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沈从文_《端午日》教学实录 2份

七年级语文教案 2017-05-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招热情;
2、了解湘西端午习俗;
3、学习虚实相生的场面描写方法。  
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生:中秋节、重阳节。 
    师:谁来补充一下? 
    生1:还有春节、端午端午节、儿童节。(众生笑。) 
    生2:儿童节不是传统节日。 
    师:对。还有补充吗? 
    生:还有元宵节、清明节。 
    师:非常好。我们同学懂得还真多。下面我口占一首七绝,同学们看看是写哪一个节日的?(吟诵)屈原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五月前。龙舟迅疾如流矢,万人喝彩青潭边。(还没背完,众生纷纷举手) 
    生:这首诗写的是端午节。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因为这首诗写到屈原,写到龙舟,这两者都与端午节有关。 
    师:好,我们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篇写湖南人民如何过端午节的短文《端午日》。(板书课题)作者是谁? 
    生(齐):沈从文。 
    师:他有哪些代表作? 
    生(齐):有《边城》、《长河》、《湘行散记》。 
    师:对于沈从文,我补充两点。1、沈从文小学毕业,(生笑)大学教授,(生哗然)完全是*——(生)自学成才。2、如果你进了新华书店,看见沈先生的书,你最好把它买下来;如果你买下了沈先生的书,最好把它打开来看看。(语速稍慢,吸引力要强)(生笑)只要做到这两步就够了,因为你一旦打开沈先生的书,你一下子就会被他笔下所描写的充满神秘色彩的湘西世界所深深吸引!(师神情专注,生露出向往的神情)但愿我们大家多亲近文学,和书交朋友,好不好? 
    生(齐):好! 
二、朗读课文,寻找突破点,牵动全篇
   师: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1、遇到不会读的字自己查工具书;2、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一下在端午节这一天湖南人民举行了哪些活动? 
    (生朗读课文) 
    师:有人读完了,有人没读完也停下来了,因为他看到其他人停下了。这种习惯不好。你没读完,你就继续读吧! 
    (部分学生继续读书) 
    师:读完了吗? 
    生(齐):读完了。 
    师:那你们找的是哪句话呢? 
    (学生三三两两地举起了手) 
    师:没找到的人快速跳读课文。(有学生在轻声地交流,举手人数渐多)是哪句?齐读一下。 123456789
    生: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的竞赛,直到天明方能完事。 
    师:好!也就是课文的第三小节。一共写了几项活动? 
    生(齐):两项。 
    师:第一项——(生齐)船和船的竞赛。 
    师:用四个字概括一下—— 
    生1:船船竞赛。 
    生2:赛船比赛。 
    生3:龙舟竞赛。 
    师:非常好。三个字呢? 
    生(齐):赛龙舟。 
    师:(一气呵成)两个字呢? 
    生(齐)赛船。 
    师:非常好。这就是概括能力。我们就采用三个字吧。(板书:赛龙舟)第二项活动是什么? 
    生(齐):人鸭竞赛。 
    生1:我不同意这个说法。“人鸭竞赛”就像人和鸭在赛跑,最好改为“追鸭比赛”就不会引起歧义了。 
    师(击掌赞叹):好极了。(众生颔首)三个字—— 
    生(齐)捉鸭子。 
    师:两个字—— 
    生(齐):捉鸭。 
    师:好。(板书:捉鸭子)(稍停,指“赛龙舟”)这是第几小节写的? 
    生(齐):第一小节。 
    师:(指“捉鸭子”)这个呢? 
    生(齐):第二小节。 
    师:好。同学们,刚才我们找到了课文的第三小节,通过第三小节,一下子就拎动了全文。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研读语文课文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一点突破法”。在这里,我特别要提及的是我当年的恩师姚烺强先生,他是“一点突破法”的创始人。
 
三、深入学习,模拟采访
    师(顿一下):我们已经理解了课文的基本思路,下面我们就一起到湘西去看看他们到底是如何赛龙舟捉鸭子的。(顿一下)为了使大家更好地了解湘西习俗,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好的学习形式,大家帮助想想,采用何种形式呢? 
    生(七嘴八舌地):课本剧……自读积累……记者采访…… 
    生:我认为课本剧不行。因为本课没有剧情,不好表演。最好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 
    师: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学习方式最好由学生自定】 
    师:那谁来扮演记者? 
    生(十分积极):我! 
    师:那我们就让女生扮演记者吗!记者来到湖南采访端午习俗,一找就找到一位—— 
    生(七嘴八舌)划船的青年……年长者…… 
    生:我认为最好是遇到一位老大爷。因为老大爷经验丰富。 123456789
    师:行吗?(生点头表示同意)理所当然,老大爷就由我们的男生扮演了。那么,记者采访的问题来自哪儿呢? 
    生(齐):书上。 
    师:对!记者必须通过认真阅读课文,从文中提取出问题。而我们的老大爷,也必须深入研读课文,揣摩记者会从哪些方面提问。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女生可以边读边用一张纸整理一下问题。 
   (生按要求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都读好了吗?下面男生与男生,女生与女生自由组合,交流交流。可以下位。 
    (生自由组合) 
    师:好了吧?那么就有请老大爷。(学生比较紧张,无人自告奋勇)大家推荐推荐。(众生推荐陆宇晨,陆上)老大爷您也别紧张,你回答不出来,身后有这么多兄弟可以帮助你,我呢,算不算?(众男生:算!)谁来做记者?(众女生举手)那这样吧,为了让较多的人有锻炼的机会,我们规定每个记者只允许提一到两个问题,好吗?(生齐:好!)谁先来?  
   (一女生上,接过麦克风) 
    记者1:老大爷,您好!我是来湖南采访的记者,请问一下你们这儿每年端午节都举行哪些活动呢? 
    陆:(佯装咳嗽)我们这儿吗,每年端午节都会赛龙舟、捉鸭子的,很是热闹。 
    记者1:哟,那看的人多吗? 
    陆:多,多,多!河两岸全是人啊。男女老少,家家户户都出来了。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生1下,另一女生上) 
    记者2:老大爷,请问你们这儿的龙舟是什么样子的? 
    (师示意“老大爷”调动下面的学生参与) 
    陆:这个问题吗,请我的朱老兄来帮我回答。 
    朱鸣骐:(站起,模仿老大爷的神态、语气)我们这儿的龙舟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 
    记者2:谢谢老大爷。
  (下,另一女生上) 
    记者3:老大爷,你们这儿龙舟上都有哪些人,他们是如何分工的? 
    陆:请刘兄帮助回答吧。 
    刘宇君:一条船上吗,有12-18桨手,还有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专门划桨,带头的坐在船头,手拿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方向。擂鼓打锣的坐在船中,他们用鼓声调理节奏。 
    记者3:谢谢。
  (下,另一女生上) 
    记者4:请问老大爷,龙舟竞赛获胜的都能领到奖赏? 
    一男生:(主动站起)我来回答。凡获胜者都能领到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 
    记者4:那捉鸭子是怎么回事呢? 
    陆:请缪老兄(指教者)回答一下。(众生笑) 123456789
    师:这个问题还是请其他更为博学的人回答吧。顾元祥老兄,你来回答 。 
    顾:(模仿老大爷的神态、语气)龙舟赛过之后,士兵把30只绿头长颈的大雄鸭放进河里,人们争相捕捉,凡捉到的尽归其所有。 
    记者4:谢谢老大爷。 
    (下,又一女生上) 
    记者5:老大爷,我想问一下,你们这儿为什么要赛龙舟和捉鸭子呢? 
    陆:这个吗…为了纪念屈原。你再问问缪老兄吧。 
    师:他刚才的回答是对的,只不过说得不具体。我建议同学们课后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一下相关知识。行吗? 
    生(齐):好! 
    记者5:谢谢。我的采访结束了。 
   (下,陆下) 
    师:对刚才的采访过程,谁来评点一下。 
    生:我觉得的几位老大爷和记者表演得都挺像回事的(众生笑)。而且,采访的问题基本上都是从课文中提取出来的,重视了课文。 

四、读写结合 
    师:说得好。刚才的几位记者都问到了关于赛龙舟的情况,我想问一下,赛龙舟的情形是怎样的呢?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描述一下。 
    生(七嘴八舌地):“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师:你们认为读得怎样? 
    生(齐):不好!没感情。 
    师:再来一遍!感情充沛一点,读出气势。 
    (生齐读) 
    师:读得很好。这是一个场面描写。(板书:场面)鼓声、锣声、呐喊声,这是场面描写中的—— 
    生齐:实写。 
    师:“便使人想起……”这是—— 
    生齐:虚写。 
    (板书:实写、虚写) 
    师:正是这里运用了虚实相生的写法,使得场面描写特别生动。下面我们来进行一项练习。课文第二小节写捉鸭子,场面写得很简略。我们来试着运用虚实相生的方法,以“兵士们将30只绿头长颈的大雄鸭放进河里”为开头,将捉鸭子的场面写得具体一点。给大家5分钟时间,看谁写得多。 
    (生奋笔疾书,5分钟后) 
    师:时间差不多了,许多同学己经写了二百多字了。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1、2:(略,教师相机点拨,着重强调虚实相生方法。) 

五、小结延伸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湖南人民是如何过端午节的,并且练习了场面描写的方法。课后,请同学们一网查一下湖南端午节的相关习俗,作为一个探究性练习。下课! 123456789

教学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在继承语文教育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四条基本的课程理念,其中一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主张“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我以为,这是一种全新的人本主义的语文教育理念。《端午日》一课的教学构想就是基于此而设计的。其特点有三: 
    1、这是一个着眼于学生的设计,而不是为教师的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整个设计以激发学生思维为核心,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选择了“记者采访”这一教学策略,将思考、质疑的主动权全部交给了学生。 
    3、将学生不但看作教育的对象,更是视为教育的资源,而且是基础性资源。学生既有的关于民风民俗的经验知识、对民风民俗主动探究的积极性,都是教学的动力之源,能量之库。 
    当然,这堂课的存在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既然是教学中的基础性资源,其积淀的多与少,思维的深与浅,探究意识的强与弱,必然会影响教学的成效。本堂课中学生提的问题偏于肤浅,拘泥于课本,就是这个缘故。改进的措施是,课前指导学生对端午民俗作一些调查研究,打开其视界,发散其思维。 
    另外,人本教育并不是主张教师彻底的无为,而是要求教师要将影响化于无形。本课教学中若能在参与学生的交流方面将教者作为一个老大爷的角色落到实处,教学效果会更佳。

 

专家点评:

缪爱国老师的《端午日》教学,用他的行为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课改范例,从中我们看到了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积极探索精神。

这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首先,关注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教者注重挖掘人的潜能和人文气质,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较好的统一。课堂上,教师不是以固定的内容教给学生,而是带着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真谛。以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同学们在想象和活动中体会、再现湘西风俗风情。一上课对作者沈从文的简单介绍,就让学生露出钦佩向往的神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健康的发展。可以说,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感染,也是一种不知不觉的熏陶。

其次,创设了较好的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这堂课较好地把握了新课程的阅读理念,重在学生的感受、体验,整体感知、理解,较好地整合了问题和活动,创设了情境。课堂以非常清晰的板块方式呈现在大家面前。教者设计了三个板块:一、初读课文,根据第3节了解课文写的两件事;二、用同学们喜欢的“采访”形式来再现“赛龙舟”的情景;三、将赛船高潮部分(“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虚实结合的写法迁移到“捉鸭子”场面的想象写作训练。第一板块一下就理清了文章思路;第二板块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活动的主人,他们在认真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尽情表现,获得发展;第三板块不是简单的读写结合,而是在学习课文重点部分的基础对文章的再研读、再发现,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多角度创造性阅读的理念。教学情境的巧妙设计,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体验者、发现者、创造者。123456789

再次,致力于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较好地创设了和谐、民主的气氛,赛龙船民俗风情的再现,是课本剧表演、对话、采访还是其他形式,教者采取的是与学生商量的口气来确定的。课堂上,教师留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思考,尤其是让“记者”与“记者”、“老大爷”与“老大爷”商量的环节,学生可以越位,自由合作,在探讨的的过程中取长补短。赛船高潮部分的朗读,让学生自我评价,然后越读越好。同时,教者还把自己作为老大爷的一员,在课堂上始终作为一个参与者的角色。教者适时的点拨,合理的组织,都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设良好的空间。这样,教者毫不吝啬地把阅读、思考、活动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共同合作中得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提升。

另外,较好地体现了教者的教学机智和教学个性。对沈从文的介绍,学生概括课文两件事时的语言训练,对学生亲近书爱读书的点拨,“一点突破法”的介绍运用,加上适时的鼓励,恰当的手段,习惯的培养,都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得到了和谐的发展。

应该说,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堂好课。

当然,作为一个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来说,教学中还存在值得探讨的地方。

一是在学生完成“记者采访”活动结束时,教者应适时将学生对文本的再现紧扣课文内容予以点拨,而不是单就学生采访表演进行评价。从实录看,学生的采访活动基本上只是停留在课文的复述层面,教师如果能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概括、挖掘,学生将更有收获。

    二是媒体的使用问题。学生对“捉鸭子”场面的想象描写,如果能借助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习作,让学生读,让学生分析,再让学生修改,效果肯定不一样。

苏教七上《端午日》课堂实录
  安徽庐江四中夏晓华(231500)
  一、导入新课
  师:昨天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谈谈,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生1:有中秋节,端午节。
  生2:有春节,重阳节。
  生3:还有国庆节、儿童节。
  生4:国庆节、儿童节不是我国传统节日。
  师:对。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生5: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的。
  师(多媒体展示):对。我们齐读一下……
  生(齐读):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是夏季里一个重要的节日。一般传统的说法,认为端午节源自于纪念屈原的活动。
  师:有诗为证……
  生(齐读):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师:我们这里过端午节有哪些习俗,你们知道吗?
  生:插艾叶,插菖蒲,吃粽子。
  师:端午这天,各地的习俗不完全相同。(多媒体展示)有的地方挂荷包、拴五色丝线、写符、念咒。下面我们打开课文,来看看作家沈从文是如何记叙他的家乡的端午节的习俗的。
  (多媒体展示课题及沈从文的几张照片)
  二、研习课文
  师:我们首先熟悉一下作者。同学们共同阅读102页的注释①。
  (生齐读)
  师:哪位同学来给大家朗读一下课文?知道我们的要求吗?
  生(齐声):正确、流利、有感情。
  生1朗读。
  生2:我觉得他朗读的声音较洪亮,也很流利,朗读水平较高。123456789
  生3:他没有读错字,说明他课前查了字典,但他在朗读“赛龙舟”一节时,没有激情,没有把那种激动人心的场面读出来。
  师:你觉得应该怎样读?
  生3:我觉得要更激昂些,声音逐渐高起来。
  师:好,你能给大家示范一下吗?
  (生3读后众生鼓掌)
  师:他的朗读确有水平,刚才的掌声说明了大家对他的肯定。
  师:再迅速的回忆一下课文,说说本文给我们介绍了湘西地区端午日的哪些民俗风情?
  生1: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吃早中饭,赛龙舟,赶鸭子。
  生2:他说的吃早中饭不是习俗,那里的人早早吃午饭,是为了去看赛龙舟。
  师9:啊,吃早中饭是为了去看赛龙舟,除了这一点,湘西地区的端午日的民俗共有五种。在这几种民俗中,作者介绍时是否平均用墨?
  生:有详有略,详写赛龙舟,略写赶鸭子,其他三种一笔带过。
  师: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生1:大约赛龙舟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生2:赛龙舟可能是当地过端午节最主要的节目,所以应该详写。
  师:你们讲的很有道理,说明你们读书时有了自己的思想。作者这样安排材料,做到了详略得当,让读者充分了解了当地的民俗,这种写法值得同学们借鉴。
  师:读书时要认真体会作者写得精彩的地方,经过揣摩、品味,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写作水平。下面我们用下列句式说一段话
  (多媒体展示)“我发现______(句子或词语)写得很精彩,它写出了________。”
  生1:我觉得描写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赛船时的外貌和动作的句子写得好。
  师:你把有关句子读一下。
  生1(读):浆手每人持一只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只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师: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生1:这些句子运用了一系列写动作的词,如:持、划、拿、挥动、指挥、敲打、调理,准确而生动的表现了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的特征和赛船时的热烈气氛。
  师:这些句子也正是我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这位同学看来认真预习了课文。
  (多媒体展示这些句子并配音)
  生2:我觉得开头的一句“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中的“莫不”用得很好,它突出了端午节在当地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一个重大的喜庆节日。
  师:是啊,“莫不”是“没有一个不”的意思,由此可看出端午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生3:我认为第三段的“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写得很精彩,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热闹的场面。
  师:是啊,这一句总提两个竞赛,人和鸭子也竞赛,这一句真幽默。
  生4:我觉得最后一段“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一句中的“直”和“方”用得好,表明了端午日全民同乐时间之长久。
  生5:第一段“上午11点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一句“就”写得好,从这一句可知道,当地人平时吃饭不很早,那一天吃得那么早,是为了去看赛龙舟,由此可知赛龙舟在当地人心目中的地位。123456789
  生6:第二段结尾“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一句,作者展开联想,描写出赛龙舟竞赛达到高潮时的情形,催人遐思鼓声冲天、士气高昂的种种景象。
  师:对!这种运用联想的写法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同学们正值想象力旺盛的时期,我们平时在写作时不妨多运用联想和想象,尽量把作文写得更精彩些。下面我们看下一个问题:
  (多媒体展示)在这样的热烈场面下,如果你在岸上观看,或者你就是捉鸭子的人,或者你就是河中的鸭子,你会想到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1:如果我是观众,看到赛手们挥汗如雨,奋力划桨的情景,我一定会向他们大声呐喊:“加油,加油!胜利就在前头!”
  生2:如果我是鸭子,我一定游得飞快,我不能被他们抓到,被他们抓到命就没了。
  师:那当然。
  生3:如果我是捉鸭子的人,我就想,我要把鸭子抓住,晚上就可以烧着吃了。
  师:你有点好吃,不过我想,那时,捉鸭子的人恐怕不仅仅只这样想吧?
  生4:捉住鸭子是荣誉,那是金钱换不来的。
  师:与我心有戚戚焉,我也是这样想的。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全文什么地方写得最精彩?
  生齐答:当然是赛龙舟一节了。
  师:是啊。赛龙舟的场面很激烈,取得胜利很光荣,我们想一下,赛龙舟*什么才能取得胜利?
  生:团结,合作。
  师:对,团结合作的精神是我们在很多方面取得胜利的保证,从大的方面看,无论是我们战胜禽流感,还是最近的神舟6号发射成功,无不是团结合作的成果。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也应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这样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三、探究、研讨
  师:我国的传统节日很多,(多媒体展示)眼下,越来越多的洋节日(例如圣诞节)在中华大地悄然兴起,你对这一现象有何看法?
  生1:我觉得过洋节日很好,例如过圣诞节,我们可以得到礼物。
  师:圣诞老人送礼物确让人开心。
  生2:过愚人节最有意思,愚人节应当移植到中国来。那样还会增加中国和外国的感情。
  师:有道理。增加友谊是双方的,我们现在有很多人在过洋节日,不知外国人是否过端午节?
  生3:肯定不过。
  师:为什么?
  生3:外国没有屈原。
  师:那中国有圣诞老人吗?
  生4:圣诞老人是中国引进来的。
  师:那外国为什么不引进屈原吧?
  生5:我认为他们的说法不对,中国有着灿烂的文化,我们应当过中国的节日。
  生6:外国人不过我们的节日,是因为中国的经济不发达。
  生7:圣诞节是外国的节日,作为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不应当过,我们要过就过我们的传统节日。
  师:我同意你的看法。外国人过他们的节日,无可厚非,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要搀和呢?我打个不一定很恰当的比喻,你的邻居家生了个孩子,他家放鞭炮庆祝,这很正常。但你家为什么也放鞭炮庆祝呢?这就让人不大理解了。
  生8: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对人类文明做出过重大贡献,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虽然我国的经济还不很发达,但我为我是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我以后不过外国人的节日了。
  生纷纷表示赞同
  师:与有些人只过洋节日,忘掉我们传统节日相反,有一个国家很重视端午节……123456789
  生(齐答)韩国。
  师:原来你们也知道啊。2004年,韩国准备将端午节列入该国国家遗产名录,并将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端午节的由来地湖南岳阳市表示:“坚决捍卫我们的端午节!”为什么非要等到外国抢我们的节日时,我们才慌了呢?
  四、布置作业
  师:看样子同学们还有很多话要说,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讨论到这里,如果余兴未了,我们课下再讨论。下面布置作业,希望各小组发扬团结合作精神,先选定题目,制定计划,认真查阅资料,在下星期一前,上交作业。
  (多媒体展示)
  综合实践研究课题:
  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的传说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食俗
  端午节的诗词
  
  好,下课。

123456789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yuwenjiaoan/52086.html

  • 【《社戏》教案一等奖】第1课《社戏》教案

    一、教学目标(一)读出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情感味。 (二)品出人物描写所展现的人情美。 (三)悟出字里行间所表达的作者情。二、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的渲染导入课前播放绍兴社戏的投影片,配上一段江南社戏的乐曲,教师简要解说。同学们,今天我将和你们共同进行一次文化之旅。作为本次行程的...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孙权劝学》七下册作业纸】《孙权劝学》七下23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 过程与方法(1)反复的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课文;(2)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3 情...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寓言诗一首】寓言诗两首同步练习

    【语言基础知识】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获得真知要深入海底,不能浮在表面。2、给加点的字注音。测量( ) 海鸥( ) 大锤( ) 传言( )大厦( ) 尘埃( ) 扇起( ) 喧嚣( )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中华民族的民间故事|《中华民族民间故事三则》同步学习探究训练

    语言基础知识1 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 后悔huǐ 避难nàn 徘徊huí 挣扎zhá b 割断gē 迁移qiān 宁肯nìng 作揖yīc 漆黑...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文言文《推敲》]第29课《推敲》教案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推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这节课,我...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进度表周次 起讫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1 8.31---9。6 《在山的那边》《生命生命》《走一步,再走一步》 6 2 9.7---9。13 《紫藤萝瀑布》《童趣》 6 3 9.14---9。27 综合性学习 6 第一单元测试4 9.21---9。27 《理想》《人生寓言》《短文两篇》 6...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 爸的花儿落了分段|《爸的花儿落了》表格教案

    章节七下第一单元日期1、13主备人李文亚课时2课时课题爸爸的花儿落了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教学...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 蔚蓝的王国读后感|24.蔚蓝的王国

    教学目标: 1.欣赏散文诗优美的语言,体味想象的魅力;2.感悟作者美好的情怀,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在品味文章优美语言的同时,理解作者要表达的复杂情感教学难点:认识作者,展示梦想教学方法:自主讨论,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有人说: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 [七上语文《散步》知识点]《散步》人教七上0

    课题:散步(莫怀戚)设计:关堂所【教材分析】本文作者在写作契机中谈到:一是因为一家人散步这件事让他感到了浓浓的亲情;另一方面有感于同事----美国某汉学家对中国传统美德“孝”的尊崇而让自己产生的感慨:我们中国人丢掉的东西外国人却在学习与继承。由此想到以自己家庭的这次真实的“散步”为外延载体,而把“尊...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 [社戏教案一等奖]社戏教案

    社戏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⒈通过学习本文,了解作品中表达出的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⒉学习文章叙事有详有略的特点。⒊体会文章中描写景物的段落所表现出的诗情画意。【教学目标】⒈注音释义:注音:归省(xǐng)、行辈(háng)、惮(dàn)、絮叨(xǜ d...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