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三首》教学反思】(苏教版)《现代诗三首》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2017-08-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现代诗三首(苏教版七下)

 

教学目标 .

   

  1.独立解决字词。

  2.欣赏诗歌,感受诗歌中的形象,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真挚的感情,倾听诗人对祖国深情的吟唱。

    3.品味、感受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教学难点 

    1.欣赏诗歌,感受诗歌中的形象,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真挚的感情,倾听诗人对祖国深情的吟唱。

    2.品味、感受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设计思路

    学习现代诗歌,主要是通过朗读来品位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感受诗歌的形象,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所以本课主要通过朗读、品位、感受和体会诗歌来完成。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1.教师导人。

    请同学们背诵《冰心诗三首》或者其他的现代诗,并请学生谈谈对自己所背诵诗歌的理解,教师根据情况及时鼓励。然后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去。(板书课题。)

    2.作者介绍。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l,也可以用小黑板代替。)

    艾青,现、当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罗洛,原名罗泽浦,四川成都人。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副总编辑,作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党组书记等。主要作品有诗集《春天来了》《雨后》等。

    刘湛秋,现为中国作协会员,曾任《诗刊》副主编,主要作品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等。   

    要求:了解作者。    二、自主学习

    师:诗歌的学习要注意多读,体会诗中蕴含的形象。下面自学课文中第一首诗《树》,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本诗的写作背景:《树》写于1940年春天,当时伟大的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两年多,正转入艰苦的相持阶段。这场伟大的民族战争正给予全体人民一次洗礼,使他们的灵魂在战争中经受严酷的磨练,日益走向精神的觉醒。诗人清醒地感受到了这一点,这是他产生灵感和联想的现实基础。要理解这首诗,还需要知道一个历史事实,那就是过去曾经有外国人侮辱我们民族是“东亚病夫”和“一盘散沙”。这虽然不一定是事实,但也的确反映了在列强侵略下民族遭受凌辱时我们的精神受到扭曲的一些现象。艾青正是以诗人敏感的心灵感受和锐利的政治目光感受到了时代和社会脉搏的动向,意识到了我们伟大民族的觉醒已经到来,才从原野上一棵棵“彼此孤离地兀立着”的树的意象获得灵感,产生了“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的联想。

    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2。)

    1.认真读诗歌,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初步理解课文。

    2.画出并掌握诗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学生诵读课文,仔细体会诗歌中树的形象。   

    4.体会诗歌中语言的凝练、含蓄。

    5.学生背诵诗歌比赛,比一比,看一看,谁背得快,背得熟。

    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三、合作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出示幻灯片3。)     

    兀立崖嫣红姹紫蔷薇敦厚契机’

    要求: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其他同学进行纠正。

    2.学生朗读课文,仔细体会诗歌中树的形象。 

    明确:学生分小组讨论,小组内发言。然后小组内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全班发言。教师根据情况适当调控课堂,及时肯定、鼓励、补充、讲解。

    3.体会诗歌中语言的凝练、含蓄。

    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明确:学生分小组讨论,小组内发言。然后小组内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全班发言。

    (教师根据情况补充下列材料:艾青赋予那些生长在大地上的一棵棵树以活生生的性格,以独具的眼光看到了“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的潜在的事实,把它们作为一个伟大民族正在团结并凝聚成坚强力量的象征。这种艺术表现,使人们在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融入中,获得了一种诗意的快感并进而产生哲理的领悟。正是这种诗意与悟性的艺术内涵,使这首短短八行的小诗,获得了艺术长存的生命力。它已经成为具有永恒的象征意义的诗歌意象了。),  4.学生背诵诗歌比赛,比一比,看一看,谁背得快,背得熟。请学生背诵。

    5.学生自学罗洛的《信念》,体会一下诗人是怎样来表现“高山柏”的神韵的,并比较和《树》的异同点。

    明确:长年不息的风/像无数发怒的雄狮/向它奔袭而来/高山柏站立着/不弯腰,不屈膝/它的带着绿叶的树梢/向上扬起

  学生体会,交流,发言。

  (教师补充:这节诗所表现的“高山柏”,虽然有着某种特意具象化的意味,但是它的精神指向已经完全象征化,风的“奔袭”、它的“站立”以及“绿叶”的“向上扬起”,都是一种意象化的精神内涵。

    从两首诗的题目上看,艾青从泛指的“树”而指向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以具象出之;而罗洛则是抽象出之。然而在精神指向的归宿上,两者则是殊途同归的。)

    (引导学生仔细体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多肯定表扬,及时总结。)

    6.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并把喜欢的原因与同桌进行交流。(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7.重点研讨刘湛秋的《中国的土地》。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幻灯片4。)

  ①诗中描写“神奇的土地”的事物有那些?

  ②“土地”上人的形象和性格是怎样的? 

  ③请结合诗歌创作的时代,试分析诗中“欢乐”“绽开复兴的契机”的寓意。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①嫣红姹紫的杜鹃花、神女峰、椰子林、海浪、人民。

    ②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的美丽/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

    ③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光明前景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不必只局限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的话,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新课标作业 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七、布置作业 

    《新课标作业 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    板书设计 

    现代诗三首

    1.欣赏并背诵诗歌,感受诗歌形象。

    2.品位并感受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yuwenjiaoanmoban/54571.html

  •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作文】《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教案2

    一、教学设想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是一篇令人感兴趣的科技小品,它的显著特点是:设想大胆新奇、引人入胜;想像合理有据,富有逻辑。教学本文,目的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启发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思维,大胆设想,培养学生创造生活的兴趣和信心。教学中宜采用导读式、启发式、表演、阅读归纳、辩论等手段。 二、...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山中避雨》选自《丰子恺随笔精编》_《山中避雨》教案2

    教材分析 《山中避雨》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版》七年级上册,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意趣幽远的散文。文章写作者和两个女孩在西湖游山,忽然遇雨。在避雨过程中作者体会到了“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而两个女孩却“苦闷万状”。后来作者借来了胡琴拉...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山中避雨》选自《丰子恺随笔精编》_《山中避雨》教案

    教学目标 :1 在不断的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2 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全过程;3 引导学生深刻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这一主线,进而弄清文章中心;4 引导学生理解乐以教和的主张,联系自己生活感受体验音乐在人生活中的作用。重点:目标1 2 3难点:目标 4教法:整体...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动画片《美猴王》_(语文版)《美猴王》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在课型设计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将教师讲的成分降低到最少的程度,而让学生的讲和议来占领课堂。学生在读读说说、议议画画中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课文,并拓展延伸到整部小说。四大教学板块相辅相成,教学设计贯穿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了解美猴王的特点并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学习本课...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古诗《陌上桑》|《陌上桑》教学设计

    江西黄茅初中 龙永忠学习目标: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全的表现手法;2、评议人物;3、背诵。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疏通大意,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导入 :1.乐府及《乐府诗集》简介: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构,后人把这个机构所采集的诗歌都称为“乐府”。它既包括采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古诗《陌上桑》_《陌上桑》教学设计2

    陌上桑汉乐府教学目的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2.学习本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3.学习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4.理解主人公罗敷忠贞不二、机智勇敢的反抗精神。重点难点1.重点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2)学习诗中用种种修辞手法来刻画罗敷形象的写法。2.难点1)本诗现实主义和浪...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忆读书》教学设计完美版】《忆读书》教学设计3

    一、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二)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三)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二、 课时安排 2课时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活动导引课前预习。要求如下:1、 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忆读书》教学设计完美版|《忆读书》教学设计4

    一、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二)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三)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二、 课时安排 2课时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活动导引课前预习。要求如下:1、 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戏曲《空城计》](语文版)《空城计》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这是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十三课的教学内容。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武帝刘宏中平元年(184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将近一百年的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的斗争故事。 《空城计》节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课文描述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勇气》教案好老师_《勇气》教案5

    勇气狄斯尼执教者:肖永全重点难点:了解小说作者通过人物肖像、语言、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弄清本文的详略安排。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 :1 熟悉课文,理清情节层次。2 了解本文的叙述视角。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略)(二) 阅读...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