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看多媒体_让学生设计多媒体课
【jiaoan.jxxyjl.com--语文教学反思】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今和未来教学的常规模式之一,它以其直观、立体、多层次、多视角的全新教学思路,以声光图像等综合共融的立体效果赢得人们的青睐,但不应仅*教师的自我设计来构建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更不能将知识的满堂灌演变为多媒体的“电灌”。因此我们可以尝试放手教学,让学生以教师的视角、学生的思维来设计多媒体教学。
我在进行诗歌鉴赏教学时,就曾引导学生作这样的设计:
设计要求:
请同学们自选一首诗或词,再根据诗或词的意境选择相应的乐曲,选择合适的画面来作为欣赏背景和底色氛围,并要说明这样设计的缘由和基本思路,然后在课堂上交流。
有一个学生是这样设计的:
词作:清·张惠言 《木兰花慢·杨花》
尽飘零尽了,何人解,当花看?正风避重帘,雨回深幕,云护轻幡。寻他一春伴侣,只断魂相识夕阳。未忍无声委地,将低重有飞还。疏狂情性,算凄凉耐得到春阑。便月地和梅,花天伴雪,合称清寒。收得十分春恨,做一天愁影绕花山。看取青青池畔,泪痕点点斑斑。
设计:这首词有种空灵蕴藉之美,表现它的风格应用一种轻柔的曲子,例如用古筝演绎的《汉宫秋月》。
关于图画可以用杨花的实体,用动态的画面描摹出杨花的轻盈之美。
解析:上阕写的是直到杨花零落殆尽,也无人理解,无人把它当作花看待,只得一春苦觅伴侣,最后也只是在夕阳里才和其他落花相识。这里可采用夕阳作背景,突出杨花命之飘忽。
下阕写杨花虽命运多舛,但不因之改变自己的疏狂情性,即使凄凉的“耐得到春阑”,也和梅雪相伴。这里可用梅、雪作陪衬,以衬托杨花之清风亮节。
教师反思:这样的设计,表现了学生的独到感悟和理解,其设计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是显而易见的,也富有创造性,符合创造学习的基本精神。 以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注重教师自身的教学努力,忽视甚至无视学生的存在与参与,认为学生的参与没有多大的价值,其实,教学不应该是教师的一言谈,而是师生互动的双向配合,课堂教学不只是老师的专利,不能仅着眼于教师的单向操作,而应转化为甚或原本就是老师和学生的共性提高和同步互进,它应是一种互动性极强的协同式教与学交融方式,援引一句老话“教是为了不教”,教学不应只是老师教、学生学的问题,而应是老师教学生如何去学,这其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地去介入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应是一种必要的尝试。
只有学生能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积极介入教师的课堂教学,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发挥其教学的主体作用。归根结蒂一句话,作为教育者,如果能引导学生掌握创造性学习和创造设计的方法,并能构建一种全新的有更大推广价值的教学新模式,最大效能地激发学生求知创新的积极性、能动性,那么,教育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才是教育的成功。有谁不为我们的学生敢于介入、敢于创新、敢于自我设计的精神而惊喜呢?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yuwenjiaoxuefansi/158669.html
-
语文教师期末工作总结_语文教师的滋味详细阅读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里有这样的话:在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语文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的学生。相信所有上过中文系特别是师范院校中文系的人对此会有或深或浅的感受。 除了少数幸运儿,师范院校中文系毕业的免不了要当中小学语文教师。小学里班主任大多由语文教师担任,算是对语文教师的一种承认。...
-
《黄继光》一文教学反思_《落叶》一文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教学中,我时时刻刻关注这一理念,尽量用这一理念在课堂中教学……《落叶》虽然是一篇老课文,但是在今天它踩着新课程的鼓点,带着新理念走进了课堂,我感触颇深。教学片段一:师:小朋友课前收集了许多树叶,我们一起来看看,欣赏...
-
[教学实践反思]教学实践反思详细阅读
随着课程的改革,当我拿起新课程教材时,被书中精美的画面、丰富的内容、趣味横生的儿歌深深地吸引。教材尽可能将过去的单幅图合成情境图,每一课都通过意境优美的情景图引出所学的字母、音节、词句、儿歌。这些情境图不仅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拼音,识汉字,读儿歌,便于理解意思,还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想...
-
美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美”在语文教学中详细阅读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情趣和审美观,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和语文教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进行美誉的过程,除了文学作品教材所具有的艺术美外,形式美、自然美、社会美都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一、 形式美 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
-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读《给教师的建议》后感详细阅读
认真拜读了由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撕基撰写的《给教师的建议》,感到本书中提到的问题多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它通过一个又一个生动的确实际事例及精辟的理论分析加以解惑,让人心旷神怡。 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每个老师多在尽量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地酷爱这门学...
-
单元考试反思100个字_单元考试反思详细阅读
语文第十一册最后一单元的习作是自由作文,学生交上来的文章“五花八门”。可单元考试的时候却不“自由”,这一单元考的作文题目是写读《井蛙之志》后的感受(《井蛙之志》是试卷里的阅读题)。写读后感,虽然本学期有写过,但大部分同学都写不好。这次考试,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有的是摘抄原文的主要内容,有的甚至是按原文...
-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简短]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过程中,我有不少收获,也遇到了不少问题,特作反思如下: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 ,第一次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课改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孩子成功、成才之门。 课改需要加强老师之间的交流、探讨。课改,当前...
-
[语文写作课教学反思]课改语文教学反思五详细阅读
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门应该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用批评与反思赋予课堂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的精彩。 新的语文教学要求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以往的做法上进一步调整。准备做到以下几点: 1、实行民主教学,优化创新环境 教师...
-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详细阅读
读了方智范的《谈谈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一文后感受很深。方教授说:我们的小学语文课程,要实现脚踏实地而且是有成效的改革,面临着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问题。我们语文教师缺少的不是方法,不是教学技术,而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文学素养。 “课标”明确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
[神奇的塔课文]《神奇的塔》教学案例详细阅读
一年级的语文课,应该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理解,感悟课文,教师要有耐心,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理解,教师适时加以引导,最终达到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进行情感体验的目的。 下面,就《神奇的塔》一课来举例说明: 在理解塔的美时: 师:你还能从哪看出他的神奇?(找到描写塔美一段) 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说自己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