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四维导图】唐诗高地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2017-07-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一、  通过阅读文章了解唐诗与襄阳的关系。
二、  初步了解评价文学现象的文艺评论的写作特点。
三、  培养学生对孟浩然的人品的赞赏,对唐诗文化的感悟和理解的深化,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
一、  分析盛唐时期,唐诗与襄阳的关系。
二、  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了解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分析、欣赏文中部分唐诗,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课时安排:三课时
 
一、  导入:
同学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自从有《诗经》以来,我们这个民族就爱诗、写诗、品诗。谈到诗,我国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诗歌之国,而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灿烂夺目的瑰宝。
从唐诗的作者来看,上自帝王将相,下至田夫野老,各种人都喜爱作诗。从题材来看,政治、军事、历史及都市里巷,涉及整个社会生活领域。从风格来看,由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的现实主义和不同倾向不同色彩的浪漫主义创作,形成了流派纷繁、名家辈出的局面。
唐代诗歌之美,名家之多,流派之众是其他任何一个朝代所无法比拟的。今天我们将走进其中代表唐诗的一方圣土,一块高地——襄阳。(板书:课题、作者)
二、谈到我们湖北的襄阳:
她雄踞中华腹地,扼守汉水中游。因“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襄阳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公元前827年,周宣王封仲山甫为樊城樊侯,距今2800多年;世人景仰的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诸葛亮、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宋代画家米芾等,都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闻名中外的宏篇巨著《三国演义》的120回中,有30回的故事发生在这里。
襄阳城,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文物古迹、壮丽的山川河流而闻名遐迩,古往今来不知多少文人墨客在此留步,写下了许多动人诗篇。
三、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正音:嗣sì   徵zhǐ   厥jué   洎jì   揖yī   岘xiàn   邈miǎo   偃yǎn    蹇jiǎn),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整体感知课文:
1、本文是一篇分析评论文学现象的文艺评论。其体裁是议论文。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标题以“唐诗高地”比喻襄阳,题目的意思是“襄阳是唐诗的一块高地”。有人认为题目和第1自然段就是中心论点,你认为对吗?什么是论点?什么是论据?
论点,又叫论断,在逻辑学上,论点就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它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明确地表示着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2、我们为了分析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①群贤必至,荟萃襄阳1234
                         唐诗成就了襄阳       ②唐诗是襄阳的广告
                        (分论点一)(2~6)   ③孟浩然在唐诗中的巨大影响
襄阳是唐诗的一块高地
 
(中心论点)(1)
                                              ①岘、鹿二山养育了诗人
 
                        襄阳孕育了唐诗       ②岘、鹿二山景物蕴含诗意
                        (分论点二)(7~10)
 
四、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
1.问:文章为什么把襄阳称为“唐诗高地”?“高”字体现在哪里?
因为唐代襄阳诗歌繁荣,众多诗人荟萃于此,使得襄阳因唐诗而负盛名。唐诗已成为襄阳的广告。
“高”字体现在“在繁荣昌盛的唐朝,襄阳,群贤毕至,诗人荟萃,盛极一时,创造了一个令后人仰慕千年并还将继续仰慕下去的奇迹”。
     2.文章从哪些方面来阐发“唐诗高地”这一美誉的?
    提示:文章通过“唐诗”与“襄阳”的辩证关系分两层加以论证,重点论证了“唐诗成就了襄阳”,其次论证了“襄阳孕育了唐诗”,通过对分论点的论证达到共同证明中心论点的目的。
 
五、分析课文内容:
1.分小组朗读课文第2—6段:
 
2.问:为什么“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之河流”,总也绕不开这块“弹丸之地,甚至有些荒僻”的襄阳?
    提示:因为“1200多年前,在繁荣昌盛的唐朝,襄阳,群贤必至,诗人荟萃,盛极一时,创造了一个令后人仰慕千年并还将继续仰慕下去的奇迹。”
 
3.问:作者如何印证襄阳昔日的繁华呢?
强调:(1)“盛唐时期的诗人,特别是些大诗人,几乎都与襄阳有瓜葛。”(举例:①生在襄阳:孟浩然;②根在襄阳:杜甫;③慕名而至:李白、王维)
(2)以襄阳诗人王迥的诗歌作证,证明当时襄阳群贤必至,“共赋新诗”的繁盛的诗歌创作景象。
 
4.请一学生描绘王迥诗中繁盛的创作景象:提示:以诗歌译文为基础,可略作发挥。
《同孟浩然宴赋》屈宋英声今已止,江山继嗣多才子。作者于今尽相似,聚宴王家其乐矣。共赋新诗发宫徵。书于屋壁彰厥美。译文:屈原宋玉美好的声名现在已渐渐远去,大好河山才子佳人代代相传、层出不穷。诗人墨客志同道合,群贤毕至,都聚集在这里,真是其乐融融。诗人们一起饮酒赋诗,音律是多么和谐动听、高亢动人,书于屋壁的新诗华章永远显示着它的美好神奇!1234
文章以王迥《同孟浩然宴赋》来证明襄阳群贤毕至、诗人荟萃。(先请一生用课文原话回答)
5.问:当今社会“酒香也怕巷子深”,铺天盖地的广告体现的就是这一理念。文中作者将唐诗标为“襄阳永恒的广告”。试分析其用意。
提示:(1)此处唐诗的“广告”作用,不是创造商业财富,它给襄阳“创造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取用不竭的无形资产。”
(2)以王维的《汉江临眺》证明诗歌对地域文化所起的巨大作用,包括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也有此功效,名人名诗带来的广告效应,由此可见一斑。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秋夜江边,残月西沉,乌鸦啼叫,清霜满天。满怀乡愁孤卧客船,只有火红的江枫,明灭的渔火相伴。夜深难眠,又听到从苏州城西寒山寺传来的悠扬的钟声,幽静得更令人难耐。
 
6.问:如何区别“文人眼中的襄阳”和“农民眼中的襄阳”?(一学生读3、4自然段)
强调:(1)农民眼中的襄阳突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注重其现实功效(气候怡人,土壤肥沃,种啥收啥);
(2)文人眼中的襄阳“紧贴农民眼里的襄阳,又可独立凸为一块高地,一块精神高地,挺立在阔大的文化河流之中”,在文人眼里,闪烁的是襄阳的人文精神,是襄阳的文化底蕴。
 
7.问:文章强调二者的不同有何深意?
   提示:因为“文化能使一个地方超凡脱俗”,没有唐诗的璀璨,襄阳不过是块适宜种粮食的普通城池,并无出众之处;正因为有了唐诗,襄阳才凸为一块高地,“唐诗成就了襄阳”。
 
8.学生细读第5、6自然段,思考:文人荟萃襄阳的原因是因为襄阳的重要地理位置使然吗?
提示:不是。(可以从课文中筛选相应语句)
(1)         襄阳的地理位置从未发生变迁;
(2)         襄阳为唐诗奉献一位杰出诗人——孟浩然;
(3)         孟浩然在唐诗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如“大树”,引来百鸟,汇聚诗人;
一如“旗帜”,一呼百应,众人敬仰;
一如“名片”,传递交流,会遇知音。
六、简介孟浩然及其田园山水诗的有关知识。
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四十岁时游历长安,参加进士科考落榜。他在太学赋诗的时候,名动公卿,满座为之倾倒。后因写诗引起唐玄宗不悦而被放归襄阳,于是漫游吴越一带,游览名山胜水。734年(开元二十二年),襄州刺史韩朝宗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准备向朝廷举荐他,但他不慕名利,到期竟然失约不赴,终究还是没有成就功名。孟浩然生活在盛唐时期,早年曾有远大的抱负,但在政治上困顿失意,终生过着隐士的生活。他洁身自好,不乐于趋附权贵,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当时和后世所倾慕
教学内容与步骤:
 【评析】: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令人景仰。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1234
9.思考与练习二:文章重点写了唐代著名山水诗人孟浩然,但作者为什么又引进了李白、王维、杜甫、王迥的诗文及张继的《枫桥夜泊》?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提示:以此来突出孟浩然的诗品、诗才和对他的敬慕之情,也证明了孟浩然在唐诗中的地位与影响;引用王迥的诗是为了显现诗人荟萃襄阳的盛况;引用张继的诗是为了类比王维的《汉江临眺》使襄阳遐迩闻名;以孟浩然的诗来证明孟浩然与襄阳的血肉关系和对襄阳的一片深情。这些诗歌的引用对中心论点起了很好的论据作用。
 
10.小结:
孟浩然是襄阳人,作为唐诗中一棵“大树”,一面“旗帜”,一张“名片”的孟浩然,无疑对唐诗成就了襄阳“起到了有力的佐证作用”。
七、、分析课文内容:
1.学生齐读第7-10自然段。距离襄樊市区15公里,在汉江的西岸有一座山,名叫鹿门山,山不高,也不算险峻,但这座看似普通的山,在中国文化史上却声名显赫。因为从东汉到唐代,短短几百年间它便先后有三位文化名士——庞德公、孟浩然、皮日休相继在这座山上隐逸。特别是当它和诗人孟浩然的名字连在一起后,鹿门山便和孟浩然以及他恬淡的诗风一起名满天下了。
 
2.问:作者为何说襄阳的两座山——岘山和鹿门山已成为“诗坛圣地”,“两座文化山”?
提示:(1)两山孕育了诗人孟浩然,产生了无数诗篇,一景一物都充满了诗情画意。
(2)以孟浩然的两首诗为例,证明孟浩然与这两座山的血肉关系和对两山特有的感情。“于是,诗人来到襄阳,必登岘、鹿二山。岘、鹿二山成为诗坛圣地,成为两座文化山”。
二、归纳写作特点:
1.文章层次清楚,论证严密。
2.引用诗歌加以佐证,既符合文章的论题,又增添了文章的色彩和文化意蕴。
12月7日星期二上午(10:10)第三节举行公开课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yuwenjiaoan/53113.html

  • 【《社戏》教案一等奖】第1课《社戏》教案

    一、教学目标(一)读出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情感味。 (二)品出人物描写所展现的人情美。 (三)悟出字里行间所表达的作者情。二、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的渲染导入课前播放绍兴社戏的投影片,配上一段江南社戏的乐曲,教师简要解说。同学们,今天我将和你们共同进行一次文化之旅。作为本次行程的...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孙权劝学》七下册作业纸】《孙权劝学》七下23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 过程与方法(1)反复的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课文;(2)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3 情...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寓言诗一首】寓言诗两首同步练习

    【语言基础知识】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获得真知要深入海底,不能浮在表面。2、给加点的字注音。测量( ) 海鸥( ) 大锤( ) 传言( )大厦( ) 尘埃( ) 扇起( ) 喧嚣( )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中华民族的民间故事|《中华民族民间故事三则》同步学习探究训练

    语言基础知识1 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 后悔huǐ 避难nàn 徘徊huí 挣扎zhá b 割断gē 迁移qiān 宁肯nìng 作揖yīc 漆黑...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文言文《推敲》]第29课《推敲》教案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推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这节课,我...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进度表周次 起讫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1 8.31---9。6 《在山的那边》《生命生命》《走一步,再走一步》 6 2 9.7---9。13 《紫藤萝瀑布》《童趣》 6 3 9.14---9。27 综合性学习 6 第一单元测试4 9.21---9。27 《理想》《人生寓言》《短文两篇》 6...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 爸的花儿落了分段|《爸的花儿落了》表格教案

    章节七下第一单元日期1、13主备人李文亚课时2课时课题爸爸的花儿落了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教学...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 蔚蓝的王国读后感|24.蔚蓝的王国

    教学目标: 1.欣赏散文诗优美的语言,体味想象的魅力;2.感悟作者美好的情怀,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在品味文章优美语言的同时,理解作者要表达的复杂情感教学难点:认识作者,展示梦想教学方法:自主讨论,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有人说: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 [七上语文《散步》知识点]《散步》人教七上0

    课题:散步(莫怀戚)设计:关堂所【教材分析】本文作者在写作契机中谈到:一是因为一家人散步这件事让他感到了浓浓的亲情;另一方面有感于同事----美国某汉学家对中国传统美德“孝”的尊崇而让自己产生的感慨:我们中国人丢掉的东西外国人却在学习与继承。由此想到以自己家庭的这次真实的“散步”为外延载体,而把“尊...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 [社戏教案一等奖]社戏教案

    社戏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⒈通过学习本文,了解作品中表达出的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⒉学习文章叙事有详有略的特点。⒊体会文章中描写景物的段落所表现出的诗情画意。【教学目标】⒈注音释义:注音:归省(xǐng)、行辈(háng)、惮(dàn)、絮叨(xǜ d...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