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原文]《我的叔叔于勒》24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8-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  

课型:复习   主备:施分明   审核:九年级语文组     

课时:3      总课时:     上课时间:  

复习目标:  

1、赏析文学作品,感受人物形象。    

2、品析精彩语言,揣摩人物心理,理解文章主旨。  

(一)果然,XX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的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1.“我”的母亲原先怎样称呼于勒,后来又是怎样称呼的?从称呼的变化上,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                                                                             

                                          .  

2.“我”的全家人出发时是怎样的心情?后来又是怎样的心情?(用选文中的话作答)  

答:                                                                                                                    123456789

3.选文中有两段景物描写。请分别说说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                                                                                                                     

4.于勒接到十个铜子的小费,就“赶紧”表示感谢,这个细节意在说明什么?  

答:                                                                                                                                            

5.“我”在心里默念的话属于什么描写。你怎样理解文中“我”心里默念的话。  

答:                                                                      

(二)我小时候,家在哈佛尔,并不是有钱的人家,也就是刚刚够生活罢了。我父亲做着事,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挣的钱不多。我有两个姐姐。  

  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15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  

4. 给加粗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123456789

 据                                                

5. 在文中用“——”标出“家里样样都要节省”中的“样样”指代哪些内容。  

6. 这段文字写出了“我”家经济的        (从原文中找一个词),小说之所以一开始就从“我”家庭经济的拮据写起,原因:                                            

                                                               。  

(三)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港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7. “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惊喜”的原因是什么?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  

  a、没有想到他要回来,他却回来了。  

   b、他回来了,就能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  

   c、他回来了,就会还清“占用”的钱。  

   d、出走十余年现在回来了,以手足之情能不“惊喜”吗?  

8. 父亲这句永不变更的话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  

                                                                       。  

(四)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惟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  

  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在有钱的人家,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123456789

  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从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  

  我这位于勒叔叔一到那里就做上了不知什么买卖,不久就写信来说,他赚了点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这封信使我们家里人深切感动。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有一位船长又告诉我们,说于勒已经租了一所大店铺,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  

  两年后又接到第二封信,信上说:“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果然,XX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9. 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  

 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  

10. 为什么于勒由“全家的恐怖”变成了“全家惟一的希望”?  

                                                                            。  

11. “福音书”的含义是基督徒称《新约》为福音书。这里借指好消息,幸福的信息。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家里人“怎样的心理?  

                                                                           。  

12. 最后一段中“果然,XX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这句话,有照应上文的作用,它照应的句子是“                                                    ”。  123456789

13. 文中反复写于勒来信的作用是(     )。  

  a、引出故事,推动情节的发展。  

  b、表明于勒是个讲感情的人。  

  c、表明于勒已经是个“有钱人”并且是个善良的人。  

  d、表明菲利普夫妇当初把于勒打发到美洲去是正确的。  

(五)哲尔赛的旅行成了我们的心事,成了我们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行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毫无疑义,父亲是被这种高尚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个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我只好留在母亲身边,觉得这种不同的待遇十分不公道。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哪个于勒?”  

  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14. 划线段落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  

15. 母亲不让若瑟夫吃牡蛎的真正原因是                   。  

16. 斜体加粗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人物的        描写。这句话深刻地揭示出了父亲         

                                                   的心理状态。  123456789

(六)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她说完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2法郎50生丁。”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17. “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这句话与小说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  

18. 文中的两个“狼狈”意思一样吗?怎么解释?  

                                                                            。  

19. 从上面的文字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共同的性格特点是                           。在对待落魄的于勒态度上两个人的表现有所不同,父亲                   ,母亲则显示出了                             。  123456789

20.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个句子属于人物的          描写,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它强调了                               ,表现了“我”对处于贫困之中的于勒叔叔的同情和对父母冷酷做法的不满,与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七)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__(a.怀疑;b.犹豫;c.诧异;d.激动)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l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__(a.升;b.跳;c.现;d.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21. 结合语境,给文中横线处选填恰当的词语。  

22.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a.升;b.跳;c.现;d.钻)出来。”这个句子是环境描写,文中还有一句环境描写的句子是“                    

                                       ”。这两句在文中分别有什么作用?  

                                                                            。  

23. 文章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  

24. 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亲兄弟于勒前后完全不同的态度的描写,刻画了这两个人物     123456789

                               的性格,深刻地揭露了                              

                                  。  

25. 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  

 a、所有以第一人称写的小说,文中的“我”,都是小说里的人物,不能看成是作者本人。  

 b、小说通常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  

 c、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d、《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主要塑造了于勒这个人物形象。  

26. 本文为什么要用第一人称来写?  

                                                                               

                                                                。  

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原先称于勒是“好心的于勒”、“一个有办法的人”。后来则称“这个人”、“这个流氓”。从称呼的变化,可以看出她嫌贫爱富、自私冷酷。  

2.出发时,全家人“感到快活而骄傲”,后来则“大家都不再说话。”  

3.前一段景物描写衬托出全家人当时快活而骄傲的心情;后一段景物描写则衬托出全家人失望沮丧的心  

4.表明于勒很少得到这种温暖或进一步表明于勒确实很穷。(答案合理即可)  

5.心理描写。对叔叔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不满。  

(二)4.jie 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5.有人请吃饭是……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  

6.拮据     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说明急切盼望发了财的于勒回家的原因。   123456789

(三)7.b    8.表现菲利普盼望于勒,实际上也是盼望金钱的望眼欲穿的心理。  

(四)9.排比 10.因为接到于勒的两封信后,全家人认为他一回来就能改变家里生活困难的情况。  

11.表现了“家里人”对尽快过上富裕生活的热切期盼和向人夸耀的虚荣心。  

12.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             13.a  

(五)  

14.一方面反映男主公爱慕虚荣,追求风雅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为下文吃牡蛎、遇于勒,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伏笔。  

15.怕多花钱         16.神态    多年美梦破灭,失魂落魄,心中充满恐惧的心理状态。  

(六)  

17.这些话说明,金钱的势力无孔不入,有时爱情也是以金钱为转移的。这从另一侧面表现   

    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阴暗面。  

18.不一样。第一个“狼狈”指“受窘的样子”。第二个“狼狈”指穷困到了极点。  

19.冷酷、自私、惟利是图    失望、惶恐    更精明、处乱不慌。  

20.心理   反复   不满   同情     于勒和菲利普之间亲兄弟的血缘关系  

(七)  

21.略  

22.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  

  烘托出人物欢快的心情。  

23.反映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和冷酷,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24.自私、冷酷、虚伪、惟利是图的性格,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本质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25.d       

26.(1)第一人称给读者亲切和真实的感受。  

   (2)用孩子的眼光来看社会,更加深刻透彻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金钱关

   

123456789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3248.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