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题】七年级(下)语文期末考试题

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2017-08-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七年级(下)

语文期末考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48分)

1.工整、美观地抄写下面的一句话。(3分)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

                                                    

2.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    )(3分)

  A.踱duó步      晦huì暗    惬qiè意     尽态极妍yán

  B.嗔chēn视     粲càn然    烧灼shuó    浑身解数xiè

  C.拽zhuài拉    吞噬shì    羸弱léi     怏怏yàng不乐

  D.悲怆chàng    阔绰chuò   沟壑hè     忧心忡忡chōng

3.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3分)

   A.锲而不舍   一泻千里   略胜一愁    相得益张

B.迫不急待   鲜为人知   语无伦次    叹为观止

C.锋芒毕露   眼花缭乱   养精蓄锐    一拍即合

D.鞠躬尽瘁   妇儒皆知   家喻户晓    可歌可泣

4.下面成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每天下班,看到妻子做好的满桌饭菜,老王总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B.这份试卷中的第1小题他花了10分钟时间才完成,真是小题大做。

  C. 篮球比赛输了,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吸取教训,加紧训练,提高技艺。

  D.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

5.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晚会以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的耳边。

B.他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C.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

D.改革开放之后,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6、某班图书角藏有:①《爱的教育》、②《红楼梦》、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④《繁星·春水》、⑤《水浒传》、⑥《野草》、⑦《伊索寓言》、⑧《泰戈尔诗集》等文学作品。林晓想借阅外国作家的作品,他可以借阅书目的范围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②③⑧             B、②④⑤⑥

   C、①③⑦⑧             D、③⑤⑦⑧

7.下列戏曲人物和脸谱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 )(3分)

  A.张飞(黑脸) 关羽(红脸) 曹操(白脸)美猴王(金脸)

  B.张飞(红脸) 关羽(白脸) 曹操(黑脸)美猴王(金脸)

  C.张飞(绿脸) 关羽(红脸) 曹操(白脸)美猴王(银脸)

  D.张飞(黑脸) 关羽(绿脸) 曹操(白脸)美猴王(金脸)

8.将“盛产大米,水产丰富”一句填在句中恰当的地方,应选(    )(3分)

我的家乡溪城,在太湖平原上,① 面积四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七十多万。② 这里地势平坦,气候湿润,③ 很早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这个城市轻纺、电子工业比较发达,也有一些重工业,溪城风景优美,④ 西南郊区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A ①    B.②    C.③    D.④

9、在下列横线上,依照加点的句子再续写个句子。(3分)

    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还要有:春天百花散发的缕缕芳香,夏日碧水带来的阵阵清凉,                            

10.联系学过的课文,回答问题。(选作一题) (3分)

(1)《斑羚飞渡》的结尾对镰刀头羊的描写是:“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消失在一片灿烂中”。这里的“灿烂”是指什么?

(2)《丑小鸭》中说:“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关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11、读《伊索寓言》中的《胃与脚》,回答问题。(3分)

    胃与脚不断地争吵谁的力气大。脚总是夸自己的力气强大,连整个肚子也能搬来搬去,胃却回答说:“喂,朋友,如果我不提供给你们营养,那么你们什么也搬不动了。”

   这则寓言的含义是                                    .

12.瑞典学生对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是这样理解的:“一个中国的和尚去西方探险,他骑着一匹白色的马,带着一位名叫沙僧的仆人,为了打发旅途的寂寞,他还带了一只宠物猴和一头宠物猪上路。该书反映了中国人热衷探险。”你赞同这种理解吗?请谈谈你对《西游记》故事的看法。(不超过50字)(5分)

                                                        

                                                        

                                                        

13、根据原文填空:(10分,每空1分)

(1)              ,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李白)

(2)马上相逢无纸笔,                。(《逢入京使》岑参)

(3)黄梅时节家家雨,                。(《约客》赵师秀)

(4)              ,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赵翼)

(5)在《木兰诗》里,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句子是                                

(6)未至,道渴而死。                         

(7)心儿永远向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二、文言阅读(10)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4.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卿今当涂掌事(掌管事务),不可不学。  

B.孤岂欲卿治(治理)经为博士邪!

  C.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见往事耳。  

D.及鲁肃过(到)寻阳。

15.写出下列句子的译文(4分)

①卿言多务,孰若孤?

                                                   

②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6.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3分)

  答:                                                   

三.阅读理解(42分)

(一)一碗馄饨(20分)

①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②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③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④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⑤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⑥女孩愣住了。

⑦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⑧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⑨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叙的内容。(5分)

                                                             

                                                             

18.文中加点的两个“又”字的作用各是什么? (4分)

                                                            

                                                            

19.文中第⑦自然段中用“疲惫不堪”、“露出了喜色”来描写母亲的神态,这种变化表露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4分)

                                                                

20.第⑥段为什么独句成段? (3分)

                                                             

21.请结合你自身的经历,谈谈你对选文第⑨段的理解。(4分)

                                                             

                                                              

(二) 暗  香(22分)

①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遍,却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是桂花香吧?”

②我才恍然大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急步走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③瞧着瞧着,我的眼睛湿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暗暗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地凋零。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们已经来到这个世界,已经香染这个世界。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的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④当时,这个同学很穷,为了给家里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本是十点钟就关的,而那夜原来守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这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望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⑤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⑥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来就如此啊!

                                (选自《时文选萃》)

22、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静谧(    )     ②凋零(    )

23.题目“暗香”在文中有哪两层含义? (4分)

                                             

                                             

24.第②段末“毫无张扬之意”与第③段中的哪一句相照应? (4分)

答:                                                  

25.第③段画线句中“最温柔的记忆”具体指什么?请概括事例回答。(4分)

答:                                                  

26.文中写到“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我们的心湿漉漉的”,表明了“我们”什么样的心情? (3分)

答:                                           

27.文末说“他们不张扬”;而当今社会有人则认为要“张扬个性”“张扬生命”,你赞成哪种看法,为什么?(5分)

答:                                                                                                 

四.作文(50分)

    28.将“我多么想        (如快点长大、远离脆弱、飞上蓝天等)”补充完整作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略。2、B  3、C  4、C  5、D  6、C   7、A  8、C

9、略。  10、略。   11、略。   12、略。  13、见课文。

二、文言

14、B.   15、你说事务繁忙,可谁比得上我呢。    于是鲁肃拜别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离开。  16、略

三、阅读

17.答:记叙了女孩与母亲发生争吵后,在一位老婆婆的开导下,真正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              18.答:第一个“又”字,表明女孩与母亲发生的争吵不止一次,从而反映出女孩对母亲的误解之深。第二个“又”字,是第二次流泪的意思,表现出女孩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激。        19、答:表现出母亲对女儿的担忧和见女儿回来后的欣喜,从而突出母亲爱女情深。

20.答:突出了女孩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起强调作用。

21.要求:结合自身经历谈理解。例:我们在生活中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却不注重体会这种恩情,也不加以珍惜,反倒因为别人的一句问候或收到别人的一份小礼物,而感动不已。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感激别人的时候也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

22、

23、(一)指桂花香,(二)开门老人默默行善的行为。

24、飘香了还象什么都没发生似的。

25、“我”的同学晚自习很晚回家,总有开门老人默默为他开方便之门。

26、感动。

27“不张扬”,即提倡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张扬个性”则围绕展示自我、发挥特长、勇于竞争等方面来回答。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yuwenjiaoanmoban/54172.html

  •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作文】《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教案2

    一、教学设想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是一篇令人感兴趣的科技小品,它的显著特点是:设想大胆新奇、引人入胜;想像合理有据,富有逻辑。教学本文,目的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启发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思维,大胆设想,培养学生创造生活的兴趣和信心。教学中宜采用导读式、启发式、表演、阅读归纳、辩论等手段。 二、...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山中避雨》选自《丰子恺随笔精编》_《山中避雨》教案2

    教材分析 《山中避雨》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版》七年级上册,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意趣幽远的散文。文章写作者和两个女孩在西湖游山,忽然遇雨。在避雨过程中作者体会到了“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而两个女孩却“苦闷万状”。后来作者借来了胡琴拉...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山中避雨》选自《丰子恺随笔精编》_《山中避雨》教案

    教学目标 :1 在不断的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2 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全过程;3 引导学生深刻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这一主线,进而弄清文章中心;4 引导学生理解乐以教和的主张,联系自己生活感受体验音乐在人生活中的作用。重点:目标1 2 3难点:目标 4教法:整体...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动画片《美猴王》_(语文版)《美猴王》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在课型设计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将教师讲的成分降低到最少的程度,而让学生的讲和议来占领课堂。学生在读读说说、议议画画中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课文,并拓展延伸到整部小说。四大教学板块相辅相成,教学设计贯穿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了解美猴王的特点并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学习本课...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古诗《陌上桑》|《陌上桑》教学设计

    江西黄茅初中 龙永忠学习目标: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全的表现手法;2、评议人物;3、背诵。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疏通大意,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导入 :1.乐府及《乐府诗集》简介: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构,后人把这个机构所采集的诗歌都称为“乐府”。它既包括采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古诗《陌上桑》_《陌上桑》教学设计2

    陌上桑汉乐府教学目的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2.学习本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3.学习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4.理解主人公罗敷忠贞不二、机智勇敢的反抗精神。重点难点1.重点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2)学习诗中用种种修辞手法来刻画罗敷形象的写法。2.难点1)本诗现实主义和浪...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忆读书》教学设计完美版】《忆读书》教学设计3

    一、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二)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三)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二、 课时安排 2课时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活动导引课前预习。要求如下:1、 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忆读书》教学设计完美版|《忆读书》教学设计4

    一、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二)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三)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二、 课时安排 2课时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活动导引课前预习。要求如下:1、 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戏曲《空城计》](语文版)《空城计》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这是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十三课的教学内容。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武帝刘宏中平元年(184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将近一百年的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的斗争故事。 《空城计》节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课文描述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勇气》教案好老师_《勇气》教案5

    勇气狄斯尼执教者:肖永全重点难点:了解小说作者通过人物肖像、语言、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弄清本文的详略安排。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 :1 熟悉课文,理清情节层次。2 了解本文的叙述视角。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略)(二) 阅读...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