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小伙伴》教学设计]《小伙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2023-05-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安徽省芜湖市利民路小学 吴赛兰


教材分析
《小伙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8课的教学内容。
课文以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春游活动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失背包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故事从春游那天的午餐讲起。当小伙伴们发现玛莎不吃午餐时,都从不同方面表示了关心,但哪种关心是玛莎此时最需要的呢?教学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比较、感悟,就会懂得: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这个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童趣盎然,文字浅显易懂,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教学中还应让学生掌握生字新词,在读中强化对新词的感悟和运用。
学生分析
由于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处,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对事物有自己一定的见解,也乐于与人交流;一部分学生只能初步认识一些客观事物,用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甚至连朗读课文都有困难。在教学中,教师应力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我创设了让文中人物玛莎带学生们一起春游这一情境,使学生们置身于故事中。让学生在良好、愉悦的状态中读、想、说、问、议、演,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思维。
教学目标 
1.认识“餐、丢”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
3.理解课文内容,有乐于助人的愿望,并懂得用行动去关心别人。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
1.师:你们每天在一起学习、生活,都是亲密的好伙伴,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几位外国的小伙伴,好吗?这几位小伙伴,就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里,齐读课题。
2.播放课件:玛莎高兴地走来,说:“嗨!你们好,我是玛莎,很高兴认识你们!真巧,我们今天要去春游,你们和我一块儿去吧,好吗?”
二、初读课文。
1.师:借拼音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圈出文中的生字,把它们和在文中连成的词一块儿多读几遍。
2.字词教学。
(1)小老师带读(有注音),想带读哪个就读哪个。
(2)开火车读(有注音)。
(3)集体读(无注音)。
3.学生自由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三、读懂课文。
1.学生边读边观察插图,想想图中谁是玛莎、谁是维加、安娜和安东。
2.(贴人物图)指名上台找小伙伴,并说说是怎么知道的。
3.师:认识了小伙伴,我们一块儿去春游吧(播放课件),小伙伴们去春游,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中午,大家都在吃午餐,只有玛莎站在一旁。
4.“玛莎怎么了?”结合学生答问,指导读好玛莎说的话。
5.“小伙伴们是怎么关心玛莎的?”(点击课件)结合学生答问,分别训练朗读维加、安娜、安东的话,相机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该环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愿意说哪个小伙伴,就读哪个小伙伴的话或哪一部分,并由学生自己评议读得怎样,该怎样读,想读的都来读一读。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中体会小伙伴们从不同方面给予玛莎的关心,也加强了对一些新词的感悟和运用。】
例:学生答安娜关心玛莎的部分。点击课件,展示玛莎说的话,指名读、评议,并用句中“丢”字组词、说一句话,说说与“粗心”、“忘记”意思相反的词,想读的齐读。
6.师:你们最喜欢谁,为什么?请同桌交流。
7.分角色读课文。
(1)四人小组读,老师参与。
(2)集体分角色读。
四、质疑问难。
1.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让他们自己讨论解决。
2.四人小组讨论:维加和安娜看到安东把面包分了一大半给玛莎后,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
五、拓展活动。
1.师:你们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用行动关心过别人?
2.四人小组演一演自己助人为乐的事,也可演今后打算采取怎样行动。
3.播放课件:玛莎表示今后要像大家一样用行动去给别人最需要的帮助,并向大家告别。

附:
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主角

《小伙伴》一文中的人物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事,学生非常感兴趣。教学中,学生在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小伙伴们从不同的方面对丢失背包后的玛莎的关心。谁的关心是玛莎此时最需要的呢?我提出了一个极简单的问题:“你们最喜欢谁?”
“安东!”
“我喜欢安东!”
……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一边高高地举起小手,一边兴奋地大声说自己喜欢安东。是啊,学生对安东将自己一大半的面包分给玛莎这一行为,都从内心给予了认可,他们幼小、纯真的心灵都被这一行为所感动。
“为什么呢?”我接着问道。这一问,不少同学的手收了回去,有的望望周围同学,有的又将目光转到课本上,有的笑着看着我,想说些什么,可又没有勇气站起来,只有几位同学的手仍然高高地举着。这一场景与我备课时预想的差不多。因为此时学生通过阅读,只是很直观地感悟到安东助人为乐的行为是美好的,但如果让他们站起来用语言描述,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他们需要有一段时间来组织语言。于是我笑着说:“这样吧,先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待会儿再说给大家听!”这一下可热闹了,学生都叽叽喳喳地说开来。不一会儿,不少同学的手又陆续举了起来。
“请你先来说说看!”我示意一位平时不太爱说话但今天举起手的学生。
她站了起来。“我最喜欢安东,因为他助人为乐,”她想了一会儿接着说:“我觉得他做得最好。”
“今天我们××同学第一个站起来,说出自己的想法,真不简单!请坐!”受到我的表扬,她高兴地坐了下去。许多只小手又迫不及待地举了起来。
“我也喜欢安东!”一位学生站起来说:“因为他知道玛莎这时候肚子一定很饿了,现在最需要的就是食物,所以他就把自己的面包掰了一大半给玛莎吃!”
瞧这些学生多会分析!看着还有不少高举的小手,我想,此时我再说些什么不就是多余了吗?让他们各抒己见吧!
“我觉得安东做得好!”另一位同学接着说,“因为维加和安娜光说那些话根本没有用,玛莎肚子还是饿啊!只有安东把自己的面包给了玛莎吃!”
“对!”还没等刚才那位同学坐下去,一位男生就激动地站起来说:“要说维加和安娜也很自私,他们光说那么多,却不把自己的东西给玛莎吃,只有安东用了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了玛莎!”
“自私?!”我不禁惊叹他的独特见解,在他稚嫩的心灵里,维加和安娜没有“慷慨解囊”相助,就是自私!
“老师,我有不同意见!”另一位同学急着站起来说:“维加和安娜说那些话,也是在关心玛莎啊,怎么能说他们是自私呢?”
看到学生都这样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我真的很激动。每个学生都根据自己不同的生活经验对这个故事中的人和事有着各自的情感态度,但大方向都是一致的:安东做得最好。只是在对维加和安娜这两个人物的看法上产生了分歧,做出了各自不同的判断。经过刚才那番小小的辩论,不少学生都瞪大眼睛望着我,我想,该是我站出来协调的时候了。于是,我笑着说:“你们说得都很好,想听听吴老师的意见吗?”
“想!”
“我认为维加和安娜用语言去关心玛莎,也是一种关心,只是没有像安东那样用行动去关心玛莎,更能帮助她解决眼前的困难!”我说。
“对!”我的话一说完,学生都表示了赞同,我又注意看了看刚才说维加、安娜自私的那位男生,他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接着,我让学生小组分角色读小伙伴们的对话,自己也参与其中,与学生一块儿,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课文。
为了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在分角色朗读后,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或想问的问题。一位女生站起来问道:“玛莎接过安东的面包会说些什么呢?”
多好的问题,这是对文本的延伸啊!于是我高兴地说:“你问得真棒,作者没有想到的问题都被你想到了!”这位女同学满足地坐了下来,许多同学立即举起手来。
一位男生站起来,晃动着小脑袋充满感情地说:“玛莎接过面包会说:‘谢谢你,安东,我真是感激不尽啊!’”
“哟,瞧这位小玛莎多会说话呀!”我赞扬道:“感激不尽这个词用得太好了!”大家都向他投去钦佩的目光,他自豪地坐下。
“老师,我也有一个问题。”可能是受到刚才那个问题的启发,另一位同学也站起来说:“安东给了玛莎面包,维加和安娜他们会怎么想呢?”
“了不起!这问题问得真有水平!”我赞赏地说。对啊,维加、安娜看到安东把面包分给玛莎后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为什么不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展开讨论,进一步发散思维呢?于是,我临时改变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学生又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有的说:“维加和安娜会想:哎呀,我怎么就没想到把自己的食物分给玛莎吃呢?”
有的说:“维加和安娜看到安东这样做,他们也会把自己的食物拿出来给玛莎吃。”
还有一位男生说:“维加和安娜会想,以后我要像安东那样用行动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解决困难。我还不能再像玛莎那样粗心了!”瞧他多会想,不仅学会了怎样关心别人,还总结了玛莎的教训,不能粗心。
这样一来,学生从自我出发去感受与体验课文,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激活了探究意识与创造思维。
至此,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比较、感悟、交流、质疑、解疑,已经完全懂得了故事中蕴含的道理: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我顺势问道:“你们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用行动关心过小伙伴的事呢?”
“有!”许多同学激动地举起了小手。
“昨天上美术课,××的红色油画棒用完了,我就主动把我的拿给她用了!”一位女生说。
“那天下课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腿摔破了,我和××把他背到老师办公室的。”一位男生说。
看到许多学生都想表达自己如何关心、帮助小伙伴,我非常高兴,但如果让他们每个人都站起来说,首先时间上就不允许。于是我说:“这样吧,请你们四人小组演一演你们助人为乐的事。以前没有关心过别人的同学,也可以演一演今后你打算怎样做。”
这一下更热闹了,学生尽情地说着、演着,每一个学生都成了主角,上演着一幕幕发生在他们自己身边的故事,情感在此得到升华。

评析(杨晓恬)
《小伙伴》这篇课文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了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情的不同态度。
故事童趣盎然,它用儿童的视角观察儿童的生活,揭示了儿童的丰富的情感世界,一年级学生大多喜欢读。根据本文的特点,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已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问题,掌握规律,以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架设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的平台,使教学过程 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一、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
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本案例中,从情境导入  到初读课文,到质疑问难、拓展活动,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教师用多媒体画面、贴图、充满激情的话语、表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十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如,在“字词教学”中,让学生当小老师带读,“想带读哪个就读哪个”;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选择你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等等。教师关注着每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好奇的问题,自信地读和说,尽情地去体验,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积极、愉快地参与学习。
二、以“读”为主线,落实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
朗读是本案例的教学目标 之一,也是本案例的教学重点。教学活动中将“读”的练习贯穿在整个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等活动环节,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会读课文”,经历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及道理。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本案例设计了多种读的方法,如,边读文边看图,分角色读,指名读,集体读,四人小组读,师生共同读,等等,并在读后评议,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这样的“读”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
三、本案例有机地进行了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整合。
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了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画面中优美的自然风光,小伙伴美好的心灵,激活了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使他们对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产生了深刻的感受,唤起了他们对高尚情操及高尚行为的追求。
文中人物玛莎在多媒体画面中多次出现,让她带学生一起去春游,并让她和学生直接对话,把他们带入情境中,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了“玛莎”就是自己的小伙伴,就是小朋友的当中的一员,让学生从内心认可这一角色,从而产生了较佳的学习心态,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教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灵活运用多种策略,有机地将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进行了整合,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一些不够完善之处,如,在朗读中,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和感受是存在着差异的。因此,在朗读时,不应该要求一致,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语气、语调和情感处理的方式。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moba/12542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