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中国茶教案反思】教案当在品味反思中生成
【jiaoan.jxxyjl.com--语文教学反思】
《中国教育报》9月13日、10月11日分别刊登了两位徐老师关于如何撰写教案的文章。徐永生老师在《简易教案不妨一试》一文中提出了写简易教案的构想,对一味地要求教师将教案写长写详的做法,提出了批评。徐艾菊老师的《教案不妨课后写》一文,观点新颖,认为课后写教案减轻了教案对课堂教学的“约束”力,有利于增强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变能力,同时,有利于教师反思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笔者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的教师,在欣赏两位徐老师观点的同时,也有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故不揣鄙陋,求教于方家。关于教案的简易与繁琐,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区别于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内容。在《苏霍姆林斯基文集》中谈到的那位历史老师,她用15分钟时间备好了精彩的一课,想必,她写出来的该是简易的教案了。而她,却又是一辈子都在备课。我们可以想象她高超的教学艺术、丰富的教学经验。任何人的成长,总是要经历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教师的教学亦然。青年教师由于初涉讲坛,对教材的理解、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都无法回避稚嫩、粗糙这一现实。因此,为了尽可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青年教师在课前撰写较为详细的教学方案,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关于课后写教案,徐艾菊老师认为:“教案课后写,大大降低了课前备课的书写量,确保了教师有更充足的时间来筹划课堂准备工作。”不知道徐老师所说的“课后”是什么时候。如果说,甲课文教好后写教案,那么,就挤占了筹划乙课文教学的时间;如果是甲单元教好后再写,那么,就挤占了筹划乙单元教学的时间。不难看出,不管是课前写,还是课后写,总得去写,时间总是要花费的。至于教案课后写减轻教案对课堂教学的“约束”力,那就否定了课前谋划、预设的作用了。
其实,教案的撰写不仅是为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服务,同时也是教师个人的财富。教案凝聚着教师的心血,是教师对教材理解、教学手段运用、教学方法选择的文本显现,闪烁的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光芒。撰写教案还是一次“预演”课堂教学场景的思维过程。
笔者认为,高效的教案撰写要做好“三篇文章”:
集体备课,在资源共享上做文章。集体备课就是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教师本身也应成为备课的资源。有效的集体备课,就要有明确的备课内容,教师要充分地搜集信息,构想教学流程。集体备课会上要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思想碰撞中,初步商定教学方案。
变更教案,在张扬个性上做文章。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备课小组可以请一人执笔,撰写教案,供全组老师使用。在教案格式的设计上,要适当留下空白,为教师个人修改教案留下空间。因为,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会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互阅教案,在回味反思上做文章。课堂教学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着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自然不能完全拘泥于课前的预设,应该审时度势,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课堂教学结束后,要及时梳理自己的教学得失,在教学方案上撰写教学后记。同样的教学内容,同组老师在教学结束后,要互阅教案,一看他人对原教案的变更情况,二看他人的教学反思,三看他人的教学效果。阅读后,还应留下适当的意见。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可以丰富备课资源,提高备课效率,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一人撰写供全组教师共同享用的教案,把教师从“笔头官司”中解放出来,节省了备课书写的时间。有统一的教案,而不局限于教法的统一,使教师的教学更具针对性,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整体提高,有利于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互阅教案,合理地借鉴他人的经验与做法,再联系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又是一次很好的思想交流与思维碰撞。在实践中反思,在追问中实践,这样的教案撰写就会充满活力,富有生命力。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yuwenjiaoxuefansi/159587.html
-
【美丽的第一场雪作文】失败也美丽-—《第一场雪》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这是峻青先生笔下的一篇文质皆美的文章,能否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美,在朗读当中感悟美是这堂课成功的关键所在。在全校教师听课时,我选择了讲授这一课。说实话,我是在听了乳山口一位老师讲这一课后讲授的,听课时感觉那位教师讲得不错,心头一阵窃喜,回来后便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一概否定,而将这位老师的教案全盘复制。于...
-
【爱的教育开始经过结果】爱的教育从哪儿开始详细阅读
己。就是因为她爱自己,她才可能去寻找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你们当中有人觉得没有人爱,或者像辛黛瑞拉一样有一个不爱她的后妈,你们要怎样? 生:要爱自己。 师:对,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一个人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给自己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
-
今天老师让她做班长|老师,请做我们的班长详细阅读
每接到一个新班,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便让学生写一份自我介绍,从中也可提一些对老师的要求目的是更快的认识每一个学生,也希望借词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 几年来,尖刀的每份自我介绍的内容大同小异,无非是烁烁自己以往的学习情况 相隔特点、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困惑等 有的同学会提出一些笼统的要求,如:“我的阅读能力差,恳...
-
[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冬瓜没细毛,茄子没长刺详细阅读
第八单元有一篇主体课文是《燕子妈妈笑了》,讲的是小燕子观察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之处,目的是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为了让孩子们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力,多看,多想,多说。我打算以实物导入新课,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除了在黑板上板画菜园、贴字卡外,我还去菜市场购买实物。我找了几天都没找到柄上长剌的茄子,而...
-
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详细阅读
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一个好素材,只有通过具体语言表达,并通过反复的精心修改,才能成为一篇好作文。修改自己的作文,是提高“自能作文”的一项有效措施。 但学生多有等待老师认定或修改的依赖心理。因此教学中对于学生语言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不急于为他们修改,而应将主要错误和不妥之处,通过口头提示或...
-
孩子_孩子,我该给你一个怎样的课堂详细阅读
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
-
【《詹天佑》中心思想】《詹天佑》的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我认为,对教学模式的运用,要在“活” 字上下功夫。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第10册讲读课文《詹天佑》时,我以“自读自悟”教学模式为主,辅之以“导读法”教学模式和“漫谈式”教学模式,取得了相当好的教学效果。在讲读第四自然段“勘测线路”部分时,我将“导读法”教学模式和“漫谈式”教学模式有机结合...
-
这样才有效果_这样的写比较有效果--《孔子游春》读后感详细阅读
在看《孔子游春》这篇文章时我一直在想:这篇文章我想让学生学到些什么? 《孔子游春》这篇文章寓意特别深刻,孔子这位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带着他的弟子去游春,当他看到司空见惯的水却说勒一段以为深长的话,意在教育自己的弟子也能象水一样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 文章人文性的内容学生很容易...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_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详细阅读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而初中语文课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为丰富,这就要求我们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教学中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知道《春》是一种自然美,《心灵独语》是一种人性美,《七根火柴》是一种社会美等。另外,要让学生在对作...
-
溯本求源怎么读_溯本求源,读中学写详细阅读
在习作指导的过程中,总感觉学生的作文无论语言表达,还是立意,往往显得单一、重复、雷同,缺少变化,缺少新意,让人读来感到平淡、枯燥、乏味。究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学生缺少丰富的、活化的语言积累;二是学生缺乏灵活多变的观察、思维、表达方法。记得一位语文专家曾说过作文指导不应只在作文训练课上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