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颈椎压迫哪个部位_第六节 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生理基础

八年级生物教案 2012-10-1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的特点,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了解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2.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的能力。

3.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的特点和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使学生受到尊重科学的教育,并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人体的知识打下唯物主义的基础。

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的重点是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以及动物行为的特点。

在学生学习了四节课动物行为的表现形式,已知动物的攻击、防御、贮食、繁殖、社群和节律行为以后,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动物行为的本质是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分析已知的实例,将动物行为分成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使学生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并在学生学习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的有关知识以后,进而指导学生概括动物行为的特点,是本节的重点。

2.对比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使学生理解二者的根本区别,理解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并能了解动物的“学习”行为与人类的有意识地学习有别,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

建议教师利用音像材料,在给予学生大量感性实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习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通过对比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深入理解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设计

一、本节课的参考课时为2课时

二、第一课时

1.复习:

回顾前五节的标题,想一想我们已知哪些关于动物的行为的知识?这样的回顾应该是经常进行的。

2.引入新课:

猫头鹰的昼伏夜行属于昼夜节律;大雁迁徙属于季节节律;招潮蟹的活动属于潮汐节律。动物的节律行为是先天就会的,还是后天学习的?以往我们了解的其它的动物行为又是先天就会的,还是后天学习的?动物的行为有哪些特点?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又是什么?由此引入新课。

3.如有条件,可以先放录像片《先天的本能和后天的本领》。该片内容生动,举例丰富,解说和配乐亦佳,教科书上所举的例子如小黑猩猩学会用沾水的树枝从洞穴中取食白蚁、大山雀学会偷饮牛奶等均可有声有色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该片放映后,立即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题目是:什么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什么是动物的后天性行为?

4.在讨论的基础上,带着问题阅读本课:

①浏览课文。了解本节课除了要学习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以外,还要学习哪些关于动物行为的知识?

②仔细地阅读课文。细读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与小组讨论时的观点相对比,看课本上提出的概念与小组讨论的概念是否一致,记下自己的问题。

③尝试自己总结动物行为的特点,或为书上总结的三个特点举实例。

④回忆自己曾知道哪些关于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的知识,这些知识来自哪里(课外书、科普报刊、电视节目、科普电影、计算机网络等),与本书上所介绍有关知识有何异同,记下自己的问题。

⑤思考“动动脑”提出的两个问题。

5.小组讨论:

①请小组长主持讨论阅读课文时想到的问题,抓住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特别是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再次讨论,深入讨论动物的学习与人类的学习是否相同,通过讨论使小组达到共识。

②讨论动物行为的特点,是否赞同课本的总结,本组有何补充,举例说明动物行为的特点。

③交流自己曾知道哪些关于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的知识,向本组同学介绍自己这些知识来自哪里,自己知道的与本书介绍的知识有何不同,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在本组讨论。

小组讨论的时间宜充裕些,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

6.提醒学生课后完成本组的观察计划或实验设计,以组为单位完成简明扼要的观察记录或实验报告。

【板书设计 】

第六节(节标题略)

一、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1.先天性行为:

举例:育雏的母鸡和小猫,小鸟在池边喂金鱼等。

概念:动物生来就有的,由身体里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

2.后天性行为:

举例:训练蚯蚓走“T”字形迷宫的实验等。

概念:不是动物生来具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

二、动物行为的特点:

1.动物行为是运动、变化的过程;

2.动物行为与环境密切相关;对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作用重要;

3.动物行为的产生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控。

三、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主要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控。

三、第二课时

1.全班讨论关于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生理基础的问题:

①请各组介绍本组关于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特别是关于后天性行为的概念的讨论情况,介绍本组对动物的学习与人类的学习是否相同问题的认识。

②各组介绍讨论动物行为的特点和关于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的情况。

③讨论“动动脑”提出的两个问题。

④请一位同学对本课学习做小结。教师在引导学生小结时完成板书。

结束第六节的学习,进入本章的复习。

2.复习本章:

①关于观察或实验。

这是本课的实习作业 ,见P133《实习》的内容。我们从两周前开始布置此项活动,现在各组进行交流,将于下周完成全部活动。

请各小组代表汇报本组同学在本章学习中设计的观察计划或实验设计的具体内容,介绍计划或实验完成的情况,出示观察记录或实验报告。

请各小组长组织讨论,对各组的观察或实验进行评价,评出观察或实验做得好的组。各组分析本组观察或实验较好的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方法,有可能补救的尽量补救,一周后交一份本组满意的观察记录或实验报告。

教师要及时表扬观察或实验做得好的组,并告诉学生,他们的观察记录或实验报告将在实验室的墙壁上展览,请同学们评定成绩,记作小组平时成绩。

②练习画概念图。

在学完全章后,通过重新练习画概念图进行本章复习,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构成知识体系。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概念图,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概念图。教师可以将投影胶片发给学生,请学生写在其上,用投影仪打在屏幕上进行交流,也可以将学生的笔记(概念图)用实体投影仪直接在荧屏上显示出来。用概念图代替总结,让学生相互之间学习,也许比教师的讲解对学生更有益。

对公布的学生的概念图,教师均应予以鼓励,表扬其成功之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告诉学生,主动学习的学生是成功的学生。既然每个概念图都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成果,那么,教师就要赞赏每个概念图的合理之处、有特色之处,使学生获得从成功走向成功的喜悦和自信。教师要相信,学生会在交流中取长补短,通过学会画概念图而学会一种总结、归纳、概括的复习方法。

3.纵览全书,认识本章在第三部分中的地位并进行复习。(相当于帮助学生学会粗略地进行提纲挈领式的总复习。)

引导学生讨论:本章涉及到哪些无脊椎动物的行为?涉及到哪些脊椎动物的行为?本章知识在动物部分中重要吗?为什么?

本章涉及到许多无脊椎动物的行为,如蚯蚓、珊瑚、牡蛎和蛤蜊等的行为,尤其涉及到更多的节肢动物知识,如蝴蝶、蜜蜂、白蚁、蜘蛛和蟑螂等的行为。这些无脊椎动物知识与本书前一至七章密切相关。

本章涉及到许多脊椎动物的行为,如鱼类对刺激的反应、洄游和繁殖行为,鸟类的御敌、孵卵、育雏、迁徙等行为,以及哺乳动物的各种类型的行为、行为的特点和产生的生理基础等。这些无脊椎动物知识与本书八至十二章密切相关。

前十二章学习的无脊椎动物主要的七个门和脊椎动物五个纲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本章奠定了基础。本章将动物的各种行为加以概括、总结,是从行为学的角度对全书的总结。因此,本章在动物部分是重要的一章。

小资料

1.动物学习的几种方式

①习惯化(habituation)

蜘蛛第一次听到音叉的声音时会迅速躲避,次数多了,就不再躲避了。类似蜘蛛这样,动物受一种信号的反复刺激,反应逐渐减弱直至完全消失,称为习惯化。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学习方式。

②印随学习(imprinting)

有些鸟类新孵化出来的雏鸟对于第一次接触的能活动的较大的物体能紧紧追随,即印随。

行为学家K. Lorens人工孵化鹅蛋,雏鹅最先接触的是Lorens,他成了雏鹅的印随对象。当他走开时,雏鹅竟排成一长列跟随其后,并随其下水游泳。几个月后,雏鹅长大了,鹅群中的雄鹅竟然对雌鹅不感兴趣,却对Lorens或别的人作求爱的表示。

印随学习在进化上有意义。动物出生后首先接触的一般是它的母亲。雏鸟追随母亲,能有效地得到母亲的保护和抚育。许多哺乳动物通过印随学习建立亲子联系。母兽因此而不至于认错子女,从而有利于自己基因的传播,有利于保护本物种的基因库。

③联系学习(associative learning)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联系起来,诱发同样的行为,即联系学习。如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就是一种联系学习。将食物和铃声联系起来,引起狗分泌唾液,多次训练后,铃声能引起狗分泌唾液。

④洞察学习(insight learning)

课本介绍的黑猩猩取食香蕉的例子属于洞察学习。洞察学习是动物利用存在于脑中的从其它性质的刺激取得的经验来解决当前的新问题的能力,是动物最复杂的学习形式。

2.学习能力的高低是有基因基础的

R. Tryon曾于1940年用大鼠做迷宫实验。Tryon从众多的大鼠中选出最快走到出口和最慢走到出口的大鼠,前者称为“迷宫敏”大鼠,后者称为“迷宫钝”大鼠。他让两种大鼠分别进行交配,经过多代选择后,得到了在走迷宫的本领上能力很强和很差的两群大鼠,说明学习能力的高低是有基因基础的,是遗传的。

但是,基因并不直接决定行为。基因决定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发育和建成,再由神经系统决定行为。

S. Benzer在研究果蝇遗传时发现,野生型果蝇在黎明时分羽化,成虫活动有24小时周期节律。S. Benzer和他的同事培养了三个突变株:一个突变株羽化时间不规则,比野生型的羽化时间或长或短;一个突变株比野生型羽化时间长;另一个突变株比野生型羽化时间短。这一节律性的差异可以代代遗传。这3个突变基因都是位于X染色体一端的。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shengwujiaoan/1353.html

  • 【心脏血管堵塞】血管和心脏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使学生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 2.通过对心脏的观察,使学生掌握心脏的位置和结构的基本知识。 3.使学生知道心率和心输出量的基本知识。 4.使学生知道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以及饮酒对心脏和血管的有害影响。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

    发布于:2025-11-03

    详细阅读
  • 【血液粘稠应该怎样调理】血液

    【目标要求】1 学习目标 ⑴ 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⑵ 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⑶ 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⑷ 能够说出abo血型类型,知道输血的原则。 2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难点:...

    发布于:2025-11-03

    详细阅读
  • 【骨妹】骨

    体验皮肤的温度觉 问题:人体能感到温度的变化,离不开皮肤中的温度觉感受器。当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会感到冷;当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会感到热。怎样利用实验的方法来体验温度觉? 实施方案: 材料:3个烧杯、适量的温度不同(冷、温、热)的水。 方法: ①用3个烧杯分别装上冷水、温水、热水; ②将左手食指...

    发布于:2025-11-03

    详细阅读
  • 【骨妹】骨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依据位置能说出人体骨胳结构名称。 2.解释人的骨胳与直立行走相适应的特点。能力目标 1.通过对模型、挂图等各种直观教具的观察,及观察后的演讲,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习惯和表达能力。 2.通过归纳人的骨胳与直立行走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情感目标 1.自觉养成坐立行...

    发布于:2025-11-03

    详细阅读
  •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学设计课 题:八年级生物(下)第七单元第二章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2、 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二、能力目标使用围棋子(或硬币)探究生男生女几率,学会模拟实验三、情感目标确立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

    发布于:2025-11-03

    详细阅读
  • 皮肤瘙痒起疙瘩|皮肤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的结构、的再生和的卫生保健知识。 2、理解的功能。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结构的挂图及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讨论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并分析调节体温的示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的结构与功...

    发布于:2025-11-03

    详细阅读
  • 人的身体结构图_人的身体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说出人体各部分的名称(包括人体内的腔) 2、能在图中识别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并能区分其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差异 3、能说出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 4、能识别不同组织形态结构特点,并能说出它们的分布及功能 5、能举例说出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八大系统 6、能解释人体是一个统...

    发布于:2025-11-03

    详细阅读
  •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课件】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2.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3.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能力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并立...

    发布于:2025-11-03

    详细阅读
  • 【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单元测试题】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目标】    1、尝试利用酵母菌进行发酵作用,描述发酵作用的现象,推理总结发酵作用的实质;  2、 尝试利用发酵作用制作食品,举例说出发酵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举例说出其他细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3、 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和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4、 举例说明人类对其他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发布于:2025-11-03

    详细阅读
  • 新陈代谢_新陈代谢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的概念和意义; 2、理解人体内物质的转化和能量的变化,以及与具有直接关系的四个系统在中所起的作用; 3、知道食物的热价和体温的相关知识。二、能力目标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从人体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上理解,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指导学生将生物学知识用...

    发布于:2025-11-0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