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教学设计一等奖|《狼》学习要点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参】
《狼》
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作者蒲松龄,我国清代著名小说家。生活的贫寒,仕途的凄凉,使他有机会广泛接触下层群众,深入社会生活,看到种种不平之事,激起了忿忿不平之感,同时积累了素材,为他的小说写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聊斋志异》是他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关于《聊斋志异》书名
首先看“斋”,是书房的意思。“聊斋”是“聊天的书房”。“志”是“记述”的意思,“异”奇特怪异、与众不同的意思。这本书的名字连起来可以是“在我的叫‘聊斋’的书房里记述奇特怪异的故事”。
首先朗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注意解词;试将全文译成现代汉语。
一、字
1、读准字音
缀(zhuì) 窘(jiǒng) 苫(shàn) 弛(chí) 眈(dān)
黠(xiá) 瞑(míng) 暇(xiá) 隧(suì) 尻(kāo)
寐(mèi) 少时(shǎo)
2、通假字
止有剩骨 “止”通“只”
二、解释加红的字
缀行甚远 缀:紧跟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旧,原来
屠乃奔倚其下 奔倚:跑过去倚靠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顷刻:一会儿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 意:想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几何:多少
三、特殊句式
投以骨 倒装句兼省略句,应为“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头扔给狼”。
四、学习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
1、《狼》一文的写作思路是什么?
屠户遇狼——屠户惧狼——屠户御狼——屠户杀狼。
2、面对狼的“缀行甚远”,屠户的心理状态怎样?他用什么办法对付狼的?
“屠惧” “投以骨”
3、狼得骨头后表现怎样?从这里可以看出狼的什么本性?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表现狼的凶残和贪婪。
4、全文表现了狼的那些特点?
全文表现了狼的凶恶、贪婪、狡猾但又愚蠢的特点。两只狼发现了屠户,立刻跟了上去,尽管屠户“投以骨”仍“缀行甚远”不依不饶,凶恶贪婪的本性暴露无遗。而对屠户“奔倚”“持刀”,两狼决定前后夹击,一狼犬坐于前,“盖以诱敌”,一狼则绕到背后,“意将隧入而攻其后也”,可见他们的狡猾。
可是狼毕竟是动物,虽然屠户持刀相向,狼被屠户开始的软弱所迷惑,认为他不敢主动进攻,所以放心地眯着眼睛睡,而且两狼前后夹击,分散了力量,使屠户能各个击破,可见狼的阴险多诈透出了怎样的愚蠢,正像结尾中说的“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5、为什么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狼虽然阴险狡诈,善于耍弄欺骗的伎俩,但终究逃不脱灭亡的命运。因为人有狼所没有的力量、勇敢和智慧。
人能战胜狼,战胜一切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五、语言训练
你能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两狼合伙用计暗算屠户而又被屠户分别杀死的情节吗?要把狼和屠户的动作、神态、心理分别描述清楚。
例:两只狼看到屠户靠着柴垛拿着刀面对着它们,它们有点胆怯了,不敢往前走,只是瞪着眼睛看着屠户。不一会,一只狼突然径直走开了,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前面,很久,眼睛好像闭上,神情还很悠闲,它有点得意,好像在盘算着成功后怎样与伙伴分食屠户。突然屠户一声大叫,狼一睁眼,说时迟,那时快,“咯嚓”一刀下去,狼已被劈成两半,屠户刚想走,忽然想起另一只狼呢,他转过柴垛后,发现另一只正在柴垛后挖洞,看来想要两面夹击呀,身子已经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上去一刀砍断狼的大腿,又杀死了它。
测试
1、选出下列加红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缀行(zhuì) 困窘(jiǒng) B、苫蔽(zhàn) 眈眈(dān)
C、假寐(mèi) 尻尾(kāo) D、少时(shǎo) 狡黠(xiá)
2、下列句子,加红词属于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句是( )
A、担中肉尽 B、恐前后受其敌
C、狼不敢前 D、狼亦黠矣
3、翻译下面句子,选出正确的一项是( )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A、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像狗一样蹲在(屠户)面前
B、一只狼循小路去了,其中一只像狗一样蹲在(屠户)面前
C、一只狼径直离开,另外一条狗坐在(屠户)面前
D、一只狼径直走到一条狗面前坐下来
4、选出与“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中的“止”意义相同的两项( )
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B、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5、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故事的高潮是屠夫积极抵御狼,直到最后杀死狼。
B、屠夫利用田野柴草堆这个有利的环境,转而积极防御,直到主动出击,大获全胜。
C、“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说明了狼的狡诈,想制造假象迷惑屠夫。
D、“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表明屠夫不再迁就退让,转而做出与狼斗争的正确抉择。
参考答案
解析
1、B
解析:“苫”应该读shàn。
2、C
解析:前,方位名词,在此句中活用为动词,上前。
3、A
解析:文言文翻译,要注意对重点词语的把握。这句话中,“径”是径直的意思,“犬”在这里作状语,像犬一样。
4、BD
解析:例句中的“止”是“只”的意思,AC两句中的“止”是“停下、停止”的意思。
5、D
解析: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从整体上把握。从当时的形势来看,屠夫借助柴草堆,与两只狼形成对峙,这是一种消极的防御。
中 考 解 析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狼》一文节选自蒲松龄的长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B、蒲松龄,清代人,别号青莲居士,而唐朝李白,号柳泉居士。
C、《聊斋志异》这一书名中的“聊斋”是作者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D、《狼》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叙事:遇狼、御狼、惧狼、杀狼;第二部分是议论。
解析:文学常识靠平时的积累和记忆。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可以有以下三种具体的方法:
1.通过对所记叙的事件的了解,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2.通过分段、分层,综合段落大意或层意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3.通过对文中能直接提示中心或揭示主旨的语句的理解,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正确答案:A项中的“长篇”应为“短篇”;B项中的“青莲居士”与“柳泉居士”应换位;D项中的“御狼”与“惧狼”应换位。答案为C。
2、下列加红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场主积薪(xīn)其中,苫(zhān)蔽成丘
B、屠仍奔倚(yǐ)其中,弛(chí)担持刀
C、目似瞑(míng),意暇(xiá)甚
D、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
解析:要准确把握文言生词的读音,一要靠平时的积累,二要养成勤查工具书的好习惯。
正确答案:A中的“苫”应该读shàn。故选A。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止有剩骨(通“只”)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
C、顾野有麦场(看见) D、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
E、屠自后断其股(屁股) F、而顷刻两毙(一会儿)
解析:对文言文中词语词义的理解必须联系上下文进行。首先要注意一词多义现象,依据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积累其常用义项。其次,还要弄清是否存在词语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及通假字的现象。其中词类活用就是指所解释的词的词性和用法发生了变化。如A项中的“止”是通假字,B项中“故”是一字多义,D项中“犬”是词类活用,E项中“股”是古今异义。这些都是学习古诗文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正确解答:E项中“股”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应解释为“大腿”,而非“屁股”,“屁股”应是文中“尻”字的意思,因此,答案应为E。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xiaceyuwenjiaocan/48753.html
相关教案
-
【《真正的英雄》主要内容】《真正的英雄》学习要点详细阅读
《真正的英雄》 写作背景 1986年1月28日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美国全国上下悲痛万分,纷纷哀悼;全世界为之震惊。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当晚即向全国发表了电视讲话,对罹难的英雄表示哀悼,并决心继续对宇宙进行探索。...
-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学习要点详细阅读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古代神话人物。《山海经》作者不详,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
-
冰心《观舞记》_《观舞记》学习要点详细阅读
《观舞记》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出生于福州。父亲是一位开明的海军军官,童年在山东烟台度过七、八年,大海给她留下很深印象。1911年就读福州女子师范预科,1913年入京就读教会学校,形成其爱的哲学。192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燕...
-
《散步》意境美的理由|浅谈《散步》的意境美详细阅读
莫怀戚的叙事散文《散步》,贮满诗意。作家把家庭成员之间的欢愉、深沉的真挚感情传递给读者,使之受到感染产生共鸣,从而创造出一种让人流连忘返的意境美。其美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形象美 文学作品要获得长留于世的艺术生命,就必须有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散步》,不仅字里行间荡漾着一家三代...
-
[义教教科书七上语文]义教语文七下教学用书:音乐巨人贝多芬详细阅读
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作为“乐圣”,贝多芬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无人能及;作为和苦难命运作斗争的代表,贝多芬同样令人崇敬。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贝多芬都是一个不平凡的人。本文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把贝多芬这样一个伟人还原为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着重表现他内心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贝多芬有着和常人一...
-
[义教教科书七上语文]义教语文七下教学用书: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详细阅读
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这篇文章写了四位作家。学习这篇课文,首先要把握作者所写的四位作家的外貌和性格特点。作者善于抓住四位作家在肖像和性格上的特点,各有侧重地描写他们的肖像、行动和语言。哪个作家在哪一方面最有特点,就着重写哪一方面。对四个作家都进行了肖像描写,写得最详细具体的是左拉,其次是都德,这两位...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单元说明 第二单元详细阅读
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本单元以祖国为主题,编选了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它们分别是现代诗《黄河颂》、抒情散文《土地的誓言》、杂文《龈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短篇...
-
[义教教科书七上语文]义教语文七下教学用书: 观舞记详细阅读
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印度舞蹈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以此为背景的,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她们以身体、神态、服饰来表现舞蹈的“飞动的‘美’”:光艳:秀丽的面庞;能说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单元说明 第一单元详细阅读
成长,这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尽的话题。每个人都经历过成长,或正在成长。但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并不相同、美国有一部一百多集的情景喜剧,叫长的烦恼》,曾经在黄金时段播出,吸引了很多很多的人,享有很高的收视率。剧中三个调皮可爱不断长大的孩子,他们有欢乐,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烦恼和问题,让人们在轻松愉快中领略到一个...
-
义教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义教语文八上教学用书:致老师们详细阅读
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是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配套的,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以便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但愿它能成为老师们的好帮手。一、编写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我们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1.以党的教育方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指导,以《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