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七年级语文课本目录]2006年语文版七年级下册一、二、三、六单元复习

七年级语文教案 2017-06-1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一、二、三、六单元复习
   复习的目的: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作家作品、生字词、文言文字词等。
   能掌握阅读技巧:能理解写作手法、及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理解词语和句子在文中的作用等。
   能把握考场作文出新的技巧。
   复习时数:五教时
   第一单元
   一、 掌握一批生字词 
   
   奇崛jüé   叫嚣 (xiāo 枯瘠jí  粼粼lín  憩 qì息 融融泄泄yì 忧戚  蹑niè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左顾右盼 三眼一板 奢侈 窥伺 冥顽 引吭 铎duó 飔sī憩 蹇jiǎn 隽 jùn (隽逸) juàn(隽妙) 犀利(xī lì) 丰腴(fēng yú) 盎然(àng rán) 皓齿(hào chǐ) 唾津(tùo jīn) 不胜shèng其烦:受不了其中的烦杂琐碎。胜,能够承受。 盛馔shèngzhuàn 岑寂cén 煦煦 络绎不绝yì: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翌日 蜿蜒wānyán :弯弯曲曲地延伸。 无可言喻:无法用语言来说明。 优哉游哉:从容不迫、悠闲自得的样子。 剽悍piāohàn:敏捷而勇猛。 束手无策:形容遇到问题拿不出办法解决。束:,捆,绑。 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伫立zhù 凝眸móu:目不转睛地看。 
   2、造句: ①柔媚 ②束缚 ③争妍斗艳 ④忍俊不禁
   二、 知道一点文学常识
   《石榴》一文作者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四川乐山人。
   《鹤群》作者江口涣,日本小说家、评论家。
   《白鹅》的作者是丰子恺,我国著名的散文家、画家。有“中国漫画之父”之称。
   《海燕》的作者是郑振铎,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史家。
   三、重温阅读语段
   乌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积伶积俐,加上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劲俊轻快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一只小燕子。当春间二三月,轻颸\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无因的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红的白的黄白花,绿的草,绿的树叶,皆如赶赴市集者似的奔聚而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时,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伸俐可爱的小燕子,便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的生趣。小燕子带了它的双剪似的尾,在微风细雨中,或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之上,唧的一声,已由这里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了。再几只却隽逸地在粼粼如彀纹的湖面横掠着,小燕子的剪尾或翼尖,偶沾了水面一下,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憩息于纤细的电线上——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间,线上停着几个粗而有致的小黑点,那便是燕子。那是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还有一个个的快乐家庭,他们还特地为我们的小燕子备了一个两个小巢,放在厅梁的最高处,假如这家有了一个匾额,那匾后便是小燕子最好的安巢之所。第一年,小燕子来住了;第二年,我们的小燕子,就是去年的一对,它们还要来住。1234567891011
   1.根据要求摘出选文中相关语句。(3分)
   写燕子的形体:乌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积伶积俐,加上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劲俊轻快的翅膀
   写燕子的动作: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之上,唧的一声,已由这里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了
   写燕子的情趣:
   2.从哪里可以看出小燕子与故乡人家的亲密关系?(3分)
   3.按要求找出选文中优美的比喻,说说这些比喻句的好处。(5分)
   ⑴小燕子的尾巴:
   ⑵春天的细雨: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次吃一口水,然后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滋味,它是依着它的胃口而选定的。这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水盆偶然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踏大步走上前去,饮水一口,再踏大步走到一定的地方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侯,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吃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上来,努力地吃它的饭。没有吃完,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吃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这回就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了。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着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侯。因为邻近的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邻近的鸡也很多,也常蹑手蹑脚地来偷鹅的饭吃。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让鸡、狗偷饭吃。然而它所必需的盛馔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近无定。为了找这盛馔,它仍是要走远去的。因此鹅的吃饭,非有一人侍侯不可。真是架子十足的!
   8.“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文中所写的哪些地方常使我们发笑?(3分)
   ⑴
   ⑵
   ⑶
   9.说鹅吃饭“真是架子十足”的原因是 。(2分)
   10.找出文中描写白鹅吃饭时的比拟句,品味其形象性。(3分)
   11.课文语言风趣幽默,请举一两例。(4分)
   
   12.选文主要写鹅吃饭的情形,请概括其特点。(3分)
   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丽,那不是夏季的心脏吗?1234567891011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烈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剪刀也都剪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刺变为中国式的金盅,殷、周时代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盅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得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有朋友从昆明回来,说昆明石榴特别大,子粒特别丰腴,有酸甜两种,酸者味更美。
   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
   1、概括3、4、5段的内容:
   2、联系文章表达的中心理解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
   在文中的含义:
   3、第六段首句反问以后,紧接着说“它会笑你呢”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4、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者借石榴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第二段运用了什么写法?其表达作用是什么?
   5、“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6、理解“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的含义:
   7、为下列事物(也可自己选定一些事物),写一段咏物寓理的话。
   [示例]壁灯:位置算什么,重要的是发光。
   浪花:
   信鸽:
   松柏:
   螺丝钉:
   参考答案:1石榴花的形态美和精神美。(3段)石榴花骨朵成长演变的过程。(4段) 单瓣花成长演变的过程。(5段)2作者最喜爱石榴的花,因为它既有形态美,又有精神美——面对骄阳的直射毫不避让,敢于抗争。由此引出对单瓣和双瓣花的赞叹,并把它视为“夏季的心脏。”3这是用拟人手法,既生动活泼极富情趣,又巧妙地引出下文,且与“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前后照应。4写法: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感情:赞美那种英勇无畏的品格和敢于斗争、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对比,从而突出了石榴的“个性特色”,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
   5这里连续运用反问、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石榴花开放成长过程中形态色彩的变化,巧妙地赞誉了它的形态美和灵秀美,使读者由衷地产生喜爱和赞美石榴花的感情;6比喻、形象地地了石榴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内在特征”7略


   第二单元
   一、 掌握一批生字词1234567891011
   筹办 攒积 晓谕 引经据典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二、 知道一点文学常识
   鲁迅原名周树林,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过他的散文《风筝》、小说《故乡》、《孔乙己》等。
   三、 学习一种妙想
   《鲁迅自传》线索分明,层次清晰。本文从整体上看,用的是顺叙写法,即以是时间为序自述生平,重点叙述了个人经历中的主要内容,线索非常清楚。另外衔接自然。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的语言特色,如“罢课”一词用得有特色。它通常指反动统治下的进步学生为了一定的革命目标而联合停止上课的斗争。这里借用此词形象而幽默地写出了少年毛泽东敢于反抗旧势力的精神。“抗议”一词用得也很好。在当时那个封建思想充斥的时代,能够敢于对长辈的错误提出抗议,这就是很不简单的了。
   《第一千个球》的小标题的作用。
   《少年爱因斯坦》中过渡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四、重温阅读语段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的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初做小说是一九一八年,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做来登在《新青年》上的。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一本论文,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别的,除翻译不计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和一本编定的《唐宋传奇集》。
   1、“初做小说是一九一八年”中所提到的“小说”即《 》,它是我国第一篇白话小说;“一本回忆记”指《 》。(4分)1234567891011
   2、鲁迅学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弃医从文的原因又是什么?请在文中分别用摘出。(4分)
   学医的原因:
   弃医从文的原因:
   3、文中加点的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4、选文写了鲁迅的哪几次职业的选择,最终选择是什么?(4分)
   5、文中提到的“小计划”是(  )(3分)
   a、准备成立一个共产主义小组。
   b、开始提倡文艺运动,计划创办一个文艺杂志。
   c、准备发起针对清朝的起义。
   d、准备开设一所专治中国人病的医院。
   6、谈谈你对鲁迅人生道路选择的看法以及你所得到的启示。
   参考答案:1、《狂人日记》《朝花夕拾》2、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 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3、这句话说明了他学医的目的是为了振兴祖国。“决意”一词表明作者改变专业是经过反复考虑的。4、一共是三次职业的选择。最终选择了文艺救国道路。5、b 6、可从人生道路选择与祖国利益的关系去思考。


   第三单元
   一、 掌握一批生字词
   勉强(    ) 葱茏(  ) 眷顾栖息(  ) 聆听(  ) 忧郁(  ) 弥漫(  )
    萦回 家喻户晓 携手 妒嫉 嬉戏 饶舌 对峙 温馨 翡翠 淙淙 潺潺 高瞻远瞩 踽踽独行 豁然开朗 花团锦簇 养尊处优 孤苦伶仃 涟漪 
   二、 知道一点文学常识
   《骆驼寻宝记》的作者是陈伯吹,现代儿童文学家。
   《地毯下的尘土》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德 林赛,选自《美德书》
   《巨人的孩子》作者是王尔德的英国作家;
   《蟋蟀在时报广场》作者塞尔登是美国儿童文学作家。
   三、 学习几种妙想
   《骆驼寻宝记》1、反面衬托的作用,作者用将近一半的篇幅来写众多动物在寻宝途中的表现,都是为了下文突出刻画骆驼做铺垫,都是为了从反面衬托骆驼。
   2、语言十分朴实,但却非常鲜明、生动、准确,富有感染力。如写动物们上路寻宝的情形。写骆驼。文中一连用三个生动的比喻“像一艘游艇航行在黄沙滚滚的潮海之中”,“是个非常出色的马拉松长跑家” ,是 “沙漠之舟”,形象地写出了骆驼善于在沙漠中奔跑的特点。
   3、骆驼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有着坚定的信念、战胜困难的通气和百折不挠的毅力。
   4、作者能抓住各个动物的特点进行生动的描绘。
   《地毯下的尘土》1、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直接写米妮的勤劳能干、善良和侧面写小矮人对米妮的赞美相结合。2、成功的心理描写。1234567891011
   四、重温阅读衙段
   ㈠根据文后要求,回答问题 15﹪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件无价之宝!”好消息轰动了整个禽兽国。飞禽走兽们个个跃跃欲试,火烧火燎地要去寻宝。
   大公象扇动着两只比蒲扇还大的耳朵,听到了这个十分离奇的消息。他可不愿错过这个好机会,便背上一千公斤香蕉出发了。他还叫上老伴,好助他一“鼻”之力。金丝猴听到这个消息,二话没说,穿上金光灿灿的丝绒袄儿,又摘了十来个香喷喷的水蜜桃,装进葛藤打结的口袋里,往肩上一搭,也上路了。
   听到寻宝的消息,乌鸦飞出了窝,黑熊钻出了洞,就连正在吵架的老公鸡和老母鸡也言归于好,携手同行,加入了寻宝的行列。那些牛呀马呀羊呀听说远处有宝,也都结伴前往,想碰碰运气。一只大白鹅在兴冲冲地赶路,她盼着寻到宝贝后能一步登天,直上青云,与高傲的天鹅一比高低。一群鸭子欢欢喜喜吵吵闹闹地挤在一起走,有的说找到宝以后平分,有的主张把宝卖掉,买个清水池塘,好让大伙儿舒舒服服、痛痛快快地洗澡。
   1、本文段选自课文《 》(从文体看,这是篇 ),作者 。3﹪
   2、选文第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
   3、作者写了三十多种动物去寻宝的样子,但有详有略,请在略写的语句下边画“ ”。并说说作者写这么多动物的目的是什么? 3﹪
   
   4、仔细阅读文段,说说下列动物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么抓住它们的特点进行描写的。
   大公象: 
   
   鸭子: 
   。4﹪
   5、选文大量用到 和夸张的表现手法,试举例说明。
   3﹪
   6、骆驼寻宝路上的表现能给我们什么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1《骆驼寻宝记》 童话 陈伯吹
   2交代动物寻宝的原因,引发下文情节,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3形象写出这些动物为一己私利纷纷踏上寻宝路的经过,与骆驼寻宝形成鲜明对比
   4大公象---鼻子大,力气大 鸭子------喜欢群居,戏水
   5想象 如“一只大白鹅在兴冲冲地赶路,她盼着寻到宝贝后能一步登天,直上青云,与高傲的天鹅一比高低”,写出鸭子寻宝的心态,切合儿童心理。6、4、我们对于自己的追求,要执着、坚定,追求的目标要健康有益,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充实。(意思相切即可)
   第四单元
   知道一点文学常识
   《乡愁》选自 ,作者      是     诗人。


   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一、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
   蕃、甚、妖、蔓、鲜、劳形、
   二、作者的掌握
   让学生运用表格把作家、作品、作者朝代、对作者评价、名言名句罗列出来,以便于记忆。1234567891011
   三、写法的复习
   《陋室铭》1、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的运用。2、还运用了如引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3、语言上骈散结合
   《爱莲说》1、衬托(正衬、反衬)的成功运用。2、语言的骈散结合。3、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重温阅读语段
   爱莲说-- 周敦颐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可爱者甚蕃( ) 濯清涟而不妖( )
   不蔓不枝 ( ) 香远益清 ( )
   2.翻译文言语句。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填空。
   ①第一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莲花正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_____”,这一结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6、.《爱莲说》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请说说“菊”和“牡丹”在表达文章主旨上起了什么作用?作者对莲的赞美寄寓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多、洗涤、牵连、更加2、对于菊花的爱好,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3(1)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作者用菊花、牡丹分别来正衬和反衬莲花的高贵品质。(3)4、5、世人甚爱牡丹。6、作者用菊花、牡丹分别来正衬和反衬莲花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守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1234567891011
   阅读(二)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__________________;牡丹,_________________;莲,_____________。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本文选自《 》,作者是我国___________时地方哲学家____________。
   2. 把文中空缺的语句前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3.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世人盛爱牡丹 ②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b. ①中通外直 ②出极狭,才通人
   c. ①陶后鲜有闻 ②无鲜肥滋味之享
   d. ①晋陶渊明独爱菊 ②不独亲其亲
   4.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天下之伟观也
   b.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②是谓大同
   c.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尝遗余核舟一
   d. ①不蔓不枝 ②青树翠蔓
   5.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蕃:___________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染:___________
   ③濯清涟而不妖 濯:____________ 涟:____________ 妖:____________
   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__________________
   6.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理解。
   ①作者称莲是花中君子,赋予莲象征意义。其中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沉浮的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象征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象征君子美好资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
   ②本文自始至终采用衬托写法,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衬托_____________,从而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说说“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言外之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莲,花之君子者也。”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周元集 周敦颐 2.略 3.d 4.c
   5. ①蕃:多 ②染:被沾染 ③濯:洗涤 涟:微波 妖:美丽而不庄重 ④亵:亲近而不庄重
   6. ①我惟独喜爱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而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显得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里,(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②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该是有很多人了
   7. ①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②菊花 牡丹 莲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对追逐富贵、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视
   8. 追逐富贵、趋炎附势已经形成了恶浊的社会夫风气
   9. 洁身自好,坚持自己的操守,不与恶浊势力同流合污,正直大度,鄙薄名利,不炫耀自己,等等
   22、 陋室铭---刘禹锡
   (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文章的作者是唐朝诗人______________。
   2.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说这些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______________。
   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______________。
   4.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批注是学习古诗文的一种好方法。请仿照①句的批注,任选一个角度为②句在括号内作批注。
   ①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以名人高雅居室衬托自己居室的高雅)。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
   7、.“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
   8、阅读理解。
   本文开头用类比方法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超凡脱俗的生活情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古人实例,证明“陋”室不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孔子的话回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蓄作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作者在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表现了怎样的情趣和节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刘禹锡2、山不在高,在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将名山、灵水与“陋室”相提并论,强调“陋室”也有“名”“灵”的性质,引出对陋室的描写。3、这里指品德高尚 弹奏4、1)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2)没有(嘈杂的)管弦之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5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6示例:(1)反问句式,突出主旨 (2)引用孔子的言论,强调陋室不陋 (3)把“陋”放在“有”前,强调陋室不陋7.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8、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调素琴、阅金经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惟吾德馨 孔子云:何陋之有9、作者对官僚士大夫阶层不以国事为念、只顾寻欢作乐的腐败生活鄙弃、对官府公事厌倦10 “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二)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倒,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天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234567891011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齁]声( )中[间]( )[曳]屋许许声( )( ) 2.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宾客意少舒.少:(2)不能指其一端指.一端:(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4)奋袖出臂.奋:(5)两股战战,凡欲先走股.走: 3.与文中加点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a. 学而时习之巴蜀之鄙有二僧c.志士不饮盗泉之水d.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2) 人有百手( )a.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b.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d.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4.翻译文中画线句。 5.按要求找出这两段中表示时间的词。(1)表示突然发生的。( )(2)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发生。( )(3)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 ) 6.用“——”画出写一家人由醒到睡过程的词句。 7.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一家人睡去后夜深寂静的氛围?找出具体语句。 8.一家人睡去后,宾客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可用原文回答,也可用自己的话说) 9.第 4段盛赞表演者口技之“善”仍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正面写________ ,侧写_______________。
   10.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浓墨重彩点染由于失火从屋内卧室到邻近火场传来的极为复杂的声响?
   11.“宾客无不变色离席”一句,从哪些方面写宾客犹如身临火灾现场?
   (二) 1hou jian ye hu 2.( 1)稍微(2)指:指明一端:一种(3)说出(4)卷起(5)股:大腿走:跑3(1)a(2)d 4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5 (1)忽(2)未几(3)俄而6“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7以动写静,“微闻有鼠作作索索”8“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或宾客由紧张而松了一口气。9.失火、救火的经过宾客以假为真的神态、动作。10.用五个“百千”组成的长短句式和夸张手法。11“神色”、“动作”、“情感”、“心理”

123456789101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yuwenjiaoan/52582.html

  • 【《社戏》教案一等奖】第1课《社戏》教案

    一、教学目标(一)读出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情感味。 (二)品出人物描写所展现的人情美。 (三)悟出字里行间所表达的作者情。二、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的渲染导入课前播放绍兴社戏的投影片,配上一段江南社戏的乐曲,教师简要解说。同学们,今天我将和你们共同进行一次文化之旅。作为本次行程的...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孙权劝学》七下册作业纸】《孙权劝学》七下23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 过程与方法(1)反复的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课文;(2)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3 情...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寓言诗一首】寓言诗两首同步练习

    【语言基础知识】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获得真知要深入海底,不能浮在表面。2、给加点的字注音。测量( ) 海鸥( ) 大锤( ) 传言( )大厦( ) 尘埃( ) 扇起( ) 喧嚣( )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中华民族的民间故事|《中华民族民间故事三则》同步学习探究训练

    语言基础知识1 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 后悔huǐ 避难nàn 徘徊huí 挣扎zhá b 割断gē 迁移qiān 宁肯nìng 作揖yīc 漆黑...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文言文《推敲》]第29课《推敲》教案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推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这节课,我...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进度表周次 起讫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1 8.31---9。6 《在山的那边》《生命生命》《走一步,再走一步》 6 2 9.7---9。13 《紫藤萝瀑布》《童趣》 6 3 9.14---9。27 综合性学习 6 第一单元测试4 9.21---9。27 《理想》《人生寓言》《短文两篇》 6...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 爸的花儿落了分段|《爸的花儿落了》表格教案

    章节七下第一单元日期1、13主备人李文亚课时2课时课题爸爸的花儿落了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教学...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 蔚蓝的王国读后感|24.蔚蓝的王国

    教学目标: 1.欣赏散文诗优美的语言,体味想象的魅力;2.感悟作者美好的情怀,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在品味文章优美语言的同时,理解作者要表达的复杂情感教学难点:认识作者,展示梦想教学方法:自主讨论,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有人说: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 [七上语文《散步》知识点]《散步》人教七上0

    课题:散步(莫怀戚)设计:关堂所【教材分析】本文作者在写作契机中谈到:一是因为一家人散步这件事让他感到了浓浓的亲情;另一方面有感于同事----美国某汉学家对中国传统美德“孝”的尊崇而让自己产生的感慨:我们中国人丢掉的东西外国人却在学习与继承。由此想到以自己家庭的这次真实的“散步”为外延载体,而把“尊...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 [社戏教案一等奖]社戏教案

    社戏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⒈通过学习本文,了解作品中表达出的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⒉学习文章叙事有详有略的特点。⒊体会文章中描写景物的段落所表现出的诗情画意。【教学目标】⒈注音释义:注音:归省(xǐng)、行辈(háng)、惮(dàn)、絮叨(xǜ d...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