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答案|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8-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解题:讽谏
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
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批评齐威王偏信谗言,教育齐威王
要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办法。
  课文导学
  一、学习目标
  1.体会古代志土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肯听臣民意见,认真纳谏的大度胸怀。
  2.学习设喻说理的方法。
  3.了解“修、私、书、间”等14个常用词语的用法,归纳义项。掌握“孰……与……”“此所谓……”两种句式。
  4.能背诵全文。
  二、学习重点
  l.认识齐威王纳谏除蔽的积极意义。
  2.学习邹忌善于揣摩对方心理,善于运用设喻的语言艺术。
  三、学法指津
 (一)研读步骤
 1.本文语言不算艰深,篇幅也不长,要反复朗读,达到熟悉课文内容的目的。第一段记叙十分生动,读时应注意表现人物的情态,并突出“私我”“畏我”“有求于我”三句话。第二段是邹忌讽谏齐威王的话,颇能表现邹忌的个性特色,以略带诙谐的方式说出严肃的内容,读时应注意这一点。第三段要读得层次分明,威王政令部分要突出“面刺寡人之过”“上书”“谤讥于市朝”三语;叙进谏情形部分,要突出“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三语。第四段叙纳谏结果,“皆朝于齐”要重读。末句是史家的评论,当用赞美的语气读。
 2.自行翻译,不一定要笔译,把弄不清楚的问题作好记录,请教同学或老师。
 3.逐段自读课文,理清层次结构。第一段:进谏的依据。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他认真地思索这个问题,举一反三,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并决定“入朝见威王。”第二段:进谏的内容。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讽谕齐王,他见威王后,没有单刀直入地向齐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身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省悟到纳谏的必要性。第三段:纳谏的举措。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颁布政令,悬赏求谏,广开言路,区分情况,给予奖赏。第四段:纳谏的效果。齐威王纳谏除蔽,政治清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二)问题探究
l.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的?
要点:“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邹忌进谏时说到“王之蔽甚矣”就戛然而止,有什么好处?
要点:齐威王是个聪明有为的国君,只要认识到自己受到了蒙蔽,下一步该怎么办,他很清楚,对聪明有为的国君,不需说多余的话。
3.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要点:批评者勇气的大小。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4.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
要点:说明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
能力训练
1.下列加横线的词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昳(yì)丽  时时而间(jiān)进  臣妾(qiè)
b.窥(kuī)镜  期(jī)年  皆朝(cháo)于齐
c.弗(fú)如  孰(shú)与  数(shuò)月之后 12
d.朝(zhāo)服  衣冠(guàn)谤(bàng)讥
2.下列加横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用法一致的是:( )
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c.自以为不如 
3.找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语,指出其用法,并解释。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②朝服衣冠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④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下面不是宾语前置句的一句是:( )
a.夫晋,何厌之有?
b.忌不自信。 
c.何以哉?
d.徐公何能及君也!
5.解释下面各组词语: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徐公来,孰视之( )
②能讥谤于市朝( )
 皆朝于齐( )
6.选择下列各句的正确解释:
① 暮寝而思之
a.晚上睡着了,仍然在考虑这件事
b.晚上睡着了,仍然在想念徐公
c.晚上躺着考虑这件事
d.晚上躺着想念徐公
② 时时而间进
a.有时间或有人提意见
b.有时悄悄地有人提意见
c.经常间或有人提意见
d.经常悄悄地有人提意见
③虽欲言,无可进者
a.虽然想进言,但是没有可以进言的了
b,虽然想进言,但是无法进言了
c.即使想进言,也没有进言了
d.即使想进言,也没有可以进言的了
7.默写:
①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暮寝而思之,曰:“     ,     ;      ,       ;     ,     。
②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令初下,      ,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          。
8.下面的短文节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读后回答问题。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日:“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①给下面两句话中的加横线的词注音:
甲: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 )
乙:燕相国受书而说之( )
②下面四句话中加点字不同义的一项是:( )
夜书,火不明 
“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国受书而说之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③下面这句话有四种解释,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王大说,国以治。
a.燕王大声说,一定要把国家治理好。
b.燕王大声说,国家已经治理好了。
c.燕王很高兴,国家因此也治理好了。
d.燕王很高兴,就用这种方式治理国家。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3142.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