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综合能力测试题及答案_《出师表》综合能力测试题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7-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一、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崩(c*)         性(x0ng)臧(f%u)       补阙漏(b@)b.下(d@)         费(w7i)咨(z#u)       夜(s))c.薄(f7i)        自枉屈(w7i)罚(zh@)       阵(h2ng)d.钝(n*)         除(r3ng)忠(ji4n)      以陛下(y0)二、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陟罚臧否(善恶)  性行淑均(平)  夙夜忧叹(早)b.中道崩殂(死亡)  悉以咨之(询问)  此皆良实(善良、诚实)c.平明之理(治)  臣本布衣(平民)  以彰其咎(表明、显扬)d.咨诹善道(询问)  引喻失义(适宜、恰当)  危急存亡之秋(时)三、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的意义古今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诚宜开张圣听b.先帝不以臣卑鄙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d.苟全性命于乱世四、下列句子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不求闻达于诸侯,苟全性命于乱世。c.后值倾覆,奉命于败军之际,受任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d.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五、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1.下面词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崩殂(死。皇帝死叫“崩”;殂,死亡)b.殊遇(特别厚待)c.恢弘(气势宏大)d.引喻失义(说话中称引譬喻不恰当)2.下列句中加粗字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羊补牢,犹未晚也。b.河曲智叟以应。c.命天涯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3.下面两句话加粗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危急存亡之  一叶落而知天下b.忘身于  无敌国患者c盖追先帝之殊遇  笼四野d.塞忠谏之路也  固国不山溪之险4.下面加粗的内容不能连续的一项是[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b.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5.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的“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b.作者分析形势先说不利的主观条件,后说有利的客观条件。c.作者在提出自己的建议时,先从正面说,再从反面说。d.本段的主旨句是“诚宜开张圣听”,这是作者提出的第一个建议。  (二)  后出师表诸葛亮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pgn0289.txt/pgn>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弩下,何能必胜:此臣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明,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1.下列加粗词语理解有误的是[    ]a.思惟北征(惟一的思想)  使孙策坐大(妄自尊大)b.欲以长策取胜(长远之计)  夫难平者,事也(衡量,预测)c.曹操拊手(拍手,形容得意之状)  鞠躬尽瘁(劳累)d.秭归蹉跌(跌跤)  劳费正等(相等,一样)2.下列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并日而食——两天才能吃到一天的饭。意思说行军艰难,不能按时进食。b.伪定一时——意指曹操暂时取得了政权。蜀汉自居正统,所以称曹为“伪”。c.则住与行劳费正等——意为坐在这里和行走起来的消耗是相同的。d.死而后已——到死了然后才停止。已,“停止”之意。3.这篇表文是在魏将曹休被吴国打败后,诸葛亮想出兵伐魏,但群臣疑虑,后主动摇,便上此表,分析形势。最能表现伐魏的有利时机的句子是:________(用文中原话回答)。4.本文流传千古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12【参考答案】一、c  (a项中“否”应读“p!”;b项中“陛”应读“b@”;“祎”应读“y9”;d项中“遗”应读“w8i”。)  二、b(“良实”在这里是形容词作名词,应为“善良、诚实的人”。)  三、d  四、d  五、(一)1.c  这里“恢弘”是动词,“发扬”的意思。  2.d  (例句的“亡”是“灭亡”的意思。  a项中“亡”是“丢失”的意思;b项中“亡”是“无”的意思;c项中“亡”是“逃亡”的意思;d项中“亡”是“灭亡”的意思。)  3.b  (b项中“外”都是指“国家外围、边境”的意思。  a项中第一个“秋”是“时”的意思;第二个“秋”是“秋季”的意思。c项中第一个“盖”是“大概”,表推测的意思;第二个“盖”是“覆盖”的意思。d项中第一个“以”是“以致”的意思;第二个“以”是“凭借,用”的意思。)  4.a  (应为“今/天下三分”。)  5.b  (不利的是客观的条件,有利的是主观的条件。)  (二)1.a  (“思惟”是“考虑”的意思;“坐大”是“自然强大”的意思。)  2.c  (句意应是“坐着等待敌人的进攻和主动出击敌人,两者所消耗的人力和物力是相等的”。)  3.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2802.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