家便也开始进行同样的实验,他们都证实了米勒的实验。到1968年,蛋白质结构中的每一种重要的氨基酸,都用这样的实验制成了。美籍西班牙生物化学家胡安•奥罗于1961年和1962年实验生成了嘌呤、核糖和脱氧核糖,这是dna和rna的组成成分。1967年波南帕鲁玛又合成了一种属于“卟啉”类的分子,而绿色植物中极重要的叶绿素分子也属于卟啉类。至此,人们已经不怀疑生命所必需的所有化学物质,都可以在早期地球的海洋中被制造出来。12
  小组5:我们汇报的题目是“从有机物到原始生命”:当科学家通过实验认定原始地球可以形成简单有机物,就推断经过漫长的时间,这些简单有机物就可能形成脂肪、蛋白质、核酸等复杂的有机物。他们浸泡在原始海洋中,可能形成小泡。假如小泡中恰好包住了蛋白质、核酸及其它物质的适当混合物,就可能形成类似原核细胞的结构。但是这些过程完全都是推测,有些科学家做了相关的实验,如奥巴林的“微球体”实验和福克斯的“类蛋白质”实验,但在实验设计中都还有疑点。所以,关于有机物如何形成生命的,现在还没有人能说明白。
  小组6:我们汇报的内容是“宇宙中的生命”:首先,类似太阳的恒星在银河系内1000亿颗,其中单星大约是400亿颗。假定所有单星都带有行星,还要行星到恒星的距离恰到好处、有水存在、与地球有类似的化学组成。计算表明,在上述400亿颗单星中,充其量也只有100万颗的周围有能使生命进化到高级阶段的行星。不过每颗行星上的生命应当处于不同的进化阶段。经过科学家计算,能够进化到高科技水平,并能发射无线电波的行星,大概只有250万颗。如果它们均匀地分布在银河系中,则相邻两颗之间的距离约为4600光年。因此我们认为,宇宙中还有生命存在是完全可能的,但我们恐怕暂时无法同他们进行有效的联系。
  教师:同学们准备充分,发言全面,带我们领略了宇宙的神奇奥妙,也让我们为各国科学家的精彩研究而感叹。我们经过学习,也将掌握这些科学研究方法,去探索更多的奥秘。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shengwujiaoan/1591.html

  • 【心脏血管堵塞】血管和心脏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使学生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 2.通过对心脏的观察,使学生掌握心脏的位置和结构的基本知识。 3.使学生知道心率和心输出量的基本知识。 4.使学生知道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以及饮酒对心脏和血管的有害影响。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

    发布于:2025-11-03

    详细阅读
  • 【血液粘稠应该怎样调理】血液

    【目标要求】1 学习目标 ⑴ 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⑵ 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⑶ 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⑷ 能够说出abo血型类型,知道输血的原则。 2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难点:...

    发布于:2025-11-03

    详细阅读
  • 【骨妹】骨

    体验皮肤的温度觉 问题:人体能感到温度的变化,离不开皮肤中的温度觉感受器。当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会感到冷;当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会感到热。怎样利用实验的方法来体验温度觉? 实施方案: 材料:3个烧杯、适量的温度不同(冷、温、热)的水。 方法: ①用3个烧杯分别装上冷水、温水、热水; ②将左手食指...

    发布于:2025-11-03

    详细阅读
  • 【骨妹】骨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依据位置能说出人体骨胳结构名称。 2.解释人的骨胳与直立行走相适应的特点。能力目标 1.通过对模型、挂图等各种直观教具的观察,及观察后的演讲,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习惯和表达能力。 2.通过归纳人的骨胳与直立行走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情感目标 1.自觉养成坐立行...

    发布于:2025-11-03

    详细阅读
  •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学设计课 题:八年级生物(下)第七单元第二章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2、 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二、能力目标使用围棋子(或硬币)探究生男生女几率,学会模拟实验三、情感目标确立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

    发布于:2025-11-03

    详细阅读
  • 皮肤瘙痒起疙瘩|皮肤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的结构、的再生和的卫生保健知识。 2、理解的功能。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结构的挂图及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讨论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并分析调节体温的示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的结构与功...

    发布于:2025-11-03

    详细阅读
  • 人的身体结构图_人的身体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说出人体各部分的名称(包括人体内的腔) 2、能在图中识别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并能区分其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差异 3、能说出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 4、能识别不同组织形态结构特点,并能说出它们的分布及功能 5、能举例说出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八大系统 6、能解释人体是一个统...

    发布于:2025-11-03

    详细阅读
  •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课件】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2.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3.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能力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并立...

    发布于:2025-11-03

    详细阅读
  • 【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单元测试题】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目标】    1、尝试利用酵母菌进行发酵作用,描述发酵作用的现象,推理总结发酵作用的实质;  2、 尝试利用发酵作用制作食品,举例说出发酵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举例说出其他细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3、 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和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4、 举例说明人类对其他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发布于:2025-11-03

    详细阅读
  • 新陈代谢_新陈代谢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的概念和意义; 2、理解人体内物质的转化和能量的变化,以及与具有直接关系的四个系统在中所起的作用; 3、知道食物的热价和体温的相关知识。二、能力目标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从人体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上理解,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指导学生将生物学知识用...

    发布于:2025-11-0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