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朋友]一童年的朋友(苏教版七年级下)

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2017-07-1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一童年的朋友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作者生动细腻而又饱含感情的语言特点。

       教堂重整点   

  抓住特征,运用适当的描写方法刻画人物。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  

    教学这篇课文时,应首先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明确文中刻画的主要人物。能分辨出运用的描写方法及其刻画的人物性格。再进一步去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有关这些问题,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完成,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1.教师导人。

    记忆中韵朋友每个人都有许多。你童年时代最难忘的朋友是谁?为什么难忘?说出来,给同学们听听。今天,我们来看一下高尔基少年时的朋友跟我们韵朋友有什么不同?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童年的朋友》。(板书课题。)

    2.作者介绍。   

    (1)让学生站起来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1。)

    高尔基,苏联作家。他的代表作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二、自主学习   

    师: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2。)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几个人轮读,要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文章中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4.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写人最好是写眼睛。课文中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体会这些描写表现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5.外婆在孩子的眼里是长辈,可作者在文章中说外婆是他的“朋友”,而且是“最知心”“最珍贵”的“终身朋友”。为什么?

    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四、反馈交流       

    1.给下列字注音。(出示幻灯片3。)

    噗噗  咕哝  绺  鬃  诅咒  镶

    要求:让一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不正确的,找其他学生起来纠正。

    2.文章中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7   

    明确:(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里描写。)

    3.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写人最好是写眼睛。课文中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体会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明确:(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

    (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

    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

    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充满活力、愉快、温暖。)

    4.,外婆在孩子的眼里是长辈,可作者在文章中说外婆是他的“朋友”,而且是“最知心”“最珍贵”的“终身朋友”。为什么?

    明确:(因为她不仅善良,有爱心。还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给了我关怀,给了我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5.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和同桌交流。(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6.重点研讨第6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幻灯片4。)

  ①本部分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②本部分刻画人物时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③从这部分中可以看出外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2)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明确:

  (①比喻、对比、排比。

  ②肖像描写、动作描写。

  ③可以看出外祖母是一个善良、充满活力、愉快的人。)    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堂课的收获。   

  (不必只局限于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新课标作业 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   

 七、布置作业 

  《新课标作业 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

板书设计 

    童年的朋友

    高尔基

外祖母

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  善良、充满活力

语言描写  愉快、温暖

心理描写  有爱心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yuwenjiaoanmoban/53532.html

  •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作文】《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教案2

    一、教学设想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是一篇令人感兴趣的科技小品,它的显著特点是:设想大胆新奇、引人入胜;想像合理有据,富有逻辑。教学本文,目的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启发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思维,大胆设想,培养学生创造生活的兴趣和信心。教学中宜采用导读式、启发式、表演、阅读归纳、辩论等手段。 二、...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山中避雨》选自《丰子恺随笔精编》_《山中避雨》教案2

    教材分析 《山中避雨》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版》七年级上册,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意趣幽远的散文。文章写作者和两个女孩在西湖游山,忽然遇雨。在避雨过程中作者体会到了“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而两个女孩却“苦闷万状”。后来作者借来了胡琴拉...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山中避雨》选自《丰子恺随笔精编》_《山中避雨》教案

    教学目标 :1 在不断的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2 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全过程;3 引导学生深刻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这一主线,进而弄清文章中心;4 引导学生理解乐以教和的主张,联系自己生活感受体验音乐在人生活中的作用。重点:目标1 2 3难点:目标 4教法:整体...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动画片《美猴王》_(语文版)《美猴王》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在课型设计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将教师讲的成分降低到最少的程度,而让学生的讲和议来占领课堂。学生在读读说说、议议画画中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课文,并拓展延伸到整部小说。四大教学板块相辅相成,教学设计贯穿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了解美猴王的特点并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学习本课...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古诗《陌上桑》|《陌上桑》教学设计

    江西黄茅初中 龙永忠学习目标: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全的表现手法;2、评议人物;3、背诵。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疏通大意,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导入 :1.乐府及《乐府诗集》简介: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构,后人把这个机构所采集的诗歌都称为“乐府”。它既包括采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古诗《陌上桑》_《陌上桑》教学设计2

    陌上桑汉乐府教学目的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2.学习本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3.学习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4.理解主人公罗敷忠贞不二、机智勇敢的反抗精神。重点难点1.重点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2)学习诗中用种种修辞手法来刻画罗敷形象的写法。2.难点1)本诗现实主义和浪...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忆读书》教学设计完美版】《忆读书》教学设计3

    一、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二)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三)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二、 课时安排 2课时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活动导引课前预习。要求如下:1、 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忆读书》教学设计完美版|《忆读书》教学设计4

    一、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二)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三)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二、 课时安排 2课时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活动导引课前预习。要求如下:1、 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戏曲《空城计》](语文版)《空城计》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这是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十三课的教学内容。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武帝刘宏中平元年(184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将近一百年的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的斗争故事。 《空城计》节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课文描述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勇气》教案好老师_《勇气》教案5

    勇气狄斯尼执教者:肖永全重点难点:了解小说作者通过人物肖像、语言、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弄清本文的详略安排。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 :1 熟悉课文,理清情节层次。2 了解本文的叙述视角。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略)(二) 阅读...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