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内容|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案学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2017-05-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语文教案】

第三单元 美文美读,美意美景

               1.春
           2.济南的冬天
           3.山中访友
           4.秋天
                      5.古代诗歌五首

兴趣情境导引
师:大自然的美景,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五彩缤纷,美不胜收,都会在同学们的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请同学们说出描写自然景物的古今名句。
生1:千里莺啼绿映红,山村水郭酒旗风。
生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生4: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生5:……
师:说得真好,老师还想问问大家,你们都已经历过十多个春、夏、秋、冬了,能否用饱含情感的话说说你在每个季节里的深刻感受?
    生1:当我看鲜花遍地盛开的时候,心中就会涌起一种喜悦,快乐的情怀。
生2:到了夏季,我会感觉它的热情,到了秋季我会品尝收获的滋味,到了冬季我会学腊梅笑傲风霜雪雨。
    师:这说明美好的大自然往往会触发我们心中美好的情感。下面我们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描写自然景物的古今诗文。这个单元的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多数出自名家之手,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等。欣赏这几篇课文,既是提高读写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

难点互动探索
难点问题1 美文美读
生:老师,我初步看了本单元的课文后,就想问您一个问题,就是对于我们初一学生来说,学好本单元最重要的一条是什么?
师:老师以为,学好本单元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要做到美文美读。
生:您能不能和我们说说什么是“美文美读”呀?
师:好,大家看了本单元《春》、《济南的冬天》、《山中访友》、《秋天》及《古代诗歌五首》这几篇课文,都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呀?
生:这些古今诗文写得都很美。
师:说得不错,像这样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遐思,美的启发的文章,我们就把它们称之为“美文”。
生:噢,我明白了,那么为什么要美文要美读呢?
师: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的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我想用这句话来解释那就再恰当不过了。接下来老师想问你一个问题:你读了朱自清先生的《春》之后,你觉得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我想想,我认为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抒发一种热爱春天、赞美春天、歌颂春天的那种兴奋、喜悦之情。
师:那你是怎样获得这种兴奋、喜悦之情的?
生:读的过程中感受出来的呀!
师:对呀,这就是所谓的“美读”呀,也就是说对文学作品进行朗读和背诵。简称为诵读。作品的思想、感情以及意蕴等是可以通过读书而领悟出来的。
生:那为什么通过诵读就能体味出作品的思想、感情以及意蕴呢?
师: 这是因为再好的内容都要通过声音来表达。语文离开了诵读,就不成其为语文。阅读学家萧乾对此曾做了个绝妙的比喻,他说:“文字是天然含蓄的东西,无论多么明显地写出,后面总还跟着一点别的东西:也许是一种口气,也许是一片情感,即就字面说,它们也只是一根根的线,后面牵着无穷的经验。字好像是支票,银行却是读者的经验库。‘善读’的艺术即在如何把握着支票的全部价值,并能在自己内在的银行里兑了现。”“票面的数目总是骗人的,实数是无限地大。一个字在经验库里也许能兑现出十年的悲喜来。它不像理智的价值,条理素淡地陈列着。诉诸情感的价值里有着缤纷的彩色,禽兽风涛的鸣声,各样的触感,各样的嗅觉;而隐藏在这些里面的,也许还有个理智的价值。如果你不曾感觉出这些,那价值就无从捉到(那价值似乎永不能为人全部捉到)。如果在你的经验库里没有那些现款,纵想感觉,也仍难兑现。”1234567891011
生:老师,怎样才能做到美读呢?
师:这里面的学问可多了。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从文章的语言本身入手。今天老师借用宋代文学批评家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下字贵响”。来谈如何把握文章的语言。这里“下”是“写作”的意思。“响”是指“情思”。 
生:我想这句话的意思可能就是告诉我们好文章贵在有“情思”,实际是在要求我们在诵读的时候要读出这些美妙的情思,才算是做到“美读”吧。
师:你真聪明!你想想,大凡文章,都不会没有情思,写文章的人是有了情思再发为文辞。而读文章的人是有了文辞再了解情思。这“响”呀,自然是有悲哀、怨恨、欢快、舒畅之响;有慷慨、悲壮雄浑之响;有同情、厌弃、缠绵、依恋之响;还有芬芳、洒脱、飘逸之响等等。如果要想将这些人间的绝妙之“响”充分表现出来,离开了诵读,是很难以把握的。
生:我明白了。
生:老师,听您这一番话,我终于明白了,诵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诵读能否过关,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风格。还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从文章中所受到美的熏陶。并以此来达到提高听、说、写的能力。
师:对,希望同学们以此为起点,扎扎实实地练好诵读这一基本功吧。
相关知识链接之一                诵读常识
文体不同,诵读的要求也不同。
一、散文的诵读。这些文体的语言均属于散文语体。其特点是词语材料、修辞方式的选用都比较广泛,句式灵活多变,短句居多,适当穿插长句,结构自由。如:老舍的朱自清的《春》、《济南的冬天》、李汉荣的《山中访友》等。这类文章有的要求背诵(或精彩片断或全篇),有的不要求背诵,但要反复朗读。古人云:“读书十遍,其意自见。”在诵读这类文章时,语速或快或慢,语调或高或低,感情或飘柔似水,或激越奔放,或如泣如诉、或怒发冲冠,都要随着字里行间的情感的变化而变化。
二、诗歌的诵读。诗歌包括诗、词、曲。诗歌的语言集中凝练,具有鲜明的韵律和节奏,优美的诗歌还具有浓浓的抒情意味。“诗者,志之所言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语)。如:何其芳的《秋天》,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不长,只有三节,却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这是栖息在农家的秋天,是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是梦寐在牧羊女眼里的秋天,是充满诗意的秋天;曹操的《观沧海》一诗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辛弃疾的《西江月》描述了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所见到的农村夏夜的优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农事丰收的喜悦。诗歌一般都要求背诵,在背诵时,就要 抓住其韵律与节奏的特点,通过熟练的背诵,达到了解诗歌“志之所言”的目的。
相关知识链接之二           朗读的技巧
  一、停顿
通常不管是说话或朗读很自然都要换气,就是话与话之间的停顿时间。此停顿不只是生理上的需要,也可用来表情达意,使听话的人更能领略说话者或朗读者的意思。1234567891011
停顿时间的长短与段落、句子与标点符号都有关连。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停顿时间最长,接着是句子与句子之间,而标点停顿的时间则较短。以标点符号来说,又因符号不同而停顿的时间也跟着改变。句号、问号、感叹号与删节号的时间较长,分号、破折号、冒号次之,逗号较短,顿号最短。有时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由于语气的需要也要暂时停顿,这种停顿虽也有断句的作用,但是气不可以中断。
二、速度
文章的体裁和内容影响朗读的速度,通常表现高兴、紧张、害怕、激动、愤怒等内容时速度较快,悲伤、失望、生病、哭泣等内容的速度较慢。
不过,跟停顿一样,速度也不是坚守原则一成不变。为了更准确表达作品的情感,可随时有变通的处理方式,务必要灵活运用。正如唱一首歌一样,有人能把歌曲的速度和该停顿的地方处理得宜,也就是诠释得很恰当,就能引起聆赏者内心的共鸣。反之,若把握得不得当,旋律不对或节奏不准,我们就说他唱得不好。“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这一句话,也可作为朗读技巧的重要参考。
三、轻重
因为重读的字词不同,感觉所强调的重点就不一样,重音用得适切,可以使语句的意思更加鲜明,而表达不同的意义。
四、升降
升降指的是语句里的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语句里有了这些变化,才会有动听的语调。所谓声音的高低升降就是抑、扬、顿、挫的搭配。搭配得宜,节奏感好,词句就富有音乐的美感。句调的升降变化,虽是对整句说的,但是一句话句调特别显著的变化,却是表现在最末一个音节上。一般句调有四种变化:
高升调:前低后高,语气上扬,表示鼓励、号召、反问、申诉等感情。
降抑调:前高后低,语气降低,表示果敢、坚决、自信、赞扬等感情。
平直调:整句语句平直舒缓,没有明显的高低变化,表示悲痛、冷淡、庄严等感情,一般的叙述或说明也用平直调。
曲折调:句子的高低,有曲折变化。一般开始和结尾,声音都比较低,中间声音升高,表示惊讶、怀疑、讽刺、双关等复杂的感情。 
范例1  如何美读《春》?
分析:
著名朗诵家瞿弦和说过:“每当我看到一篇令人激动的作品时,随着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实词的描绘,我常常在脑海中出现许多具体、生动、形象的画面,我仿佛看到静静的小河、热闹的结实、战斗的英雄、胆小的懦夫……”如此看来,认真地朗读文章,不仅能够有效进入作品意境,而且能提高想像、联想能力。
当我们亲密接触《春》这篇课文时,我们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会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会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励。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我们可以边读边想,仿佛真能觉得春风在轻轻抚摩着自己,仿佛能陶醉在泥土、春草、花儿散发出的芳香中,还可以听到百鸟和鸣的美妙歌声,将自已完全置身与大自然春的怀抱,对春的欣赏之情油然而生。
请同学们带着喜悦的心情,欣赏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情感。
解答:
1.读准下列加点的词语
酝酿(yùn niàng) 黄晕(yùn)迷藏 (cáng) 应和(hè) 嘹亮(liáo)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báo) 披着蓑(shuō)戴着笠(lì)  静默 (mò)  抖擞 (sǒu)1234567891011
2. 朗读。
①朗读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喜悦和希望。基本语调是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语音越自然、质朴越好,切忌拿腔拿调。
②朗读的层次要清楚,参考结构分析。三大部分之间,略有较长停顿。在停顿时,做到音停意不停,语断情不断。感情的三个阶段是:盼春—绘春—赞春。
③朗读时,把握住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特点,头脑中要出现一幅一幅的图画。
④在背诵的基础上,练习表情朗诵。每个同学把自己的朗诵录下音来,有条件的录下来,交给教师。
解题方法链接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文章的前提。
(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象,这是朗读好的基础。
(3)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范例2 怎样朗读好《济南的冬天》第三自然段?
分析:
本段的朗读重点应放在对文中描写部分,首先要进入作者精心营造的那种由衷的赞美的情境中,并让这种气息环绕在你的身边。然后要用柔和的语调读顶着“白花”的“看护妇”、 “带水纹的花衣”、 “山的肌肤”“镶银边”“露出粉色”“害羞”,接着就要突出“顶、镶、穿、露”等动词丰富的表现力,用画家的感觉向听众传达那为薄雪覆盖的小山的那种秀美景色和娇美情态。力争通过自己的朗诵充分把雪的光、色、态出色地展现在听众们的面前,使人获得一种完美的艺术享受。
此外,还须注意朗读时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充分凝聚了作者的情感。朗读时,注意宜用较轻声和喜爱欣赏的语调读。这样我们可以较为出色地把握这一自然段的朗读了。
解答:
如果我们能领会本段作者所要表现的情思,就能深刻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激起我们与文章的内容相应的感情,再恰当地掌握重音和停顿,朗诵时就会感情充沛,节奏鲜明,使听众受到强烈的感染。
解题方法链接
把握重点,精雕细琢。
范例3  第五自然段是《山中访友》的精彩段落,我们应如何美读?
分析:
不知同学们注意了没有,这实际上是作者的心灵与大自然对话的精彩语段。在朗读时,我们首先要把自己想像成作者李汉荣。他远离了城市的喧嚣,独自进入深山老林,见到老桥、树林就像见了老朋友、知己,见到了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蚂蚁就仿佛看到了姐姐、妹妹、大嫂、大哥、爷爷、弟弟、小弟弟们,这么多的“人”聚集在一起,真像是一个大家庭。置身于这样的场景中,他喜出望外,那颗为尘世所累的心彻底放松了,那些自然景物幻化成亲朋好友,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来,同学们,让我们与作者的身心一起放松,带着对自然景物的亲近与赏识,与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蚂蚁小弟弟们酣畅地交谈吧!
解答:
如果说爱心是动力,想像力是大船,童心是航标,好奇心是舵手,那么就让我们的“心船”驶向大自然吧。如果我们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用好奇的眼光,用丰富的想像力,用饱含爱心的声音,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对话,那么就会有美景在胸的情怀。
    解题方法链接1234567891011
朗诵好本段的关键在于要有丰富的想像力。
范例4   如何读出《秋天》这首诗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分析:
学习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现以诗的最后一小节为例来谈这个问题。
作者在这里用最精粹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特有的景致,充满诗情画意。以问句出现,语言摇曳多姿。“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牧羊女”可曾见过“栖息在农家里”“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那牛背上的笛声是否表达过、勾起过少女的情怀?这时不妨让我们揣摩一下,也许她的眼里一定写满了秋天的景象,她的心里一定微颤着喜悦与梦想。
解答:
一至三句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起,使人想见野草寥廓,溪水清洌,秋天到来却变得清静了,人在寂静时大都反观自身,倾听心灵之声。朗诵这三句时,速度不能太快,要注意自然停顿。第三句作为过渡,声音可略上扬,具体表现为“何处”要强调,需加重语气,“去”字的尾音要渐弱。为第四句话引起听众的思考,做好铺垫。而第四句作为问句出现,应突出“香与热的笛孔”,用来表现“牧羊女”喜悦与梦想。
最后一句语意凝练而含蓄,要和前三句形成鲜明对比,速度放慢,语调轻缓,注意停顿,头部、眼神可适当转动。给听众留下联想和回味的余地。
解题方法链接
朗诵诗歌时,要注意节奏鲜明,并根据作品的基本节奏采取相应的速度。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稳、稍慢些。就一首诗来说,朗诵速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并具有一定的变化。
范例5   诵读《古代诗歌五首》应注意些什么?
分析:
初一同学诵读古诗的通病是急于成诵,读的速度太快,节奏感不强,这就不利于感悟与理解。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认为这须从读诗的节奏训练人手。下面介绍古诗节奏划分一些常识。
古诗的节奏一般按音节划分。四至七言句的节奏类型依次是:
xx/xx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四言句)
xx/xx/x如“客路/青山/外”(五言句)
xx/xx/xx如“西风/古道/瘦马/”(六言句)
xx/xx/xx/x如“旧时/茅店/社林/边”(七言句)
但有时需根据意义加以调整,以避免读破词语,如“海日/生/残夜”“七八个星/天外”“稻花香里/说/丰年”。
解答:
《古代诗歌五首》中有多种诗的体式,节奏类型各不相同,用上述所说的古诗诵读节奏划分的方法来进行这种训练,一方面可以使大家养成一个良好的诵诗习惯,另一方面又可使大家终生受益。为了能够尽快地培养同学们的古诗诵读的节奏感,我们建议大家首先要认真听老师或者示范录音的范读,课后好好揣摩,玩味,一人时对着镜子放声朗诵,有条件的话,将它录下来,反复播放,反复提高,相信用不了多久,同学们的诵读水平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解题方法链接
掌握节奏从而理解作品,细致地去揣摩作者在这篇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情绪变化。在此基础上应反复吟咏,熟读成诵。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天长日久,功到自然成。1234567891011


难点问题2 整体把握  理清思路
范例1  如何把握《春》的行文的思路?
分析:
1.盼春,是文章的开端。短短的十几个字,就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接着作者又细致地观察了初春的山、水和太阳。从大处落笔,勾勒出一个总的轮廓,为下文细致的描绘张本。
2.绘春,是文章的主体。作者就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等几个方面来描绘春天的景象。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钻”字用得何等传神;“嫩嫩的,绿绿的”,“草软绵绵的”,又是何等简洁而富有质感地写出了初春草的特点。
春天里的花更美。那花儿开得多么热烈:“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那花儿的色彩多么美丽:“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那花儿的味道多么怡人:“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还有野花呢,“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作者又以“吹面不寒杨柳风”引起对春风的描写,接着撷取了一个生活化的令人倍感亲切的比喻“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写尽了春风的气韵神情。然后,作者又以极细腻的笔触,写春风的味道:“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最后是写春风中的乐音——鸟儿的宛转的曲子和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样作者将难以状写的春风写得神韵透彻。
作者写春雨,先写春雨的特点,然后写雨中的景致,描绘出一幅宁静优美的水墨春雨图。
春景如此,春天里的人们更是充满了希望,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3.赞春,文章的结尾。作者用三个比喻总写春天。写出春之活力,春之曼妙,春之健壮。
解答:
本文的写作思路是盼春——绘春——赞春。
解题方法链接
整体把握文章和理清思路方法:
1.重要词语摘录法。在把握局部文意的基础上,把相关核心的词语挑选出来,按照目的要求进行要点组合。 
2.语言标志寻找法。前括句、总结句、复句侧重句、设问反问句等的运用,意在引起大家注意,往往紧关要点。
范例2  如何把握《济南的冬天》的写作思路?
分析:
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第2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 1234567891011
解答:
“温晴”二字总领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楚,杂而不乱,多而不繁。
解题方法链接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理清思路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通过把握关键语句来提纲挈领,理清思路,这一步宜采用跳读的方式进行。
范例3  试探究《山中访友》的写作构思。
分析:
本文独具匠心。题目《山中访友》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寻访一位朋友,但读到文章的第3段时,读者便会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到画面中,进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更加感到亲切。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 
解答: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文章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解题方法链接
    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培养语感。
范例4   何其芳是怎样用诗的语言描绘农家生活的?
分析:
在《秋天》里,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 
第一幅画面是“农家丰收图”。从听觉、视觉和触觉绘出一片世外风光,启迪人追思那邈远的印象,别有一番情韵。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 
第二幅画面是“霜晨归渔图”。画面还包括一系列活动:撒网,收渔,摇桨。这些平常活动的画面,在诗人笔下都蕴含着淡而远、清而静的神韵,写出了秋天的是宁静、悠远。 
第三幅画面是“少女思恋图”。这节诗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起,由景入情。写得更含蓄也更精彩了。
解题方法链接
    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安静的场所,反复吟咏,仔细琢磨,把玩。在他人论述的基础上力争能悟出一点属于自己的东西。

难点问题3  美景美情
范例1  《春》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分析:
当我们深入到《春》的艺术境界中时,我们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会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会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励。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春》所描绘的景物充盈着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你看,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春天的“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太阳的脸也红起来了;“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通过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使景物变得鲜活生动,形象逼真。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逼真’等于俗语所说的‘活脱’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而且活像是真的。”可以说,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达到了这样的艺术境界。
范例2  《济南的冬天》在描写景物上有什么特点?1234567891011
分析: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又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一是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后边还有“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结尾一句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解答:
本文描写景物直抒情怀,在创设意境中流露深情,在虚实结合中,展开丰富的想像,抒发赞美,喜爱之情。
解题方法链接
发挥讨论小组的作用,把大家集中起来,收集相关资料,互相讨论,取长补短。在合作中长见识,在激励中求长进。
范例3 《秋天》那种清甜的思想感情是怎样在作者的笔端流出来的?
分析:
《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这一氛围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它写的是繁忙夏天之后的农闲景象,所以具有清静的氛围;它写的是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不见农家些许的艰难苦恨,所以具有清远的氛围;它写的是少男少女朦胧而纯真的爱情,所以具有清甜的氛围,所以具有清柔的氛围。诗中各幅画面,以及画面里的各个意象,无不和谐统一;因而这种氛围所赖以形成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等多方面特点也无一不达于极致。
范例4  试分析《观沧海》景情结合的特点。
分析:
    这首诗中,景和情是紧密结合着的。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作者是完全把情包含在景中的,寓情于景中。《观沧海》的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水何”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于是借助丰富的想像,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日月”四句是写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
    范例5  读《次北固山下》,想像王湾见到的情景,描述一下。
分析: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
范例6  《天净沙•秋思》是怎样做到景色与情思相融的?
分析:
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也许“小桥流水人家”,不过是极常见的普通景色,但当它与“断肠人在天涯”同处于一个图景之中时,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所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就是这个道理。《天净沙秋思》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1234567891011


难点问题4美意美境
范例1  《济南的冬天》的绘画美是怎样实现的?
分析:
生动的语言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读者的头脑中产生具有光、色、态的具体形象,这就是语言的启示性。《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正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这种语言的启示性,在读者头脑中唤起对光、色、态的丰富联想和想像,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 
老舍先生是如何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济南的冬天》具有绘画艺术的特色呢? 
这主要得力于作者善于运用色调的对比烘托形象。
老舍先生以“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引发读者的想像,让读者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朔风怒号、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用这幅画面中的“寒”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暖”色;又以“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调动读者的想像,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伦敦灰雾惨淡的阴郁图画,用这幅画面中的“暗”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明”色。这还不够,作者还让我们看了一幅热带地区毒辣辣的烈日高照的可怕画面,再用这幅画的“热”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温”色。正是用了色调和对照,用了绘画艺术的“以色赋形”的烘托方法,作者将济南冬天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画面勾勒了出来。
范例2  《观沧海》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分析:
《观沧海》前两句交代立足点,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采取总分写法。先总写沧海全景,然后分写,由实到虚:先写岛上的树木和百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和洪波,最后写天空中的日月和星汉。作者借景抒情,尤其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最终反映诗人博大的胸襟。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情景交融,情理结合,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范例3  《次北固山下》哪一联最为脍炙人口?
分析:
初看此诗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朗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范例4  《钱塘江春行》描写景物的高明之处在什么地方?
分析:1234567891011
诗人写景,不仅写了一般春景,更写了早春时节特有的景物,因此“早莺”“暖树”“浅草”“春泥”这些特定的词语,令我们读了,不禁感叹地赞美一声:“真是初春季节啊!” 
另外,本诗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他把莺燕的神态,湖水、春云的动静都用恰当的字、句描绘出来了。他所用“几处”“谁家”“渐欲”“才能”是极有分寸的,使读者意识到不是处处早莺争暖,不是家家燕子衔泥,乱花仅处于渐欲迷眼的阶段,马蹄踏过的还是初生的春草,过了不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壮丽景色就会到来。 
范例5  简析《西江月》作品意境。
分析:
这首《西江月》写的是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所经历的一个片段。在一个晴朗的江南夏夜,月光皎洁,照耀如同白昼,栖息在绿树枝杈上的乌鹊,以为曙光照临了,“呀呀”地惊飞而起,从这一枝跳到那一枝,弄得树枝还簌簌作响呢!当它发现自己判断错误时,才在另一根树枝上停息下来。清风徐来,树枝轻摇,惊得沉睡的夏蝉也在深夜里鸣叫起来。就在这醉人的晴朗月夜,我们的词人踽踽独行于黄沙道中,耳听着蝉鸣鹊叫,鼻闻着稻花的馥郁芳香,水国的骄子们似乎很理解我们词人欢悦的心情,于是为他奏起了欢快的交响曲。就从这青蛙的一片合唱声中,我们的词人已听到了丰收的消息。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词人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触觉到的,都是令人心旷神怡的,他全部身心都沉浸在江南夏夜的舒适之中,于是情不自禁地翘首遥望天际,那里只有稀疏的几颗星星挂在蔚蓝的天幕上。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何况是江南的盛夏天气呢!不知什么时候,忽然飘来几片浮云,恶作剧似地洒下几点雨来。这突来的阵雨打破了词人的雅兴,使他不得不匆匆急步,躲避这夜来的飞雨。急于赶路,不暇四顾,路到溪桥一转弯,猛然抬头,嘿!一爿熟识的茅店就出现在土地庙的树林边。这简直是一幅优美动人、饶有情趣的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它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
范例6《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之所以获得很高的赞誉原因是什么?
分析:
这首小令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赞誉,一方面是由于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比较明显的特点是文字简约而意蕴深长。 
全篇仅五句,二十八字,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至于游子为什么飘泊到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这些言外之意,尽可听凭读者自己去想像。
综合开放课堂
【随堂热身】
1.根据拼音写汉字,根据汉字写拼音。(20分)
酝  (niàng)  发    (jì) 竦   (zhì)   干     (hé)1234567891011
黄晕(     )  唱和(    )肥硕(    )  清洌(     )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在表格中订正。(4分)

123456789101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yuwenjiaoan/51924.html

  • 【《社戏》教案一等奖】第1课《社戏》教案

    一、教学目标(一)读出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情感味。 (二)品出人物描写所展现的人情美。 (三)悟出字里行间所表达的作者情。二、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的渲染导入课前播放绍兴社戏的投影片,配上一段江南社戏的乐曲,教师简要解说。同学们,今天我将和你们共同进行一次文化之旅。作为本次行程的...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孙权劝学》七下册作业纸】《孙权劝学》七下23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 过程与方法(1)反复的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课文;(2)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3 情...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寓言诗一首】寓言诗两首同步练习

    【语言基础知识】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获得真知要深入海底,不能浮在表面。2、给加点的字注音。测量( ) 海鸥( ) 大锤( ) 传言( )大厦( ) 尘埃( ) 扇起( ) 喧嚣( )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中华民族的民间故事|《中华民族民间故事三则》同步学习探究训练

    语言基础知识1 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 后悔huǐ 避难nàn 徘徊huí 挣扎zhá b 割断gē 迁移qiān 宁肯nìng 作揖yīc 漆黑...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文言文《推敲》]第29课《推敲》教案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推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这节课,我...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进度表周次 起讫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1 8.31---9。6 《在山的那边》《生命生命》《走一步,再走一步》 6 2 9.7---9。13 《紫藤萝瀑布》《童趣》 6 3 9.14---9。27 综合性学习 6 第一单元测试4 9.21---9。27 《理想》《人生寓言》《短文两篇》 6...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 爸的花儿落了分段|《爸的花儿落了》表格教案

    章节七下第一单元日期1、13主备人李文亚课时2课时课题爸爸的花儿落了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教学...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 蔚蓝的王国读后感|24.蔚蓝的王国

    教学目标: 1.欣赏散文诗优美的语言,体味想象的魅力;2.感悟作者美好的情怀,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在品味文章优美语言的同时,理解作者要表达的复杂情感教学难点:认识作者,展示梦想教学方法:自主讨论,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有人说: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 [七上语文《散步》知识点]《散步》人教七上0

    课题:散步(莫怀戚)设计:关堂所【教材分析】本文作者在写作契机中谈到:一是因为一家人散步这件事让他感到了浓浓的亲情;另一方面有感于同事----美国某汉学家对中国传统美德“孝”的尊崇而让自己产生的感慨:我们中国人丢掉的东西外国人却在学习与继承。由此想到以自己家庭的这次真实的“散步”为外延载体,而把“尊...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 [社戏教案一等奖]社戏教案

    社戏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⒈通过学习本文,了解作品中表达出的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⒉学习文章叙事有详有略的特点。⒊体会文章中描写景物的段落所表现出的诗情画意。【教学目标】⒈注音释义:注音:归省(xǐng)、行辈(háng)、惮(dàn)、絮叨(xǜ d...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