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故诗五首]语文教案-诗五首

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2017-07-1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教案示例一

重点:朗读与背诵

难点:体会名句的意蕴,学习鉴赏名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归园田居》
1.简要介绍陶渊明,晋代诗人,田园诗歌的开创者。侧重于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品格。
2.听读,点拨“秽”、“荷”等字的读音,学生朗读。
3.理解诗意:
(1)“草盛豆苗稀”一句表明了什么?
(2)请想象“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所写出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前2句体现了农家生活的艰辛,后2句优美的月色描写表现出作者不以为然,反而享受着这劳作之趣。)
(3)末句点明主旨,“但使愿无违”的“愿”是什么,陶渊明有怎样的愿望? (不愿同流合污,为了能保持完整人格和高尚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
4.总结:此诗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了诗人愉快恬淡的心情和对归隐生活的满足遁世思想。 用语平淡自然,朴素如口语,不见丝毫修饰,但平常中富于情趣,夜色柔和优美,意境醇美。 “带月荷锄归”一句,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月夜归耕图”。
5.朗读并背诵。

二、学习《过故人庄》
1.齐背孟浩然的《春晓》导入  ,简介孟浩然,与王维并称“王孟”,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2.听读,点拨“黍”、“圃”、“轩”的读音,学生朗读(点拨五言绝句的节奏,着重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
3.理解诗意:
(1) 首句交代了什么? (朋友情真意切,盛情款待)
(2) 故人村庄的景色是怎样的?请想象“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怎样的景色,并口头进行描述。有人说,这两句写景写得很成功,你能说说它的成功之处吗? (景色开阔,清幽恬静。)
(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一句写什么?   (对窗赏景,把酒闲谈。
(4)最后两句写出作者什么感情? (对农家生活的喜爱,与朋友感情融洽,相约再聚。)
4.总结:此诗写诗人对田园情趣的感受,表现了闲适恬淡的情趣。体现了他悠然闲适的诗风。是诗人山水田园诗代表之作。
5.朗读并背诵。

第二课时

一、学习《钱塘湖春行》
1.孟浩然笔下的故人庄是世外桃源,而在人间天堂的杭州西湖,又是怎样一种美丽呢?
2.听读,点拨“堤”字的读音及七言诗句的节奏,朗读
3.理解诗意
(1)从诗中看,作者是怎样游览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 (骑马绕湖游玩,从孤山寺到贾公亭再到白沙堤。)
(2) 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西湖的美? (写莺燕花草,既有动物,又有植物。有动有静,有声有色。)
    哪些词语写出了这些景物的特征?是什么特征?从所写的景物来看,诗中所描绘的是什么季节? (水:初平——刚涨      莺燕:几处、早莺、暖树、谁家、新燕、春泥。——刚回来,鸟儿不多,春寒料峭,寻找向阳之树以驱寒。    花草:渐欲、才能。——刚长起来。     描绘早春之景。)
(诗贵含蓄,意在言外,留给人们无限想象空间:西湖景色如此美,作者最爱的白沙堤就更不用说。)
(3)如何理解“水面初平云脚低”?(见书)
4.总结:此诗写作者早春骑马游览西湖,描绘了西湖美好的春色,表现作者的喜爱之情。
5.朗读并背诵

二、学习《书湖阴先生壁》
1.简介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
2.朗读

3.理解诗意
(1)首2句表现了主人怎么样的品德情趣? (主人勤劳好洁,清静脱俗)
(2)末2句写景妙在哪里?写出了山水怎么样的特点? (“护、绕”写出溪水温柔多情,曲折多姿 ,“排、送”写出青山山势若奔,翠色欲滴。)
(3)本诗的写景顺序及特点? (由近到远,采用了拟人和对偶。)
4.总结:本诗表现了诗人喜欢恬淡愉悦的生活情趣。
5.朗读并背诵。

三、学习《游山西村》
1.简介陆游,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平生作诗近万首,是古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      
2.朗读
  3.理解诗意
(1)作者游玩经历了什么,心情如何?
(2)农家如何待客?风俗如何? (农家热情好客,淳厚质朴。)
(3)作者对此处的感情如何? (诗人陶醉于在优美的山野风光和农村淳朴的人情里。)
(4)佳句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现在多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4.总结: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之情。
  5.朗读并背诵。

教案点评:

古诗的学习,首先在朗读与背诵,让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之上,对诗歌所表现的内容与情感作简要的点拨,然后进行背诵。如果学生水平较高,可进行改写练习。
教案示例二

重难点分析

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可以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特别是诗人此时的心情来读诗,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歌,掌握赏析诗歌的基本办法。

难点:《归园田居》和《游山西村》两首诗所蕴涵的情感。可为学生介绍背景和作者的情况,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语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古代经济、政治、文化均造极于唐,成就了诗仙李白的洒脱、豪爽,诗圣杜甫的底蕴凝重及白居易的语浅情深。唐代诗歌以其独具的魅力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枝奇葩。诗歌发展到宋,风格发生了少许变化,少了几许飘逸与洒脱,多了几分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王安石,陆游都是大家很熟悉的宋代诗人。

(-)明确目标

1、文学常识及字词读音。

2.理解前三首诗抒发的思想感情。

3.初步掌握欣赏诗歌的方法。

4.学会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二)整体感知

1.朗读前三首诗,读准下列字音

秽(huì)长(zhǎng)黍(shū)轩(xuān)圃(pǔ)

2.掌握作家作品情况

①作者姓名、字、号、朝代

作品、出处、体裁及意境。完成表格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学习《归园田居》

(1)教师介绍作家思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东晋末年,官场黑暗腐败,充满了虚伪和奸诈,陶渊明与这种现实格格不入,诗人的高洁人格使他宁可归隐田园,辛苦劳作,也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的诗人将自己的政治抱负化为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2)请同学们对照课后的注释流通诗句意思。(找一个学生串讲,其他学生补充。注意几个词——荒秽、荷、但)

(3)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诗人融情于景,景中的情便构成了本诗的意境,请学生分析本诗的意境。首先,本诗都描写了哪些景?

(前三句均为写景①南山下的田地,豆苗淹没在杂草之中;②诗人早晨便到田地里锄  草,待到晚上才扛着锄头回来了;③诗人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在回来的路上,草叶上的露水打湿了他的衣裳。)

(4)从这三个画面来看,陶渊明的田园生活是一种什么情况?

陶渊明不是个好农人,尽管整日劳作十分辛苦,但秧苗长得却很不好。

(5)诗人为什么抛弃仕途的生活而来农村吃苦?

由第四句可以看出:诗人为了“使愿无违”,宁可过贫苦劳累的生活,由此求得心灵的超脱。

(6)结合课后练习,进一步理解诗中所抒发的感情,“愿”指什么?

心愿、志愿,指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保持高洁人格的愿望。

(7)朗读指导。

2.总结归纳欣赏诗歌的一般步骤

(1)借助课下注释及字典,扫清文字障碍,弄懂诗词的字面意思。

(2)诗词借助于形象来抒情,搞清楚诗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通过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此外,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更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意境。

(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像和联想,深入体会诗的意境。

(4)体味诗中生动传神的句子

3.学习《过故人庄》(引导学生自学)

(1)看课后练习一的提示,朗读本诗。

(2)理清诗句意思之后思考并回答问题

①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老朋友相聚时的情景。

③景色描写的作用(山村清新辽远的景色衬托了诗人悠闲、愉快的心情。)

③“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对田园的喜爱之情)

4.学生自学《钱塘湖春行》

教师提示

体会诗人捕捉到的早春景物,通过想像,描绘一幅“西湖春色图”,体会诗人愉悦的心情及对自然、人生的热爱。

(四)总结、扩展

古典诗词独具魅力,不仅可以使同学们了解古代的社会风貌和古人的思想状况,还可以受到美的熏陶,提高自身修养、和审美能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三首诗。

2.将《钱塘湖春行》改写成一篇写景散文。

第二课时

导入  新课

1.检查背诵。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东晋和唐代的三首诗,对阅读和欣赏古诗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宋代两位大诗人的作品。

(-)明确目标

1.掌握下列字词。

苔、畦、闼、豚

2.理解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朗读、欣赏诗歌的能力。

(二)整体感知

1范读、正音。

苔(tái)畦(qí)闼(tà) 豚(tún)

2.文学常识。

3.指导学生依据注释,疏通文意。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学习《书湖阴先生壁》

(1)介绍写作背景。

王安石一生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而奋斗,在他晚年罢相隐居后,生活和心情的变化,引起了诗风的变化,创作了较多描写湖光山色的小诗,表现了诗人心灵与自然的融合,诗歌艺术成就更高一筹。

(2)景物(茅檐、花木、一水、两山)

景物描写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景物的特点。(随意、简洁、自然)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在仕途中屡受挫折,诗中表达了诗人极力超脱,努力发现自然中的美,表达那份似有似无的闲适之情。)

2.学习《游山西村》

(1)写作背景

陆游是我国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本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二年,是罢官家居后所作,诗人所描绘的闲逸、恬静的农村生活,并不能掩饰他那报国无门的苦恼。

(2)根据课后注释疏通诗句意思。

(3)陆游笔下的村舍风光具有什么特点?

(质朴、闲逸、恬静。)

通过哪些描写可以看出?

“半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衣冠简朴古风存。”

(4)你怎样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话表面看来是说明田间复杂多变的地理状况,实际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反映。“山重水复疑无路”。恰恰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探索,报国无门之时表现出的乐观并不轻松,此时的心清与游历的实况恰恰相符,抗击外敌的战争是曲折的。“柳暗花明又一村”,他对人生的顿悟,冲破了闲逸的氛围,表现了一种愉悦的心情。

3.朗读、背诵这两首诗

(四)总结、扩展

通过对这两首小诗的学习,对同学们的欣赏能力再次进行了训练,通过诗歌的表面,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社会、人生的凝重思考,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体会。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独立完成课后练习。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yuwenjiaoanmoban/53624.html

  •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作文】《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教案2

    一、教学设想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是一篇令人感兴趣的科技小品,它的显著特点是:设想大胆新奇、引人入胜;想像合理有据,富有逻辑。教学本文,目的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启发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思维,大胆设想,培养学生创造生活的兴趣和信心。教学中宜采用导读式、启发式、表演、阅读归纳、辩论等手段。 二、...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山中避雨》选自《丰子恺随笔精编》_《山中避雨》教案2

    教材分析 《山中避雨》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版》七年级上册,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意趣幽远的散文。文章写作者和两个女孩在西湖游山,忽然遇雨。在避雨过程中作者体会到了“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而两个女孩却“苦闷万状”。后来作者借来了胡琴拉...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山中避雨》选自《丰子恺随笔精编》_《山中避雨》教案

    教学目标 :1 在不断的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2 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全过程;3 引导学生深刻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这一主线,进而弄清文章中心;4 引导学生理解乐以教和的主张,联系自己生活感受体验音乐在人生活中的作用。重点:目标1 2 3难点:目标 4教法:整体...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动画片《美猴王》_(语文版)《美猴王》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在课型设计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将教师讲的成分降低到最少的程度,而让学生的讲和议来占领课堂。学生在读读说说、议议画画中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课文,并拓展延伸到整部小说。四大教学板块相辅相成,教学设计贯穿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了解美猴王的特点并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学习本课...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古诗《陌上桑》|《陌上桑》教学设计

    江西黄茅初中 龙永忠学习目标: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全的表现手法;2、评议人物;3、背诵。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疏通大意,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导入 :1.乐府及《乐府诗集》简介: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构,后人把这个机构所采集的诗歌都称为“乐府”。它既包括采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古诗《陌上桑》_《陌上桑》教学设计2

    陌上桑汉乐府教学目的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2.学习本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3.学习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4.理解主人公罗敷忠贞不二、机智勇敢的反抗精神。重点难点1.重点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2)学习诗中用种种修辞手法来刻画罗敷形象的写法。2.难点1)本诗现实主义和浪...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忆读书》教学设计完美版】《忆读书》教学设计3

    一、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二)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三)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二、 课时安排 2课时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活动导引课前预习。要求如下:1、 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忆读书》教学设计完美版|《忆读书》教学设计4

    一、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二)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三)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二、 课时安排 2课时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活动导引课前预习。要求如下:1、 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戏曲《空城计》](语文版)《空城计》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这是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十三课的教学内容。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武帝刘宏中平元年(184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将近一百年的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的斗争故事。 《空城计》节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课文描述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勇气》教案好老师_《勇气》教案5

    勇气狄斯尼执教者:肖永全重点难点:了解小说作者通过人物肖像、语言、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弄清本文的详略安排。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 :1 熟悉课文,理清情节层次。2 了解本文的叙述视角。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略)(二) 阅读...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