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故事伴我成长的手抄报_我的成长故事--感动伴我成长

数学教学反思 2017-11-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数学教学反思】

我是长沙市芙蓉区燕山小学教师张新蔚,回首十年的从教之路,我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更没有值得称颂的大作为,生活的平凡赋予我平淡的经历,而平淡中的种种感动,却时时刻刻,而又实实在在的激励着我前行。正是这种种感动激励了我、培养了我、塑造了我,使我不断成长。
  成长是我们生命中永恒的主题。成长是什么?广义的讲,成长意味着一个人人格力量的不断提升与壮大,具体到教师,我认为成长则意味着教师自身健全人格的不断完善。成长需要动力,可以是来自外在的动力,更需要内在的动力----一种激励思考和改变自我的动力。我认为,成长的动力之源就是学习。
俗话说:为了给学生一杯有价值的水,自己要努力开凿“一眼泉”。
  我会说,如果你是一名教师,请记住两条:应该对你工作的环境心存感激,因为是它造就了你或即将造就你;同时,永远不要无视属于你的思考的权利,永远不要放弃属于你的行动的机会!我们不仅要利用环境,把握机遇,而且更要战胜自我,超越别人。我们要坚持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

一、 向同行学习。
  教师劳动具有很强的个体性,走进课堂,一般都是一位教师在上课。但是,教师又是一个群体。要真正产生高效益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依*集体的智慧。同事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支持,就会时常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和灵感。大量的实践证明,每一个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的教师,一定生活在一个人际关系和谐,相互激励、相互帮助的集体当中。我开始工作的单位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而当时的我只具有大专毕业的学历。可以说,这既是当时工作的需要,更是给自己提供了继续发展的机会。正是当年那些可敬的同事们给我提供了最难得的帮助。刚刚走上讲台的头几年,几乎每一个课余空间,我都是和同学科的教师,也有其他学科的教师在一起,常常是我问他答,从学科基本知识到学习方法,从教育教学理论到课堂教学经验,从师生交往到个人生活等等,海阔天空,无所不谈。学校给年轻教师提供了非常好的学习条件,还举办了拜师会,给我们找了优秀的教师做师傅,指导我们,帮助我们进步。我的师傅是芙蓉区经验丰富的刘润玉老师,他坚持每周和我一起讨论教育教学方法,还经常互相听评课,找出优点,分析不足,使我在课堂上很快成熟起来。
二、向学生学习。
  学生,不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他们都是更加年轻的生命群体、生命个体。“人之初,性本善”,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更加纯真的天性、善性和灵性,而这些,正是我们在成年的道路上逐渐磨损的东西!
  教育中总有一些不经意的片段,恰恰是这些小小的片段凝固成永恒的感动。在教学了《乘法口诀》后为了使孩子的口诀熟练,我开展了一次计算比赛。我们班有个做题总比别人慢几拍的孩子也报名参加了,下课看到我时他十分兴奋,我拉过他的手说:“好好比,比完老师给你奖励!”。他问:“老师,你奖励我什么呢?”“随你选!”“老师,我想让你抱抱我!”边说边侧过脸来用一双纯真的大眼睛望着我。一下子,我楞在那里。他见我好一会儿没说话,有些不知所措,轻轻地问了一句:“张老师,如果我比了最后一名呢?你还会抱我么?”说完,用怯生生的眼神看着我。我连忙蹲下身子,看着他坚定地说:“比最后一名我也会抱着你!”因为我知道,这对一个智力尚未开发的孩子来说,是多么大的挑战!这会儿他如释重负地笑了。结果,他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后来他对我说:“张老师,你知道么,我每天在家背口诀,还要爸爸报题目做,我有几次都不想做了想睡觉,可我告诉自己不行,因为我多么想让你抱抱我!”望着他满是涨得通红的小脸,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他紧紧地搂在怀里。我从来没有想过,老师一个平凡的拥抱会如此打动孩子的心灵。
  孔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弟子不必不如师”。成功教师的经验启示我们,要想成为一个好老师,就一定要虚心向学生学习。相互欣赏的师生关系,一定能带来教育教学的高效益。
三、向名家、书本学习。
  著名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如果我们想知道人能长多高,那么很明显,应该挑选一些长的最高的人,对他们进行研究。如果我们想弄清人能跑多快,测量一般人跑步的平均速度是没有用的,观察那些奥林匹克金牌获得者,看看他们能达到什么样的速度,这就是最好的办法。如果我们想了解人类精神境界、价值和道德进步等能够达到怎样的高度,那么,通过研究那些最具有道德、伦理品质的人或者圣洁的人,便会得到关于这些问题的大部分答案。”
  我想,多看书,研究名师的心路历程,得到借鉴与启迪,使我们作教师的都能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那么,我们的教师都可以成长为名师。

四、向实践学习。
  成就自我的每一天,让反思成为习惯。成长过程反思,在成长过程中体验到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引发的思考;工作过程反思,一个学生、一个教案、一堂课、处理一件事情、开展一次活动的体验与思考,带来哪些认识上的变化;前瞻性的反思,近期工作目标,未来发展规划,教育理想等等。如教学《24时记时法》一课,我第一次上的时候,我让学生感悟了一天有24个小时,还用钟面演示给孩子们看。其实学生开始就提出了晚上8点就是20点,也说清楚了自己的想法。在课后我仔细的想,学生已经有了一天是24小时的生活经验,那么还让学生去感悟一天24小时就是重复的机械的知识,我修改了教案,直接问孩子你怎么知道晚上8点就是20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相法:可以数出来,也可以直接加12。向学生提供了思考的机会,并让他们运用多种方法来比较,从而自己获取知识。  12

  新课程的教学压力比以前大了,这种压力并不是知识本身的,而是涉及教师专业能力方面的,要求我们从观念、策略到具体的方式、方法都发生变化。我们不仅考虑怎么教和怎样教的问题,而且还思考为什么教的问题。我们意识到自身的职业角色正发生变化,正由“教”转向“导”。我们清楚的知道,新课程更强调教师去指导学生探索发现知识,我由于以往的定势,有时也觉得无所适从,但我正在努力地去做。通过这样反复的训练,我的学生主体意识加强了;知识面拓宽了;学习意志得到锻炼,情感得到丰富;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师生关系无比融洽。看到孩子们开心的笑脸,我深深的感动。正是这种种感动它时时刻刻,而又实实在在的激励我、培养我、塑造我,使我不断成长。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shuxuejiaoxuefansi/57474.html

  • 如何开展课题_关于开展课题学习的实践与认识

    经过这两天的学习,对开展课题学习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数学课题学习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 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教学安排。将学生的创造性、实践性、合作性容为一体。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对教师要求的提高。课题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增加了实践机会,给学生足够大...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三年级下册《面积》试卷|三年级《面积》知识的教学

    在面积这课的教学实践之前,听了许多节课堂观摩课,有市级的优秀年轻教师,有省级教坛新秀,还有两位特级教师,在他们的课堂组织中都大同小异,特别是在导入整体感知的过程中,都是把“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就是面积”这个概念进行整体感知,理顺什么叫做物体表面,什么又是图形大小,无不利用课桌,橡皮,文具盒,黑板,...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_《探索多边形的外角和》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多边形外角和定理的探索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多边形的内角和、平移、旋转、剪拼等知识去探究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让学生掌握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进行探究的模式。为了强化这个探索过程,我在听了范宇老师的课之后,回来之后我结合自己的思路是这样安排这节课的: 学生课前准备:在一张较大较...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小猫和小狗是怎样睡觉的】小猫、小狗的睡觉问题

    复习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一课时,学生用了12快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小木块搭不同的长方体,共有四种不同的搭法:(1)长12厘米,宽1厘米,高1厘米;(2)长6厘米,宽2厘米,高2厘米;(3)长3厘米,宽1厘米,高3厘米;(4)长2厘米,矿2厘米,高3厘米。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算出了以...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明确概念之间的关系,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的体会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的思维形式。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概念间的关系,将有助于学生掌握概念,运用概念作出正确判断,进行合理的推理,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1.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概念间的关系就为同一关系。如能被2整除的数与个位数字是0、2、4、6、8的数,对角相等...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图形的认识知识点_图形的认识看法

    图形的认识,新教材的编排有所改变,由原来的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转化为由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再到立体图形,教法、学法上也有所转变。我谈以下几点看法: 1 结构上教材由平面到立体转化为由立体到平面的再到立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在脑海中形成了体的表象,...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一年级数学加倍与一半题目_一年级数学“加倍与一半”教学反思

    “加倍与一半”课题是二期课改一年级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它是数学的重要概念和数学思想之一:“加倍”的知识既隐含集合的思想,又是以后“倍”的概念和乘法意义认识的前期孕伏;“一半”的概念是“对半平分”思想的体现,也是除法“平均分”概念的孕伏;对于学生进行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加倍题的牢记是很有必要的,...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这一课时,我课前进行了准备,认为只要让同学知道了:一个小数扩大就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个小数缩小就是把小数点向左移动。因此课堂中我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一规律后就放手让学生去做习题,我以为全班同学至少有90%的同学完全掌握,不会出错,可结果批改作业时发...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小学一年级立体图形的拼组|《立体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

    教学“立体图形的拼组”这一内容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和学会表达交流,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这节课时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因为空间图形的内容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力...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一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经典题_《一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组)》教学反思

    上完课后失败感比较强。失败感也比平平淡淡的价值大,下面总结一下有何失误。   本节教学内容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对应一个一次函数,一般地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对应两个一次函数,因而也对应两条直线。如果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唯一的解,那么这个解就是方程组对应的两条直线的交点...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