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录]教学实录 三角形的认识

数学教学反思 2017-11-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数学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七册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含义和各部分名称,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2.使学生知道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含义,能够准确地判断这三种三角形。

  3.培养学生的概括、推理、判断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分类及其判断。

  四、教具:用木条钉的长方形、三角形各一个,铁条若干根,用硬纸做的小三角形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课开始,教师出示磁力黑板,上面放着两根长短不等的白色的铁条]

师:这是两根很直的铁条,我把它们连结起来,看组成了什么?[教师在磁力黑板上演示]

生:组成一个角。

师:看下面组成的角都是什么角?[在黑板上移动铁条,使之变成锐角、直角、钝角]

生:分别说出是锐角、直角和钝角。

师:如果再增加一根铁条,看看能围成什么图形?[在磁力黑板上围成三角形]

生:围成一个三角形。

师:大家说得对。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和研究三角形。[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二)新课

师:通过刚才的演示和观察,大家想一想,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呢?生:由三条线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师:意思说对了,但是要注意说准确,应该是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教师有意强调了“线段”]

  [教师出示一组两条线段之和小于另一条线段的教具——铁条]

师:谁能用这三条线段围一个三角形?

  [一生在台前操作没围成]

生:不是三角形。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

师:谁能再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生:[略]

师:你们谁发现凡是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有什么特点?

生:这三条线段中不管把其中哪两条连接起来,都得比另一条长,如果不这样就围不成三角形。

师:围是什么意思?

生:首尾连结,封闭的意思。

师:想一想,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吗?

生: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

师:构成三角形需要哪几个条件?

生:两个条件:三条线段,围成。

师:说得很好,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师:这三条线段分别叫做三角形的边,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几个顶点?

生: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板书]

师:在日常生活中,用到三角形的地方很多,你能举出几个吗?

生:[略]

师:[出示挂图:电线杆、自行车、房架]看这幅图,画了三个什么物体?

生:电线杆、自行车、房架。

师:它们都用到什么图形?

生:它们都用到三角形。

师:你知道它们为什么都用到三角形吗?

生:好看。

生:省材料。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看看大家说的是否准确。[出示用木条钉成的长方形和三角形],我这里有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请两名同学分别拉它们,大家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生:我发现长方形变形了,三角形没有变形。

师:大家想想,为什么用同样材料、同样方法在每个角都用一根钉子钉成的长方形和三角形,而三角形却不容易变形?这就证明三角形比较牢固,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板书:稳定性]通过这个实验,想一想,上面的三个物体为什么都要用三角形呢?

生:因为三角形不容易变形,具有稳定性。

师:在日常生活中用到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很多,课后大家可以认真观察,向老师汇报。

师:[出示小黑板]大家看这些三角形,根据它们角的特点把它们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分分类,分完后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可以互相讨论。

生:分三类,①⑥一类,④⑤一类,②③一类。

师:你为什么这样分?

生:①⑥都有一个直角,④⑤都有一个钝角,②③三个角都是锐角。

师:说得好,我们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把第一类叫做直角三角形,第二类叫做钝角三角形,第三类叫做锐角三角形。那么,谁能准确地说一说,什么叫直角三角形?

生: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师:什么叫钝角三角形?

生: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师:什么叫锐角三角形?

生: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师:直角三角形有几个直角?

生:直角三角形有一个直角。

师:钝角三角形有几个钝角?

生:钝角三角形有一个钝角。

师:锐角三角形有几个锐角?

生:锐角三角形有三个锐角。

师:以上三角形的分类,是根据三角形的什么特征进行分类的?

生:是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进行分类的。

师:如果我们把这些三角形看做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由哪几个部分构成的呢?

生:由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三部分构成的。

师: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可以用图表示。[出示图]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三)巩固练习

师:三角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生: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

师:老师这里有三条线段,你能围成三角形吗?

生:能。

师:我找3名同学来围,大家认真观察,看能不能围上。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生:第二组和第三组围不上。

师:为什么?

生:第二组两条短的线段加起来没有第三条长,第三组两条短的线段加起来等于第三条。

师:怎样的三条线段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生:两条短的线段加起来比第三条长的才能围上。12

师:也就是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判断下面的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三角形?

  (1)8厘米 4厘米 10厘米

  (2)7分米 9分米 13分米

  (3)0.6米 1.2米 0.4米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2.判断每个三角形都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练习的方法是把下面各种三角形放入纸袋内,教师每次从袋内提取一个三角形时都只让它在袋中露出一个角,让学生判定可能是哪种三角形,并说出根据,然后再取出,进行验证]

  3.说出图形中的三角形各是什么三角形?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四)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含义,各部分名称和三角形的稳定性。掌握了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如果按边分类,也可以分为三类,能分为哪三类呢?继续学习。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shuxuejiaoxuefansi/57364.html

  • 如何开展课题_关于开展课题学习的实践与认识

    经过这两天的学习,对开展课题学习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数学课题学习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 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教学安排。将学生的创造性、实践性、合作性容为一体。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对教师要求的提高。课题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增加了实践机会,给学生足够大...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三年级下册《面积》试卷|三年级《面积》知识的教学

    在面积这课的教学实践之前,听了许多节课堂观摩课,有市级的优秀年轻教师,有省级教坛新秀,还有两位特级教师,在他们的课堂组织中都大同小异,特别是在导入整体感知的过程中,都是把“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就是面积”这个概念进行整体感知,理顺什么叫做物体表面,什么又是图形大小,无不利用课桌,橡皮,文具盒,黑板,...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_《探索多边形的外角和》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多边形外角和定理的探索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多边形的内角和、平移、旋转、剪拼等知识去探究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让学生掌握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进行探究的模式。为了强化这个探索过程,我在听了范宇老师的课之后,回来之后我结合自己的思路是这样安排这节课的: 学生课前准备:在一张较大较...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小猫和小狗是怎样睡觉的】小猫、小狗的睡觉问题

    复习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一课时,学生用了12快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小木块搭不同的长方体,共有四种不同的搭法:(1)长12厘米,宽1厘米,高1厘米;(2)长6厘米,宽2厘米,高2厘米;(3)长3厘米,宽1厘米,高3厘米;(4)长2厘米,矿2厘米,高3厘米。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算出了以...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明确概念之间的关系,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的体会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的思维形式。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概念间的关系,将有助于学生掌握概念,运用概念作出正确判断,进行合理的推理,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1.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概念间的关系就为同一关系。如能被2整除的数与个位数字是0、2、4、6、8的数,对角相等...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图形的认识知识点_图形的认识看法

    图形的认识,新教材的编排有所改变,由原来的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转化为由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再到立体图形,教法、学法上也有所转变。我谈以下几点看法: 1 结构上教材由平面到立体转化为由立体到平面的再到立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在脑海中形成了体的表象,...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一年级数学加倍与一半题目_一年级数学“加倍与一半”教学反思

    “加倍与一半”课题是二期课改一年级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它是数学的重要概念和数学思想之一:“加倍”的知识既隐含集合的思想,又是以后“倍”的概念和乘法意义认识的前期孕伏;“一半”的概念是“对半平分”思想的体现,也是除法“平均分”概念的孕伏;对于学生进行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加倍题的牢记是很有必要的,...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这一课时,我课前进行了准备,认为只要让同学知道了:一个小数扩大就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个小数缩小就是把小数点向左移动。因此课堂中我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一规律后就放手让学生去做习题,我以为全班同学至少有90%的同学完全掌握,不会出错,可结果批改作业时发...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小学一年级立体图形的拼组|《立体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

    教学“立体图形的拼组”这一内容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和学会表达交流,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这节课时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因为空间图形的内容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力...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一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经典题_《一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组)》教学反思

    上完课后失败感比较强。失败感也比平平淡淡的价值大,下面总结一下有何失误。   本节教学内容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对应一个一次函数,一般地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对应两个一次函数,因而也对应两条直线。如果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唯一的解,那么这个解就是方程组对应的两条直线的交点...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