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与教学的心得体会|古诗词鉴赏专题教学

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2017-08-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教学设想]

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古诗词鉴赏题从未“缺席”。所谓鉴赏是指读者阅读作品时的一种审美活动。读者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或意境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强烈反应,得到美的享受,从而领略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大多数学生对古诗词鉴赏都有一点畏难情绪。针对这一现象,我想在教学中安排一个古诗词鉴赏专题,分别从知人论世、把握意象、品味语言、赏析表现技巧等四个方面入手,来提高高三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这节课,从理解意象入手鉴赏诗词。明代诗评家胡应麟曾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诗薮》)可见,品味揣摩意象对鉴赏古诗词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

学会从诗词的意象入手,解读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

  一、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想在这堂课上和大家一起探讨古诗词的鉴赏。一提到古诗词,有些同学就有点儿望而生畏。其实,古诗词鉴赏并不像有些同学想象的那么困难。诗歌的根本是情感,而人的情感是相通的。一旦找到了合适的切入点,我们就能够与几百年前的诗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正是鉴赏诗词的基础。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个切入点吧。

先让我们来看一首唐诗。这首诗在中国可谓妇孺皆知。几年前香港的一位女歌星还为它谱了曲,把它请进了流行歌坛。它就是李白的《静夜思》。请同学谈谈对这首诗的感受。

1、 “月”是客观的景物,没有感情色彩。而在这首诗中的“月”,寄寓了客居他乡的诗人内心深深的思乡情怀。这种能够传达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在诗歌中称为意象。

2、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明朝的诗评家胡应麟曾说过:“古诗之妙,专求意象。”可见,只要把握了诗词中的意象,就不愁对整首诗境的领会了。今天,我们就从意象这一角度入手,来解读诗意,体会诗情。

  二、积累惯用意象

1、曾经照耀过李白的那一轮明月,不知打动了多少人心。很多诗人词人留下了传诵千古的诗句。(请同学来说说)

2、为何月亮会引人思乡?(月圆便想起团圆,月缺便想起分离。而人生总是离多聚少,且往往是月缺人也缺,月圆人不圆。看见月亮很容易触景生情,想起故乡、亲人;同一轮圆月照耀着游子同时也照耀着故乡和亲人。不禁引人遐想:今夜,月下的故乡该是一如既往地美丽而宁静吧。故乡的亲人又在干什么呢?)

3、可见,“月”因为有这样一些公认的特点,才成为众多诗人笔下思乡怀人的意象。这种在古诗词中反复出现的、表达某种特定情感的意象叫做惯用意象。

4、除了“月”之外,还有“柳”。如果我们在读古诗词的时候留意一下,会发现:“柳”出现在送别诗中的频率奇高。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郑谷 《淮上与友人别》

在古诗词中诗人常常用“柳”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因为“柳”与“留”谐音;北朝乐府有《折杨柳》的曲调,表达惜别怀远之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且杨柳随风摇摆之态令人生依依惜别之情。

5、在古诗词中象“月”、“柳”这样的惯用意象不少。(请同学说说。)

见到落花流水就感叹时光流逝,看到大雁南飞便心思故乡,这几乎成了诗人共有的情怀。如果我们在平时能做个有心人,注意积累,那无疑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些诗句中蕴含的情感。

  三、把握意象特征

1、当然,我们读诗时也不能简单的生搬硬套。因为诗是情感的产物,而情感是最具个人性的。所以我们在体会蕴含在意象背后的情感时,还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就在众多诗人把“柳”浸泡在离别的凄苦中时,唐朝诗人贺知章却为“柳”写下了一曲颂歌。(请同学背诵。)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1)贺知章赞美了柳的什么? (赞美了初春嫩柳的颜色、柳枝、柳叶,正是春风妆扮了柳。由此可见,诗人借“柳”来赞美春风、赞美春天。)

2)为什么悲喜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可借同一株“柳”来表达呢?

(同一个物象从不同的角度看,具有不同的特征。正所谓“横看成林侧成峰”。如“柳”,从字音,从传统乐曲和习俗看,它可寓惜别之情;从它婀娜的姿态看,它可以传达春的讯息。而不同的特征可以寄寓不同的情感。)

3、有时候,诗人为了抒发自己独特的情感,还会去挖掘意象被忽略了的特征。“落花”的凋零、衰败是极易引发多愁善感的诗人的愁情的,所以它成了许多诗人笔下叹息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意象。而有一位诗人面对落花就弹出了别调。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本诗是诗人辞去官职,离京之前所写。

1)龚自珍笔下的“落花”有何特点? (花落归根化作春泥,孕育新的花朵;“落花”是有情物。)

    2)“落花”有着什么样的“情”? (无私奉献的精神。)

    3)诗人当时因不满官场黑暗,毅然辞官,回家乡杭州讲学,把自己的学业和思想传授给学生,为国为民尽最后一点力。这首诗写于即将离京之时。结合这一写作背景,我们就不难理解诗人在诗中移情于落花,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要奉献自我的愿望。

4、由此可见,诗人是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来选择意象,这就使他们笔下的意象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那么,细心的品味揣摩意象的特征,捕捉一切所有能展现意象的信息,同时结合诗人的经历、写作背景,就能够准确的体会诗人的情感了。

  四、小结

1、积累惯用意象。

2、把握意象特征。

相信做到了以上两点,对于我们平时解读鉴赏诗词是大有裨益的。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yuwenjiaoanmoban/54694.html

  •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作文】《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教案2

    一、教学设想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是一篇令人感兴趣的科技小品,它的显著特点是:设想大胆新奇、引人入胜;想像合理有据,富有逻辑。教学本文,目的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启发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思维,大胆设想,培养学生创造生活的兴趣和信心。教学中宜采用导读式、启发式、表演、阅读归纳、辩论等手段。 二、...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山中避雨》选自《丰子恺随笔精编》_《山中避雨》教案2

    教材分析 《山中避雨》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版》七年级上册,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意趣幽远的散文。文章写作者和两个女孩在西湖游山,忽然遇雨。在避雨过程中作者体会到了“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而两个女孩却“苦闷万状”。后来作者借来了胡琴拉...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山中避雨》选自《丰子恺随笔精编》_《山中避雨》教案

    教学目标 :1 在不断的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2 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全过程;3 引导学生深刻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这一主线,进而弄清文章中心;4 引导学生理解乐以教和的主张,联系自己生活感受体验音乐在人生活中的作用。重点:目标1 2 3难点:目标 4教法:整体...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动画片《美猴王》_(语文版)《美猴王》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在课型设计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将教师讲的成分降低到最少的程度,而让学生的讲和议来占领课堂。学生在读读说说、议议画画中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课文,并拓展延伸到整部小说。四大教学板块相辅相成,教学设计贯穿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了解美猴王的特点并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学习本课...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古诗《陌上桑》|《陌上桑》教学设计

    江西黄茅初中 龙永忠学习目标: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全的表现手法;2、评议人物;3、背诵。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疏通大意,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导入 :1.乐府及《乐府诗集》简介: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构,后人把这个机构所采集的诗歌都称为“乐府”。它既包括采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古诗《陌上桑》_《陌上桑》教学设计2

    陌上桑汉乐府教学目的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2.学习本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3.学习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4.理解主人公罗敷忠贞不二、机智勇敢的反抗精神。重点难点1.重点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2)学习诗中用种种修辞手法来刻画罗敷形象的写法。2.难点1)本诗现实主义和浪...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忆读书》教学设计完美版】《忆读书》教学设计3

    一、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二)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三)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二、 课时安排 2课时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活动导引课前预习。要求如下:1、 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忆读书》教学设计完美版|《忆读书》教学设计4

    一、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二)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三)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二、 课时安排 2课时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活动导引课前预习。要求如下:1、 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戏曲《空城计》](语文版)《空城计》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这是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十三课的教学内容。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武帝刘宏中平元年(184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将近一百年的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的斗争故事。 《空城计》节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课文描述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勇气》教案好老师_《勇气》教案5

    勇气狄斯尼执教者:肖永全重点难点:了解小说作者通过人物肖像、语言、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弄清本文的详略安排。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 :1 熟悉课文,理清情节层次。2 了解本文的叙述视角。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略)(二) 阅读...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