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案+课件_《木兰诗》教案2

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2017-08-1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教学目的:
1、学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学习本文祥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4、背诵课文。

教学设想:
1、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利用民歌形式上的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
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3、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4、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
5、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训练。
6、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
同学们知道吗?我国古代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分钟),今天我们想要更详细的了解花木兰的故事,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二、解题,介绍时代背景。(由学生介绍,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效果,给生字注音。
2、请一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教师有感情示范背诵。

    可汗       鞍      鞯      朔      柝        辔        啾 

 4、分小组讨论:
①这是一首叙事诗,请大家按照故事情节来划分故事的层次。
②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3段)        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          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段)         凯旋归来
            第四部分(第7段)           结尾附文

四、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弄清字词句的含义,不清楚的教师点拨。
(二)讨论问题:(小组讨论,互相解答,不懂的全班来解答)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木兰停机叹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①引起读者悬念——木兰为何忧愁。
②能使文章简洁。
2、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心理活动。(用自己的话归纳)
      忧虑——反复思考——下定决心
3、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明确:①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②战事紧迫。③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④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
4、战场上木兰表现如何?请从文中找出来。
     
明确:“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战事频繁,做事机警,智勇双全。
                                                               女扮男装,竟未被识破。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战斗艰苦,思念家人。保家卫国,
                                                               壮志未改。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战争残酷,英雄凯旋。
(仅仅十五个字就表现了木兰十年的战斗生涯,可见详略得当,字字千金。)

5、木兰为什么辞官还乡,请你结合自己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了解来谈谈看法。
明确:
       ①不慕荣华富贵,愿与家人团聚。
       ②向往和平劳动生活。
       ③封建礼法,歧视妇女。
7、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8、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四人小组讨论后,可进行合理的想像表演)
9、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对木兰的赞美。

五、总结、拓展。
        ①这首诗在叙事上详略得当。详写从军缘由、出征想家、辞官还乡、会见亲人;略写十年战斗生涯和出征前的准备。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安排详略,对能表现中心的材料详写。
        ②假如“我”就是木兰姑娘(请发挥合理的想像)

六、课后作业 。
想像作文:《木兰到家第二天》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yuwenjiaoanmoban/54515.html

  •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作文】《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教案2

    一、教学设想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是一篇令人感兴趣的科技小品,它的显著特点是:设想大胆新奇、引人入胜;想像合理有据,富有逻辑。教学本文,目的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启发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思维,大胆设想,培养学生创造生活的兴趣和信心。教学中宜采用导读式、启发式、表演、阅读归纳、辩论等手段。 二、...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山中避雨》选自《丰子恺随笔精编》_《山中避雨》教案2

    教材分析 《山中避雨》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版》七年级上册,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意趣幽远的散文。文章写作者和两个女孩在西湖游山,忽然遇雨。在避雨过程中作者体会到了“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而两个女孩却“苦闷万状”。后来作者借来了胡琴拉...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山中避雨》选自《丰子恺随笔精编》_《山中避雨》教案

    教学目标 :1 在不断的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2 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全过程;3 引导学生深刻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这一主线,进而弄清文章中心;4 引导学生理解乐以教和的主张,联系自己生活感受体验音乐在人生活中的作用。重点:目标1 2 3难点:目标 4教法:整体...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动画片《美猴王》_(语文版)《美猴王》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在课型设计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将教师讲的成分降低到最少的程度,而让学生的讲和议来占领课堂。学生在读读说说、议议画画中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课文,并拓展延伸到整部小说。四大教学板块相辅相成,教学设计贯穿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了解美猴王的特点并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学习本课...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古诗《陌上桑》|《陌上桑》教学设计

    江西黄茅初中 龙永忠学习目标: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全的表现手法;2、评议人物;3、背诵。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疏通大意,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导入 :1.乐府及《乐府诗集》简介: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构,后人把这个机构所采集的诗歌都称为“乐府”。它既包括采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古诗《陌上桑》_《陌上桑》教学设计2

    陌上桑汉乐府教学目的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2.学习本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3.学习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4.理解主人公罗敷忠贞不二、机智勇敢的反抗精神。重点难点1.重点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2)学习诗中用种种修辞手法来刻画罗敷形象的写法。2.难点1)本诗现实主义和浪...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忆读书》教学设计完美版】《忆读书》教学设计3

    一、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二)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三)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二、 课时安排 2课时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活动导引课前预习。要求如下:1、 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忆读书》教学设计完美版|《忆读书》教学设计4

    一、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二)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三)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二、 课时安排 2课时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活动导引课前预习。要求如下:1、 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戏曲《空城计》](语文版)《空城计》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这是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十三课的教学内容。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武帝刘宏中平元年(184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将近一百年的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的斗争故事。 《空城计》节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课文描述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勇气》教案好老师_《勇气》教案5

    勇气狄斯尼执教者:肖永全重点难点:了解小说作者通过人物肖像、语言、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弄清本文的详略安排。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 :1 熟悉课文,理清情节层次。2 了解本文的叙述视角。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略)(二) 阅读...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