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的答案]第六单元复习知识梳理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8-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一、单元复习目标

先秦时期,孟子“舍生取义”的政治抱负,墨子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理想,三国时诸葛亮尽忠蜀汉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其广开言路、严于执法、亲贤远佞的政治主张,唐宋时期杜甫、白居易、范仲淹忧国忧民的宽阔胸怀.刘禹锡安贫乐道、注重修德的高雅情趣,周敦颐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等等,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应加以继承和发扬。

这些诗文写作艺术上各具特色。孟子的辩证说理,墨子的善于类比,诸葛亮以情动人,范仲淹借景抒情,刘禹锡、周敦颐托物言志,杜甫诗、白居易诗中寓情于事,以及各篇课文中用到的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都可以作为复习写作的借鉴。此外,散见于各篇中的比喻、排比、对偶、反问、对比等修辞手法,骈散结合的句式,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加以体会。

二、单元内容归纳《鱼我所欲也》论述了义高于一切,人应保持重义的本心,当道义与生命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的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全文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富于启发性。作者先用六个历史名人的事例,说明“生于忧患”,接着从理论上阐明凡是承担重大使命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磨练的道理。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磨练的益处,论证了“死于安乐”,最后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公输》记叙了墨子在楚国即将大举进攻宋国之际,用锋利、巧妙的言辞阻止了战争发生的故事,表现了墨子“非攻”的思想。《出师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这一年作者准备北伐曹魏,出师前,他向后主刘禅呈上这篇情辞恳切、真挚感人的表文。在文中,作者提出了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的建议。《陋室铭》虽只有81个字,却能通过对简陋居室的描绘,表达了高洁的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意趣。《爱莲说》篇幅简短,描绘了莲花美好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和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并且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附权贵、追求富贵的恶浊世风。《岳阳楼记》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以及迁客骚人登楼赏景所产生的不同情感,勉励朋友不要因客观环境和个人境遇的好坏而动摇自己的意志,要以忧国忧民为自己的职责,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由四小节构成,前三节描述自己的茅屋被吹破,大雨如注,长夜难眠的遭遇,都是实写,最后一节描写广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的图景,是作者理想的体现,是虚写。实写与虚写结合,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有着流漫主义的色彩。《观刈麦》是一首五言古体讽喻诗,诗人由农民冒着暑热辛苦忙碌而一无所有联想到自己,不禁反躬自省,把农民的遭遇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不劳而食作鲜明对比,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其目的是希望朝廷予以重视。这种关心民生疾苦、反躬自省的真情实感,大大提升了诗歌的思想境界。三、写作指导1.写法指导一部分学生可能因为作文水平不高,成绩不佳而缺少编作文集的自信心和热情,教师可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加以表扬,树立其自信心。教师可培养典型,让作文一贯写得较好的同学先编成集子,并写序言,或由老师代写序言,给全班同学做出示范,激起大家的兴趣。1234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看看编文集有哪些要求,序言中应包括些什么内容。学生分组活动,各自拿出自己保存的佳作,互相复习,讨论文集的体例、顺序,或按时间顺序编单元,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或按内容编成单元,如“亲情篇”、“成长篇”、“复习篇”、“友谊篇”、“劳动篇”、“自信篇”、“自律篇”、“自立篇”等等。对学生中编得好的文集,写得好的序言,可以在全班推广,亦可进行班际、校际交流。2.精美例文《朝花夕拾》小引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中国的做文章有轨范,世事也仍然是螺旋。前几天我离开中山大学的时候,便想起四个月以前的离开厦门大学;听到飞机在头上鸣叫,竟记得一年前在北京城上日日旋绕的飞机。我那时还做了一篇短文,叫做《一觉》。现在是,连这“一觉”也没有了。广州的天气热得真早,夕阳从西窗射人,逼得人只能勉强穿一件单衣。书桌上的一盆“水横枝”,是我先前没有见过的:就是一段树,只要浸在水中,枝叶便青葱得可爱。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除炎热的。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羌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文体大概很杂乱,因为是或作或辍,经了九个月之多。环境也不一:前两篇写刊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一九二七年五月一日,鲁迅于广州白云楼记。单元自主检测题第一部分:1.抄写下面一段文字,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他用那一支又泼là(  )又yōu(  )默,又有力的笔,画出了黑暗势力的鬼脸,画出了丑恶的帝国主义的鬼脸,他简直是一个高明的画家。2.诗文填写。⑴眼前直下三千字, 。(于谦《观书》)⑵ ,长命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⑶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⑴故不为苟得也(苟: )⑵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 )⑶遂许先帝以驱驰(许: )⑷属予作文以记之(属: )4.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⑴许多好书都不是畅销书⑵因为畅销书毕竟是有一定道理的⑶而畅销书也不一定是好书⑷否则他会与时代与社会脱节⑸但一个人必须要看畅销书a、⑴⑶⑸⑷⑵  b、⑴⑶⑸⑵⑷  c、⑴⑶⑷⑵⑸  d、⑴⑸⑶⑷⑵12345.研究性复习。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人们尽情享受短信带来的便利和惊喜时,烦恼也接踵而至。传销信息、黄色信息在短信世界里漫天飞舞,严重地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为倡导健康的短信文化,湖北省开展了首届“健康短信大赛”活动。⑴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口号,要求语言简明,反映活动主题。⑵为了鼓励参与,请你从短信的内容或形式方面设置三个获奖名目。第二部分:(一)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6.这两段描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请用四个字简要回答下列问题。⑴第一段所览之物的特征: 。⑵第二段所览之物的特征: 。⑶这两段所表现的“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 。7.写出选文中表现“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两个相反的句子。(用原文回答)8.这两段写“迁客骚人”在岳阳楼上“览物之情”因景而异的原因是 。9.作者在文中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或喜或悲,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10.译句。⑴日星隐曜,山岳潜形。⑵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二)(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乙)高祖(刘邦)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选自《史记高祖本纪》)1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⑴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⑵给馈饷,不绝粮道(绝: )1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两组是(  )①之:当世之事   百万之军②于:决胜于千里之外   不求闻达于诸侯③其:未知其二   以彰其咎④而:可计日而待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两个句子。⑴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⑵此其所以为我擒也。14.写出源于选文中的两个成语。⑴ ⑵15.甲、乙两文都谈到用人的问题,你认为诸葛亮和刘邦都强调了什么?你对此有何看法?(三)以人为鉴郑公魏征①卒。征寝疾,上②与太子同至其第③,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④。征薨⑤,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鉴⑥,可正衣冠⑦;以古为鉴,可知兴替⑧;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⑨尝保此三鉴以防己过。今魏征没,朕亡一鉴矣。”1234(选自《史纲评要》)[注释]①郑公魏征:魏征在世时封为郑国公。魏征是唐太宗时名臣,常给太宗李世民提意见。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第:府第,封建社会中官僚的大宅子。④指:指名。衡山公主:唐太宗的女儿。叔玉:魏征之子。⑤薨:公侯死称薨。⑥鉴:镜子。⑦正衣冠:使衣冠正,把衣服、帽子穿戴整齐,这是使动用法。⑧兴替:兴衰。替,衰落。⑨朕:皇帝自称。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郑公魏征卒( )②并为书石( )③联亡一鉴矣( )④可正衣冠( )17.将文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8.选出对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郑公魏征卒  ③并为书石②士卒多为用  ④得鱼腹中书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19.文中唐太宗以三镜自照的话,言简意赅,说明了一个至今仍有借鉴意义的道理。请简要总括出这个道理的内涵。第三部分:写作欣赏美景,可以愉悦人的精神;欣赏艺术,可以提升人的品位;欣赏他人,是对人格的一种自我考验;欣赏自己,是对人格的一种自我完善。你懂得欣赏吗?请以“欣赏”为话题作文。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参考答案:1.书写要求工整。汉字:辣、幽 2.⑴胸次全无一点尘⑵出师无未捷身先死⑶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⑴轻率⑵通“御”,抵挡⑶答应,承诺⑷通“嘱”,托付 4.a 5.如:⑴行动起来,争做掌上文明的使者;倡导掌上文明,拒绝不良短信;⑵公众喜爱短信作品奖、最幽默短信奖、最温馨短信奖、最浪漫短信奖等等 6.⑴阴晦凄凉⑵晴朗美丽⑶一喜一悲 7.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8.以物喜,以己悲。 9.目的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之情与后文的“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主旨。 10.⑴太阳和星星隐匿了自己的光辉,山峦掩藏起自己的形迹。⑵水中浮光闪耀着金色,静静的月影仿佛 在水中的宝玉。 11.①身份低微,见识短浅②断绝阻绝 12.c 13.⑴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哀叹和憾恨的。⑵这就是他被我击败的原因。 14.计日而待、不求闻达、三顾茅庐、运筹帷幄 15.强调了善于使用人才(亲贤)的巨大作用。紧扣文章内容谈看法。如:刘邦论楚亡汉兴,做到用人所长,人尽其才,体现了他得人才得天下的精髓思想。那么今天,我们企业的各级领导则更应学学古人,胜于先贤,要具备爱才之心,识才之智,荐才之德,容才之量。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能兴旺。 16.①死②写③丢失④使……正 17.人们用铜作为镜子,可以使衣帽整齐;用古史作为镜子,可以明白兴衰的道理;把人作为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正确和错误。 18.c 19.说明要善于接受历史教训和别人的意见,使自己少犯错误。)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3166.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